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老師經常帶小朋友畫泡泡?因為Bubble Map氣泡圖,能幫助孩子擴展認知、學會表達。
在國外,不少幼兒園和小學都在用一種最簡單的思維導圖(Thinking Map) 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描述事物,這就是 Bubble Map (氣泡圖),這種氣泡圖其實大人小孩都能用,但對於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最好用。
最基本的氣泡圖是這樣的~~
簡單吧?當中的那個圈,一般是一個名詞,如孔子、蘋果、北京、火星……可以是任何一種事物。甩出去的那些圈兒,就是對當中這個事物的描述,比如蘋果具有哪些特徵?人類要登上火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氣泡圖結構簡單,邏輯一般只走一層,而且天然具有發散擴展的性質,所以特別適合小一點的孩子用它來多維度看問題,找到事物的多樣特徵,鍛鍊一下擴散性思維。
好吧,我們來看看一些國外孩子用的氣泡圖,非常簡單,你看完,馬上就能和孩子用起來,而且你會發現,好像分析、解釋、描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上氣泡圖。
幫孩子擴展認知、學會表達
在小朋友一開始學生活中的數學時,可以氣泡一下,幫他們快速懂得錢的基本概念。比如,這是美國人的5分錢硬幣(nickle),氣泡裡有好多相關的知識:5分錢上的頭像是託馬斯傑斐遜的,是銅合金做的,20個5分等於1元,5分錢的各種叫法和寫法,等等這樣的啟蒙,是不是簡單有效?
這是幼兒園小朋友對蝴蝶做的氣泡分析,小朋友認為,當蝴蝶是毛毛蟲的時候,它有毒,但是它很有創造性,很有耐心,變成了色彩鮮豔的蝴蝶,它是一個旅行家……孩子們把他們能想到的蝴蝶的特徵都表達出來了,雖然圖畫幼稚,但很生動。比如,把蝴蝶稱為一個traveller(旅行家),這種說法就很有意思。
用氣泡圖鼓勵孩子對自己喜歡的動物多一些觀察,找出他們的特徵。
還有讓孩子通過氣泡圖學字母的。比如A,孩子們列出字母頭上是A的單詞,不是一個個,而是一串串的學單詞了。
對於生活中的小難題,也可以用氣泡圖讓孩子明白道理,配合解決。比如,作為大人,我們一般要提醒孩子無數遍才能讓他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和他一起氣泡一下,燦爛的笑容需要好看健康的牙齒,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多喝水、喝奶(增強鈣質)、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吸收、每天用牙繩、用含氟牙膏、定期看牙醫、少吃糖……把這張圖掛在他每天看到的地方,一個月後習慣就有了。
氣泡圖特別能幫助孩子學會使用豐富的形容詞,有個孩子讀完了《夏洛的網》,為書中的蜘蛛做了這樣一張氣泡圖,在她眼裡,這隻叫夏洛特的蜘蛛具有一堆美好的品質:聰明、友好、有愛、有才、神奇……看得出來,這隻蜘蛛真正激發了孩子內心美好的情感。
對於孩子喜歡的事情,可以引導他都去氣泡一下。這個小男孩很喜歡外星人,老師就讓他找到一堆詞兒,形容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外星人」……
很多孩子進小學後,面對永恆的難題——作文,總是覺得沒話好說,這時候也可以調用一下Bubble Map, 在氣泡裡填寫出任何想到的詞兒,就有了。
比如下面這張體現的主題是「我愛地球」——怎麼個愛法呢?小朋友一起頭腦風暴,每個人吐出幾個氣泡,愛地球這麼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變成了活生生可以去做的事情了——清潔、回收、多走路、騎車、種樹、拯救動物……
小朋友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常讓孩子們說說怎麼過周末的(我小時候就寫過N次),小朋友抓耳撓腮,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這時候,氣泡一下,去過哪些地方,玩了什麼遊戲,看了什麼節目,吃了什麼好東西,感覺怎麼樣……這不就有了。
氣泡雖然是發散的,老師有時還是會給一些基本的結構,引導孩子去從找到一些角度去想問題。哪怕講的是一朵花,老師也給了一個科學描述事物的結構:顏色、尺寸、數量、形狀、感覺上怎樣、聽起來怎樣、看上去怎樣……
引導孩子的自我認知
在國外學校,氣泡圖還是分析課本人物的「利器」,可以用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著名的歷史人物,如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孩子們用很多形容詞和事實去描述哥倫布這個人,基本上把哥倫布這個人的特點和他做過的重要事情都覆蓋了,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這張氣泡的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老師還可以用氣泡圖去引導孩子:什麼是好行為?Jonny Appleseed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探險者,據說是他把蘋果種子帶到美國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的。老師以他為例,引導孩子認識一個好公民具有哪些特徵?
Mean Jean 也是美國一個著名的兒童文學形象,老師用氣泡圖以她為例引導孩子認識,什麼是不太受歡迎的行為?
不過,氣泡圖最好的用途,是用來描述豐富多彩的自己。這個女孩給自己氣泡了一下:聰明,美麗,友好,無畏,勇敢,幽默……我們知道,這其實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但是這樣的氣泡圖「自我定位」,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要好好努力,成為我心目中更好的自己。很棒,非常值得一試!
雙重氣泡圖——幫小朋友做比較和對照分析的「神器」
氣泡圖還有一個「升級版」,叫雙重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這也是一件「神器」,它的妙處在於,可以幫孩子對兩個事物做比較和對照,找到它們的差別和共同點。
一本正經的雙重氣泡圖是這樣的~~
把要比較的事物放在兩個方框裡,左右兩邊的圈是這兩個事物各自不重合的特徵,而當中那排圈就是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徵。
到了小朋友這裡,就變成這樣了:小鴿子 PK 小鴨子……
或者把班上任何兩個小朋友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找找共同點、差異點,也許這就是學會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在比較中,接觸最初的植物學知識。
比較蜘蛛和蝙蝠,紅色的是蜘蛛的獨有特點,藍色的是蝙蝠的獨有特徵,而當中紫色的部分是這兩種動物的共同特徵(在孩子眼裡)。
同樣的方法,可以快速幫孩子去羅列和區分陸上動物、水中動物、兩棲動物。
雙重氣泡圖還能用來學數學。對小孩子來說,這樣解構數字,能幫他們迅速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
到了大一點的孩子那裡,用雙重氣泡圖可以做一些更「高級」的比較,比如:這個小學男生對歐洲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做一個比較:歐洲中世紀騎士:信奉基督、認為自殺是罪惡的;日本武士:信奉佛教、認為自殺是光榮的;他們共同的地方:用劍、訓練有素的鬥士、保護君主、有榮譽信條、穿盔甲。
不說有多準確,不過是不是讓你一下子明白了武士和騎士有什麼區別?
Bubble Map還可以做得很複雜,帶來2層、3層的擴展,當然,這就比較適合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成人了。
怎麼樣?老外常用的這些小分析工具是不是挺實用的?幾個氣泡,就能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問題給孩子說得八九不離十,也讓孩子通過用這些工具(更準確的說,是方法)從小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用化難為易的方式去學得有效、學得快樂。
著急了吧?那就快一起「氣泡」 起來吧!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