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GDP為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來自國內宏觀經濟數據顯示,隨著國內疫情傳播基本阻斷,一季度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產品穩定增長,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那麼,疫情過後,人們的消費選擇又會發生怎樣改變?餐飲、服飾、培訓、旅遊、娛樂這五大行業,分別對標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疫情對餐飲、服飾和娛樂行業影響雖在,但總體上企業數量呈淨增趨勢。這又一次證明了吃穿娛樂是人類的剛需。
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2020.4.16)全國餐飲相關企業共有1119.6萬家,其中在業存續企業826.2萬;服飾相關企業有938.3萬家,在業存續的有553.2家;教育培訓相關企業268.4萬家,在業存續的有206.1萬家;旅遊行業相關企業183.3萬家,在業存續136.9萬家;娛樂相關企業94.5萬家,在業存續63.7萬家。
就地區而言,廣東省的企業數量在餐飲、服飾、培訓、娛樂行業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僅在旅遊領域,廣東省14.26萬家企業數量略少於山東省的17.5萬家,居於第二位。
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各領域企業發展均受不同影響。餐飲、服飾和娛樂領域一季度經營狀態發生變化的企業中,新增企業佔比分別為90.9%、92.71%和88.8%。餐飲領域新增企業數量同比下降30.46%,服飾、娛樂領域新增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6%和16.89%。
教育培訓和旅遊行業形勢不容樂觀,在一季度經營狀態發生變化的企業中,新增企業佔比分別為72%和75.8%,同比下降47.1%和38.4%。兩大行業企業新增數量總和不足5萬家,創5年內新低。
從2016年-2020年第一季度企業數量淨增趨勢圖可以看出,疫情對餐飲、服飾和娛樂行業影響雖在,但總體上企業數量還是呈向上增長趨勢,然而對教育培訓和旅遊行業來說,從事培訓、旅遊相關領域的企業數量增速放緩,疫情對這兩行業影響較大。
這五大行業變化說明,疫情之後,消費者對衣食住行等生存資料的消費剛需變化較小,對學習培訓這類事關個人發展,以及旅遊這類享受型消費將會暫時收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