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餘尓格編導/表演的肢體獨角戲《Moli》完成了此次在當代戲劇雙年展的演出。當一個女人開始舞蹈,從暮年回望青春,這是屬於她自己的生命之歌!
"這個作品源於去年我在巴黎駐留了三個月,當時規定三個月之內,要想出一個作品。之後,就一直關在屋子裡想,自己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作品?最後決定了以女人為題,從自己出發,不斷尋找出來的一個作品。"
——導演/演員 餘尓格談《MOLI》
/演後談收錄/
Q:觀眾
A:餘尓格
Q:劇中那段法語獨白是什麼意思呢?
A: 獨白的大致意思為,我叫MOLI,嫁給了一個叫卡爾男人,七十三歲了。我嫁給的那個他,會早上給我念故事,是一個很浪漫的人,我們一起在這個破舊的房子裡居住了快三十年。而現在,我的身體已經老去,所有人都注視著我,卻無人與我作伴,我就這樣獨自來獨自走了。
Q:是什麼給了你靈感來創作這個故事呢?
A: 一開始想的就是從自己出發,從一個女人出發,因為是一個solo的項目,同時我也並不想以純肢體的方式去創作這個作品,因為有一些肢體戲劇的工作經驗,我在想藉助一些戲劇的東西,再加上一些肢體的東西來進行創作。最初的想法就是,不想一來就出現在觀眾面前,而是以一個並非所謂美和瘦的,甚至有點醜化自己的老女人形象,再以從暮年再到年輕時的一個倒敘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從中再穿插一些回憶。
Q:作品是不是也帶出了年輕時期和暮年時的衝突碰撞,一種不服老的態度?
A: 你可以理解為,年輕的自己和暮年的自己進行的一次對話。也可以是,老去的自己憶起正值青春的那段時光,又或是,年輕時的自己想像以後老去時的模樣。中間有段影像,都是背面,都在吃橘子,但狀態都是很孤單的,它就是時空穿插的一種對話。可能我們在看暮年時期的MOLI,會覺得動作很野性,因為我不太想塑造一個非常慈祥的老奶奶,因為每個人都個性可能都不一樣,老人也不只是傳統觀念當中的刻板印象。
Q:年老和年輕時的MOLI都有一個向上扯頭髮的動作,是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A: 我認為年老和年輕之間他有一個共同點,這是隨著時間和經歷留下來的。這些動作也是比較乖張,以此來帶出她性格當中乖張的那面,它時不時地穿插在年輕和年老之間,成為這兩種狀態的一個共通的連接點。
Q: 您在創作時有考慮過這個作品的受眾是怎樣的嗎?
A: 當時在法國進行創作時其實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受眾,因為那樣反而會有點限制,像劇中那個假體的衣服,以及面具在腿之間遊走的動作,如果一開始就考慮受眾的話可能就要對這些設計進行刪減。而我更多的是從初衷出發,來做一個最大程度上的自由表達個性的作品。
Q: 在劇中有段影像是您站在天台上的背影很令人觸動,這個想法是從而何來的呢?
A: 這個鏡頭其實是參加北京青年國際戲劇節,由於今年是線上的演出單元,我們就在成都找了個非常的破舊空間叫集火,這個空間很空曠,也沒有經過粉刷。上了樓梯之後就看到這樣一個天台,這個天台有個小露臺可以延伸出去,直接就對著居民樓,站上去之後我就跟直播導演說很喜歡,因為它看起來十分魔幻,即使不同於劇場那種的精緻,就好像讓戲劇真正地落到生活中去了。因此在最終劇場的呈現當中也加入了這個鏡頭。
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當代戲劇雙年展
展演、展覽、展示
三大單元:
11部好戲:
經典與未來交融,
拓寬感官深度!
4場展覽:
機械之眼撞上戲劇編年史,
重啟想像維度!
多場戲劇工作坊和創意對談會,
提升藝術溫度!
所有精彩將集中在
11月26日 - 12月5日
接連展開
用戲劇之光照亮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