水銀又叫做汞。普通人很難接觸如此大量的水銀,更別說掉進水銀池。如果一個人不小心掉進水銀池,肯定不會被淹死,但是大概率會被毒死。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陵地宮就是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整個秦始皇陵的修建過程耗時39年,動用了70多萬的人力。
我國科學家曾經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存在明顯的汞異常,這說明秦始皇地宮下面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由於地宮埋在30多米深的地下,且並沒有開封,究竟有多少水銀仍然是未解之謎。好在地宮中存在石質墓室,並且深埋地下,使得水銀不至於大量滲透至周邊地區。
上圖是根據物探和遙感技術繪製的秦始皇陵地宮模型。
除了以水銀為江河湖海,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由於水銀對人體來說是劇毒,還可以防止盜墓賊的侵擾;水銀本身具有殺菌防腐的作用,大量的水銀蒸汽瀰漫在墓室中,能夠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秦始皇陵地宮歷經2000多年仍然沒有被盜,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水銀學名叫做汞,在元素周期表上屬於第80號元素。在常溫常壓下,呈銀白色液體,屬於重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汞的沸點為358℃,在零下39℃時凝固成固態金屬。汞的密度通常為13.6克每立方釐米。
汞在常溫下也可以蒸發,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大多數有劇毒(慢性),因此屬於管制品。而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不僅土壤和水中含有微量的汞,大多數動植物的體內也都含有極其微量的汞。富含硫化汞的礦物又叫做硃砂,古人常用它來提鍊汞。硃砂在古代曾被用來當做顏料。
上圖為硃砂礦石。
如圖所示,水銀溫度計中就含有汞。當水銀溫度計摔碎後,要謹慎處理水銀。
汞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超過一定的濃度,就會致病甚至死亡。口服、吸入,甚至接觸都是危險的行為,因為汞很容易被皮膚、消化道、呼吸道吸收。汞能夠破壞中樞神經系統,長時間暴露在高汞環境中,很容易發生腦損傷及死亡。中國古代一些人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長期食用含汞的丹藥,最終反而導致早死。
二甲基汞是最危險的汞有機化合物,僅僅幾微升接觸在皮膚上,就能致人死亡。二甲基汞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具有親脂性。1997年,美國一名叫做卡倫·韋特豪恩的化學教授,在實驗中不慎將二甲基汞灑在帶著乳膠手套的手上,二甲基汞滲過手套後與皮膚接觸,幾個月後,該女教授因中樞神經系統受損而死亡。
最著名的汞中毒事件當屬日本水俁(yu,讀三聲)病事件。水俁病因1953年首先發現於日本水俁灣附近的漁村而得名,是因為食用了被有機汞汙染的水產品而引起的慢性汞中毒。先天性水俁病是母親攝入了被有機汞汙染的食物,引起胎兒發育異常。這種疾病是最早出現的因工業廢水排放造成的疾病。
上圖為先天水俁病患者的手。
水的密度為1克每立方釐米,人的密度只比水的密度多一點。如果人掉進水銀池中,最終都會浮上來,但在這個過程中,皮膚與水銀會發生大量接觸,還有可能通過鼻孔、嘴巴進入人體。
如果沒有極其嚴格的防護,人掉進水銀池中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僅僅水銀蒸氣就能在短時間內要了人的命,且與汞大量接觸後,還會造成慢性中毒。汞對人體神經的損傷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最終結果就是痛苦的死亡。
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