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i Slimane——搖滾樂頭號旅行家

2021-01-11 千千音樂

如果不用「著名男裝設計師」來形容Hedi Slimane,他很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有名的搖滾狂熱樂迷之一了。

從Dior到Saint Laurent再到如今的Celine,Hedi Slimane(艾迪·斯理曼)是這個世紀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服裝設計師之一。用他的話說,自己所有時裝設計的靈感都來自音樂。

給音樂人做衣服,邀請他們走秀拍廣告,每一季的走秀音樂,是艾迪邀請獨立音樂人來專門創作。剩下的時間,作為一名攝影師,艾迪要用鏡頭記錄這些搖滾音樂人的生活和工作。

Hedi Slimane、The Libertines樂隊Pete Doherty、Kate Moss混在一起

艾迪大概是時裝圈最愛搬家的設計師之一了。從青年到中年,艾迪至少換了3座城市來居住,他想近距離觀察青年文化下一波浪潮的發生地,找到城市裡最酷的年輕人,而他設計的時裝不過是把街頭的他們搬到了秀場。

艾迪無疑是搖滾樂最佳的體驗派。

柏林之行——體驗極簡主義的浪漫

艾迪·斯理曼設計師早期生涯開始於YSL,後來離職。2000年,艾迪搬去柏林生活了2年。

柏林是包浩斯派極簡主義的文化中心,影響了很多音樂人,當年, David Bowie(大衛·鮑伊) 來到德國,推出了「柏林三部曲」《Low》、《Heroes》與《Lodger》,大衛·鮑伊的造型不再是奇裝異服,音樂充滿著濃厚的實驗主義色彩,這是對英國時期繁複的華麗搖滾造型的一種告別。

David Bowie - David Live(1974)

相傳當年只有6歲的艾迪拿到了大衛·鮑伊的一張專輯 《David Live》 ,正因為那個時期鮑伊「瘦白公爵」的形象,讓他從此迷上了搖滾樂,有人說這就是後來他設計的Dior Homme的源頭。

跳水的樂迷 Hedi Slimane

「當時他已經很有名氣,設計工作夠忙的了,還每個禮拜五都要坐夜車從巴黎去柏林,然後禮拜天一早又趕回巴黎上班,這麼累的通勤生活他居然很享受;他的工作室只有一盞燈和黑膠機,他的生活只需要設計與音樂,對他來說這就是自由。」

有位友人描述了艾迪在柏林的狀態。艾迪駐紮在柏林一個藝術學院裡。時常在街頭徘徊,認識了當地很多年輕音樂人與流浪兒童。他拍攝他們,還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影集《Hedi Slimane: Berlin》。

就在那時候,艾迪推出了自己在Dior的第一個男裝系列。大量的哥特、極簡風格還有黑白色彩的運用,激起平地一聲雷,時裝界記住了T臺上那些骨瘦如柴如吸血鬼卻清冷俊俏的Dior boy,從此改寫了男裝的歷史。

2004年,Hedi還推出了以西德軍隊訓練鞋為靈感的柏林一號(Dior Homme Berlin01)。

後來Hedi去了SLP,又把這雙鞋重新做了一遍。

「柏林對我是個很開放的地方,在這裡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想做的可以不做。」柏林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釋放了艾迪的靈感。實際上,艾迪對青少年文化的最初感知,就來自於浪漫主義文學大師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德國浪漫主義是艾迪解鎖個人風格的第一個線索。

據說那時候的艾迪很愛極簡主義大師Steve Reich(斯蒂夫·萊奇)的音樂,用特殊的材質獲得美妙的音色,同時儘可能使用簡單的元素。在 2003 年秋冬,艾迪大量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材料——矽膠塗層,這種材質能產生一種奇異的反光效果,非常酷。

Barneys品牌男裝副總裁Tom Kalenderian說:「這是行為藝術,衣服是行為的一部分。」

時裝是一種語言,艾迪重新設定了一種語言,這就是對男性審美的重新定義。力量和權威感並不是時裝唯一要賦予男性的要義,還有浪漫和反叛。從此以後,這樣的主題一直貫穿在艾迪·斯理曼的作品之中。

倫敦,朋克搖滾的終極迷弟

2002年開始,艾迪大多數時間待在倫敦。和倫敦當時的搖滾新星們混在一起。那時候,正值英倫吉他搖滾復興。誕生了很多如今的大牌樂隊, The Libertines(浪子樂隊)、Franz Ferdinand(法蘭茲費迪南)、Razorlight(剃刀光芒樂隊)、The Paddingtons(佩汀童斯樂隊)、Klaxons(高音喇叭樂隊) 等等,這些樂隊都在東倫敦——一個年輕文化的地盤。

The Libertines(浪子樂隊)

Razorlight(剃刀光芒樂隊)

當時艾迪就認識了浪子樂隊主唱 Pete Doherty(皮特·多赫提) ,艾迪拍了他18個月,還出了一本攝影集《London Birth of a Cult》(倫敦非主流風格的誕生)。

{{15}}$ 當時這個英倫壞小子跟超模Kate Moss(凱特·摩斯)談戀愛,劇情相當狗血,皮特·多赫提用自己的血給凱特寫詩,這都被艾迪記錄了下來。在攝影集裡,艾迪深情地寫到:「他用自己的鮮血在牆上潦草寫著獻給凱特的詩歌,畫出她的輪廓,要知道,這都是他的鮮血,怪不得他總是那樣蒼白。」

Pete Doherty用自己的鮮血與彩色鉛筆為Kate Moss畫的像

Hedi紀錄下的,不只有舞臺上的瘋狂,他還抵達了英倫搖滾復興的黃金年代,那些人物的內心世界。

回憶起 2005 年開始的Dior時裝秀,艾迪這樣說,那些衣服設計的初衷就是想做給那些英倫搖滾樂隊穿的。剃刀光芒與 The Rakes(放浪樂團) 兩支英倫樂隊還為他的時裝秀創作了秀場音樂,再來看看這些衣服。

修身皮衣:

宮廷夾克和搖滾西裝:

砍袖襯衫很像當年朋克鼻祖樂隊 The Clash(衝撞樂隊) 的味道:

就連髮型都很像:

超長圍巾、金色靴子還有嬉皮禮帽:

還帶有強烈的「Glam Rock」(華麗搖滾)風格:

浪子樂隊另一位主唱 Carl Barat(卡爾·巴拉特) 還有一隻樂隊 Dirty Pretty Things(美麗壞東西樂隊) 。有一次,艾迪帶了幾大包衣服來看樂隊演出,完全免費贈送給樂隊。卡爾還說,艾迪來了之後,外套、鞋子、吉他……他所有東西都要拍一遍,行為有點神經質。

Carl Barat在演出,2003,Hedi Slimane

Dior Homme的好多模特,那些又高又瘦的少年,都是艾迪從大街上找來的,大多都來自倫敦。這些模特的名字還會被印在衣服裡面。

{{25}}$ 2002年有一期《New Yorker》(紐約客)記錄了 The Rolling Stones(滾石樂隊) 主唱 Mick Jagger(米克·賈格爾) 在多倫多試穿艾迪·斯理曼從巴黎寄來的幾條黑色軟緞長褲的情況,「它們有點——呃,有點——找不到更恰當的詞來形容,就暫且說是女性化吧。」艾迪在Dior的時裝實驗,就連搖滾明星本身都感到驚訝。

當然,這不妨礙滾石樂隊身著艾迪的衣服在世界巡演。並影響了他後來在SLP的設計。

{{27}}$ 從衝撞樂隊到大衛·鮑伊再到皮特·多赫提,艾迪·斯理曼的設計參考了英國朋克搖滾和華麗搖滾的精華。他觸摸到了英國搖滾樂憂鬱而自由的情緒。艾迪相信時裝就是關於年輕人的,就是在愉悅自己。

在洛杉磯,和搖滾衝浪

2007年,艾迪·斯理曼結束了自己Dior Homme的生涯。身為一個歐洲人,他又搬去了美國加州生活。有個記者當著他的面,吐槽他是來淘金不是來搞藝術,艾迪當即回擊:這裡的酷,你們不懂!

在這裡,艾迪每天都會扛著照相機去都會、去西海岸。他還去過金州的海邊小鎮、奧蘭治海灘、聖地牙哥,聖克萊門特、聖奧諾弗雷,還有北邊的聖克魯斯。拍攝那些由洛杉磯音樂家、藝術家、滑板手、衝浪者結成的「秘密團體」,有意思的是,你很難看見艾迪穿短褲,因為他會將自己和這些衝浪者區別開。

{{29}}$ Hedi Slimane攝影日記所記錄的加州

那時的加州孕育著下一波搖滾浪潮,在曾經的採訪中,艾迪對這些樂隊如數家珍—— Girls(女孩們)、The Growlers(種植者)、The Garden(公園樂隊)、Ty Segall、Fidlar、Mystic Braves、Allalahs、Froth 等等,衝浪搖滾(Surf Rock)這一在六十年代初美國西海岸出現的搖滾流派開始漸入佳境。

{{31}}

Hedi Slimane鏡頭下的美國西海岸搖滾青年

艾迪又一次和製造新音樂的加州年輕人混在了一起。比如他會在洛杉磯的一家鋼管舞酒吧裡拍攝女子朋克樂隊。更多的時候,他在家裡、在攝影棚給這些音樂人拍照,他們會穿著自己的衣服上臺,艾迪從不幹涉。

沒有哪位服裝設計師像艾迪這般執著,他會親自去到洛杉磯市中心、美國東部、好萊塢看各種大大小小的搖滾Live。「你必須去跟不同的人群待在一起,甚至需要深入到當地的小鎮裡去,就像我在倫敦、柏林做的那樣,去感受那些地方的音樂氣氛。」

演出拍攝中的Hedi Slimane

Hedi Slimane與美國洛杉磯樂隊Kim and the Created合影,圖注寫著「我們是被一個被藝術家啟迪的藝術家鼓舞的藝術家」

這些元素在Saint Laurent 2016年春夏季做了最極致的闡釋,艾迪在自家草坪想好了這一季的主題:「獻給當代加利福尼亞衝浪音樂文化的禮物」。帶著朋克的態度,致敬了美國的Suft rock(衝浪搖滾)和Grunge(垃圾搖滾)。

美國的這些年輕搖滾樂隊給艾迪·斯理曼帶來了活力,他設計Saint Laurent也一季比一季色彩絢爛,秀場音樂也一季比一季朋克。2016秋冬季也成為SLP最絢爛的一季,很多時裝愛好者為了穿上那些心儀的窄身外套,甘願減肥幾十斤。

拼接皮衣:

破壞格子襯衫:

椰樹夾克:

在Saint Laurent,艾迪還還原了一把當代美國搖滾小史。2013春夏系列,邀請了 Marilyn Manson(瑪麗蓮·曼森) 和 Courtney Love(科特妮·洛芙)代言。

同年秋冬推出「Architects of Rock and Blues」(搖滾與布魯斯的建造者)主題廣告,邀請到美國搖滾的上古大神 Chuck Berry(查克·貝利)、Jerry Lee Lewis(傑瑞·李·劉易斯)和B.B. King(B.B. 金) 做代言。自己也親自上陣,擔任造型以及攝影。作為搖滾fans,艾迪的人生算是圓滿了。

{{41}}$ 艾迪再現了一種「加州美學」,他曾說過:「很多我收集設計靈感的人物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蘊藏著一種自由的精神與怪誕的魅力——我把這些魅力與精神提煉出來,而他們只是很自然隨性地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艾迪把來自街頭的搖滾樂風格融入到了自己的時裝設計之中。在Saint Laurent時期的最後一年,他運用了大量的色彩與拼貼,在洛杉磯這座陽光之城,他把搖滾樂最張揚的一面表現了出來。

巴黎——新浪潮之聲

「我喜歡在巴黎步行好幾個小時,穿過塞納河,在左岸漫步。巴黎可能是世界上僅剩的還值得』閒逛『的首都。」

2018年,艾迪·斯理曼重出江湖回歸時尚圈,這一年,50歲的他並沒有停止自己「音樂旅行」的腳步。他回到了巴黎,加入了Celine。據說他在洛杉磯的豪宅已經在掛牌出售了。

Celine首秀的邀請函圖片,就是艾迪拍的一家巴黎夜店。

作為一個巴黎土著,艾迪從小成長的地方就在兩家傳奇夜總會Le Palace(宮殿劇院)和Les Bains-Douches(衝洗桑拿)之間。青年時期的艾迪喜歡在午夜的巴黎,去那些地下俱樂部,觀察俱樂部裡那些男孩的一舉一動。也許,當年那些男孩的模樣,就是現在Celine秀場的模特。

1960年代出生的艾迪,成長於七八十年代冷戰時代的法國,巴黎也與世界的搖滾樂浪潮並駕齊驅, Post Punk(後朋克)、Coldwave(冷潮)等音樂風格在當地逐漸興起。據說法國老牌一冷嘲樂隊 Marquis de Sade(薩德侯爵) 就是艾迪·斯理曼在Celine男裝首秀的靈感來源。

Marquis de Sade - Dantzig Twist(1979)

艾迪·斯理曼的Celine首秀邀請到了法國電子樂隊 La Femme(女人樂隊)創作走秀曲。因為艾迪在SLP的謝幕季太過耀眼,這一季的設計遭受了很多批評的聲音,有人說他是在炒冷飯。但從音樂的選擇來說,艾迪第一次嘗試了之前並未觸及到的電子色彩。

相較以往的設計風格,在Celine的作品多了一份後朋克的冷漠和陰鬱。

{{47}}

就像 Kurt Cobain(科特·柯本) 的作品 《Smells Like Teen Spirit》(聞起來像青少年的精神) 一樣,艾迪·斯理曼不過是換了另一種更低調的方式,重新尋找了一次「少年心氣」。

在VOGUE日本版的專訪中,艾迪·斯理曼這樣總結了他對於音樂與創作的愛:

我從沒想過要成為什麼東西的「專業人士」,成為這樣一個人很糟糕,不管是設計、攝影、電影,或者別的什麼。我所做的是要成為一個「業餘選手」,不要工作,不要成為專家。「業餘選手」意味著目標更加明確,更有愛,同時也更具實驗性。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真正工作過,我只是為了興趣而嘗試不同的東西。

當我們以「專家」自居,弄出了一大把不單純的道理,艾迪·斯理曼的「搖滾音樂旅行」提醒了我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愛才是實現一切的最強動力。

「本作品版權屬於千千音樂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相關焦點

  • 頭號玩家開場歌曲是什麼 男主穿梭貧民窟帶動情緒
    相信看過《頭號玩家》的小夥伴們也是對電影中的哪些經典配樂熟悉不過了,尤其在電影的開場,男主韋德穿梭在貧民窟之間就帶動起了觀眾們的情緒,那麼頭號玩家開場音樂是什麼?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這首插曲。    頭號玩家開場音樂是JUMP——Van Halen,1984年專輯《1984》裡的Jump。範海倫的名曲。
  • 搖滾樂教父查克·貝裡
    「搖滾樂」,學名Rock Music,花名Rock'N'Roll。從科學的角度,作為大類的「搖滾樂」通常用Rock Music,而Rock' N' Roll更多特指50年代的搖滾風格。貝裡是搖滾樂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藝人之一,他的吉他演奏風格鮮明,作品融合了布魯斯與鄉村音樂的元素,善於創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充滿時代感的音樂。有評論家認為貝裡民謠詩人的大名與他創作的歌詞分不開,它們反覆闡明了搖滾樂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他將歌曲《搖滾樂》獻給了搖滾音樂,通過《甜蜜的十六歲》向年輕一代表達搖滾樂的價值。1956年的Chuck Berry, 還只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
  • 音樂分類知多少——搖滾樂
    搖滾樂搖滾樂,英文全稱為Rock and Roll。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複雜。這時,他們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 簡析一下美國搖滾樂的興起與演變
    確切地說,應該是搖滾樂的發展為商人提供了商機,抑或是商人敏銳地嗅到了搖滾樂可能帶來的商機。商人發現了搖滾樂經濟利益鏈條上的各種衍生物,以工業包裝的形式適時推出諸如唱片、服裝、飾品、圖書、玩具等一系列帶來經濟收益的產品,甚至演唱會經過包裝也推向了市場。更為巧妙的是,有些廣告商和唱片商,看到了MTV這種傳播方式的經濟功用,傾心打造MTV頻道。
  • 搖滾樂的發源者不是貓王,而是他!
    貓王1935年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美國著名搖滾歌手,他是第一個讓廣大白人群體接受搖滾樂的人,同時是世界上第一個偶像級搖滾歌手。總而言之,貓王對於搖滾樂貢獻很大,但是他並不是搖滾樂的發源者。貓王Elvis Presley因為,搖滾樂起源於黑人文化。
  • 年終巨獻:《山水遊記》資深旅行家的推薦,2018最佳旅遊目的地
    年終巨獻:《山水遊記》資深旅行家的推薦,2018最佳旅遊目的地2018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穫,百家號《山水遊記》的資深旅遊家們奉獻了這篇特別文章。我們利用專業的眼光,為大家分享2018年發現的,我們最喜歡,也是最佳的旅遊目的地,並且殷切的期待2019年的到來。
  • 「小小旅行家」赴三亞開展「海洋主題」研學
    近日,由海昌海洋公園傾力打造的「海昌小小旅行家」之三亞站活動順利收官,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線上招募與選拔,最終來自海南省的10名「小小旅行家」勝出,於8月22日在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體驗了一場別具精彩的「海洋主題」研學活動。
  • 錦江旅行家歡樂周年慶 會員積分瘋狂送
    上海2014年4月1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國內知名旅行直銷平臺 -- 錦江國際集團官方一站式旅行預訂網站「錦江旅行家」(http://www.jinjiang.com) 即將迎來自己的「兩周歲生日」,「錦江旅行家」自即日起至5月15日推出為期一個多月的周年慶系列活動以示慶祝。
  • 淺析中國搖滾樂作品風格的轉變
    一直以來我都很崇尚並且關注著中國搖滾樂,無奈嗓音天生較「苦情」,唱不出搖滾的「金屬味」,一直不敢演繹。但搖滾樂確確實實帶給了我很多激情和力量。本篇文章的構建基礎源自筆者多年來對搖滾的所聽、所見、所想,文中的觀點和概括僅為筆者一家之言,歡迎同行批評補充。
  • 查克貝裡去世 世界上演奏搖滾樂的第一人
    查克貝裡去世 世界上演奏搖滾樂的第一人時間:2017-03-20 09:39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搖滾樂先驅查克貝裡去世,享年90歲來源:網易新聞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搖滾樂先驅查克貝裡(Chuck Berry)已於當地時間周六去世,享年九十歲。
  • 唐明燈:歌唱是為了什麼:搖滾樂的中國境遇
    反叛的姿態、無情的批判和嚴正的抗議,不但是作為生活態度體現在搖滾樂上的外在表現,而且是搖滾樂不可或缺的精神內核,也是搖滾樂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個性張揚,藐視秩序,拒絕規訓,反對權威,聲嘶力竭地吶喊呼號,都是為了表達這種情緒。二戰後誕生在美國的搖滾樂,工業文明時代的產兒和叛逆,對主流價值觀的拒斥,以及對人性異化和麻木的反抗,是搖滾當仁不讓的天職。
  • 中國內地搖滾樂十大靈魂人物(下)
    在上次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中國搖滾樂的十大靈魂人物:崔健、丁武、竇唯、周曉歐、高旗。收到了很多的點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國搖滾10大靈魂人物,大家各抒己見,能看到還有這麼多的人關注著中國搖滾,小編甚是欣慰,小編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宣傳中國搖滾樂,也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中國搖滾的文章。
  • 謝霆鋒、汪峰所推崇的搖滾樂到底是什麼呢?
    眾所皆知,謝霆鋒和汪峰是搖滾樂的發燒友。但是搖滾樂在我們中國的語境當中,搖滾樂是一個割裂的特別嚴重的一個名詞。為什麼呢,因為喜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討厭的人恨得咬牙切齒。今天小柴來講講搖滾樂的起源吧。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的時候,三個音樂市場開始發生了一個交叉——搖滾樂。搖滾樂由Race music的R&B早期的節奏布魯斯、C&W和Tin pan Alley的Pop song三者的特點構成。為何不相往來的音樂市場相匯成一個新的音樂類型?答案是:翻唱。白人開始唱黑人喜歡的音樂,城市的人開始唱鄉村西部的音樂。
  • 那些2019年仍在搞搖滾樂的年輕人們
    就連 Rolling Stone 這樣和搖滾樂淵源甚深的媒體,都把十年最佳給了 Kanye West,第二第三則分別是 Beyonce 和 Kendrick Lamar 的專輯。在歐美媒體大部分十年最佳榜單的前列中,你唯一能看到的搖滾樂專輯,是偉大的 David Bowie 在去世前不久發行的《Black Star》——那是在他的 69 歲。
  • 崔健、竇唯、汪峰,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最大?
    ·最近跟幾個喜愛音樂的朋友聊到了中國搖滾樂,話題主要集中在崔健,竇唯和汪峰究竟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最大?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我還記得當時我大概是這樣說的:·我認為崔健、竇唯和汪峰在搖滾音樂方面各有千秋,一如「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中國搖滾樂的貢獻一樣巨大。
  • 在中國搖滾樂最輝煌的時代,謝霆鋒玩出自己的音樂風格!
    搖滾樂現場搖滾樂在中國發展的高峰期在90年代,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開啟了中國搖滾樂時代,從那以後搖滾樂在中國開始流行開來。中國的搖滾音樂人一直在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搖滾樂風格,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中國搖滾樂愛好者組建起搖滾樂隊。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樂隊有唐朝樂隊,黑豹樂隊等等。是他們推進了中國搖滾樂的發展,但是中國的搖滾樂在火爆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進入了衰退階段,在近幾年中國搖滾樂才漸漸的復甦,重新回到觀眾的面前。
  • 讓心靈去旅行 — 麥格霍斯0608旅行家裝備袋使用評測
    一查果不其然,這款就是麥格霍斯0608旅行家裝備袋,強烈的軍事風格,飽滿的造型,看一眼就無法自拔,沒錯,這就是我想要的    帥氣的0608旅行家裝備袋約60L,漂亮的MOLLE織帶展現著軍包的風格,B格滿滿
  • 他是中國搖滾樂的鼻祖,卻被封殺20年
    1986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他唱了一首《一無所有》,正式開啟了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他就是崔健!這張專輯有意識地直接汲養於歐美流行音樂和搖滾樂,但是崔健認為《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才是他第一張正式發行的音樂專輯 。11月,崔健與另外六位專業音樂人成立了樂隊七合板。在北京的小餐館和小旅館裡演奏西方流行音樂。這是中國第一支這一類型的樂隊。
  • 「紅磡」之後,中國搖滾樂開始沒落,原因真的是周杰倫的出現嗎?
    想必稍微了解中國搖滾樂歷史的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紅磡」之後,搖滾已死,為何會說呢?相信這個夏天看過《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節目你會覺得大張偉說的那就話並無道理,他說:「周杰倫結束了中國搖滾樂的時代」,仔細想一想他說的這句話,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 和木馬樂隊主唱聊聊中國搖滾樂的那些事兒
    這些書籍、雜誌和文章,影響了一代搖滾樂迷甚至是搖滾樂手。 經過整個舞臺的燈火,我們看到的是搖滾樂的狂歡還是矛盾?這些舞臺上的人,是他們選擇了搖滾樂還是搖滾樂選擇了他們? 在郭小寒的新書《生而搖滾》中,她用無數現場和採訪傾力寫就了這本「搖滾樂隊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