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 Map!外國老師用"氣泡"帶孩子認識世界

2021-01-09 網易親子

為什麼國外老師經常帶小朋友畫泡泡?因為Bubble Map氣泡圖,能幫助孩子擴展認知、學會表達。


在國外,不少幼兒園和小學都在用一種最簡單的思維導圖(Thinking Map) 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描述事物,這就是 Bubble Map (氣泡圖),這種氣泡圖其實大人小孩都能用,但對於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最好用。

最基本的氣泡圖是這樣的~~


簡單吧?當中的那個圈,一般是一個名詞,如孔子、蘋果、北京、火星……可以是任何一種事物。甩出去的那些圈兒,就是對當中這個事物的描述,比如蘋果具有哪些特徵?人類要登上火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氣泡圖結構簡單,邏輯一般只走一層,而且天然具有發散擴展的性質,所以特別適合小一點的孩子用它來多維度看問題,找到事物的多樣特徵,鍛鍊一下擴散性思維。

好吧,我們來看看一些國外孩子用的氣泡圖,非常簡單,你看完,馬上就能和孩子用起來,而且你會發現,好像分析、解釋、描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上氣泡圖。

幫孩子擴展認知、學會表達

在小朋友一開始學生活中的數學時,可以氣泡一下,幫他們快速懂得錢的基本概念。比如,這是美國人的5分錢硬幣(nickle),氣泡裡有好多相關的知識:5分錢上的頭像是託馬斯傑斐遜的,是銅合金做的,20個5分等於1元,5分錢的各種叫法和寫法,等等這樣的啟蒙,是不是簡單有效?


這是幼兒園小朋友對蝴蝶做的氣泡分析,小朋友認為,當蝴蝶是毛毛蟲的時候,它有毒,但是它很有創造性,很有耐心,變成了色彩鮮豔的蝴蝶,它是一個旅行家……孩子們把他們能想到的蝴蝶的特徵都表達出來了,雖然圖畫幼稚,但很生動。比如,把蝴蝶稱為一個traveller(旅行家),這種說法就很有意思。


用氣泡圖鼓勵孩子對自己喜歡的動物多一些觀察,找出他們的特徵。


還有讓孩子通過氣泡圖學字母的。比如A,孩子們列出字母頭上是A的單詞,不是一個個,而是一串串的學單詞了。


對於生活中的小難題,也可以用氣泡圖讓孩子明白道理,配合解決。比如,作為大人,我們一般要提醒孩子無數遍才能讓他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和他一起氣泡一下,燦爛的笑容需要好看健康的牙齒,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多喝水、喝奶(增強鈣質)、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吸收、每天用牙繩、用含氟牙膏、定期看牙醫、少吃糖……把這張圖掛在他每天看到的地方,一個月後習慣就有了。


氣泡圖特別能幫助孩子學會使用豐富的形容詞,有個孩子讀完了《夏洛的網》,為書中的蜘蛛做了這樣一張氣泡圖,在她眼裡,這隻叫夏洛特的蜘蛛具有一堆美好的品質:聰明、友好、有愛、有才、神奇……看得出來,這隻蜘蛛真正激發了孩子內心美好的情感。


對於孩子喜歡的事情,可以引導他都去氣泡一下。這個小男孩很喜歡外星人,老師就讓他找到一堆詞兒,形容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外星人」……


很多孩子進小學後,面對永恆的難題——作文,總是覺得沒話好說,這時候也可以調用一下Bubble Map, 在氣泡裡填寫出任何想到的詞兒,就有了。

比如下面這張體現的主題是「我愛地球」——怎麼個愛法呢?小朋友一起頭腦風暴,每個人吐出幾個氣泡,愛地球這麼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變成了活生生可以去做的事情了——清潔、回收、多走路、騎車、種樹、拯救動物……


小朋友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常讓孩子們說說怎麼過周末的(我小時候就寫過N次),小朋友抓耳撓腮,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這時候,氣泡一下,去過哪些地方,玩了什麼遊戲,看了什麼節目,吃了什麼好東西,感覺怎麼樣……這不就有了。


氣泡雖然是發散的,老師有時還是會給一些基本的結構,引導孩子去從找到一些角度去想問題。哪怕講的是一朵花,老師也給了一個科學描述事物的結構:顏色、尺寸、數量、形狀、感覺上怎樣、聽起來怎樣、看上去怎樣……


引導孩子的自我認知

在國外學校,氣泡圖還是分析課本人物的「利器」,可以用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著名的歷史人物,如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孩子們用很多形容詞和事實去描述哥倫布這個人,基本上把哥倫布這個人的特點和他做過的重要事情都覆蓋了,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這張氣泡的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老師還可以用氣泡圖去引導孩子:什麼是好行為?Jonny Appleseed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探險者,據說是他把蘋果種子帶到美國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的。老師以他為例,引導孩子認識一個好公民具有哪些特徵?


Mean Jean 也是美國一個著名的兒童文學形象,老師用氣泡圖以她為例引導孩子認識,什麼是不太受歡迎的行為?


不過,氣泡圖最好的用途,是用來描述豐富多彩的自己。這個女孩給自己氣泡了一下:聰明,美麗,友好,無畏,勇敢,幽默……我們知道,這其實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但是這樣的氣泡圖「自我定位」,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要好好努力,成為我心目中更好的自己。很棒,非常值得一試!


雙重氣泡圖——幫小朋友做比較和對照分析的「神器」

氣泡圖還有一個「升級版」,叫雙重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這也是一件「神器」,它的妙處在於,可以幫孩子對兩個事物做比較和對照,找到它們的差別和共同點。

一本正經的雙重氣泡圖是這樣的~~


把要比較的事物放在兩個方框裡,左右兩邊的圈是這兩個事物各自不重合的特徵,而當中那排圈就是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徵。

到了小朋友這裡,就變成這樣了:小鴿子 PK 小鴨子……


或者把班上任何兩個小朋友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找找共同點、差異點,也許這就是學會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在比較中,接觸最初的植物學知識。


比較蜘蛛和蝙蝠,紅色的是蜘蛛的獨有特點,藍色的是蝙蝠的獨有特徵,而當中紫色的部分是這兩種動物的共同特徵(在孩子眼裡)。


同樣的方法,可以快速幫孩子去羅列和區分陸上動物、水中動物、兩棲動物。


雙重氣泡圖還能用來學數學。對小孩子來說,這樣解構數字,能幫他們迅速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


到了大一點的孩子那裡,用雙重氣泡圖可以做一些更「高級」的比較,比如:這個小學男生對歐洲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做一個比較:歐洲中世紀騎士:信奉基督、認為自殺是罪惡的;日本武士:信奉佛教、認為自殺是光榮的;他們共同的地方:用劍、訓練有素的鬥士、保護君主、有榮譽信條、穿盔甲。

不說有多準確,不過是不是讓你一下子明白了武士和騎士有什麼區別?

Bubble Map還可以做得很複雜,帶來2層、3層的擴展,當然,這就比較適合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成人了。


怎麼樣?老外常用的這些小分析工具是不是挺實用的?幾個氣泡,就能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問題給孩子說得八九不離十,也讓孩子通過用這些工具(更準確的說,是方法)從小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用化難為易的方式去學得有效、學得快樂。

著急了吧?那就快一起「氣泡」 起來吧!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的史上最全思維導圖使用指南
    因為Mind map是一種打造我們大腦思考記憶的圖示法,其實我們大腦思考網絡是有不同的思維分支的,所以當我們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帶出很多跟它有關聯的東西,你就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還可以用到任何的文字、圖畫和標誌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聯關係。 無論是Thinking map還是Mind map,兩種圖在美國課堂用得都非常多,它們的作用比較類似。
  • 經典思維導圖Thinking Map純乾貨分享、氣泡圖、流程圖、詳細教程...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向孩子們介紹消防員這個職業,可以藉助氣泡圖:再比如,我們幫助孩子了解獅子這種動物,可以用氣泡圖3、雙氣泡圖:比較和對比(圖片來源:visme)雙氣泡圖一般用來識別兩個事物之間的不同與相似,比如兩本書裡的角色、同一主題的兩本書籍、不同的文化等等。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bble什麼意思及同義詞
    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bble什麼意思及同義詞」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ubble什麼意思及同義詞名詞1.泡,水泡,氣泡2.泡影,幻想3.肥皂泡;(欲表達的)一點感情動詞:1.起泡,使冒氣泡
  • 「雙語彙」Bubble/泡泡
    因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分處塔斯曼海(Tasman Sea)兩側,這項安排名為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也許「travel bubble」這一表述並不常見,英美媒體在報導時大多附上簡要說明:「旅行走廊」(travel corridor)、「安全區」(safe zone)。
  • 宇宙教育:讓孩子用更廣闊的視角認識世界
    一個孩子想要寫字但發現筆沒有了,老師就讓他到商店裡去買一支鉛筆。回到學校,孩子向老師抱怨說排隊買筆,等了太久時間。碰巧旁邊有個睿智的老婦人目睹了這件事,她把小孩叫到了身邊,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支鉛筆的奇妙旅程。故事的內容是:一支鉛筆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很多人都參與了它的生產之旅。
  • Google Earth不能用了,地理老師還能用什麼
    對於地理老師來說比較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在前不久,谷歌地球不能用了(國外可正常使用)。
  • 思維導圖用得好,提高孩子學習效率,一起來了解思維導圖!
    2、氣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國外很多幼兒園和小學都在用 氣泡圖 來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描述事物,因為氣泡圖比較簡單和實用。最基本的氣泡圖是這樣的:圓圈圖強調的是一個概念的具體展開,而氣泡圖,則更加側重於對一個概念的特徵描述。
  • On the bubble?
    Therefore, depending on your outlook, being on the bubble means you are in a precarious position.Then there are the 「on the bubble」 candidates, in one day and out the next.
  • 孩子帶它到學校特有面子,用雞蛋和紫薯,做一道好看又好吃的菜
    這幾天孩子的學校老師建議孩子中午加餐,要從家自己帶一些食物,因為小孩子活動量大,到了上午第二節課下課後,很多孩子都餓了,都喜歡買一些校內小賣鋪出售的一些袋裝食物或者燒餅夾串什麼的,但是存在著食品安全隱患,孩子自己從家帶一些方便的食物家長學校都放心。
  • 微納米氣泡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發生裝置研究
    關鍵詞:微納米氣泡;氣泡發生裝置;水處理0 引 言微米氣泡(microbubble)通常是指存在於水中直徑為10~50 μm的微小氣泡,直徑小於200 nm的超微小氣泡稱為納米氣泡(nanobubble),介於微米氣泡和納米氣泡之間的氣泡稱為微納米氣泡(micro-nano bubble)[1],與傳統大氣泡(coarse bubble,直徑>50 mm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快速又準確地認識圖形
    老師就進來了。告訴我們,準備一下,今天開始講新課。認識圖形。今天的教具可真多,給我們大家眼睛都看花了,有大的,有小的;有方的,有圓的;有塑料的,有木頭的,顏色也有好多種。要不是老師提前告訴我們,這些是認識圖形這節課要用的教具,大家準以為是要帶我們玩玩具呢。是不是很開心吶,就知道,你一想到玩,心裡就樂開了花。好了好了,趕快收心,老師開始上課啦。
  • 有道邏輯英語鍾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英語世界
    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英語的學習對於很多中國孩子來說,要比語文和數學難一些。不僅是因為語言環境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在學校的課堂上我們接收到的英語知識點很多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在缺乏深度理解下的單一記憶是很容易忘記的,這也就使得學習英語所耗費的精力巨大。
  • 《誰的襪子》:帶孩子了解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從認識腳趾形狀開始
    讀一本好書,就讀《誰的襪子》:帶孩子了解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從認識腳趾形狀開始。推薦一本好書:《誰的襪子》讀一本好書,打開一個世界。給孩子一本好書,勝過給孩子買許多玩具。《誰的襪子》是一本別出心裁的漫畫繪本,也是國內第一本以筒子樓為背景講述故事的漫畫繪本,它以漫畫分格的鏡頭形式,從一隻襪子入手,用一個謎團吊起讀者的胃口,將故事細細道來。
  • 帶孩子認識海洋生物-極地海洋生物先知道
    今天下午,天氣溫暖適宜,經過前期報名,臨港少兒與教育聯盟共同舉辦的「藍精靈」認識海洋生物、愛護海洋生物海灘實踐活動在臨港東海沙灘悅動開啟。        本次活動特邀到了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特級觀察員居文華老師為小學生現場講授,來自臨港地區明珠小學和臨港一小的15名小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活動中。
  • 氣泡破裂的真正原因
    因此氣泡的氣液相界面破裂原理是工業界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也是膠體界面化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基礎科學問題。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的James C. Bird教授課題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表面張力是導致氣泡在黏性液體中破裂的決定性因素,顛覆了傳統認為重力是決定性因素的認識。
  • 幼兒園讓孩子帶「枯葉」,老爸出手笑翻老師
    群裡的老師是這麼通知家長的:其實這就是個很簡單且常見的任務,不少家長應該都有過,帶孩子撿落葉的經歷。不過就是拿著小塑膠袋,和孩子去外邊撿幾片形狀不一的葉子。可這位爸爸偏要弄點不一樣的,勢要自家兒子成為幼兒園最耀眼的崽兒,直接給兒子撿了個芭蕉葉!
  • 不一樣的尋寶遊戲——KEGG map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KEGG map是根據學者們已發表的文章,已有的大量數據畫出來的。所以也就意味著,一張map圖包含信息量很多,但同時對我們而言,有些信息太冗餘了。所以你的文章要扯通路,那麼簡化KEGG map圖就很有必要了喂。之前我們就介紹了植物病原互作的KEGG map(回複數字「33」查看哈),今天我們繼續以這個map為例,看看如何能簡化map圖。
  • JAVA map的用法/如何遍歷MAP
    第二步: Map map=new HashMap();  //接著向MAP中添加數據進入,如下所示         map.put("a",     "1");            map.put("b",     "2");            map.put("c",     "3");   第三步:上面我們已經在MAP中添加了三條數據進去,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句取值
  • 小實驗玩出大科學,液態金屬氫能套件帶孩子探索世界
    孩子從小就是好奇專家,面對科學總愛提問:「為什麼?」所以作為懶癌家長或者頭疼老師再或者是無奈科學講解員,面對各種科學問題怎樣讓孩子易理解,那說白了還得從他們的玩具來入手。最近有幸入手了一套科學實驗玩具套,而且它來頭可不小,首先是用新能源概念賦予整個實驗玩具靈魂,把各種物理、化學知識融合為一體,初次接觸瞬間感受到了科學之光的魅力,那麼話不多說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