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的重生」在許多公司的培訓中是必看的一個視頻,這個故事非常的勵志,總的來說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勵志的故事,看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人深信不疑。當然,「鷹的重生」從科學的角度看,是騙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鷹的重生」中不科學的地方
在「鷹的重生」的開始,就是這樣的一段話:鷹的壽命為70年,當鷹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喙也會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夠碰到胸膛,翅膀也會變得沉重,無法飛行。
那麼,以上這些說法靠譜嗎?我們一個個說。
首先,鷹是鷹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鷹科下又有9個亞種64屬209種,我們常說的禿鷲、鳶、雕等都是鷹科下的亞科,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這些都是鷹。
40歲對於鷹來說意味著什麼?
不同亞科下的鷹壽命各有不同,比如禿鷲的平均壽命在40年左右、白頭海雕的壽命為20年左右、鳶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等等,也就是說40歲對於鷹來說已經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了(迄今為止,有確切記錄的鷹的壽命最長為37年)。
鷹的爪子和喙會一直生長?
這個說法要分開來說,鷹的爪子其實就跟人類的指甲一樣,是會不斷的生長的,但是由於它需要用爪子捕獵獵物以及讓自己停留在巖石或者樹幹上,所以爪子一直是處於磨損的狀態。因此,也不會出現老化無法抓住獵物的情況。而鷹的喙在成年後幾乎是停止發育的,它的喙與頭骨相連,成年後喙的長度與頭骨的長度是不會增加的。
鷹的翅膀會變得沉重?
老鷹雖然是一種猛禽,但是它畢竟也是鳥的一種,而鳥都有換毛的能力,當然老鷹也不例外,通常,每年的春末和秋末為換毛期,這樣能更好適應炎熱的夏季以及寒冷的冬季。
綜上,在「鷹的重生」的開頭,就沒有一個是符合科學事實的。
鷹需要150天的「蛻變」?
在「鷹的重生」中,有這樣一段話:鷹在40歲時,會飛上山頂築巢,然後停留在那裡,先用喙將腳趾一個個的拔掉,然後再將羽毛一根根地拔掉,最後再用自己的喙撞擊巖石,的喙脫落,經過150天後,腳趾、羽毛、喙重新長出,鷹就完成了蛻變。
那麼,這些說法有沒有靠譜的呢?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拋開40歲這個前提不說(因為是不可能的),先從鷹的習性上看,鷹確實喜歡在巖壁上築巢,但是很好有在山頂築巢的鷹,大多數的鷹會選擇半山腰上的巖壁。其次就是150天,鷹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每天都需要進食,而且沒有冬眠的習性,所以150天不進食,老鷹早就成為了一堆白骨,哪還有力氣拔掉羽毛和腳趾。
其次,鷹的喙是不可再生的,野生的鷹一旦是損壞了,那麼也就是到了它的死期,因為沒有了尖利的喙,鷹是無法進食的。腳趾雖然是可以再生的,但是本來就不會老化的腳趾拔掉它是閒得慌嗎?再說羽毛,鷹本身每年都有換毛期,不在換毛期換毛選擇去自己一根根的拔,顯然鷹已經活膩了。
綜上,以上這些說法也沒有一點是靠譜的。
總結
「鷹的重生」只是一個勵志的故事而已,並不是真實的鷹的生存習性。而對於勵志的故事,我們只能「去其糟粕、留其精華」。這就像我國古代的很多寓言故事一樣,它要我們懂得的並不是這件事情的真偽,而是這件事情背後的一些真理。
當然,人生確實也要有像「鷹的重生」這樣的勇氣,因此,切勿把「童話」當現實。恰如光良的那句歌詞: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