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免疫治療頻現裡程碑事件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2020-12-06 網易財經

(原標題:細胞免疫治療頻現裡程碑事件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近期,細胞免疫領域迎來裡程碑事件——美國FDA腫瘤藥物專家諮詢委員會召開針對諾華CAR-T療法CTL-019的評估會議,最終以10:0的投票結果一致推薦批准此療法上市,是為全球首次。

諾華腫瘤CEOBrunoStriginibiaoshi表示,「諮詢委員會小組成員一致贊成,使我們在實現首個批准的CAR-T細胞療法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諾華開拓了癌症治療的新領域。」

諾華方面表示,ELIANA作為首個全球性兒科CAR-T細胞療法註冊試驗,研究工作已在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的25家醫學中心進行。接下來諾華將持續對藥品的生產進行投資,CTL019商業化生產會利用之前在新澤西州製造廠的經驗。

近期,細胞免疫領域熱點事件頻頻,6月29日,中國三胞集團宣布,以8.19億美元收購生物醫藥界知名企業Dendreon股權的交易完成交割。後者的核心產品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被FDA批准的前列腺癌細胞免疫治療藥物。三胞集團也正在配合中國食藥監局引入Dendreon這款名為Provenge的藥品。另外,默沙東的免疫療法Keytruda獲批治療特定癌症患者,這是FDA首次批准不依照腫瘤來源,而是依照生物標記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

【裡程碑式的技術】

CTL019是一種新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兒童、青少年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AR-T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人工改造腫瘤患者的T細胞,在體外大量培養後生成腫瘤特異性CAR-T細胞,再將其回輸入患者體內用以攻擊癌細胞。是目前T細胞免疫療法癌症治療領域的「新寵」。

根據治療流程,CAR-T細胞免疫治療包括兩大核心環節:一是用於製備CAR-T細胞的基因修飾載體的生產,即生產CAR慢病毒載體;二是CART細胞的製備和應用,包括採集患者的免疫細胞、體外細胞培養、轉染、擴增和回輸等製備和治療。

CTL019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率先研發,在其嵌合抗原受體中用4-1BB共刺激域來增強細胞反應性以及CTL019注入患者後的持續療效,可能有助於長時間緩解患者痛苦。

諾華在2012年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達成合作協議,以進一步研究、開發和商業化CAR-T細胞療法。費城兒童醫院是研究CTL019對兒童患者治療效果的第一家機構,領導了單中心試驗。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15歲以下兒童癌症確診病例中約佔25%,是美國最常見的兒童癌。有效的治療選擇十分有限,在多次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五年無病生存率低於10%-30%。

世界上第一例接受CAR-T療法的小女孩Emily,在接受了16個月化療後復發。2012年4月她開始接受CAR-T治療,為她治療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細胞免疫療法中心主任CarlJune博士曾表示:「當時我們非常懷疑培養的T細胞能否對抗她體內的白血病癌細胞。」

【中國上市公司的布局】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也是一大利好,一些公司也已經跑在前面。2016年4月,Juno與藥明康德成立上海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CAR-T技術;2017年1月,復星醫藥(29.98+0.91%,診股)投資8000萬美元與Kite設立合資企業開拓癌症T細胞免疫療法市場。其他諸如恆瑞醫藥、中源協和、三生製藥等公司也多有布局。

中泰證券分析師指出,FDA批准默沙東PD-1單抗Keytruda用於治療帶有微衛星序列不穩定(MSI)或DNA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瘤患者。這是美國FDA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腫瘤發病部位,而是依照腫瘤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是裡程碑事件。布局PD-1單抗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恆瑞醫藥、君實生物、百濟神州和復星醫藥。恆瑞醫藥PD-1單抗進入III期臨床,並布局PDL-1和IDO等免疫治療品種;君實生物PD-1單抗進入II期臨床;百濟神州PD-1單抗進入I期臨床,PD-L1單抗處於臨床前研究;復星醫藥有國內頂尖的生物藥研發平臺,後續PD-1、PD-L1單抗有望陸續進入臨床。

細胞免疫治療主要上市公司一覽

開能環保:公司公告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認繳出資設立上海原能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建免疫細胞項目,主要是免疫細胞的存儲和應用,預計毛利率約為40%-50%。公告稱將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冠昊生物:公司與臺灣鑫品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品生醫)籤訂有關免疫細胞儲存技術《技術授權合同書》,以1200萬元的價格獲得鑫品生醫免疫細胞存儲技術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的獨家授權。臺灣鑫品生醫是一家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技術領先的上市公司,鑫品生醫的「優化免疫細胞銀行」在2011年獲得SNQ品質(SymboLOFNationalQuality-SNQ)標章,是全臺灣第一家獲得該標章認證的公司。鑫品生醫擁有自主研發的T細胞製備技術為核心的免疫細胞治療品臺技術,在免疫細胞的提娶存儲、復甦和治療領域佔據優勢(比如細胞復甦後的存活率能達到95%以上)。

海欣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術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獲得CFDA批准的、針對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性疫苗。該項目負責人、二軍大免疫學研究所曹雪濤院士介紹,這項研究突出的特點是,採用化療去除部分免疫抑制因素,利用抗原致敏的樹突狀細胞激發腫瘤特異性免疫,從而殺傷腫瘤細胞,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腫瘤免疫療法之一。

和佳股份:2013年4月17日至20日,第6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和佳股份攜眾多升級新品亮相展會,內容涵蓋腫瘤微創治療、醫用氣體及淨化工程、醫學影像、生物電子、DC-CIK生物細胞治療、常規診療、血液淨化系統、醫院信息化系統及醫院整體建設等多個領域,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展示了和佳股份在醫療設備領域的全新魅力及在醫療領域快速發展的良好勢態。

中源協和:2012年公告公司子公司和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決定與英國細胞治療有限公司(CTL)籤訂《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CTL同意將其擁有的自體中胚層基質細胞治療心臟衰竭臨床應用專利技術,以及與技術臨床應用相關的專有技術授予和澤生物控股子公司。公司收購上海執誠生物有限公司的議案以99.88%的贊成率獲表決通過,中源協和未來在幹細胞與基因技術業務上雙向發展的態勢逐步清晰。中源協和同時涉及細胞治療和基因測序。

香雪製藥:公司與解放軍第458醫院籤署了《第458醫院與香雪製藥(300147)聯合建立特異性T細胞治療新技術臨床研究中心技術合作項目協議書》,合作期限為8年,自2014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0日。特異性T細胞治療是可能治癒腫瘤的先進技術,長期看本次合作可能成為公司發展的新一極。

康恩貝:目前已與美國凱德藥業籤訂《AFP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合作開發α胎蛋白(AFP)項目。根據協議,雙方將成立註冊資本為800萬元人民幣的合資公司,康恩貝以現金入股,持股70%,凱德藥業以技術入股,持股30%,並將授予合資公司AFP項目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部獨佔許可,包括專利及其他保密技術。合資公司將以AFP項目在中國大陸上市為長期目標。

姚記撲克:公司近日宣布,擬採用增資的方式,支付對價1.3億元,最終持有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2%的股權。上海細胞治療成立於2013年11月,註冊資本為9000萬元。公司主要從事細胞治療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服務、諮詢等。未來業務將以癌症的細胞免疫治療、癌症的基因檢測、細胞保存及醫療大數據為主。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上市公司暢遊細胞治療「藍海」
    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轉戰細胞治療的「新藍海」,我國幹細胞生物產業的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  昨日,開能環保公告,擬投資1億投建免疫細胞存儲項目,將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 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虎嗅網
    此外,這個月初,擁有中國首款IND批件且為目前唯一獲準進入實體瘤治療Ⅱ期臨床試驗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永泰生物擬赴港上市,更是讓身在其中的企業和投資機構看到了希望。投資人士認為,隨著國外兩款CAR-T產品獲批上市和國內政策監管逐步規範化,細胞免疫治療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寒冬過後,細胞免疫治療就會迎來春天嗎?
  • 魏則西事件之後,細胞免疫治療在中國迎來轉折時刻
    為她進行CAR-T治療的是血液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興兵。王興兵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他在2012年年底在美國接觸到這一療法,回國後曾想在中國進行研究,但面臨諸多限制。細胞免疫治療第一次為普通民眾聽聞,是魏則西事件。
  • CD28超激動劑TNG1412事件,免疫治療長徵的裡程碑
    TGN1412事件患者的女友馬歇爾邊哭邊說。TGN1412事件是免疫治療長徵的裡程碑。在調查中,TeGenero公司的研究者堅持表示,該藥物已在老鼠、猴子等模型上進行完整試驗,均未觀察到不良反應,更無死亡事件發生,同時強調整個試驗流程的合理與合法性。該事件的調查結果最終指向不可預見的生物學作用。本以為TGN1412的出現,會為人類免疫疾病帶來更多的希望,卻不曾想竟是一把血腥的利劍。TGN1412事件後不久,TeGenero公司宣布破產,走向「死亡」。
  • 細胞免疫治療「獨角獸」開啟上市倒計時 長線持有永泰生物-B(06978...
    發售價每股10.5港元—11.0港元,公司預計7月10日上市。身為國內細胞免疫治療行業的「獨角獸」,永泰生物上市獲得了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期待。此次永泰生物上市,選定了多家基石投資者,其中包括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A股的天士力(600535,股吧)控股、港股的中國聯塑(02128)等在內的投資金額達到4000萬美元,基石認購佔比約30%。
  • 細胞治療板塊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 生物科技讓自身細胞戰癌,主要包括四大類。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模式,它從病人體內採集免疫細胞,然後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再回輸到病人體內來激發以及增強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以治療腫瘤。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方法。
  • 求思諮詢晉家驤:2020年成細胞免疫治療密接資本元年
    時代周報記者:章遇「2020年將成為細胞免疫治療的元年。」11月10日,在時代傳媒集團與寶鼎資本聯合主辦的「併購影響力·時代中國行——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巡迴沙龍」上,求思諮詢金融事業部總監晉家驤稱。2020年,曾因「魏則西事件」而跌落谷底的細胞免疫治療悄然迎來上市潮。
  • 永泰生物-B(06978)香港上市:細胞免疫龍頭
    港交所自2018年進行上市改革,容許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在港上市,至今已有十八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使生物科技醫藥板塊成為新股市場一個重要亮點。公共衛生事件之下,幾隻生物醫藥股表現強勢:康希諾生物 (HK:06185)累積升幅超上市價逾10倍;信達生物 (HK:01801)亦升逾2倍。
  • 細胞免疫治療公司藥明巨諾上市,或將獲國內首個批准的CAR-T新藥
    億歐大健康11月3日消息,今日藥明巨諾宣布,其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藥明巨諾是藥明系的第三家公司,2016年由美國巨諾公司(Juno Therapeutics)與藥明康德共同創建。它是一家創新型臨床及臨床前階段細胞免疫治療公司,目前藥明巨諾有望爭奪我國第一個獲批的CAR-T新藥和及同類最佳CAR-T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包括CAR-T)是一種利用人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的創新性治療方法。
  • 58家國內企業搶佔過繼細胞免疫治療高地
    美國是CAR-T療法的發源地,不僅上市了首款CAR-T療法,其臨床試驗進行數量也遙遙領先(97項),而我國也以66項臨床試驗數量位居第二,目前已躋身全球CAR-T研究第一梯隊。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是指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體外培養擴增、重編程處理(增強其靶向性),然後將其重新輸回腫瘤患者體內以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目前是腫瘤免疫治療的熱點領域之一。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為什麼會是它
    原標題: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為什麼會是它 摘要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為什麼會是它】7月10日9時30分,北京經開區永泰生物上市儀式現場與港交所主會場同時敲響公司開市的鐘聲
  •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來襲 永泰生物迎估值增長風口期
    6月7日,永泰生物完成聆訊後資料的掛網,預示其上市獲得實質性進展,即將投入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塊的懷抱。而此舉也預示著公司有望坐穩國內「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的身份。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永泰生物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細胞免疫治療創新藥物的公司。
  • 中國首款細胞藥上市 ,細胞治療企業的思考與展望!
    說起免疫治療,目前主要有兩大類成果在市場上崛起:一類,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包括針對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的抗體(Ipilimumab)和針對CD8陽性T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因子PD1/PD-L1的抗體;第二類,
  • 中國第二個CAR-T療法遞交上市申請 細胞療法或成主流?
    藥明巨諾是一家專注於細胞免疫療法的生物製藥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由藥明康德和美國巨諾公司共同成立。藥明巨諾是國內首個獲得以CD19為靶點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IND臨床批件的企業。2018年,公司完成了900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藥明康德、紅杉中國、美國巨諾公司等。同年,藥明巨諾宣布,將在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建立首家商用CAR-T細胞製造工廠。
  • 永泰生物憑什麼成「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
    癌症免疫治療通過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以產生或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或根除癌細胞,主要包括細胞免疫  治療、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性癌症疫苗和細胞因子治療,其中細胞免疫治療是最先進的癌症免疫治療。
  • 衛計委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 這些上市公司及公募要悲劇
    摘要 【衛計委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 這些上市公司及公募要悲劇?】免疫療法因為魏則西「一夜成名」,國家紀委的一席電話會議,將涉及免疫療法的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心跳加速。
  • 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動脈網盤點了國內80家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從投融資的角度分析了行業的融資現狀。截止到2020年4月,國內細胞治療企業累計發生融資事件95起,總融資額達73.5億元 。6月5日,國內第一家CAR-T企業南京傳奇生物也在納斯達克順利上市。
  • 精準醫療概念紅利進入收尾期 上市公司併購將高發
    從歐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併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投資界「醫藥一哥」匯添富周睿近日在BIO4P,2016精準醫療創新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根據Frost & Sullivan分析,細胞和基因療法在發現和臨床前的研發費用在9-11億美元,臨床階段費用在8-12億美元。同時,由於基因治療技術尚未成熟,風險大。近年來,國際大型生物製藥公司紛紛通過併購或合作的方式開展基因治療領域,如輝瑞與 Bamboo、新基與Juno、諾華與AveXis、羅氏與4D Molecula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