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青春是短暫的,但如果她的青春被愛的男人銘記一生,那就成了永恆。
道璐在黃巨澤心裡,便是永恆。
道璐和黃巨澤是東方福唐(北京)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出品的「豎屏」微電影《當時的月亮》中的主人公,他們一見鍾情,卻沒能相守終身。
一見鍾情,一往情深。
道璐和黃巨澤的相遇,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愛都是開始得很美麗」。2001年,道璐18歲,在武侯祠當一名實習導遊解說員,一個美麗的意外讓兩人一見鍾情。
他們出現在彼此的生命裡,一切美好得就像萬物之神傾注醉人的迷香,從未如此甜蜜喜悅。
儘管因為工作兩人異地,但他們通過電話線傳輸溫情,將愛意訴諸書信送達,道璐還唯恐黃巨澤不能分享她所有的美好,特意寄出一箱水蜜桃,希望身在北方的黃巨澤也能品嘗到南方特有的甜。
一來一往,他們體會到了靈魂伴侶原來不是無稽之談,柏拉圖式的愛戀也不僅僅存在於古希臘的遙遠傳說,他們就是天生彼此適合的靈魂。
愛情和事業,沒有真正的平衡。
2003年,道璐辭去導遊的工作,成為一名空乘。不規律的作息和長時間的飛行,讓她的身體越來越差。
空乘朋友調侃她,「你說你都找了個這麼好的男朋友了,還這麼拼幹嘛呀」。
道璐心裡很清楚,「他再好我也不能全靠他啊」。
好在,所愛是良人。2006年,道璐和黃巨澤終於在一起了。黃巨澤為了陪道璐駐地重慶,放下生意,在重慶過起小日子。
愛一個人,可以為ta做很多,但不能只為ta而存在。
但對於道璐來說,她終究還是讓愛情和事業的天平傾向了愛情。2007年,因為工作關係,道璐和黃巨澤再次相隔兩地。道璐終究忍受不了異地的愛戀,毅然決然地辭去空乘工作,隻身一人跑去北京找黃巨澤。
愛情和事業,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平衡,有的是真正的自主,以及心甘情願對後果的接納。
乍見甚歡終抵不過離別無常。
道璐以為,她和黃巨澤在一起了,曾經憧憬的幸福生活實現了,就可從此深情相許,相守一生。
可慢慢發現,命運賜予他們更多的是遺憾,相遇容易相守難!
南北生活差異,身體越來越差,無情病魔奪去親人……命運的種種無常讓道璐有些倦了,她突然想回到過去,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
後來……後來的故事就交給命運。
但可以肯定的是,道璐將被黃巨澤銘記一生。
海棠無香,鯽魚多刺,紅樓未完,他將永遠惦念這段將果未果、欲全難全的愛戀……
就像電影《怒》中的臺詞一樣,真正值得在乎的東西,不會越來越多,只會越來越少。我們要去在乎值得在乎的人和事。
《當時的月亮》四大亮點
01
改編自真實故事
道璐和黃巨澤的故事並不是子虛烏有,而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雖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愛情模樣,但每一種愛傳遞的溫暖大抵相似,在別人的故事中,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的故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他們的悲歡離合,我們又何曾沒有經歷過?
02
詮釋了一位女性的青春
縱觀《當時的月亮》,我們看到了一位女性的整個青春,她嚮往一份美好愛情,忍受相思煎熬,獨立而為愛奮不顧身,但還是沒能躲過命運的捉弄……曾經花好月圓,而今殘月孤照。悲歡離合,亦喜亦悲,女性的青春無需完美,不悔不負便好。
也許你我終將消失無影,但我們都該知道曾因彼此而動情。
03
體現了當下的戀愛觀
愛情是大多數女人都會追求的美好存在,它對於女人來說,不僅僅是幸福和歸宿,它更是一種信仰。整部影片,既上演了二人一見鍾情的甜寵大戲,又挖掘了義無反顧為愛屢次辭職並遠赴他鄉的純愛價值,還呈現出無常生活下情深緣淺的虐戀。
04
加入「豎屏」影像新潮流
隨著基於社交平臺的短視頻、拍客、直播的火爆,視頻「豎著拍豎著看」已成為影像呈現的新潮流。如今國內大火的短視頻平臺「快手」和「抖音」已經在昭告時代:「豎屏視頻」已成為網絡視頻界的一個重要「趨勢」和「風口」,甚至是短視頻的「下半場」。
東方福唐(北京)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創作了微電影《當時的月亮》,加入到這股「豎屏」影像新潮流中。
陳凱歌說,正因為人生不完美,電影才有了價值。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是基於對人生、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領悟中完成的。而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微電影《當時的月亮》,就是基於兩性關係探討愛情、婚姻、家庭、職場等現實問題,一定能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11月16日,「豎屏」微電影《當時的月亮》已在【時見app】上線,唐唐邀你一起去感悟亙古不變的悲歡離合,開啟「豎屏」影像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