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中醫藥大事記⑨丨2017年

2021-01-1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7年6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組織召開宣傳貫徹中醫藥法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發表講話。

  2017年,中醫藥工作要事頻現,亮點紛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中藥中國行再啟航,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這些重大舉措託舉中醫藥事業在新時代的「騰飛」。

  (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女性科學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習近平出席中國向世衛組織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

  【歷史陳述】中醫藥「一帶一路」規劃:中醫藥全球版圖逐步拓展

  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註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至今還記得,多年前,他在芬蘭教學時對學生們說,想要學習火針的使用,必須自己先體驗。想不到的是,「每個人都伸出胳膊讓我扎針。」

  疾病無國界,醫療無國界。醫療的本質就是要造福人類健康。中醫藥一直就在「走出去」的路上,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鑑的靚麗名片,成為中國與各國共同增進健康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

  「一帶一路」倡儀的提出和實施,為中醫「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在「一帶一路」戰略大背景下,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中醫藥被頻繁納入中外首腦會談議題,成為國家層面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中醫藥對外交流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的宗旨在於,以中醫藥「為世界提供服務」的理念,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強化中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和傳揚,實現文化交融與貿易往來,促使中醫藥進一步「走出去」。

  為保障規劃的貫徹落實,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門設立了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人民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了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

  中醫藥海外中心為沿線民眾提供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增進了他們對中醫藥理論、服務、文化的理解和認可,也為提升當地民眾健康水平提供了幫助,不僅在當地深受歡迎,也得到了中國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國外元首的高度讚賞。

  規劃印發後,得到了中醫藥各界的積極響應。甘肅、雲南等「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地區以及世界中聯等學會組織以文促醫、以醫帶藥、以藥興商,用中醫藥健康發展共同打造了「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橋梁。

  世界中聯助力國家中醫藥 「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多次開展國際項目合作。2017年,世界中聯與法國塞納中心醫院籤訂合作框架協議。2018年,「世界中聯——法國中醫藥中心」揭牌。目前,中法中醫藥中心已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專項。自2014年起,世界中聯成功舉辦四屆國際中醫藥大健康博覽會暨高峰論壇,覆蓋「一帶一路」沿線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萬海內外中醫愛好者參與。

  甘肅中醫藥大學設立「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迄今已招收35名留學生開展整班制中醫藥學歷教育。為推動中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落地生根,學校還與烏克蘭等國共建8所「岐黃中醫學院」、培訓數百名臨床醫生,並在吉爾吉斯斯坦等地設立4個「中醫中心」。

  雲南省發揮中醫藥作用防控重大疾病,並輻射周邊國家,尤其是中醫藥治療愛滋病項目開展十餘年來,累計治療愛滋病患者超過萬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增加了中醫藥的吸引力。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國際化鋪設了廣闊平臺,並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讓傳統醫療登上國際舞臺的趨勢相吻合。中醫藥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歡迎,中醫藥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融、促進互鑑共賞的時代標籤。

  (2)6月2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舉辦第三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

  (3)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國粹有了國法保障。

  【歷史陳述】中醫藥法實施:中醫藥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2017年7月1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

  回顧中醫藥法的立法徵途,凝聚著幾代中醫人的汗水。從1983年已故著名中醫學家,時任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提出制定中醫藥法議案,到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該法塵埃落定,雖徵途漫漫,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1983年3月兩會,董建華、王群等30位全國人大代表首次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了制定中醫藥法的議案。原衛生部當即成立了「中醫立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門研究中醫立法工作,開啟了中醫藥立法的歷程。

  1986年,國務院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的起草工作,並於2003年4月頒布。這是我國政府頒布的第一部專門的中醫藥行政法規,它將多年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通過行政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中醫藥條例的制定和實施,為中醫藥法的制定和出臺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然而,由於其在法律權威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內容也不夠完善,難以全面、有力地保護和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加快了中醫藥立法的步伐。2012年,中醫藥法制定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此後,原衛生部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研究、論證,形成了中醫藥法草案的送審稿。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經歷了立法的全過程。回憶草案送審的艱辛歷程,他仍記憶猶新。他說,經過一審和二審後,最終形成了九章六十一條的三審稿。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也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有關方面專家就三稿中主要制度規範的可行性、出臺時機、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評估。會議認為三稿草案比較成熟,主要制度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現在出臺是必要的、適時的,建議儘快審議通過。

  2014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為了論證充分,國務院法制辦還赴北京、內蒙古、廣東、貴州等地進行了9次調研,梳理重點問題,召開專題論證會。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對送審稿進行了反覆研究、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2015年12月9日,國務院第11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並將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

  2016年12月25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以144票贊成、3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了我國歷史上首部中醫藥法。宣布通過的那一刻,全場響起了熱烈掌聲。1個小時後,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59號主席令,中醫藥法正式頒布。

  中醫藥法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醫藥法體現了中醫藥自身特點,改革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法的出臺還有利於提升中醫藥的全球影響力。

  2017年6月21日,在中醫藥法即將實施之際,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組織召開宣傳貫徹中醫藥法座談會,邀請了全國人大法律委、法工委,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以及部分中醫藥領域專家學者代表參加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同志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對中醫藥法的宣傳貫徹工作進行動員,提出明確要求,有力推動中醫藥法的宣傳貫徹落實。

  2017年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實施。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推動中醫藥法施行,並與各部門協調配合,制定中醫藥法配套制度,《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5個配套制度先後出臺並實施。各地多措並舉,落實法定職責,相繼推動中醫藥地方條例制修訂工作,各省均將中醫藥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4)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等24部門啟動中醫中藥中國行第三階段活動——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

  【歷史陳述】中醫中藥中國行十年再啟航:中醫在人民心中開花結果

  「我宣布,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正式啟動。」2017年7月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在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開幕式上宣布。

  這一天,距離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啟動,已經過去整整十年。十年,中醫中藥中國行,一個響亮的名字穿越神州大地。

  這是力挽狂瀾的歷程。2007年,面對當時「廢除中醫」論調塵囂再起,由23個部門共同發起的全國大型科普宣傳活動——中醫中藥中國行應時而生,正本清源,傳遞信心,表達了黨中央、國務院發展中醫藥的堅定信念和決心,強化了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7月7日,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暨北京站啟動儀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一直關心中醫藥發展的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專門參加啟動儀式並莊重宣布,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正式啟動。一場中醫藥文化科普熱潮轟轟烈烈地開啟了。

  時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主持啟動儀式時,用三個「最」來形容這次活動——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豐富。

  中醫藥知識紮根基層,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中醫藥服務走進百姓身邊,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種子在人民心中開花結果。政府、社會、行業、民眾廣泛參與,成為迄今為止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參與最多的公益性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

  2007~2010年,是中醫中藥中國行的第一階段,以城市大型現場科普宣傳活動為主。這一階段為中醫藥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010年起,中醫中藥中國行第二階段適時啟動,立足讓基層人民群眾得實惠,將活動重心下移,把「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作為主要工作。

  2017年,「中醫中藥中國行」進入嶄新的第三階段——「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啟程。「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提升民眾健康素養」成為這一階段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舉辦形式多樣的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宣傳活動。第三階段中,中醫藥知識普及更加廣泛,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中醫藥服務走進百姓生活,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逐步成為人民群眾維護健康的選擇和習慣。

  中醫藥文化在一場又一場的活動中深入人心,在一次又一次的義診中煥發光彩,在一站又一站的傳播中春風化雨。如今,北至漠河,南至南沙群島,西至伊犁,東至廈門,中醫中藥中國行走遍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所有省份和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中醫中藥中國行的星星之火,已經匯集成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燎原之勢。

  (5)8月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務院扶貧辦等五部門發布《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發揮中藥材產業優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6)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報告中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7)11月21日,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醫藥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徐婧 葛偉韜)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周年—中醫藥文化傳承人康復科專家黎曉平主任
    作者: 企業信息    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們做為中醫藥的從業者,回顧40年來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中醫藥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由黨的一個文件發展為國家的一部法律的歷史,是由乏人乏術到全面發展、走向世界的歷史。下面我們特推出改革開放40周年—中醫藥文化傳承人系列文章來講述中醫藥的發展歷程。
  • 本報推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刊
    本報訊(記者方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本網訊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自今年7月起,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全院師生集中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進一步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11月9日-10日,學院舉辦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請2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全面總結並深入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思想發展和生動實踐,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後,學院組織師生赴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2017年底,「攸州義烏國際商貿城」第一期主體市場建設完成並開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現代化新型市場呈現在世人面前,開啟了攸縣市場新的紀元。篇四  一般來說,改革開放是指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開放為主題的國策。
  • 電影《黃大年》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瀛)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推介影片《黃大年》將於12日起在全國公映。影片通過講述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事跡,謳歌改革開放給我國科技事業帶來的巨大變化,塑造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展現了以黃大年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赤誠的愛國情懷和忘我的奮鬥精神。
  • 【改革開放40周年】活力之源 重要法寶 必由之路
    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三個詞組,精闢概括了改革開放的核心要義、偉大成就和歷史意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使活力之源繼續噴湧,重要法寶再顯神威,必由之路更加寬廣。
  • 改革開放40周年雙色銅合金紀念幣正背面圖案
    改革開放40周年雙色銅合金紀念幣圖案  1.正面圖案。  雙色銅合金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刊年號「2018」字樣,左右兩側為果實圖案。  雙色銅合金紀念幣背面主景圖案為阿拉伯數字「40」,背景圖案為牡丹花、飄帶和禮花。主景圖案上方刊「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字樣,右下方刊面額「10元」字樣。
  • 手曲棒壘球中心組織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活動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於12月18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中心黨委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做好中心職工和集訓隊伍收聽收看活動。      12月18日上午10時,中心副主任王濤同志帶領中心全體在京人員集中收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視頻直播,正在四川攀枝花紅格訓練基地集訓的國家女子曲棍球隊也在駐訓地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中收看。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之「時代楷模」黃大年
    [視頻]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之「時代楷模」黃大年 相關新聞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五  這部紀錄片會打開中國人40年集體記憶,而且是不同年代人的集體記憶,因為這個片子有老百姓40年的生活變化、命運的改變;有一些企業涅盤重生和財富傳奇的故事,還有一些政府官員的魄力和艱難轉變,以及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展現了13多億中國人波瀾壯闊和豪情滿懷40年的發展歷程
  • 一場穿梭40年時光的發展變革——1978年至2018年教育大事記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報導】  未來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謝青)「穿著棉襖,趴在桌子上答題。」看著「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的一張照片,一位老人回顧了自己40年前參加高考時的情景。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報訊 ,「偉大曆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影展」昨天在天山電影院正式開幕。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 電影《黃大年》首映,已被列為致敬改革開放40年重點影片
    作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影片,《黃大年》將於12月12日在全國公映。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年僅58歲。
  • 港澳臺媒:改革開放40年總結寶貴經驗 走更遠的路
    中新網12月19日電 40年前,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40年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史詩般的40年。港澳臺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稱,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國家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站在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將繼續逐夢新的徵程。
  • 金明精機多層吹膜裝備獲「改革開放40周年-機械工業傑出產品」稱號
    全景網5月16日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慶祝機械工業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改革開放40周年——機械工業傑出產品」選樹名單,金明精機(300281)自主研發的「風電、航空專用寬幅多層膜吹塑成套裝備」榮列其中。
  • 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世界郵票上的中國藝術名家陳錦祥全球首發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用改革開放的偉大宣示把中國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這是一次嘹亮的喚醒,古老的中國,推開了一扇眺望世界、變革求新的大門。
  • 改革開放40年:成就與經驗
    對於中國而言,今年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整整40年前,鄧小平領導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4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首這段難忘的改革發展歷程的時候,必須對這一時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基本的經驗進行總結,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迪。
  • 新華社全文刊發《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充分展示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奮鬥,在更高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