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自2018年6月MSCI首次納入A股以來的兩年時間裡,一方面MSCI不斷「加碼」,另一方面,標普道瓊指數、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也紛紛納入A股。現在,富時羅素第一階段的最後一次納入因子提升,將在6月22日開盤前生效,按照慣例,6月19日收盤時又會很熱鬧。
帶來被動資金200億元
本來富時羅素納入A股第一階段,將分3步走完,2019年6月首次以5%的納入因子納入A股,2019年9月將納入因子提升至15%,今年3月份提升至25%。
但由於新冠疫情影響,3月份時全球資本市場急劇動蕩,所以在今年3月17日,富時羅素臨時發布公告稱,將最後一批納入規模(10%)的四分之一在2020年3月份實施,剩餘四分之三將與2020年6月份的指數評估一道實施。
意味著,富時羅素對A股的納入因子從目前的17.5%提升至25%,將於6月22日開盤前(即6月19日收盤時)正式生效。屆時,富時羅素納入A股第一階段將正式完成。
按照最新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計算,此次納入因子的提高,依據川財證券的測算,大約帶來213億元被動資金。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近期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也給出了差不多的數字。郭一鳴表示,富時羅素官網文件顯示,納入A股第一階段結束後,富時羅素投資基金管理下的100億美元資產將被動流入A股。減掉此前的資金量,預示著第一階段最後一次納入將新增被動流入資金逾200億元人民幣。
納入因子將繼續上調?
進一步的,郭一鳴表示,首先,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在加速,也加快了國際接軌的步伐,不斷吸引外資的進一步介入。而且,當前全球疫情之下,我國防控情況良好,經濟穩步恢復,也是國際資本首選和介入的較好時機;其次,從國際指數介入過往看,目前納入A股的權重仍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因此,一旦時機成熟,預計國際指數還將實施和加大納入A股的步伐,但時間仍有待進一步觀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也表示,長遠來看,A股市場的對外吸引力正在上升,越來越多的外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興趣,將有更多外資真正地進入我國市場,國際指數納入A股因子存在上調趨勢。
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也認為,隨著中國經濟不斷恢復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未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會不斷提升,國際投資者不可能忽視中國的這種成長,還會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市場的參與。
周五大概率尾盤「躁動」
不管納入因子會不會提高,究竟什麼時候會再提高,眼下可以預見到的是,周五尾盤又會是熱鬧非凡的。
因為每一次擴容,不管是MSCI、富時羅素還是標普道瓊指數,都會在生效日產生「異動」情形。
比如上一次富時羅素生效的前一交易日,即3月20日,北向資金淨流入16.87億元,而之前7天均是淨流出的,期間的3月13日更是創出147.26億元的歷史最高淨流出記錄。但3月20日,滬指尾盤一分鐘明顯拐頭向下,一分鐘下跌了0.21%。
再往前,去年的9月20日,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指數同日生效的前一交易日,北向資金尾盤先是突然被爆買,14點59分時淨流入額高達312.93億元,盤後數據顯示,當日淨流入金額為148.62億元。滬指則在最後一分鐘出現小幅拐頭向下。
富時羅素首次納入A股生效的前一交易日,即2019年6月21日,當日北向資金淨流入73.31億元,當日滬指在尾盤同樣出現明顯拐頭向下。
周五尾盤究竟如何走,目前不好斷言,但出現異動將是大概率事件。
年內外資淨流入超3500億
周四當天,北向資金繼前一日淨流出27.21億元之後,大幅淨流入49.57億元,是6月1日以來淨流入最多的交易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已累計淨流入3567億元,較2019全年的2942.18億元,多出21%。
其中3月份北向資金創歷史紀錄的出逃678.73億元,但進入4月份,北向資金明顯回流,目前已是「出坑」狀態,4月以來累計淨流入了1095.15億元。
周統計上更是連續12周淨流入了,本周前4天累計淨流入21.36億元,照此看,連續記錄有望延長到13周。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56股外資增持超1%
本月來看,陸股通共對856隻標的股進行增持,其中增持超1%的有56隻,超2%的有13隻,賽騰股份被增持最明顯,比例達4.73%。緊隨其後的是風語築、大勝達和德邦股份,增持比例分別是4.58%、4.44%和4.2%。京東方A則是外資本月增持超1%個股中唯一的千億巨頭。
行業方面,這些被北向資金明顯增持的公司,主要來自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化工4個行業,分別有10家、6家、5家、5家公司被明顯增持。
17股外資減持超1%
相反,本月也有17家公司被陸股通減持超過1%,密爾克衛被減持最明顯,比例為4.28%。其次是國藥股份和萬年青,減持比例分別是3.84%、2.3%。
至於行業,被外資明顯減持的倒沒有明顯的集中性,有重合的僅是輕工製造和醫藥生物,分別有3家和2家。其餘均分散在申萬一級28行業中。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