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紡織品市場空間巨大 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2020-12-05 界面新聞

中國是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生產大國,產品由簡單的個體衛生用品材料,逐漸發展到醫療用敷料、手術洞單、手術服、手術包、手術縫合線等高技術含量製品。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及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性能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防病毒、防滲透、高阻隔、抗靜電、輕量化、超薄舒適、透氣性好、無刺激、可降解等成為產品特質。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一塊小小的紗布中,蘊藏著高達上百億元的商業機會。

市場想像空間巨大

醫用紡織品顧名思義就是指用於醫學目的的紡織品。不過更權威的解釋是指以醫學應用為特色,以纖維和織物為基礎的紡織品的總稱。毋庸置疑的是醫用紡織品是紡織技術與醫學科學結合而形成的領域,是紡織品中創新性最強、科技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

實際上,人類使用醫用紡織品的歷史是相當久遠的。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懂得利用天然粘合的亞麻麻紗來縫合傷口。以及用天然藥物植物處理過的織物來包裹木乃伊,以防止其腐爛。目前,隨著新型纖維的開發以及紗線和織物新型製造工藝的研發,醫用紡織品也在朝著更加廣泛的應用領域邁進。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02年至2010年中國的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發展速度超過了20%,出口增速超過29%。

同時,隨著醫用紡織材料發展迅速,也已廣泛應用在組織再生、骨骼填補再生、創傷治療、生物粘合劑、放射治療、透析和過濾、美容外科等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

但目前,中國醫療用紡織品的綜合技術性能尚不能充分滿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紡織品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同時,國內醫院、衛生機構的應用尚未真正打開,其應用前景有待大力拓展。

由於起步較晚,中國的醫用材料的市場份額約佔世界市場2%。據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統計資料分析,國內醫用紡織品在外科用植入性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方面的大部分產品,特別是人造器官類醫療器械(含紡織結構製品)方面的國產化率非常低。有專家預測,今後的15~20年間,該產業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

可以說,在醫用紡織品領域,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和市場機遇。

傳統材料制約行業發展

儘管行業前景廣闊,但問題與瓶頸也同樣明顯。

據了解,目前我們根據不同的用途大致將醫用紡織品劃分為非植入材料、植入材料、體外裝置、醫用和衛生用紡織品四個大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醫用和衛生用紡織品這個類別的醫用紡織品。如:醫生穿著的白大褂,包紮止血用的紗布等都屬於這個大類。

2010年,全國醫用紡織品的產量已經超過了70萬噸。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只有醫用和衛生用紡織品以及非植入性紡織品如繃帶、紗布等這類科技含量低的產品才基本上實現了自產自銷。而諸如植入和體外裝置這些高科技類別的醫用紡織品則大部分仍然需要依賴進口。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僅進口這兩類醫用紡織品的金額就高達50億美金以上。

此外,由於傳統材料及工藝上的缺陷,在相關紡織品生產過程中也會造成大量的汙染,在目前環保高壓態勢之下,許多地方紛紛停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缺口。

隨著「健康中國2030」等一系列國家重量級規劃的提出,我國的醫療紡織品行業亟待破局。

而幸運的是,如今醫用紡織品的原料除傳統的棉花等大宗原料外,已擴展至海藻纖維、殼聚糖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等多種原料。

其中,Lyocell纖維,以NMMO的水溶液為溶劑溶解纖維素後進行紡絲紡制的再生纖維素纖維,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

該纖維具有吸溼性強、透氣性好、親和舒適等特點,擁有天然的抑菌、吸溼透氣、抗靜電、防黴,其織物牢度高,不易變形。可被廣泛地用於醫用紗布繃帶,既強韌又適用於敏感性肌膚。

此外,隨著生物技術與紡織科技各自不斷的發展,醫用紡織已經可以製成人工肝、人工腎、人工胰、人工肺、人工喉管、人工肌肉、人造皮膚、人造胃、人造關節、人造血管等。另外還可以用纖維製成各種醫療器械,如雷射光纖治療器,雷射光縴手術刀、光纖傳感器和各種規格的內窺鏡等。目前大熱的可穿戴設備,也和紡織應用密切相關。

上市公司悄然布局綠色纖維

據媒體報導,隨著「綠色纖維」生產技術日臻成熟,市場蛋糕繼續做大,綠色纖維將可能全面替代當下市場廣泛應用的常規化纖產品,目前我國常規化纖產量近5000萬噸,綠色纖維目前年產量僅僅十幾萬噸,市場每年需求量百萬噸,缺口巨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量還會持續加大,而綠色纖維市場一旦得到滿足,將會帶動整個中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提速。

也正因為如此,早已有上市公司看到了背後巨大的市場機遇,搶灘布局。

京漢股份投資的金賽爾綠色纖維,就是這種性能優異的綠色纖維材料。

其產品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性能優勢,表現出乾濕強度大、初始模量高、在水中收縮率小、尺寸穩定性好等特性,尤其透氣性和舒適性令其他纖維材料無出其右。目前,綠色纖維在全球高檔時裝產業鏈中應用廣泛,未來,其還將在航空航天、飛機製造、軌道交通、醫療衛生、美容護膚、汽車內飾等諸多領域,開拓出廣泛的應用市場。

據了解,京漢股份旗下的金賽爾綠色纖維項目,是我國目前單線產能最高、最具技術優勢的項目,未來年產量預計將達到20萬噸,相較同業者1.5萬噸的年產量具備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此外,項目採購的是ONE-A公司最新開發的新一代Lyocell纖維製造技術,生產質量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布局金賽爾綠色纖維發展,一方面體現出京漢股份參與推動中國綠色經濟動能轉換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金賽爾綠色纖維可觀的市場發展前景,也將為京漢股份收入的增長以及利潤的提高,增加一個重要的砝碼。

相關焦點

  • 吳海波: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分析與產品發展趨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副主任吳海波在會上做了題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分析與產品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以下為吳海波的演講全文:   吳海波:大家上午好!今天感謝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探討國家紡織品的現狀和趨勢。作為一個紡織品,應用的領域是非常廣的。我們國家的話我看了一下,回顧了一下在十二五,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十二五1290萬噸,年均增長15%。
  • 上市公司暢遊細胞治療「藍海」
    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轉戰細胞治療的「新藍海」,我國幹細胞生物產業的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  昨日,開能環保公告,擬投資1億投建免疫細胞存儲項目,將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 環保公司多領域布局 VOCs市場迎來新高點
    ①京津冀電改加速,京津冀電力市場巨大,有望成為國網電改突破口,看好京津冀區域優質清潔能源平臺【東方能源】(資產注入承諾期限將至;潛在售電平臺;定增價倒掛);②看好國網南網上市平臺的售電服務外延增長,關注【涪陵電力】(國網節能服務唯一上市平臺)、【文山電力】(南網唯一上市平臺,跨境售電空間大);③看好未來「分布式+售電」模式的獨立民營能源供應商【霞客環保】(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龍頭、客戶資源協同、智慧能源服務看點足
  • 上市公司「搶灘」中藥配方顆粒市場
    受質量難控、國家標準缺失等因素掣肘,雖然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仍處於試點生產階段,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日益細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再加上醫保報銷覆蓋範圍的逐步擴大,未來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空間巨大,包括眾多上市公司在內的不少藥企已經嗅到商機,加速擴圍。試點企業增多加速擴圍7月1日晚間,柳藥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萬通製藥被列為廣西中藥配方顆粒研究試點企業。
  • 清潔供暖行業空間巨大,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提升
    隨著清潔供暖市場進一步打開,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有所提升。3月11日晚間,以供熱、供電、供汽等清潔供暖業務為主營的聯美控股(600167.SH)披露年報,2018年營收30.37億元,同比增長11.89%,淨利潤同比增長26%至13.17億元。
  • 中國醫用手套產業市場規模空前盛大!
    圖表 1 我國醫用手套管理分類因目前國內醫用射線防護手套僅有進口產品,且應用範圍較窄,市場份額相對較少,所以本文描述的醫用手套特指手術手套與檢查手套。而市場的通用分類基本按材料分,將醫用手套分為天然橡膠手套、丁腈手套與PVC手套。
  • 中核鈦白布局脫硝鈦白粉市場,環保趨嚴致市場空間被放大
    脫硝鈦白粉伴隨著環保意識和政策要求的提高,市場空間逐漸放大,上市企業紛紛布局脫硝鈦白粉市場。「脫硝脫氮鈦白粉作為催化劑,能夠實現電廠燃煤氮氧化物排放物的脫硝,並能達到較好(環保)效果。」業內向大智慧通訊社(DZH_news)稱。而此前佰利聯是國內前10大鈦白粉企業中唯一掌握脫硝鈦白粉技術,並實現量產的企業。
  • 光學鏡頭應用領域遍地開花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長城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認為,光學鏡頭下遊應用領域遍地開花,未來增長空間巨大,預計未來三年將逐漸放量。  智慧型手機方面,統計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為20億部左右。如果手機雙攝像頭滲透率達到60%,則攝像頭市場增量約為4.2億顆。按目前高像素攝像頭模組約15美元/顆計算,市場規模增量約為63億美元。
  • 醫用膠片市場前景堪憂 這家企業偏要分一杯羹
    在公司去年11月公布的收購預案中,該標的資產的作價為6.46億元。據悉,本次交易將由公司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全部對價,發行價格為5.18元/股。截至3月26日,樂凱膠片的收盤價為8.53元。樂凱膠片於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曾是國內膠捲生產龍頭企業,一度與富士、柯達並駕齊驅,旗下產品包括醫用乾式膠片、工業探傷膠片和特種高性能膜材料等三大體系。
  • 疫情影響趨向兩極,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整體啥情況?
    以「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湖北仙桃市為例,自疫情初期,仙桃市短時間內就在彭場鎮完成「1+6」布局,即1家主材原料企業、6家醫用防護服企業,為一線醫務人員趕製「戰袍」,如今,仙桃300餘家非織造布企業全部復工。
  • 細胞免疫治療頻現裡程碑事件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原標題:細胞免疫治療頻現裡程碑事件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目前,已有6家骨科植入物耗材企業、7家血管介入器械企業和5家眼科等其他高值耗材企業,共計17家公司(微創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骨科和血管介入)在A股和港股上市。 一、醫用耗材上市公司概述 1.醫用耗材定義與分類 醫用耗材:是指在臨床診斷和護理、檢測和修復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
  • 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東興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宋凱近日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集中度較高,強生、美敦力、貝朗等跨國公司控制了主要市場。近幾年,跨國公司通過併購也強化了國內的市場地位,國內部分港股和海外上市的優秀公司以及未上市公司,已經被外企收購。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獲批創新醫療器械中的生物醫用材料相關產品來源:火石創造整理二、市場規模與趨勢作為一種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持續增長。根據麥姆斯諮詢,2016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709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491.7億美元,2016~2021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6%,遠高於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的增長率。
  • 騰邦物流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 進軍國際資本市場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劉濤 朱先妮)12月17日,深圳市騰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過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收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健康及保健產品公司——豪特保健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HK)56%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 上市公司如何涉足「非公醫療服務市場」?
    相信隨著新三板市場和境內外主板上市醫院板塊的進一步發展,會有更多非公立醫院考慮選擇新三板掛牌,新三板在促進非公立醫院發展的同時,會成為醫療行業併購整合的重要平臺。(9)轉板可行性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直接轉上市的可行性還在討論中,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連接之路還沒有打開。
  • 禁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 500 億元市場空間
    可降解塑料有望迎來 500 億左右的市場規模:根據年初發改委的《意見》及農業部對農膜的管理規定,我們梳理了有望率先發展可降解塑料的領域為快遞包裝、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到 2025 年上述四個領域對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間分別達到 100 萬噸、70 萬噸、50 萬噸和 30 萬噸,合計形成約 250 萬噸的市場空間
  • 石墨烯產學研用構架基本形成 上市公司三大主線布局
    在我國石墨烯產業產學研用構架基本形成之際,上市公司針對該領域的布局也呈加速之勢。  產業捷報頻傳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石墨烯科研攻堅與產業化應用均呈加速推進趨勢。  新三板掛牌公司第六元素相關人士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說,石墨烯產業近來的突破只是整個產業應用的冰山一角。受益政策扶持、產業化提速,石墨烯發展空間巨大。除了此前為人關注的傳統製造業應用外,「工業4.0」與軍工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或更能吸引到資本的青睞。
  • 上市公司熱貼3D列印標籤 誰才是真正行業主力軍
    與之相應,最近一兩年,國內的併購也在悄然萌發,如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有限公司通過併購關聯企業拓展業務範圍,進入金屬3D列印領域;先臨三維通過併購進軍工業3D列印和生物3D列印領域,最近一例併購則發生在本月初,即併購原競爭對手、工業三維掃描提供商天遠三維。據上證報記者了解,不少3D列印上市公司近期也開始尋找併購標的。
  • 永清水務與丹麥LiqTech成立公司 搶先布局高端無機膜市場
    同時,永清集團將投資LiqTech公司在紐交所的股票,增強雙方互利互信,全面夯實合作基礎。投資完成後,永清預計將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膜技術被譽為21世紀的水處理技術,而碳化矽陶瓷膜被公認為當前全世界最高端膜技術的代表,其在解決飲用水安全、高難工業廢水、城市黑臭水體等重大水環境安全問題上有巨大的優勢和應用前景。碳化矽材料在自然界已知的物質中,硬度僅次於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