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十大詭異事件:水銀女屍暗藏九層妖塔

2020-12-01 聊城新聞網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他的陵墓也如埃及金字塔一樣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考古學家和歷史愛好者們神往。關於秦始皇陵裡種種離奇詭異的事件,總會在即將被人遺忘時又再次爆發,引起人們的關注。不知道這只是巧合,還是真的存在那些讓人汗毛倒豎的靈異之事。

  一,秦始皇陵驚現地下「國庫」

  中國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與其地下「國庫」埋葬在一起,這一消息咋一聽匪夷所思。不過據官方報導,通過對秦始皇陵進行核磁掃描,中德雙方考古學家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穴結構,還發現在地宮中埋藏了大量錢幣,甚至還有專家說錢幣大部分是銅幣,但也會有小部分銀幣。

  陵墓中放置大量「硬幣」,無疑是秦朝的「國庫」,這一發現太讓人感到震驚了。不過由於技術問題,我們不應出於好奇就開棺掘墓。原因很簡單,兵馬俑退色了,馬王堆辛追溼屍也變幹了,北京十三陵中挖出來的一盤藕片更是化成灰了。挖掘就意味著毀壞,如果這些寶藏在地下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就讓我們先不要去驚擾它們的千年沉睡。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二,兵馬俑坑百年後將成煤坑

  由於遭受空氣汙染,秦始皇陵兵馬俑正在緩慢風化。這些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的老古董開始地面生活後,一直面對氧化、水侵的威脅,現在出現了「水土不服」症狀。專家呼籲如果還不採取任何措施加以保護,那麼在100年內兵馬俑將會遭到更嚴重腐蝕,鼻子和髮型都有可能消失殆盡,雙臂也有可能從身體上脫落。到時兵馬俑坑看上去與煤田沒有什麼兩樣,不再有任何美學價值。

  據相關媒體披露,中美兩國科學家已經啟動了一個短期保護計劃,研究博物館內空氣汙染物對兵馬俑的影響,力爭早日提出控制治理對策,最終從目前的搶救性保護轉變成預防性保護。同時專家透露,如果拯救措施得當,兵馬俑「衰老」進程肯定會被延遲,但兵馬俑到底還能保持多少年,目前還不清楚。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三,秦陵地宮果真有飛雁嗎?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當項羽打開地宮墓道時,這個自動飛翔的金雁又沿著墓道順利地飛出地面,然後又越過秦陵南側數千米高的山峰飛往遙遠的南方。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四,秦陵地宮水銀是否來自旬陽?

  近些年來,考古人員利用遙感技術對秦始皇陵進行地下勘測,初步確定地宮深度達30米,足足穿過了三層地下水,地宮相當於現代4層樓建築高。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封土堆上存在著嚴重汞異常,有人推測汞儲量可能多達上百噸,這也印證了司馬遷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描述。秦始皇為何要在地宮注入大量水銀,理由大抵有兩個,一是殺死入侵盜墓賊,二是防止屍體腐爛。

  水銀功效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水銀來源一直是謎。在陝西旬陽縣有一座水銀山,地質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古代採礦留下的700餘處古礦洞,一般有幾十米深,大洞套小洞,小洞與支洞相連,附近還出土了秦漢時期鐵钁遺物。從這些文物和遺蹟顯示,秦時旬陽就已經是一個採汞重鎮,運輸水銀可以沿古道經鎮安、過柞水到達關中。雖然說這還是一種推測,需要進一步證實,但從種種因素分析,秦陵大量水銀來自旬陽的可能性很大。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五,秦始皇陵暗藏「九層妖塔」

  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臺階式「覆鬥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臺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一層都有妖魔鬼怪。雖是小說之言,但是空穴來風。《老子》講哲學以建築作比喻,有「九層之臺,始於壘土」之說,可見在春秋就有「九層之臺」建築了,可惜還沒有發現東周「九層之臺」遺蹟。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遊地宮的,至於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六,秦兵馬俑坑驚現2200年前「洋勞工」

  在兵馬俑挖掘過程中,除了出土大量青銅器外,還發現了大量白骨。通過與部分現代人線粒體DNA數據參照,專家研究樣品單倍群歸屬進行了初步確定,在秦始皇兵馬俑坑埋葬著一具2200年前具備「歐亞西部特徵」的人類遺骸,死者生前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勞工,是比較典型的波斯人。

  「洋勞工」在2200年前已來到中國腹地,其意義猶如在金字塔修建者中發現了東方人一般,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七,秦陵地宮有道「防水大壩」

  秦陵地宮能保存下來,不得不提一道「防水大壩」,也就是地下那道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這一套阻排水渠和都江堰、靈渠有得一比,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地宮的建成本身就說明了排水系統的成功,而阻水系統更是經歷了2200多年時間檢驗。通過自然電場法和核磁共振法測出,在所推斷的墓室和地宮範圍內為不含水區,而阻排水渠外測的相同深度為含水區,從而證實這個地下阻排水工程迄今仍然在發揮著作用。這應該就是班固在《漢書》中所言的「下錮三泉」。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八,秦陵地宮設三重防盜門

  地球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宮中設有防盜機關。但要問有哪些防盜機關,偏偏沒人能說清楚。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填了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透過挖洞進入墓室。

  如果說沙海只是一種傳說,那麼暗弩則有明確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肯定地說:秦始皇陵中設有暗弩,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鬥安置上這種觸發性武器。當盜賊進入秦陵觸動機關時,就會被強弩射死。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等。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掉入陷阱中摔死。地宮第三道防線是水銀河,大量水銀像江河湖海一樣通過機械運動循環流動,一方面有利於保護屍體腐爛,另一方面使得水銀蒸發的氣體中含毒,也會把盜墓者燻死。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九,兵馬俑詛咒:「兵馬俑」殺死項羽

  在秦末亂世,秦始皇兵馬俑軍團原型的秦京師軍下落不明。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兵馬俑軍團性質,也涉及到整個帝國秦軍的動向,甚至牽涉到秦帝國的滅亡、楚霸王的失敗和漢帝國的勝利等諸多問題。據野史記載,曾經擊垮了秦帝國的楚霸王項羽,最後卻死於「兵馬俑」之手。最後在烏江邊斬殺項羽的5位騎兵將士,都是關中地區出身的秦人,也都是舊秦軍將士,都是秦兵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戰,漢軍60萬,楊喜、楊武、呂勝、王翳、呂馬童這5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已經是奇蹟了。在十二萬分之一的機率中脫穎而出的5人,卻是百分之百的舊秦軍的將士,而且官職都合於秦京師軍,更是決非偶然了。所謂史事鎖鏈一環緊扣一環,最後竟然在項羽之死和兵馬俑之間找到歷史連結點,引出「兵馬俑」殺死了項羽一事來,使人感到了歷史的深沉和神奇。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十,打開秦始皇陵「預計門票每年可收25億元」

  西安是旅遊重點,遊客更是天文數字。每年多達2400萬人,其中77.6萬人是國外遊客,大多數是參觀兵馬俑。如果打開秦始皇陵,地宮有什麼珍寶不可預知,但墓地廣大50平方公裡,就算空空如也,在墓內行一遍也值錢,遊客肯定直線攀升。有人算了一筆經濟帳,如果安排得好,秦始皇陵每年大約可以接待500萬參觀人次,按照每人收費人民幣500元,每年門票收入將是25億,以長線利息率五釐算,陵墓打開了,門票收入現值是五百億,差不多超過半個李嘉誠了。

  秦始皇陵是炎黃子孫的公共財富,沒有誰可以佔有,但看一下那也是超級過癮了。願意花錢到秦始皇陵,細看一下2200多年前的中華文明的人應該有很多。賺這種錢對社會有利,對世界有利,說不定西方君子會多一點敬重我們的以往。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考古隊挖掘九層妖塔,為何只挖兩層,剩下七層卻不再繼續了?
    特別是帝王的陵墓裡,埋藏著很多金銀珠寶,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這引起了很多人來挖墓。「九層妖塔」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實際存在的,為什麼僅僅挖了兩層就停了呢?其實九樓的妖塔是實際存在的,九樓的妖塔,如其名的塔是九樓,這是中國考古學家1996年在青海都蘭古墳群發現的特殊古墳,震驚了整個考古界。
  • 考古「九層妖塔」,為何挖剩七層就不敢繼續,不了了之?
    我們經常在影視魔幻劇中看到過"九層妖塔",這個名稱對喜愛盜墓類書籍的人並不陌生,在文學領域中,作者和導演常常將它賦予神秘的魔幻色彩。事實上,九層妖塔並不是憑空編纂的,而是確實存在的!
  • 秦始皇陵不僅裝滿了水銀,專家勘探裡面,可能還浸滿了浮屍
    秦始皇陵在剛發現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兵馬俑褪色的事件,所以關於這座強大的古墓挖掘工作,只能是停下了實際的工作進展但是這麼多年來工作文員對其的勘探研究,卻從沒有停止過,前幾年中德雙方還曾經進行了核磁掃描,偵查出了陵墓內可能藏有大量的銅幣,或是銀幣,龐大的數量讓人不禁猜測是將秦國的國庫和陵墓相連接。
  • 秦始皇陵墓內部高科技探測效果圖,大開眼界
    秦始皇陵 從秦始皇13歲開始修建,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秦始皇的陵墓中,當真有100噸水銀?周圍的石榴樹可以揭曉答案
    今天的人類擁有各種頂尖的科學技術,然而在發掘秦始皇陵的時候,依然是困難重重。對於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珍寶,考古研究的過程絕對不能魯莽行事。稍微疏忽一下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不光是歷史文物會遭受損失,就連考古人員的生命也極有可能受到威脅。秦始皇作為古代中國第一位皇帝,他統一全國功垂千古,其墓穴的檔次絕不能低了。
  • 披著神秘面紗的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秘?這三個謎團至今得不到答案
    而秦始皇的主陵墓,則是一直披著神秘面紗的「秦始皇陵」,為了建造這座陵墓,秦始皇可謂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總共歷時三十九年而成,毫不誇張的說,其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秦始皇登基後不久,就急著為自己的後事著急,開始建陵。可以說,他的陵墓極盡奢華,從出土的兵馬俑就可以看出一二。據了解,秦始皇為了害怕後人盜取他的陵墓,在其墓穴裡面做了無數的機關,陵墓裡面還放了很多水銀。很多人問,秦始皇陵究竟隱藏了多少水銀呢?大家只要看陵墓旁邊的石榴樹就可以得知一二了,真相讓人不敢相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秦始皇地宮到底有沒有水銀?考古挖掘被證實,專家:我們想簡單了
    而來到兵馬俑,被2千多年前秦始皇龐大的隨葬所震撼,此陵墓非一般陵,在陵園處的一塊墓碑上寫著,秦始皇陵被保護範圍20.32平方公裡。也就是說,方圓40裡內都是秦始皇陵,地下有可能埋葬的都是珍寶。我們今天看到的兵馬俑三個墓坑,其實只是墓園中的冰山一角。
  • 青海發現「九層妖塔」,專家組織挖掘,但是挖到第二層就緊急叫停
    由於該系列受眾廣、影響大,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所以觀眾們看到了不少由《鬼吹燈》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大家影響比較深刻的可能有大漠之上的精絕古城,地下迷宮一般的龍嶺迷窟,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那就是奇幻詭異的九層妖塔。
  • 秦始皇墓中的水銀,其實不是為了防盜,專家:這才是真實作用
    在驪山的腳下,也就是在阿房宮的附近,他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特別豪華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裡的裡山北麓,北邊緊靠著像銀河般蜿蜒曲折的渭水,規模非常的壯大,氣勢也特別的雄偉,秦始皇這一陵墓被稱之為人間仙境。在古時候的陵墓中,秦始皇的陵墓絕對可以說是最為豪華的一座陵墓了,沒有之一這一說法。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究竟是誰?
    來源標題: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身份難以確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的發現。考古人員稱甬道出現大量隨葬品,可以顯示墓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具體身份還是無法確定。
  • 1973秦始皇事件到底是什麼?秦始皇吃長生藥見到外星人
    據說在1973年,軍方就在甘肅和陝西等區域,找到過秦始皇還活著的痕跡,後來才一直都沒有挖掘秦始皇陵墓,就是為了隱瞞這一事件。  但是這一切都是沒有真實證據的,而且關於1973年軍方發現秦始皇活著的詳細細節,在網絡上根本無法找到,可見1973秦始皇事件很大程度上來說,可能都是謠傳,畢竟網絡上三人成虎的事件也很多。
  • 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也就是說,秦始皇陵內有大量的水銀,無獨有偶,《吳越春秋》也同樣描述,吳王閭闔死後,他的陵墓中「傾水銀為池」。為什麼古人要以水銀來灌於陵墓之中呢?那麼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了。
  • 秦始皇陵內部究竟有多少水銀?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秦始皇可能在他那個年代評語不怎麼樣,但是不得不說,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對於華夏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秦始皇死後陵墓十分的宏偉,除了跟其他帝王一樣的陪葬品之外,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秦始皇的陵墓有著很複雜的機關。在秦始皇陵墓中的機關中,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水銀了,那麼在秦始皇的陵墓裡面,究竟有著多少水銀存在呢?這個問題可能除了秦始皇自己之外,就只有當年修建陵墓的工匠知道了。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喪葬的國家,在秦朝的時候陵墓建造技術就已經非常高了。一般大貴族的陵墓在建造之時十分注重恆溫除溼,文物保存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貿然挖之,很多珍貴的文物會因為氧化在幾分鐘之內迅速變色甚至變形毀壞。要知道當年兵馬俑剛剛被挖出來的時候,身上都是披著光鮮奪目的鎧甲,然而上面的顏料因為接觸到了空氣而迅速褪色,現在我們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備受網民關注的「九層妖塔」就是2018血渭一號墓嗎?記者從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2018血渭一號墓並非「九層妖塔」原型墓葬。傳說中的「九層妖塔」原型實為1982年發現並進行過考古發掘的都蘭「熱水一號大墓」,距離2018血渭一號墓400餘米。熱水聯合考古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都蘭」熱水一號大墓」因其封土堆高大雄偉,被當地人稱為「九層妖樓」,後經文學、影視作品傳播,成為眾人熟知的「九層妖塔」。
  • 秦始皇陵地宮真有大量水銀麼?古代是如何提煉水銀的?
    談及秦始皇陵,總會有許多未解之謎,其中便包括地宮中浩如江海的水銀。與許多朋友一樣,初讀《史記》時,也曾被「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文字所震撼,並對古代如何獲取水銀而充滿了疑惑。秦始皇陵地宮假想圖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很容易被我們低估,甚至於完全忽視,其中便包括古人的智慧。比如,或許不少人都以為,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已然算是十分悠久了,甚至可以算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提鍊汞。
  • 世界十大兇墓,中國佔據其四,至今無人敢挖
    飛哥娛樂社 舉報   考古對於研究歷史有著重大意義,然而世界上存在著許多危險的古墓,他們便是世界十大兇墓
  • 秦始皇陵內部是什麼樣的?《史記》裡為何還會有陵墓內部的描寫?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陵墓關卡嚴密,防止有人進行盜竊,就把所有參與修建皇陵的人給殺了。既然修秦始皇的人都被殺死了,那為什麼司馬遷可以詳細描述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是不是有僥倖逃出的工匠留下了記載?這些我們不得而知,因此不能判斷司馬遷正確與否。
  • 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若人掉進水銀池會發生什麼?
    始皇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陵地宮就是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整個秦始皇陵的修建過程耗時39年,動用了70多萬的人力。 我國科學家曾經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存在明顯的汞異常,這說明秦始皇地宮下面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由於地宮埋在30多米深的地下,且並沒有開封,究竟有多少水銀仍然是未解之謎。好在地宮中存在石質墓室,並且深埋地下,使得水銀不至於大量滲透至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