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擊碎「雄鷹拔羽重生」神話,站在科學角度上,此事說不通

2020-08-19 動物速遞

經常關注雞湯文或者有過職場經驗的朋友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個故事,說鷹是自然界壽命最長的鳥類,它能夠活70年,但這70年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得到的。

在鷹40歲的時候,喙變得又彎又長,嚴重阻礙進食;爪子變得老化,不能抓住獵物;羽毛變得濃密厚重,無法長時間快速飛翔;此時擺在鷹的面前就有兩條路,要麼是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要麼蛻變重生。

白頭海雕

鷹的重生過程十分艱難,它需要先用喙敲打巖石,使之脫落然後長出全新的喙,再用新喙將指甲一個一個地拔掉,最後用新長出來的爪子將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整個蛻變過程十分艱難漫長,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歷經5個月後,待全新的羽毛長出來,鷹宛如重生,以此獲得了30年的壽命。

整個故事聽起來十分勵志,但也因此騙了許多人,事實上這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其中最大的一個矛盾點便是鷹的喙無法重新長出來。

鷹的喙

鳥類的羽毛、指甲是能夠長出來的,但鳥喙如果沒了,那就是真的沒了。所有動物身體組織的生長,本質上都是由DNA控制的,比如我們人類的頭髮、指甲這類是能夠重新生長的,所以我們一次次剪掉,過不了多久又會長回來,而四肢、耳鼻這些是不可再生的,如果缺失了,只有通過現代醫學將其修復,依靠機體的再生功能是無法做到的,鳥類的喙亦如此。

現實中人類曾救助過許多野生鳥類,其中不乏為它們「做嘴巴手術」例子,比如廣州立德動物醫院就曾利用現代3D列印技術,給一隻丹頂鶴裝上了鈦合金「義喙」,原因是這隻丹頂鶴在2016年7月份的時候打過一次架,把自己的喙給打斷了,如果根據「鷹重生」故事裡面的顯現,這隻丹頂鶴的喙完全能夠長出來,人類有何須大費周章為其裝上義喙?顯然從這方面來看,故事裡面的一些現象是站不住腳的。

工作人員給丹頂鶴裝義喙


丹頂鶴的義喙

現實中鳥類拔掉羽毛,多為患有疾病

在自然界裡面,鳥類拔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羽毛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比如它們在築巢的時候會拔掉身上的一些絨毛當「建築材料」,有些野鳥也會通過拔掉身上的部分羽毛來維持適當體溫,但如果是將自己身上全部的羽毛都拔掉,這就是一種病態的現象。

在學術界上將其稱為「拔羽症」,這是一種鳥類的心理疾病,表現出來的症狀多為自行拔掉身上的羽毛,拔羽症已經發現於全球多個品種的鳥類身上,尤其是家養的寵物鳥,更容易出現。

患有拔羽症的鸚鵡(中間)

誘發鳥類出現拔羽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鸚鵡都是極其聰明社會性動物,它們天生需要社交,但如果將其作為寵物鳥飼養,而飼養的環境比較狹窄單調,無法滿足鸚鵡日常對社交的需求,漸漸地便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

這種現象在寵物的身上很容易出現,尤其是新手養寵,不懂得它們的性格特徵,沒有科學地養寵,簡單的來說,鳥類出現拔羽症,多半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些拔光自己羽毛的鸚鵡

  • 環境問題

多數鳥類性格活潑,喜歡跳上跳下,但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的鳥類,往往會屈居在一個狹小的鳥籠裡面,不僅完全不能飛翔,而且還會給它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些心理性的疾病,比如前面說的拔羽症,以及應激障礙等等。

現實中由於環境問題導致動物出現心理疾病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在動物園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老虎在自己小園子裡面不停地繞圈,看上去十分可愛,但這份「可愛」的背後卻是無奈,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刻板行為」

導致動物出現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飼養環境的問題,為了減少動物出現刻板行為的現象,目前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環境進行丰容,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改造動物生存園區,達到一定的複雜性,提升動物的生活品質,進而減少動物出現心理疾病的概率。

  • 生理階段

鳥類會主動拔掉自己的羽毛,有時候也有可能是內在因素導致的,比如有些鸚鵡在發情期的時候,在內在分泌激素的影響下,會表現得暴躁不安,與平時的狀態截然相反。

如果是野生狀態下,它們能夠通過同性爭鬥,異性相互吸引、交配等一系列的社交行為化解掉,而處於家養狀態下的鳥類,由於無法滿足它們對社交的需求,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障礙,表現在外在上,多為拔掉自己身上的羽毛。

  • 情緒變化

多數家養寵物鳥本質上都是群居動物,但作為家養寵物時,多數家庭不具備養一大群的條件,更多的是單個單個飼養,所以久而久之它們就會感到無聊,既然無聊那麼就要找點事做,於是自己拔自己身上的羽毛就顯得情有可原了。

事實上鳥類的情緒變化多種多樣,尤其是鸚鵡類這種智商較高的鳥類,會有多種情緒,如果無法得到正確的宣洩,那麼就容易壓抑出心理疾病。

  • 疾病因素

當然鳥類拔掉自己的羽毛,有時候也可能是單純生理上的疾病,比如不注意衛生,滋生了許多寄生蟲,就容易出現掉毛的現象。另外,即便是沒掉,但當鳥類感到瘙癢進行抓撓的時候,也會將自己的羽毛抓掉。

區分病理性的還是心理性的鳥類拔毛,其實很簡單,看沒有羽毛處的皮膚即可,如果能見明顯的紅腫、腐爛等現象,那麼毫無疑問就是病理性的,此時就需帶它們去看寵物醫生了。

鸚鵡拔掉了自己翅膀的羽毛

綜上所述,鳥類「大規模」拔掉羽毛,多半為「有病」,顯然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鳥類,是不會幹出這種事情的。鳥類拔羽症多發於家養寵物鳥身上,比如在一項研究裡面顯示,全世界大約有10%的圈養鸚鵡,會出現拔羽症,這是它們宣洩情緒的一種行為

而野生狀態下的鳥類,出現拔羽症的概率不大,多數拔掉羽毛也只是生存所需,比如前面所提到的築巢。鷹的重生故事裡面,將全身的羽毛都拔得一根不剩,完全就是違反科學的。

家養鸚鵡

衰老不僅是外在形態變化,還伴隨著生理功能減退

在「鷹拔羽重生」的故事裡面還有一個較為顯著的反科學常識性錯誤,那就是鷹通過去除衰老的外在形態,即老化的爪子,過度彎曲且長的喙,以及厚重濃密的羽毛,進而重回壯年狀態,這不就是「返老還童」嗎?

雖然看起來丟掉老化的東西,重回年輕活力好像還說得通,但事實上並非那麼簡單,衰老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具有可幹擾性,即外在條件可以加速或者減緩這一過程,比如環境溫度的變化,可以改變動物的壽命,但衰老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的過程,所以鷹拔掉羽毛,去掉指甲,並不會逆反這一過程

最簡單的道理,一個七老八十的人,通過手術可以祛除皺紋,使之看起來像個年輕人一樣,但他本質上還是一個老者,身體的技能永遠也無法與年輕人相比。

鷹亦如此,雖然拔掉羽毛能使它獲得一身全新的羽毛,但機體內在臟器等皆呈現出了老態,徒有其表又有何用呢?

衰老的特性裡面有一項內在性,即機體自發的必然過程,雖然環境能夠減緩這一過程,但不可逆,也不能完全暫停。

野生狀態下,鷹活不了70年

整個故事裡面提到的鷹,並沒有指明是哪一種,所以理論上整個鷹科的所有物種,都可以是故事的主角。

鷹科在鳥類裡面並不算最大的一族,但數量不少,共10個亞科236種,然而這236種野生鷹類裡面,沒有一種壽命是能夠達到70年的,甚至超過50年都算是長壽的了。

比如經常出現在「鷹拔羽重生」故事配圖裡的蒼鷹,野生壽命只有10年左右,人工飼養狀態下壽命雖有延長,但也只有27歲左右,與70歲相差甚遠。

蒼鷹

另外幾種經常出現在配圖裡面的金雕,壽命在鳥類裡面算是較長的了,目前可靠的記錄最高也只有23年;野生白頭海雕壽命最高紀錄為38年,平均壽命為20年左右;禿鷲雖然形象看上去更符合拔掉羽毛的樣子,但它的壽命在鷹類裡面並不長,野生狀態下通常活不過20年,只有少量的能夠活上39年

多數鷹並不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而鴞鸚鵡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之一,其野生狀態下的壽命也在50-60年左右,沒有超過70年。

金雕

可能大家都關注到了這一現象,人工飼養的動物普遍要比野生的壽命長,這裡面的原因有多重,但無外乎就是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外在的如沒有了天敵的捕殺,沒有了生存競爭的殘酷,即便是動物衰老之後捕獲不到獵物,也有人類的照顧。

而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食物供應充足且營養均衡,能夠滿足動物的日常生存所需,機體自然更強壯。另外,衛生狀況、疾病治療等等一系列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都有了保障,而前面提到過機體衰老是具有可幹擾性這一特徵的,那麼適宜的飼養環境自然能夠起到延長動物壽命的作用。

白頭海雕

鷹拔羽重生的整個故事看起來十分勵志,也有不少人信以為真,雖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是我很負責任地說「這個真沒有」。不少這類配圖裡面都喜歡放上禿鷲的照片,的確它光禿禿的腦袋看上去就像是剛拔完羽毛不久,但真相併非如此。

禿頭的鷹類有很多,比如安第斯神鷹、禿鷲、兀鷲等,這類鳥類之所以會「禿」,並非是自己把羽毛拔掉的,而是物種演化的結果。

兀鷲

禿鷲這一類鳥主要的食物來源是腐肉,所承擔的生態角色是「清道夫」,而動物的屍體往往意味著寄生蟲、細菌叢生,禿鷲雖然有著極強的消化系統,它們的胃酸腐蝕性很強,能夠瞬間殺滅絕大多數的細菌和寄生蟲,同時對腐肉中的一些毒素也有很高的耐受性

簡單來說它的消化系統就是為吃腐肉而生的,所以即便常年進食腐肉,禿鷲的身體依然很健康。

禿鷲

但這些鳥類的皮膚卻不如它的消化系統強大,它們需要埋頭吃肉,腦袋上通常沾滿了動物腐肉殘渣,此時如果它們的頭上有著較多的羽毛,必然容易「藏汙納垢」,極容易滋生細菌,從而患上某些疾病,所以在漫長的物種演化過程中,一些頭頂羽毛較少的個體在日後的生存競爭上更具優勢,於是這類個體就被不斷選育出來,而「禿頭」這一性狀也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了下來,所以禿鷲的「禿頭」是天生的,並非自己拔掉了羽毛。

翱翔於天的雄鷹

可能有人會說,「鷹拔羽重生」故事最重要的是它所象徵的精神,事實的真相在這裡面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當成一個故事來看的確無可厚非,但科學不應該是去偽存真嗎?故事所傳遞出來的精神固然可敬,但背後的事實真相我們也需要知道,畢竟至今仍有人對此信以為真。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鷹拔毛斷喙真能涅槃重生?不,血光四濺的畫面太殘忍
    毛主席的詩句中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雄鷹振翅飛翔於遼闊的天空,讓我們的心情似乎也自由靈動了起來。自古以來,老鷹就成了我們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鳥類(也許沒有之一),我們時常可以看見老鷹劃破長空的雄姿,聆聽關於老鷹的寓言故事,這樣看我們與老鷹的關係似乎很熟悉,但我們卻會對它產生一些誤解。
  •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上的「雄鷹」
    海拔7546米,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山峰;「冰山之父」,終年積雪,雪深冰厚,山體龐大,雄偉壯觀。,忽然一振翅膀飛過最高的山巔;它那褐色的翅膀,幾乎擦著了山巔上飄動的朵朵白雲。雄鷹是強悍的,是敏銳的,同時,雄鷹也是苦難的,是艱辛的;正是這樣成長起來的雄鷹,所以能不甘安逸,胸懷大志。
  • 拔智齒的那些小心得,拔完如「重生」
    拔智齒,需要一點勇氣。 最近,老媽的牙疼病又犯了,多來年都是智齒在作祟,老媽從小怕拔牙,所以一直拖到現在60多歲了,還是不敢拔,不敢拔,就意味著疼痛要常伴。 對於智齒,真可謂「長痛不如短痛」,早晚要處理的牙齒問題,拖著是解決不了疼痛。
  • 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人類可以重生《穿越》嗎?
    在很多科幻及網文作品中,重生,一直是一個熱門題材,那麼。從科學角度解釋,重生有可能嗎? 際值:向東飛行一圈,飛機上的時間比地面慢了59納秒左右;而向西飛行時,飛機上時間比地面時間快了273納秒左右。 同樣,GPS導航也證明了這一點。 GPS導航衛星裡都帶有原子鐘的,隨著衛星每天圍繞地球飛行,原子鐘每天的時間慢了七微秒。
  • 雄鷹重生的奇蹟!
    只有改變才能重生鷹的重生
  • 鷹40年後浴火重生:故事很勵志,現實很唏噓
    雄鷹捕食鷹常常被成功學和激勵大師加以引用,用來強大心靈,鼓舞鬥志,最典型的就是鷹的浴火重生的故事: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故事講完了,大師們會舉起手掌激昂的說:「孤鷹不褪羽,哪能得高飛,蛟龍不脫皮,何以上青天。」
  • 《聖鬥士星矢》死神塔納託斯全力一擊也沒能擊碎巨蟹座黃金聖衣
    在聖鬥士星矢ss中死神塔納託斯隨手一擊就擊碎了5件黃金聖衣,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因為黃金聖衣號稱是神話時代就沒有壞過的聖衣,這次竟然被人打碎成了渣,可見傳聞有假或者說死神塔納託斯的力量太大當然也可能是黃金聖衣在嘆息之牆前面受損,所以塔納託斯可以輕易的擊碎它。
  • 推薦兩本精彩的仙俠神話諸天類小說《無限仙武世界》《萬妖之祖》
    主角重生萬年之後的末世,絕望中進入仙武輪迴空間。 穿梭於武俠與仙俠世界。踏上修煉之路,創立無上仙宗,帶領人族終結末世,光大仙道,仙臨天下。書中既有時空轉換,也有宗門建設,還有無數紀元的徵伐。喜歡時空穿梭類的童鞋們不要錯過哦~~~精彩片段:1.
  • 你還相信「鷹的重生」嗎?該故事已被證偽,原來這些都是假的
    引言:人類是從自然界中走出來的,且永遠都無法和自然隔絕,因此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類一直不斷地發現自然界的奧秘,並且從中獲取知識,並且通過故事的形式將這些知識傳播開來,例如「鷹的重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老鷹重生」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不像大多數童話故事那樣讓小孩子嚮往,但它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了許多關於人生的思考和啟發。如果現在告訴你,其實老鷹重生的故事在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例子,你還會相信嗎?經研究發現,這個故事最初是在2009年以英文版本的形式出現的,由此可知它應該起源於西方,然後再傳入中國,至於故事的作者是誰如今已無從考證。
  • 《新神榜:哪吒重生》定檔,國漫玩轉中國神話,哪吒飆車太朋克!
    預告片中,騎著機車炫酷登場的李雲祥意外發現了自己是哪吒重生,還未來得及反應時,就遇到了眾多來尋仇的前世宿敵,讓他不得不站出來應戰,在硬核高能的動作場面,不時會有東方元素冒出,精彩又美輪美奐。在預告片發布之後,故事中的東方韻味就已經展現出來了,在以往國潮電影的基礎上,影片還做出了升級和創新,讓影片中的人物看起來更加的炫酷和前衛,也因此被稱為「東方朋克」。
  • 穿越重生文:《重生之將門毒後》你的謝景行沈嬌嬌來啦
    他慢悠悠的踱到白色幼虎身邊,白色幼虎瞧見面前突然出現了個人,二話不說,張著爪子上前一撲,開咬!卻是被人捏著後頸上的毛皮提了起來。謝景行將白色幼虎提在半空中,那幼虎似乎非常不舒服這樣的姿勢,一個勁兒的撲騰著腿,謝景行視而不見,若有所思的打量它。「該不會是現在就要把這老虎……」夜鶯衝火瓏比了個殺頭的姿勢。火瓏打了個冷戰,搖了搖頭。
  • 四本黑暗流爽文:末世三年,一朝重生,末日堡壘在手,縱橫末世!
    1.神盾局叛徒內容簡介:曾經是神盾局的特工,結果後來站在了神盾局的對立面;曾經是一個漫無目標的人,結果被逼參與進糾纏的漩渦;曾經是普普通通的人類,結果成了超能力大拿;曾經……精彩內容:「抱緊我!」而娜塔莎在對方抱緊了自己之後,小心地鬆開抱住對方的雙臂,雙掌張開,貼在天花板上。然後,她以雙手為點,將自己的身體前後搖動起來。連帶著抱著她的格蘭特,兩人就像是單擺一般前後晃動。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估摸著差不多了,娜塔莎腰部用力一挺,雙腿稍稍分開,雙腳腳尖像雙手一樣也貼在天花板上。
  • 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就是真正的冰與火之歌的衍生物,大約2000多萬年以前,靠近北極的北大西洋海底火山爆發引起地殼變動,在噴湧而出的火山巖漿凝固後,地球上就多了一個島嶼。由於島嶼被大量的冰川覆蓋,人們稱為「冰島」。北歐的創世神話最獨特之處在於,人們根據在認知革命之後,根據自然環境,傳達一些想像和宗教意味的傳說和神話。世界的誕生始於「「冰與火」等兩極事物的二元對抗。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鷹的重生,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鷹被認為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它的壽命很長,能夠達到70歲,但在它40歲左右,它會面臨爪子越來越長,無法靈活抓住獵物,喙又長又尖變得彎曲,翅膀上的羽毛很厚,導致飛行困難。 此時,它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死亡,要麼重生。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鷹的重生,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呢?鷹被認為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它的壽命很長,能夠達到70歲,但在它40歲左右,它會面臨爪子越來越長,無法靈活抓住獵物,喙又長又尖變得彎曲,翅膀上的羽毛很厚,導致飛行困難。此時,它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死亡,要麼重生。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智力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大腦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也與後天的環境及其他因素相關。據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智力商數》詞條載:「根據調查結果,約70%-80%智力差異源於遺傳基因,20%-30%的智力差異系受到不同的環境影響所致。」孩子智商與體重成反比?首先,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智商的高低,但並不是智商的評價標準。
  • 薦書|北歐神話: 世界的毀滅與重生
    摘自:北歐神話 世界的毀滅與重生 北歐人以諸神黃昏(Ragnar.k,守門人艾格瑟站在巨人國和人類居所的交界處,他朝南可監看人類,往上即是眾神國度;火焰巨人的國度「火國」的邊界則由蘇魯特鎮守,他手裡拿著一把熾熱的寶劍;冥界之河有兇殘惡犬加姆嚴加看守,它會以嚎叫警示海拉的眾子民做好防備。
  • 「鷹的重生」是真的嗎?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鷹的重生」在許多公司的培訓中是必看的一個視頻,這個故事非常的勵志,總的來說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勵志的故事,看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人深信不疑。當然,「鷹的重生」從科學的角度看,是騙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雄鷹學校:為外來務工子女撐起一片天——廣州市越秀區雄鷹學校辦學...
    ,學校更名為「廣州市越秀區雄鷹小學」,主管部門是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2007年8月,雄鷹小學與雄鷹中學合併,正式命名為「廣州市越秀區雄鷹學校」。很多人說,教育的初心是求真,其實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我們來說,辦教育的初心只是為了讓更多外來適齡兒童能夠上得了學,讀得起書。」辦學人莊勝飛動情地說。
  • 【闢謠】8月科學流言榜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科學闢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