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秉承全球宏觀,本土智慧的獨特視角,力爭為投資者提供最寬視野、最接地氣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
核心觀點:
當前日本國內疫情屬於初期階段,日本已採取邊境防控、活動限制、強制隔離等嚴控措施,未來兩周將成為日本防控疫情的關鍵。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一旦日本疫情嚴重化,勢必打亂當前的全球供應鏈平衡。日本疫情除了會通過韓國渠道間接影響中國生產外,還可以通過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產生影響。
從日本中間品出口來看,日本對我國基本金屬製造出口中中間品佔比98.2%、其他金屬礦物產品製造中佔比98.2%、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佔比96.9%,橡膠和塑料品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業、焦炭和精鍊石油產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木材製造業、採礦和採石、其他運輸設備製造中佔比較高,均超過70%。
當前我國製造業具有後向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明顯特徵,在某些產業領域依賴發達國家提供中間品進行組裝生產。一旦日本疫情嚴重,日本勢必採取嚴厲措施對抗疫情,「加工貿易」的特徵使得我國將受到上遊國家供應不足的影響 ,而日本在基本金屬、化學品和化學產品、電腦、電子和光學製造、電氣製造等領域對我國的潛在影響較大。
以下為正文內容:
從1月20日到3月6日,日本共確診新冠感染1114人, 其中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總計確診696例。由於郵輪上的乘客曾下船自由行動,使得疫情下一階段在日本加速擴散的可能性增大。中國有研究者採用傳染病模型對日本疫情進行了模擬,預測3月下旬將達到5000人左右。根據日本傳染病專家賀來滿夫3月6日發表的觀點,日本的疫情目前處於初期階段,主要是接觸感染,可能在4-5月份達到高峰,並持續到8月,屬於較悲觀的看法。受疫情影響,日本國內已經採取了嚴控措施,陸續中止和取消了人員聚集的活動。安倍建議3月2日後全國高校停課,取消所有官方大型活動,並於3月5日宣布對中韓入境者進行兩周隔離,強化邊境防控。安倍首相認為,3月1日至15日的兩個星期是關鍵時期,日本疫情是否能夠得到控制將初見分曉。
從產業來講,如果日本疫情不斷蔓延,將進一步影響全球產業鏈格局。在報告《韓國疫情對中國哪些行業復工復產存在影響》中,我們對韓國出口中國的中間品行業進行了梳理,事實上,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中日韓一直維持上中下遊的互動關係,其中日本生產上遊材料,韓國生產中遊晶片,中國生產下遊產品。一旦日本疫情嚴重化,勢必打亂當前的供應鏈平衡。日本疫情除了會通過韓國渠道間接影響中國生產外,還可以通過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產生影響。
根據WIOD發布的數據,2014年日本對中國出口規模為1292億美元,其中最終品出口450.6億美元,佔總出口的34.9%,中間品出口841.7億美元,佔比高達65.1%。從全球產業鏈角度來看,日本是高前向參與度的發達國家,我國的製造業生產需要日本「供給端」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
數據顯示,日本出口中國總規模排名前十行業分別是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汽車、拖車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基本金屬製造、橡膠和塑料製品製造、金屬製品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其他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家具製造等行業。其中,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出口額高達329.6億美元,汽車製造達143.4億美元,化學品和化學產品達132.4億美元。
從下圖可知,日本出口中國前十大行業中,中間品出口佔比達到64.7%,其中基本金屬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其他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的中間品佔比接近100%,而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的製造佔比57.5%,電氣設備製造佔比60.0%。
按中間品出口規模排序,日本出口中國前十行業包括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的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基本金屬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汽車、拖車製造、未分類的機械設備製造、橡膠和塑料製品製造、金屬制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其他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業,其中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中間品出口額達到189.5億美元。
按照中間品出口佔比排序,製造業中,日本對我國基本金屬製造出口中中間品佔比98.2%、其他金屬礦物產品製造中佔比98.2%、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佔比96.9%,橡膠和塑料品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業、焦炭和精鍊石油產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機械和設備除外)、木材製造業、採礦和採石、其他運輸設備製造中佔比較高,均超過70%。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製造業具有後向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明顯特徵,在某些產業領域依賴發達國家提供中間品進行組裝生產。一旦日本疫情嚴重,日本勢必採取嚴厲措施對抗疫情,「加工貿易」的特徵使得我國將受到上遊國家供應不足的影響 ,而日本在基本金屬、化學品和化學產品、電腦、電子和光學製造、電氣製造等領域對我國的潛在影響較大。
博士後徐海鋒對報告有重要貢獻
招商宏觀團隊:謝亞軒、羅雲峰、張一平、劉亞欣、高明、張秋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軒言全球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