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趨向兩極,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整體啥情況?

2020-12-01 全球紡織網

疫情影響趨向兩極,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整體啥情況?

2020-04-29 08:20:30 來源:中國紡織報

忙忙碌碌的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下屬的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過濾與分離、非織造卷材、裝備及配件領域企業保持了較高的信心指數。特別是從事抗擊疫情物資生產的醫療衛生用品非織造企業,積極增加生產線,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能力,部分企業及時轉產相關用品,保證了國內外醫療防護用品供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影響趨向兩極,整體而言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生產抗擊疫情物資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需求大幅增長,訂單飽滿,而其他領域的企業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市場調研結果顯示,企業普遍預期在二季度後隨著生產恢復和重大項目開工,以及國家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安全防護方面的需求將會恢復,全球範圍內對醫療防護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企業對全年經營情況依然保持一定的樂觀。

疫情影響趨向兩極

行業運行整體平穩

為及時了解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一季度的運行情況,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企業訂單、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企業對全年的發展預期,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近日對24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233份有效樣本企業來自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非織造布卷材、過濾與分離、線帶、軍民融合、纖維原材料、裝備及配件等領域,涉及產業用紡織品的整個產業鏈條。

對於一季度企業的經營情況,11.16%的樣本企業表示非常好,30.47%的企業表示比較好,38.63%的企業表示一般。近20%的企業表示經營情況不好,其中近4%的企業表示非常差。將經營情況指數化處理,一季度行業的景氣指數63.7,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過濾與分離、非織造卷材、裝備及配件領域的景氣度較高,其中從事抗擊疫情物資生產的醫療衛生領域的景氣指數達到79.2,而土工建築、繩網、襯布等領域的景氣指數在榮枯值(50)以下。

一季度行業人工成本上漲較快,海外需求和出口降幅較大。一季度行業的國內市場需求指數51.1,依然處於比較弱的擴張區間;國外需求和出口指數分別只有39.8、35.1,產量指數41.6,均處於收縮區間;產成品價格指數49.4,基本保持穩定;人工成本指數79.6,處於大幅上升的區間;銷售指數和贏利指數均為46.1,處於收縮區間,但幅度不大。

受疫情影響,31.33%的樣本企業表示疫情刺激了需求的增長,21.03%的企業則表示疫情降低了需求,4.12%的企業表示疫情推遲了公司的需求和訂單,但預計在年內能夠恢復,6.44%的企業表示疫情對公司的需求沒有影響。海外訂單方面,34.43%的企業表示海外訂單穩定,但32.79%的企業表示部分訂單取消,還有8.2%的企業表示訂單大量取消,但也有9.84%的企業表示訂單有所增長。

轉產抗擊疫情物資方面,20.6%的樣本企業在疫情前就已經從事口罩、防護服以及其原輔材料生產業務,31.76%的企業表示在疫情發生後開始轉產相關抗疫物資,47.64%的企業沒有生產相關抗疫物資。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66.09%的樣本企業表示在2020年有新項目投資計劃。受疫情影響,在有投資計劃的企業中,67.53%的企業將按計劃實施投資項目,29.87%的企業表示將延期實施,視疫情的影響再做決定,只有1家企業表示已經取消投資計劃。

對於全年預期30%的企業表示全年的國內需求將會增長10%以上,17.6%的企業認為將會增長3%~10%,22.32%的企業表示需求將基本持平,但31%的企業表示需求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將企業的國內需求情況指數化處理後,企業全年國內需求指數57.9,高於一季度的國內需求指數。企業海外市場的需求指數43.6,高於一季度海外需求指數,但仍處於收縮區間,表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企業對全球經濟的復甦持比較悲觀的看法。

對於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52.36%的企業認為海外市場拓展困難46.78%的企業認為市場需求下降,近30%的企業認為現金流緊張,面臨的其他困難還包括交通物流受限、用工短缺和原輔料採購困難,但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集群復產井然有序

趨利避害維穩市場

年初至今,醫療防護用品及其原材料持續緊缺,為產業用集群地企業提供了新的課題與需求。一季度,湖北仙桃、浙江長興、浙江夏履、浙江義烏、江蘇真州、浙江蕭江、山東昌樂、江蘇如東等醫療衛生相關產業集群地企業紛紛通過擴產滿足市場需求。

以「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湖北仙桃市為例,自疫情初期,仙桃市短時間內就在彭場鎮完成「1+6」布局,即1家主材原料企業、6家醫用防護服企業,為一線醫務人員趕製「戰袍」,如今,仙桃300餘家非織造布企業全部復工。恆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2月中旬緊急轉產用於醫用口罩的熔噴非織造布,公司每天產量達到20多噸,可以生產口罩2000萬隻以上,且熔噴布達到了顆粒過濾和細菌過濾99%的標準,保質保量供應市場。如今國內疫情持續向好,彭場非織造企業即刻轉向國際防疫物資供應。據仙桃市市委書記周志紅介紹,仙桃市全市自營出口的企業達146家,八成以上非織造布製品以出口為主,半數以上企業通過了ISO9002等國際產品認證。仙桃如今全市外貿訂單交易額達5億元,後期還會增加40%以上,大多數企業訂單都排到了5月中旬。仙桃市將全力建設以國家應急防護物資儲備基地和國家級非織造布產業創新中心等為核心的「四基地兩中心」,實現年產醫用防護服2000萬件、N95醫用口罩1億隻、一次性醫用口罩20億隻以上。

除醫療衛生領域外,環境應急監測領域也實現利好發展。生態環境部最新出臺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規定,疫情防控期間空氣、地表水環境的應急預警監測,在醫院等單位的空氣過濾和液體過濾的應用,特別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是工作重點,這給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設備製造企業、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運維保障企業、應急監測預案數據分析平臺企業、原材料供應企業等提供了技術升級與發展的需求。江蘇阜寧、浙江天台兩大產業集群,是空氣和液體過濾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環境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他們的產品,集群地企業多數也都保持樂觀心態。阜寧集群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過後,市場對於環境應急相關領域非織造材料的需求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對於該類產品的認知也會有新的正向性改變,這對行業發展會起到新的帶動作用。

此次疫情也對部分非防護用品集群地企業造成不小的影響。一季度,由於工程類企業受到當地政府的要求推遲復工直接導致工程推遲開工,直接影響項目的整體工期無法預期實現,江蘇支塘非織造設備、山東陵城土工布項目均受到一定影響。同時,因目前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倍增,所服務企業的停產等因素的影響,服務生產類運行集群,如河北安平集群內的運輸企業、監測平臺企業、展覽等由於受疫情影響延遲或不能開工造成主要企業效能發揮不足。

醫衛企業訂單大漲

腳踏實地迎接挑戰

一季度,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用品成為全球市場的「硬通貨」,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如今遊刃有餘,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憑藉完善的原輔料、裝備、成品等上下遊產業鏈,迅速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的支援,也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特別是醫療衛生用品相關生產企業,經營業績大幅增長。

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報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欣龍控股一季度預計盈利4000萬元~6000萬元,同比增長1027.94%~1591.9%。欣龍控股生產用於口罩細菌過濾的熔噴非織造布車間,疫情初期至今24小時運轉,以保障對下遊口罩生產廠家的原材料供給。「公司共有兩條熔噴生產線,每天生產的熔噴濾布可供下遊生產醫用口罩400多萬隻,此外公司每天生產的SMS非織造布可供下遊生產防護服約15萬套。」欣龍控股負責人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生產的醫療、衛生防護用品原材料非織造布市場需求增加,作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公司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加班加點組織生產疫情所需防護物資原材料,產銷量大幅增長。如今,欣龍控股開始恢復熔噴產品出口訂單,熔噴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和東南亞國家,水刺產品則主要出口到歐洲、澳洲、日本、東南亞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主營業務為用於衛生巾、紙尿褲面層的PE打孔膜和打孔非織造布的廈門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月份開始銷售非織造布。延江股份發布的一季度預告顯示,預計公司一季度淨利潤為3628.71萬元~3891.03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15%~345%。其中,民用熔噴非織造布銷售已確認收入約2600萬元,利潤約為1700萬元,利潤佔比約45%;PE打孔膜和打孔非織造布實現銷售收入約2.48億元,利潤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約140%。延江股份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熔噴非織造布的日產能為14噸,月產能420噸,一季度由於市場供應量有限,公司生產的熔噴非織造布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也是公司一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也表示,從目前情況看,2020年上半年熔噴非織造布的需求都將保持高位,預計對公司業績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受國內外醫衛用品需求猛增、市場巨大紅利和政府鼓勵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相關領域企業不斷擴能增產。面對當前的市場情況,調節好心態尤為重要。業內專家建議,從目前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內,與醫衛用品用品相關的非織造材料需求都將保持高位,但由於熔噴非織造材料價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市場供應等因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市場走向並不十分明朗,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企業經營者還是應當及時調整自身發展規劃,注重差異化發展,切忌一哄而上,擾亂市場秩序,更要避免低端競爭。

編後

綜合分析行業企業一季度運行情況,如何將此次危機轉變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機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成為行業當前深入思考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涉及醫療衛生、環境、應急監測、應急處理等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未來升級勢在必行,相關企業應該積極探尋產業升級發展的機遇。從長遠來看,儘管現階段全國90%以上是中小微型企業,企業發展受行業環境影響較大,但企業仍然應當注重持續創新技術,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此次疫情後,行業相關企業勢必會加快併購重組進程,要建立國家應急儲備,加大收購力度,兼顧收儲和產能釋放,完善產業鏈配套,形成自我完善的更大規模的產業集群,這是集群地政府和企業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記者觀點

品牌加持

提升非織造企業客戶影響力

品牌可以使企業易於管理定貨,使企業有可能吸引更多品牌忠誠者,此外還有助於企業細分市場,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儘管產品品牌化也使企業增加了成本和費用,但多數企業在經過權衡之後做出正確的品牌決策。

當前,市場競爭已經發展到了「品牌的戰爭」的階段。非織造行業的投資者同樣也認識到品牌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去年11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Winner穩健醫療杜邦(中國)籤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醫療個人防護領域開展雙品牌、新材料新技術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Winner穩健醫療是中國醫用敷料產品主要出口商,每年向全球各地提供大量一次性醫療用品,是中國醫用敷料行業的標杆企業;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政府批准的首家外商獨資投資性公司,致力於成為全球創新推動者之一。穩健醫療與杜邦Tyvek品牌達成的戰略合作,將其保護醫護人員免受SARS、H7N9、伊波拉等病毒危害的防護服系列產品組合,向醫院市場推進,旨在提升醫院感染控制行業的防護水平。

產品創新是金伯利集團「2022戰略」的重要環節。金佰利最新推出的「Huggies Special Delivery」品牌超高端植物性紙尿褲產品,是由植物性材料製成的專為嬰兒提供的相當柔軟的紙尿褲,可以最大程度提升舒適度,保障寶寶們的皮膚健康,儘管該產品價格較其他好奇高端產品提高了40%,但並不影響它的銷售,甚至帶動金佰利相關業務的贏利能力。

土耳其非織造布生產商Mogul集團擁有穩定的醫用非織造布的客戶群,這要歸功於該公司所採用的各種生產技術及其多年延續的品牌戰略。如今,公司旗下的Mopet血液過濾非織造材料、Madaline醫療包裝材料均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Mogul集團執行長Serkan Gogus表示,儘管一次性非織造材料的使用周期較短,但相關產品卻能帶來良好的成本效益,高附加值的產品也會有高的收益。品牌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品牌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狀況,把品牌運營好,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相關產品才會更有吸引力。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非織造材料在多數情況下屬於易耗品,但品牌建設依舊不可忽視。非織造材料生產企業在做好企業品牌建設時必須加強產品質量的提升,無論品牌營銷做得多麼優秀,沒有高質量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採購需求都是徒勞無功。品牌營銷能提升消費者思想上的滿意度,還得需要靠產品質量贏得消費者的重複購買和口碑宣傳效應。這樣才能真正樹立在消費者內心滿意的品牌。同時,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還要不斷完善企業管理體系和經營生產以及售後服務全套體系,讓品牌不斷延續。

相關焦點

  • 疫情對我國煤炭行業供需會產生什麼影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如何看待疫情對煤炭供需、替代能源等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變化怎樣決定煤炭價格未來走勢,不僅關係到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我國整體的能源安全戰略目標。
  • 吳海波: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分析與產品發展趨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副主任吳海波在會上做了題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分析與產品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以下為吳海波的演講全文:   吳海波:大家上午好!今天感謝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探討國家紡織品的現狀和趨勢。作為一個紡織品,應用的領域是非常廣的。我們國家的話我看了一下,回顧了一下在十二五,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十二五1290萬噸,年均增長15%。
  • 疫情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影響和啟示
    一、產業受疫情影響及復工復產的總體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短期內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原料短缺、訂單不足、資金緊張,絕大多數企業預測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利潤下降已成定局,半數以上企業預計降幅不低於30%。尤其是產業配套企業如機械裝備製造、耐材和精煉劑生產企業受影響更大。進入3月份,隨著各地分區分級落實差異化防控策略,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 疫情不改人類天性!一季度餐飲服飾娛樂三大行業企業數量淨增長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GDP為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 2020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基建新增交流變電設備容量和輸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2020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情況(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3月份降幅明顯收窄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57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下降6.5%。初步測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1700億千瓦時左右。
  • 我國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檢測的分析
    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越來越引起人們及廣大紡織品生產企業的重視,已成為我國生產的紡織服裝在國際國內貿易中最重要的監測指標之一。    所謂偶氮染料就是其分子結構中凡含有偶氮基的染料,其中偶氮基常為一個或多個芳香環系統相連構成一個共軛體系作為染料的發色體,幾乎分布於所有的顏色。
  • 【招商宏觀】日本疫情通過全球產業鏈對我國的潛在影響
    從日本中間品出口來看,日本對我國基本金屬製造出口中中間品佔比98.2%、其他金屬礦物產品製造中佔比98.2%、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佔比96.9%,橡膠和塑料品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業、焦炭和精鍊石油產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木材製造業、採礦和採石、其他運輸設備製造中佔比較高,均超過70%。
  • 後疫情時代涉醇企業的「生存」之道
    來源:期貨日報今年以來,甲醇現貨市場價格頹勢不斷,多數生產企業在現金流虧損邊緣苦苦支撐。疫情期間,甲醇市場需求的斷崖式下挫更是為生產廠家平添新憂。事實上,一季度,疫情給甲醇產業帶來的影響已為甲醇產業鏈敲響一記警鐘。如何在後疫情時代轉型突圍、險中求勝也成為涉醇企業所面臨的重要的課題。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1.1.2 疫情衝擊總供給,服務業和工業增加值大降,企業停工減產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幹擾,企業停工減產。旅遊、交運、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性產業受疫情衝擊更為持久,恢復也相對較慢。非典為通過空氣、飛沫傳染的致死性高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人口聚集型的服務類產業受到嚴重衝擊。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這些因素將在短期內降低出口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加交易成本與風險。 從企業勞動力回流來看,疫情影響在春節之後顯現,嚴重影響人員正常流動。我國各省份根據當地疫情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人員流動管控措施。累計確診病例超過五百人的省份中,除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外,既包括廣東(2019年出口佔全國比例為28.8%,後同)、浙江(13.6%)、江蘇(16.1%)等外貿大省,也包括四川、安徽、河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兩個因素疊加,會導致我國出口企業復工難度加大。企業產能恢復不僅取決於當地疫情控制情況,還受其它省份的疫情應對措施與效果的影響。
  • 天然橡膠再度趨向上移 高波動性或將是牛市初演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波動後,分析認為天然橡膠市場的熊市周期正趨向終結,當前的劇烈波動或是橡膠市場牛市初期的一個預演,後市天然橡膠市場的高波動性將是一個常態。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首先,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天然橡膠市場在一季度走出一波恐慌性下跌行情。
  • ...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專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如何評估這些影響?  陳啟清:一是影響經濟增長。在疫情衝擊下,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滯,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快速下行,經濟陷入負增長;二是影響經濟主體。在疫情衝擊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受到嚴重影響,收入下降。三是影響金融穩定。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給金融市場投資者造成很大幹擾。四是影響內外經濟平衡。
  • 一季度石材數據:大理石產量下降79%,花崗巖產量下降29%
    提要: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但我國整體經濟呈現恢復勢頭,長期向好趨勢沒有發生改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但我國整體經濟呈現恢復勢頭,長期向好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 疫情對民航運輸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航空公司為重資產企業,原本負債水平就處於較高位置,受疫情影響,負債水平進一步增加,「國東南」三大航負債水平於2019年底分別為65.5%、75.1%和74.9%,但中小航空公司普遍較高,為85%以上,在此情況下各公司負債水平急劇增加。
  • 產業情報:金屬材料及製品產業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8951億元。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等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半導體市場需求規模將達到19850億元。
  • 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下多方通力...
    國內、國外均高度關注這一疫情,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均面臨變局。結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研究中的兩大研究結論,其一,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時間更短,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樂觀估計全年GDP增速約5.4%;其二,疫情應對措施的三大政策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
  • 數字解密:疫情衝擊下,哪些城市經濟更具韌性?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底層驅動力,優質產業的集聚可吸引人口持續規模化流入,進而奠定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產業發展潛力是判斷城市長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我國多項經濟活動經歷了「階段性暫停」,一季度各地區經濟普遍承壓,但也有一些城市經濟總體能保持穩定運行或甚至出現逆勢增長。
  • 未來紡織三大研究方向:德國要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
    未來紡織三大研究方向:德國要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 2017-11-09 10:33:12 來源:慧聰網    「未來紡織」項目的三大研究方向
  • 豫股一季報:半數「報喜」,疫情下開工不足成影響業績主因
    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經營影響有多大?A股上市公司正在披露的一季度報中,可以窺見一二。 目前,河南滬深兩市82家上市公司中,已有32家發布了一季度報或業績預告,其中淨利潤下滑或出現虧損的企業有15家,近半數。 而虧損原因,很多都被歸結為疫情影響:公司以及上下遊產業鏈開工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