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星系是如何照亮宇宙的?包含了太多宇宙奧秘!

2021-01-13 博科園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宇宙中一些最早星系比預期的還要明亮。過量的光是星系釋放出高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電離輻射副產品。這一發現為再電離時代的成因提供了線索。再電離時代是一個重大的宇宙事件,它將宇宙從幾乎不透明的狀態轉變為今天所見的明亮恆星景觀。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在宇宙大爆炸後不到10億年(或130多億年前),對宇宙中最早形成的一些星系觀測結果。數據顯示,在幾個特定波長的紅外光中,這些星系比科學家預期的要明亮得多。

這項研究首次對這一時期的大量星系樣本證實了這一現象,表明這些並不是亮度過高的特殊情況,但即使是當時存在的普通星系,其波長也比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系要亮得多。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我們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但有證據表明,在大爆炸之後的1億到2億年間,宇宙中大部分是中性的氫氣,它們可能剛剛開始合併成恆星,然後開始形成第一個星系。大爆炸後大約10億年,宇宙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蒼穹。另一件事也發生了變化:無處不在的中性氫氣的電子在一個被稱為電離的過程中被剝離了。

再電離時代(從一個充滿中性氫的宇宙到充滿電離氫宇宙的轉變)是有據可據的。在這種全宇宙範圍的轉變之前,長波形式的光,如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或多或少地不受阻礙地穿過宇宙。但是較短波長的光——包括紫外光、x射線和伽瑪射線——被中性氫原子阻擋住了。這些碰撞會剝離中性氫原子的電子,使其電離。但是,是什麼可能產生足夠的電離輻射來影響宇宙中所有氫呢?是單個恆星嗎?巨型星系?如果其中之一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些早期宇宙殖民者將與大多數現代恆星和星系有所不同,因為它們通常不會釋放出大量的電離輻射。

這張由美國宇航局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深視野(中心)由星系主導(包括一些非常微弱、非常遙遠的星系)用紅色圈起來;右下角的插圖顯示了在長時間觀測中從其中一個星系收集到的光。圖片:NASA/JPL-Caltech/ESA/Spitzer/P. Oesch/S. De Barros/I.Labbe然而,也許完全是其他原因導致了這一事件,比如類星體——由大量圍繞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物質提供動力,具有令人難以置信明亮中心的星系。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博士後史蒂芬·德·巴羅斯(Stephane De Barros)說:這是觀測宇宙學中最大的公開問題之一,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些新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線索。

尋找光

為了回溯再電離時代結束前的時間,斯皮策對天空的兩個區域分別觀測了200多個小時,這使得太空望遠鏡能夠收集到經過130多億年才到達地球的光。作為斯皮策所進行的最長的科學觀測之一,它們是一項名為「偉大」(GREATS)觀測活動的一部分。GOODS(它本身就是一個縮略語:Great observobservatory origin Deep Survey)是另一個對一些偉大目標進行首次觀測的項目。這項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研究還使用了美國宇航局(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存檔數據。

利用斯皮策望遠鏡的這些超深度觀測,天文學家團隊觀察了135個遙遠的星系,發現它們在兩個特定波長的紅外光中都特別明亮。紅外光是由電離輻射與星系內的氫和氧氣體相互作用產生的。這意味著這些星系主要由年輕的大質量恆星組成,主要由氫和氦組成。與現代星系中的普通恆星相比,它們含有非常少量的「重」元素(如氮、碳和氧)。這些恆星並不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恆星(這些恆星只由氫和氦組成),但它們仍然是非常早期恆星的成員。再電離的時代並不是一個瞬間的事件,因此,雖然新的結果還不足以結束對這個宇宙事件的研究。

這幅藝插圖展示了宇宙中最早的星系之一可能的樣子,高強度的恆星形成和恆星死亡會照亮恆星之間的空間,使星系基本上不透明,沒有一個清晰的結構。圖片:James Josephides (Swinburne Astronomy Productions)但它們確實提供了關於宇宙在這個時候是如何演化的,以及這個轉變是如何完成的新細節。位於加州帕薩迪納市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斯皮策項目科學家麥可·沃納(Michael Werner)說:我們沒有想到斯皮策望遠鏡的反射鏡只有呼拉圈那麼大,卻能看到如此接近時間黎明的星系。但自然界充滿了驚喜,這些早期星系的意外亮度,加上斯皮策的卓越表現,使它們處於我們這個小型但功能強大的天文臺的觀測範圍之內。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計劃將於2021年發射,它將以斯皮策望遠鏡觀測到許多相同波長來研究宇宙。

但是斯皮策望遠鏡的主鏡直徑只有85釐米(33.4英寸),韋伯的主鏡直徑為6.5米(21英尺)(大約是前者的7.5倍)這使得韋伯能夠更詳細地研究這些星系。事實上,韋伯將嘗試探測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發出的光。這項新研究表明,由於斯皮策觀測到的星系在紅外波段的亮度,韋伯對它們的研究將比之前認為的更容易。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助理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帕斯卡·奧施(Pascal Oesch)說:斯皮策這些結果無疑是解開宇宙再電離之謎的又一步。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早期星系的物理條件與今天的典型星系非常不同。這將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工作,找出其中的具體原因。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噴氣推進實驗室/Calla Cofield,phys參考期刊文獻:《皇家天文學會月刊》DOI: 10.1093/mnras/stz940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銀河系突然暴增300萬顆恆星是為什麼?

計劃載人登月了,但2024年登月的成本卻仍然是個謎!

太陽系誕生前8000萬年的中子星碰撞,給太陽系帶來了什麼?

相關焦點

  • 宇宙到底包含多少個星系?
    美國太空網報導,在宇宙裡存在著大量的星系,對它最具代表性的闡述便是哈勃極深場(XDF)——一組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片集,展示了單張複合圖片裡包含上千個星系。然而,估計整個宇宙裡星系的數量並非易事。首先純粹的數值是個問題——一旦總量達到10億以上,數量的繼續增加導致計數越來越麻煩。
  • 攜帶著宇宙密碼的9個遠古星系團,正在「打群架」,發生了什麼?
    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團數量,已經有上萬個,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星系團有室女座星系團、后髮座星系團、武仙座星系團等,它們都來自於宇宙早期,各個都是「大胖子」,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議的存在,身上攜帶著眾多的宇宙密碼。
  • 遠古星系中的塵埃,和現有宇宙理論相悖,它不該存在卻還是出現了
    據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通過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對於遙遠宇宙深處進行觀測後,一共獲取了118個遙遠宇宙的遠古星係數據,讓人意外的是,這些來自於宇宙早期的星系中,竟然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和重元素,這並不符合現有的宇宙演化理論,它們來自哪裡?
  • 大爆炸後不久 一個巨大的星系照亮了宇宙
    在這一時期,宇宙被熾熱的緻密等離子體所遮蔽,遮住了所有的可見光,使天文學家看不到它。當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在接下來的幾億年中形成時,它們發出的輻射使這一等離子體電離,使宇宙變得透明。目前最大的宇宙學謎團之一就是「宇宙再電離」 是何時開始的。為了找出答案,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向宇宙深處以及更遠的時間觀察,以發現第一批可見的星系。
  • 宇宙誕生的奇點比原子還小,物質多到化作萬億星系,奧秘在哪裡
    宇宙大爆炸如今已經成為科學界廣泛公認的宇宙起源學說,該學說雖然極具科學性,但是說起來卻比神話還神奇,以至於至今仍然有太多的人無法接受這種學說。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我們如今的宇宙起源於極小的一個點,這個點甚至比原子還小,它於近138億年前發生了爆炸,體積開始迅速膨脹,如今它的可觀測體積已經達到了直徑930億光年的規模。可是我們想一想,一滴水中就有10億億個水分子,比宇宙中的星係數量還多,而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的,那麼一滴水中就有30億億個原子世界,想一想海洋中得有多少滴水?
  • 從星系寶寶窺探宇宙早期的奧秘
    credit: nasa九月底,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在宇宙深處發現了一個被一群年輕原星系所包圍著的巨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形成於嬰兒期的宇宙,接近於時間的起點。——的起源,以及宇宙初期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迅速積累質量。
  • 為什麼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非螺旋星系?
    直徑約22萬光年,其中包含了大約一萬億顆恆星,是銀河系恆星數量的三到五倍,直徑的兩倍多,是我們所在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其次它離我們很近!距離只有254萬光年,是宇宙中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本星系群中的星系能被認為是一個集合的原因是,它們都被引力束縛在一起!
  • 宇宙的信使(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現:宇宙在膨脹...
    是什麼將我們與浩瀚的宇宙生動地聯繫在一起?毫無疑問,那就是光。璀璨的星光,絢麗的星系,展示出宇宙的奇觀。然而,那些來自星空的光,也是來自久遠時空的信使。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宇宙的奧秘等待著地球人類去揭曉
    個星系在內的一個巨大星團,直徑是1000萬光年,範圍再大一點,就是室女座超星系團,是包括本星系團和其它100個星系團在內的超級星團。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達到了可怕的一億1000萬光年,但即使是龐大無比的室女座超星系團,也只是宏偉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個小點。這裡包含了10萬個星系,而它的直徑是5億2000萬光年。即使它已經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我們仍然可以拉遠,直到整個可觀測宇宙。
  • 黑洞十大奧秘,宇宙竟然由它噴射而來,神秘太空殺手令人震驚!
    宇宙是非常神秘的,留給人們的知識是有限,無法解答的事件太多,浩瀚的宇宙,人類扮演的角色非常的渺小,小編寫這麼多科普向的宇宙也寫累了,現在就給大家盤點十大奧秘,有的其實已經不是奧秘了,人類觀測到了,但是至今沒有碰見過,有些還是基於理論知識引導出來了,但是,誰又不曾為這些著迷呢?
  • 宇宙的「盡頭」,生與死的神秘規則,連星系和恆星都逃不過
    ——中國古代哲學家 ,莊子人類關於生死的哲思人類字誕生的時候就一直在談「生與死」,因為以人類短暫的生命是如何也比不過自然和天的。古往今來的哲人和聖賢皆是如此,他們不斷的悟出來生就是不斷地走向死亡的過程,似乎這就是宇宙的真理,或者稱之為規則。
  • 宇宙起源是什麼?銀河系長什麼樣?500張圖帶你探索奧秘| 21讀書
    而徹底解放人類想像力的就是那浩瀚無垠的宇宙。  頭頂的那片天空是我們難以真正領略的神秘之地。人類從古至今都在孜孜以求,探索宇宙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探索宇宙的奧秘吧。
  •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天聞頻道大多數星系都形成於宇宙早期,我們的銀河系也不例外。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可能是在宇宙早期由幾個矮星系碰撞形成的,這些矮星系形成於130億年前。因此,對於這些宇宙早期星系的研究,可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10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研究了118個遙遠的星系,發現其中大約20%的星系中恆星發出的紫外線被塵埃所遮蔽,這就意味著,這些星系中包含著大量的塵埃和重元素,這一發現遠遠超出了此前的預期。為何會有此現象?
  •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天聞頻道  大多數星系都形成於宇宙早期,我們的銀河系也不例外。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可能是在宇宙早期由幾個矮星系碰撞形成的,這些矮星系形成於130億年前。因此,對於這些宇宙早期星系的研究,可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
  • 宇宙中最壯觀的爆炸,超新星爆發,其亮度可以照亮整個星系
    超新星爆發是部分恆星演化末期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是十分明亮的,爆炸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足以照亮整個星系。科學家將超新星爆發看作是僅次於宇宙大爆炸的重大事件。恆星進行超新星爆發的時候,所有物質會快速向外拋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 宇宙目前最大的星系是哪一個?
    宇宙中的星系,按照形狀可以大致分為橢圓形星系、漩渦星系以及不規則星系,宇宙中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顆恆星的矮星繫到擁有萬億甚至千萬億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數量可能超過1000億個以上。
  • 宇宙全景圖 包含265000個星系 時間跨度133億年
    近日, 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幅令人拍案驚奇的圖片,它結合了美國宇航局哈勃望遠鏡16年來拍攝的近7500張照片,可謂是目前已知宇宙的全景圖,被譽為「宇宙中最大、最全面的歷史書」。這張圖片一共包括了265000個可以追溯到133億年前的星系。
  • 現代宇宙研究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今天的人類可以看到更深、更廣闊的宇宙,而人類的偉大就在於了解得越多就越感覺自己更近於無知,這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今天我們說到的宇宙,決不再是亞里斯多德時代對於宇宙的定義,它包含了更多的含義。現今對於宇宙的定義是: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總和。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就是宇宙論。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物理宇宙學。
  • 新宇宙地圖!它打開了宇宙的「新窗口」
    據法新社報導,2月19日發布的一張新宇宙地圖揭示了數十萬個以前從未被發現的星系,研究人員通過低頻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光學儀器無法看到的這些星系的光源。這項新的發現被認為擴大了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巴黎天文臺提供的新發現的星系團的輻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