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黛玉進府系列之十四
原文:
寶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兩個字?」黛玉便說了名。寶玉又問表字,黛玉道:「無字。」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寶玉笑道:「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這段的主要看點如下:
0101 贈字顰顰
1、贈字的文化含義
古人的字和名都有講究。《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意思是,幼年時父母給孩子取名,到了及冠的時候,要取一個字。有了字,標誌著成人了,可以行走江湖了。
女人也有字。《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意思是,女子在十五歲時候及笄,可以出嫁了,這時也會取個字。未婚女孩叫做待字閨中,就是由此引申。
由於女子的字跟出嫁掛鈎,很多會由丈夫給取。成人間互相不叫名字,只能稱字。丈夫送的這個字,往往成為日後夫妻間親暱的承載體。
了解了這個背景,再看寶玉送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寶玉這一招,其實是赤裸裸的宣稱:「等我們長大了,你就當我媳婦吧。」
前世有緣,果然就是不一樣,小小年紀就露出霸道總裁樣。世人都說寶玉多情,可他明明是有譜的,為什麼只對黛玉贈字呢?
2、顰顰的出處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這當然是寶玉杜撰的。有什麼含義呢?
寶玉的玉,原本是塊石頭,如今寶玉說石頭名黛。到底是黛玉乎?寶玉乎?真的越搞越分不清。總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二玉間沒什麼可分的。
實際上,歷史上確有顰顰的典故,那就是西施捧心時,皺眉之美態。
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人如西施,字也如西施。
3、對愛情命運的影射
脂硯齋對顰顰二字,有批語:【黛玉淚因寶玉,而寶玉贈曰顰顰,初見時亦定盟矣。】
這句話,字面說定盟,實則是透露悲劇。
顰顰是皺眉的意思,西施因病心痛,黛玉是因愛心痛。既然如此像西施,薄命亦如如西施。寶玉贈這個字給黛玉,當然是不幸命運的徵兆。
西施跟範蠡原本志同道合,但有情人未成眷屬。她的一生,只是吳王夫差的玩物。根據正史記載,吳國亡國後西施被沉江中。
西施被吳王霸佔這個典故,在本書裡亦有對應故事,就是被廣為傳頌的金蘭契。
夫差和寶釵,名字極為類似;薛蟠從虎丘帶來泥人令黛玉大大悲痛一場,而吳王的館娃宮就在虎丘;黛釵和好後,寶玉反而悶悶不樂;他問【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孟光梁鴻是夫妻,寶玉已經深感黛玉被霸佔......等等證據,不一枚舉。
可能很多讀者迷不過來,怎麼性別混亂啊?其實寶黛釵三人,身上都具有很多文化含義,可實可虛,可男可女。要解析這個話題太長,本文不展開了。讀者有興趣可以去深入挖掘,沒興趣權當一樂。
0202 女漢子探春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這是探春在本書的第一句話。
賈府四姐妹裡,探春的臺詞出現最早。她的第一句話,是很不客氣質疑寶玉。
寶玉是賈府的心肝寶貝,探春只是個庶出的小女子。在多重尊卑的碾壓下,探春卻氣勢逼人,一上來就對寶玉拆臺,這小女子的心臟有多大,可見一斑。
面對寶玉杜撰,其他人都不理論,一是覺得無需較之,二是習慣了。但探春卻要刨根問底,頗有治學嚴謹的姿態,巾幗不讓鬚眉的個性,初步顯現。
迎春惜春這天都沒發過言,探春果然是賈府的發言人,從這一回就註定了。
0303 直刺儒教
多數人看紅樓夢,只能看到美人美色美食美物,再深入點,會看到複雜的社會人倫關係。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紅樓夢的皮,他的骨是文化,他的血是精神。
人物的每句臺詞,幾乎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靈魂角色更是每說一句話,打翻一部文明史。寶玉這句話就是典型:
「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明清時期八股文大行其道,科舉題目限定在四書內,朱熹編撰的《四書集注》也是必讀教科書。於是,《四書》以及朱熹的《四書集注》,就成為左右萬千人命運的東西。
【注】八股文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固定。必須以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儒學提倡的修身觀當然有價值,但是誕生於奴隸制時期的東西,不可避免夾雜糟粕,又經過數千年的時光流轉,其時代局限性早就如沉痾在身。這些姑且不論,即便真如聖經般偉大完美,當它成為扼制人命運的鉗子時,還能剩幾分正能量?
世界原本是多元多樣的,再好的知識,變成強迫性灌輸,變成包治百病的唯一標杆時,都成了毒藥!更遑論,這知識本來就不夠好!
天才的曹雪芹就處在那個時代,他對《四書》的厭惡可想而知。但是的但是,四書是絕對主流文化啊,不滿和厭惡如何表達呢?
只能明贊暗諷!
「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咋聽上去,把四書推到至高位置,任誰都不能說作者反動吧?
但細想呢,按照這個邏輯,普天下的書籍都是杜撰!詩詞歌賦、法度典章、工巧技藝、統治者的上諭.......一切文明的載體統統都是杜撰,只要含有個體思想意識,沒有照搬四書的,都是杜撰。
既然都是杜撰,就都一文不值,都應該被打入牢獄或者焚毀。這天下只留下四書就好了。
這套邏輯可不是卓語臆造,曹雪芹確實就是這樣一腔憤懣。36回寶玉罵寶釵國賊祿鬼,發了一通牢騷,滿肚子氣,然後幹了一件事:
因此禍延古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
竟然有讀者以為這情節證明寶玉深愛《四書》,呵呵,呵呵,我是真醉倒了......焚書就是毀滅文明,可是曹家本是著名的藏書之家啊!
曹雪芹本人愛好廣泛,除了紅樓夢的創作,他還曾撰寫《廢藝齋集稿》《南鷂北鳶考工志》等多冊關於金石、工藝美術、烹調等方面的書籍。這樣的家庭,這樣的人才,當真只愛《四書》而寧焚天下之書?
事實明擺著,焚書是又一次狠狠的諷刺!意思是:國賊祿鬼們既然那麼推崇功名,那就光留下你們的四書好了(明明不現實)!
明清的科考制度,使《四書》蒙上深深的市儈銅臭氣。紅樓夢裡它被多次提到,作者對它始終深惡痛絕,但是又不能直言,於是換著花樣的諷刺它。
本質上,這是在諷刺封建統治者,諷刺他們的文化政策。
了解了歷史背景、了解了曹家和作者,才能看懂寶玉這句【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就在二玉的愛情火花升起的那一刻,作者見縫插針,讓探春和寶玉來一場文化交戰。
總之,寶玉一登場就處處與眾不同。對黛玉格外親密,突破禮教;直言心聲,突破常情;直刺儒教,突破意識形態。
【注】參看卓語的系列解讀《黛玉之美:水墨丹青繪不成,翩若驚鴻水中仙》
若說寶玉勇敢,他卻有非常女性的一面,優柔寡斷,溫存低伏;若說他沒志氣,可他明明滿身叛逆,憤世嫉俗,思想意識清醒到可怕,超前到驚人。
他到底是問題少年,還是思逸神超,全取決於讀者自己的思想水平。
未完待續,卓語將持續不斷的解讀紅樓原著,引領讀者細品其中玄奧。敬請關注卓語,等待精彩更新。#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