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價值達200億的醫用膠片市場,要徹底崩塌了!

2020-12-06 中投顧問

    醫用膠片,市場高達200個億,但現在真是要徹底崩塌了!至少半數企業要倒閉,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膠片。

    過半數廠家要倒閉

    據億歐網預測,傳統膠片廠商50%-70%倒閉,出現大批「無膠片」醫院,電子膠片(或者叫數位化影像)和數位化遠程應用更加普及。

    傳統膠片領域四大家族KFAK其實早已在國際市場轉型數位化——本質是去膠片化。

    歐美早已普及醫學影像的數位化傳播,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看看歐美的大型醫院,數位化傳播和數位化閱讀已是主流,甚至柯達因為轉型過慢而破產,其出售傳統膠片業務卻在中國市場繼續增長,所謂「中國特色」的膠片市場包被詬病,一個利益驅動下的所謂龐大「需求」,還有數十家紙膠片和藍光膠片替代廠家所謂「創新」,畸形繁榮的中國醫療膠片市場,可能在2016年開始真正的顛覆。

    喪失四大價值

    作為檢查憑證的功能,傳統膠片已不能滿足需求。隨著各種高端CT、MRI、PET-CT、四維彩超等設備的應用普及,動輒數百MB容量的臨床影像數據(包括其三維、後處理彩色圖像,甚至視頻)已不能通過幾張傳統膠片來傳遞,專業影像醫生需要看到完整的基於DICOM傳輸的數字影像甚至VR圖像,而複製光碟和優盤完全沒有傳播的便捷性.....大型影像設備動輒數百萬數千萬,忙碌的設備使用者也沒有時間等待USB接口插上U盤來"loading"。

    作為閱讀介質的功能,專業性上傳統膠片遠不如醫用豎屏的顯示層次,方便性上,傳統膠片不如到處都是電腦顯示屏、IPAD、手機屏,影像雲技術的進步讓多屏顯示、隨時隨地成為可能。

    作為傳輸和存儲的方式,傳統膠片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的病人等待時間和護士分工時間;而數位化的DICOM圖像,有網絡的地方就有傳輸,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限制,影像雲廠商的技術進步為傳輸和私密性提供了可能,電子膠片(或者叫數位化圖像)還促進了遠程諮詢、診斷業務普及。

    作為收費憑證,唯一障礙是基於醫療保險和報銷,大部分省份能報銷傳統膠片不能報銷電子膠片費用,政府主管部門也是心中嘹亮,上海已取消傳統膠片收費,浙江、北京即將出臺政策,靠潛規則生存的傳統膠片正在被行政收費手段回歸本位。

    隨著技術的成熟,2016年電子"膠片"必將橫空出世,客觀分析,以利益瓜葛較少的基層和民營醫院可能最為積極,以信息量大的高端檢查(比如胎兒四維彩超、三維處理圖像、腫瘤圖像後處理等等)可能加速拋棄刻錄光碟的做法;考慮互聯互通和軟體廠商平臺的兼容性,價高的怕價低,低利潤的怕免費送的,預測網絡初裝費免費+電子膠片按數據流量和增值服務收服務費的模式最終勝出。

    技術領先的背後還免不了需要大量經濟投入培養用戶習慣,但是一場數位化的革命終將無法避免的開始落地。

    市場份額200億

    春語者的歌公眾號分析,2016年,中國內地消耗醫用塑料膠片總額超過200億元。

    醫學影像早已進入完全數字影像時代,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已經具備PACS系統,「醫用膠片在我們醫院是不需要存在的」,很多臨床醫生、影像科醫生、醫院領導都持同樣的觀點。對膠片的依賴早已不是臨床醫生和病人,而是傳統習慣和商業鏈。

    雲膠片開始出現。2015年3月,明天國際首家發布,累計已有至少二十家企業響應和推出雲膠片解決方案。

    如今我國的膠片市場,顯然已經到了市場後期,價格越來越亂,品牌越來越多,本身也失去了原先的使用價值。

    自從CT設備升級到十六排及以上,病人每次CT檢查的影像少則三百幅,多則二三千幅,實質上膠片早已不可能承載足夠全面和有用的影像信息,電子化載體成為自然的需求和趨勢。

    影像掃描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後處理和分析技術突飛猛進,影像工作者考慮的是,影像序列是否完整,掃描方法是否合理科學,瀏覽工具是否快捷完善,病情是否有發展,是否確實有必要重新做一遍檢查。

    藉助於區域PACS和雲影像技術,影像醫生已經可以診斷和審核全區域的病人影像,甚至遠在西藏、新疆的病人會診請求。在這樣的大環境裡,自然不會有塑料膠片的生存空間!

責任編輯:王世傑

相關焦點

  • 醫用膠片市場的大變局
    這段話用在今年2月之前廣東五洲採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連續在其網站上發布《關於對贛州市醫用耗材項目出臺的通知》,筆者王強發出的感概。  以醫用膠片為例,2013年底贛州開啟醫用耗材招標項目,對耗材進行限價,其中11X14 英寸的醫用膠片限價19元,因當時醫用膠片還是進口膠片的天下,國產膠片很少,於是遭到進口膠片的聯合抵制,集體棄標。
  • 醫用膠片市場前景堪憂 這家企業偏要分一杯羹
    樂凱膠片於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曾是國內膠捲生產龍頭企業,一度與富士、柯達並駕齊驅,旗下產品包括醫用乾式膠片、工業探傷膠片和特種高性能膜材料等三大體系。但是,在數碼技術的衝擊之下,上市僅僅3年,樂凱膠片即遭遇業績天花板。數據顯示,樂凱膠卡的淨利潤在2000年達到2.15億元的高點之後,一路走低,並在2003年跌破1億元關口。
  • 冠脈支架不如鍋貴 120億元市場崩塌?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冠脈支架不如鍋貴,120億元市場崩塌?「冠脈支架已不如鍋貴了。」11月5日上午,當國家組織的冠脈支架招標採購報價情況傳出市場時,有企業人士發出這樣的感慨。冠脈支架是國家啟動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後進行的首個品種。
  • 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高附加值市場看漲
    全球人口老化、新興國家經濟起飛,醫療器材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帶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需求增加和應用商機。目前全球生物醫用金屬的使用,以不鏽鋼、鈦合金及鈷基合金為大宗,粗估佔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40%,生物醫用金屬相關下遊應用關連市場高達331億美元。
  • 2017年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規模及出口金額分析
    全球內窺鏡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根據 EvaluateMedTech 統計, 2015 年全球內窺鏡市場已達 164 億美元,預計到 2022 年,規模將達 260 億美元。美國、歐洲、日本是內窺鏡的主要消費市場,在這些發達國家市場,內窺鏡應用基礎較廣,目前已經開始在部分醫院形成獨立的科室,對高清晰度以及更具臨床針對性的產品需求較大。
  • 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數據顯示,2008~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0%,遠高於國際市場的22%,2010年市場銷售額近100億美元。奚廷斐稱,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以及中、青年創傷數量的增加,生物醫用材料的市場需求量還將會大幅上升。   外資獨佔鰲頭   可這樣一塊誘人的蛋糕,卻被外資企業切去了大半。
  • 2020年全球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普外科應用領域...
    據Evaluate Med Tech的統計,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規模為4050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約4.65%,至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達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率5.63%。受新冠肺炎影響,2020年醫療器械市場需求急劇增加,預計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5000億美元。
  • 江蘇持續推進醫用耗材價格談判 乾式膠片和吻合器平均降幅49.62%...
    原標題:江蘇持續推進醫用耗材價格談判 乾式膠片和吻合器平均降幅49.62%、83.93%交匯點訊 兩千多元的直線型吻合器一下子降到一百多元,四五千元的痔吻合器降到兩三百元……在11月30日江蘇省第四輪醫用耗材聯盟帶量採購談判現場,醫用耗材生產廠家的報價再次吸引眾人目光
  • 【行業新聞】4000降到200!耗材談判結果公布|帶量採購|醫用耗材|...
    據了解,在談判前,江蘇省陽光採購聯盟進行大量市場調研,了解各品種差異和臨床使用特點,逐一核實各產品功能。在制定談判規則時把保障臨床需求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多企業、多品種中選,兼顧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使用特點,保障醫療機構臨床使用和群眾多樣化需求。
  • 角膜塑形鏡國內市場增長迅速、規模或達200億,仍面臨三大挑戰
    自此,角膜塑形鏡市場也被徹底激活。目前,角膜塑形技術已得到了廣泛認可和使用。當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角膜塑形技術矯正近視。國內角膜塑形鏡行業格局我國角膜塑形鏡的發展時間較短,1997年由美國引入,1998年起在全國掀起熱潮。
  • 中國醫用手套產業市場規模空前盛大!
    圖表 1 我國醫用手套管理分類因目前國內醫用射線防護手套僅有進口產品,且應用範圍較窄,市場份額相對較少,所以本文描述的醫用手套特指手術手套與檢查手套。而市場的通用分類基本按材料分,將醫用手套分為天然橡膠手套、丁腈手套與PVC手套。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生物醫用材料分類來源:正海生物招股說明書近年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組織工程材料等新材料逐漸應用在醫用領域,為眾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獲批創新醫療器械中的生物醫用材料相關產品來源:火石創造整理二、市場規模與趨勢作為一種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持續增長。
  • 這個大品種首家過評,衝擊200億市場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PPI注射劑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目前7款PPI注射劑有企業布局一致性評價(含新分類報產),其中有6款申報企業數達3家及以上,奧賽康、羅欣藥業、揚子江等企業領跑。PPI注射劑已成為省級及地方帶量採購的常客,今年以來已有江西、青海、福建、濮陽、武漢等省市公布集採結果,奧賽康、東陽光藥、正大天晴、齊魯等多個PPI注射劑降價換市場。
  • 藥酒衍生出200多億市場份額
    2015年,這樣的增長態勢有升無降,保健酒正逐漸成為國內酒業市場「新寵」。藥+酒衍生出新行業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雖然還不能稱之為飲酒養生,但卻與保健養生有著密切的聯繫。最初的酒是人類採集的野生水果在剩餘的時候得到適宜條件自然發酵而成的,由於許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藥用價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稱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 富士膠片進軍方形相紙市場,發布instaxSQUARESQ10
    富士膠片發布instaxSQUARE數模一次成像相機SQ10(下文簡稱「SQ10」)。這是富士膠片第一款使用方形尺寸相紙的一次成像相機。SQ10搭載了數字成像傳感器,擁有數字成像處理技術。新系統將一次成像的畫質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拍攝者在列印前可以對圖像進行編輯處理圖像,大幅提高了列印後的圖像畫質。與此同時拍攝者通過SQ10直觀的操作界面,賦予照片更多的藝術感和創意魅力。
  • 醫用紡織品市場空間巨大 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市場想像空間巨大醫用紡織品顧名思義就是指用於醫學目的的紡織品。不過更權威的解釋是指以醫學應用為特色,以纖維和織物為基礎的紡織品的總稱。毋庸置疑的是醫用紡織品是紡織技術與醫學科學結合而形成的領域,是紡織品中創新性最強、科技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
  • 5億市場,竟然沒有「合法」的產品,問題出在哪裡?
    帶著疑問,筆者從國內幾個農藥企業的研發和市場負責人員處了解到:第一:這些以柑橘為核心市場的企業定位明確,其核心產品為殺蟲(蟎)劑、部分為殺菌劑。這些產品市場空間大,產品利潤相對較高,給企業和經銷商帶來的價值更高。
  • 中國智能投顧市場:價值6600億美元
    據Statista估算,2017年我國的智能投顧管理的資產達289億美元,其年增長率高達261%,資產規模在全球僅次於美國。預計到2022年,中國的智能投顧管理資產總額有望超6600億美元,用戶數量超過1億。
  • 資本市場沒有永動機
    要知道,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任何一個不以創造價值為根基的正向循環過程,最終一定會被一個逆向循環過程所取代。比如說,歷史上的工業革命,就是一個以創造真正價值為基礎的正向循環過程。工業革命增加了人類的資本,改善了科技,讓人們從此過上了和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相同的、無比富足的生活。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一、醫用耗材上市公司概述 1.醫用耗材定義與分類 醫用耗材:是指在臨床診斷和護理、檢測和修復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其品種型號繁多,應用廣泛,是醫療機構開展日常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物質。從價值角度講,醫用耗材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和低值醫用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