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類可以看到更深、更廣闊的宇宙,而人類的偉大就在於了解得越多就越感覺自己更近於無知,這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今天我們說到的宇宙,決不再是亞里斯多德時代對於宇宙的定義,它包含了更多的含義。
現今對於宇宙的定義是: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總和。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就是宇宙論。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物理宇宙學。根據相對論,信息的傳播速度有限,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如在發生宇宙膨脹的情況下,對於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區域,我們將只能收到一小部分區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將永遠無法傳播到我們的區域。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的時空部分稱為「可觀測宇宙」「可見宇宙」或我們的宇宙」。宇宙大約是由4%的普通物質、23%的暗物質和73%的暗能量構成的,而我們所能看到的不過是宇宙少之又少的一部分。
知識連結
宇宙論
宇宙論是研究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和演化的學科。當我們觀測遙遠的太空深處時,也就是在沿著時間上溯。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最遠的星系,是很久以前當它們發出的光開始其漫長的太空旅行時的面貌。既然龐大的星系曾經都是年輕的,那麼宇宙結構如何產生的問題就同宇宙論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
研究宇宙中可觀測的結構(從巨大的星系團到太陽系)的起源屬於天體演化學的領域。有待查明的根本問題包括:宇宙是何時和怎樣發端的,星系是如何形成並獲得我們觀測到的形態及尺度分布的,恆星是如何誕生的,行星和生命是如何演化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