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變中國「北海省」,誰能阻擋中國人買買?日本驚慌

2021-01-09 大國將令視頻

中國人喜歡買買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走到哪裡買到哪裡,出國購物,買奢侈品、買化妝品、買馬桶甚至尿不溼都已經不算什麼了,現在出國買房才是富裕階層的新玩法、新方式。日本人肯定不會想到有一天竟然會被中國人買到害怕買到驚恐,面臨「被買下」的命運。這不日本北海道變中國「北海省」,誰能阻擋中國人買買?日本驚慌。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來看看。

近十幾年來,我國國民一直喜歡到日本去旅遊,在日本旅遊除了購買日本出名的數碼科技產品以及藥妝和奢侈品之外,購買力持續增強的中國人開始投資日本的房產。尤其是北海道,風景優美之外擁有大片的廣闊空地,更是我國海外地產投資者的心頭好,而且因為日本對購房者不限身份,不限購,而且購買者擁有永久產權,所以本身就對於房產有很大欲望的的中國人民在日本買房的熱情更是被大大的激發了。

現在步行在北海道的路上會發現,路上遇到的行人除了白人和黑人之外,亞洲面孔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很少出現日本本地人了。甚至在日本的自衛隊駐地旁邊,在安保要地裡都有很多中國人居住。

對於這一現象,我國的網友更是開玩笑說,以前的戰爭需要動炮動槍,但是現在中國對日本簡直不用費一槍一彈,就可以佔領了。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是要知道,現在在日本有很多的中國國民,其中取得了日本居留權的就已經要達到200萬,這還不包括嫁到日本的中國女性,以及他們所生的子女。

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地域小國來說,這些人數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比例了,加起來足夠成立一個小的國家了。所以這也難怪,日本人會驚恐照我國國民這樣買下去,遲早有一天就要買空日本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地震調查局最新消息:北海道或將發生8.8級大地震...
    日本買買買風潮上漲,從爆買轉移到爆體驗,但有更多的人選擇到日本投資房產。前段時間有新聞稱,北海道的土地要被中國人買光了,這是要變成中國人的下一個省,這樣說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國人強大的購買力。近日,日本地震調查委發布,北海道未來隨時有可能發生特大地震。
  • 日本 關西 北海道
    2020年匆匆定下日本行程。四段飛行:中國-大阪往返,大阪-札幌往返。
  • 中國人和日本人誰更高?混血紅利消失,日本人可能正在變矮
    而歷來,圍繞有關中國人和日本人誰更高的問題更是爭論不休,時常引發激烈的隔空爭辯。那麼中國人和日本人,究竟誰更高呢?這恐怕得追溯歷史進行探究。這很可能跟當時日本人的飲食有關。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平原、耕地面積有限,因此畜牧業不發達,肉類和到蛋白質攝入量少。還有就是佛教的傳入。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日本後,在日本被尊為國教,地位非常崇高,規定吃肉是犯法的,所以日本人普遍吃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改變素食之風,身高才有所改善。但二戰後,趁著國內經濟迅猛發展的東風,日本人的身高開始趕追中國人。
  • 日本北海道島出現罕見現象,網友猜測不斷!
    日本北海道島出現「哥斯拉」?排成一列前進,專家說出真實緣由!日本在近段時間異象頻發,此前在上空出現的白色不明飛行物還未得到解釋,又出現在霓虹雲彩,一場接著異常的現象,讓人不禁發問,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這是不好的徵兆嗎?
  • 日本旅遊熱門城市北海道,哪些地區最具投資價值?
    洋房姐姐帶你看清世界房產地圖,這一站我們來解讀日本最北島嶼北海道的投資價值!經常有人說,日本北海道是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意外創造出來的美麗島嶼。在 2008 年電影《非誠勿擾》大熱後,作為外景拍攝地之一的北海道也跟著熱起來。近十年時間裡,北海道逐漸成為國人旅遊熱門城市。投資北海道房產的華人也越來越多。
  • 日本深度遊——帶你去看北海道
    小編在日本這麼多年,直到去年才第一次踏上北海道的土地。小編中學畢業那時候,北海道在國人心目中還沒有那麼火,來日本旅遊大多數選擇東京,大阪,京都或者富士山附近。就算在跟身邊認識的日本人聊天的時候,說到冬季,也大多只是提到去長野縣滑滑雪,對北海道的認知還不是很深。
  • 北海道: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統治和經營北海道的?
    日本本土由四大島嶼構成: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位於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曾一度被視作「苦寒禁區」和「不毛之地」。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除了北海道本地的土著阿伊努人外,再無人問津。但隨著明治維新的進行,北海道的命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作為日本列島的最後一塊拼圖,北海道的融入日本不過百餘年。但北海道與日本的糾葛,卻要從千年之前說起。
  • 許多日本人到中國認祖歸宗,聲稱自己是中國人後裔,真相是什麼?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巧合,日本列島早在冰河時期就已經有繩文人定居了,繩文人,是日本列島土生土長的人種,也是日本列島最為原始的居民,繩文人主要發源於日本本州島的關東地區。
  • 日本黑毛和牛鑑賞(上)北海道篇
    而按照日本農林水產省JAS的規則,「無關品種和出生地,凡是在日本國內飼養時長超過在國外的,皆可被認作日本國產牛。」下圖能清楚的說明這三個概念的關係▼既然大概率上來到中國的日本和牛會以黑毛和牛為主,那麼我們就來著重盤點一下日本國內的黑毛和牛。與其他三大種不一樣,黑毛和牛的產地是遍布全日本的,而褐毛、短角和無角這三種限於特定產地。
  • 中國蕎麥籽在日本價格創新高 接近北海道產
    佔蕎麥籽的日本國內流通量7~8成的進口產品大多為中國產。在產地,轉種其他作物的趨勢擴大,同時受天氣異常影響,供給量減少。另一方面,日本國產蕎麥籽受因新冠疫情而低迷的餐飲需求影響,降價趨於下跌,與進口產品的價格正在接近。
  • 歷史上,北海道並非日本國土,北海道人更非日本人
    日本的歷史學家曾不止一次說過,所謂大和民族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意淫罷了,日本是個多元民族,擁有蒙古血統、通古斯血統、匈人血統等等,單一民族的說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阿伊努族,儘管目前阿伊努族也是日本一員,但在歷史上,大和族一直都不承認阿伊努族是日本人,將其視為蠻族、生番、土人。
  • 來自日本的全能型選手「北海道黃楊」
    在山谷、林下、溪邊、路旁,我們都能看到黃楊的身影。宋代陸遊的《山行》就曾寫到:「黃楊與冬青,鬱郁自成列。」一句,描繪了成列的黃楊鬱鬱蔥蔥的景象。黃楊不但在東亞分布範圍很廣,而且有許多種類,比如毛果黃楊、皺葉黃楊、矮生黃楊等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以日本北海道命名的北海道黃楊。
  • 日本北海道有哪些值得買的呢?
    到了日本,大多數人都會去購物。我的目的地是日本北海道的狸小路商店街。狸小路是位於札幌市中心的一條商業街,也是北海道最大的一條商業街,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商業街分為7個街區,從東面的創成川為起點,向南通向南二條三條,長約一公裡,這段是商業街的中心。
  • 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嗎?丨視知百科
    史實傳說真真假假,在所有爭論中,關於「誰是誰祖先」的那一類最能激起民間的熱情。所以,歷史有可能是這樣的:徐福出海後不知所終,對中國心懷仰慕的日本人看見《史記》等的記載,認為本國的幸福生活一定是徐福帶來的。日本人的說法又被對徐福去向茫然無知的中國人當了真,兩國以訛傳訛,最終共同塑造出廣為人知的徐福傳說。
  • 日本北海道島,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日本的1個道,指的就是北海道。日本是個群島國家,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由68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四個大島。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2.79萬平方公裡,堪稱日本的英格蘭(英格蘭在英國四個地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本州島的西南有日本第三大島九州島(面積約3.79萬平方公裡),日本第四大島四國島(面積約1.88 萬平方公裡)。
  • 日本「猛暑」剛過,北海道罕見8月下初雪
    根據日本氣象網站報導,今天凌晨,在北海道大雪山海拔約1,900米處的黑嶽山頂觀測到了今年首場「初雪」。大雪山系是北海道最高峰,由於地處緯度高,一直是遊客賞玩雪景的勝地。日本氣象廳表示,北海道從今天開始受到一道冷空氣籠罩,使得北海道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下降。日本放送協會(NHK)指,這場初雪是自1974年北海道開始有氣象記錄以來,當地出現最早的一次降雪。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畢竟日本國內談核色變,為了鼓勵當地政府參與選址,對於可能入選的地方政府來說,在文獻調查過程中就有相應「支援款項」。第1階段文獻調查,由國家支付最多每年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00萬元)的補助金,2年的選址期間當地可以獲得最多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億3000萬元)補助金。
  • 日本北海道漫遊,看看這裡的老百姓的住房和生活
    北海道面積佔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人口密度極低,多集中於以札幌為中心的小樽與旭川之間。北海道是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島,也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北海道人口約538萬人,道廳所在的札幌市人口約195萬人,在日本全國城市裡排名第5位。
  • 日本北海道的風俗民情小知識
    小編在日本曾與老中青三代「道產子」(北海道出生的人)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過,他們分別是:84歲、62歲、29歲,從他們身上可以了解到二戰時期、泡沫經濟、到E世代北海道住民的風俗民情。許多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都讓我這個外國人驚訝不已!今天,小編整理了幾項有趣的北海道雜學,讓我們從北海道的日常文化中以不一樣的角度認識這裡吧!
  • 日本各地到底一天進行了多少病毒檢測?日本政府要給北海道地區發口罩
    這幾天,日本新確診人數雖然沒有太大增長,但是範圍卻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縣,已經出現首例確診患者。一直以來,日本各地區到底進行了多少病毒檢測都是個謎,連日本厚生勞務省大臣加藤同學也是經常變口供,不知道該信哪裡的數據。而今天呢,日本NHK新聞公布了一組數據,或許更接近真實的檢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