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英語學習裡的自然拼讀,腦中浮現的場景,能像拼音一樣輕鬆的,見詞會讀,聽音會寫,。
(仿佛讀英文書就像看注音讀物,配合讀音就可以就萬事大吉。)
和學習母語一樣輕鬆學習英文,聽起來像是一幅完美的學習場景。
想像是美好,現實卻想暈倒。
幻想著孩子學會拼音就可以順利的拼出聽到的字音,已經對單詞有一定掌握之後,是不是也能聽到音節寫字母?
結果是,問到know 拼出來是 konw 問到one,拼出來是won 說到they拼出來是thea.......
於是,即去年暑假第一次被娃拼音聽寫氣瘋之後,今年繼續被英文拼寫虐心。
從聽到讀是就沒有順理成章,從聽到寫還要更加困難,路漫漫其修遠兮,只怕還要從頭再來。
會拼讀不代表會單詞
小學語文改革都已經把拼音留到了認字之後,為什麼學英文還覺得不用先認單詞,光學拼讀就可以理解呢?
拼讀從來都不是語言啟蒙的核心,沒人敢說會拼音就等於會中文一樣。
和中文拼音用簡化的韻母和聲母的組合不同,英文是純字母拼寫和發音的結合。
既然靠字母組成的單詞,憑藉發音規律為什麼還不能直接讀出發音?
因為英語單詞裡,不是每個相同字母都發一樣的音節。
從字母在單詞中的的構成圖解就能看出,光是元音中的變化就錯綜複雜。
同樣一個字母A,在不同的單詞中搭配不同字母,就能變換出幾種各不一樣的發音。
想用一種組合就能概括所有的發音規則,本身就是個美好想像。
國外孩子學習自然拼讀和國內小學生學習拼音的基本原理相似。
最初都會用特定韻文兒歌磨耳朵,再靠大量閱讀朗讀培養發音。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在國外的孩子有母語環境的耳濡目染,習慣了每種字母發音特定規律就不覺得混淆。
就像中文中同樣有很多的多音字,看得多用得著就能掌握清楚。
就如同學拼音不可能代替識字,拼讀也不等於就理解生詞。
自然拼讀在國外的教學中只是作為輔助閱讀的工具,學好語言的真諦還是逃不過大量聽說讀寫。
沒有母語環境只有靠單詞積累
高頻詞和自然拼讀,一定先分開。
先認清sight Word高頻詞,又叫做視覺詞,屬於不靠拼讀規律的認知詞彙。
想掌握高頻詞,最容易的辦法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發現句子中最常出現單詞直到形成一種習慣性記憶。
最基礎的220個高頻詞會在分級讀物和故事中不斷出現,出現概率高的詞彙更容易被記住。
讀懂故事意思,看到反覆出現的單詞,更容易記住讀音和含義。
對高頻詞和簡單句式有一定基礎之後,才開始加入學習英文的音素組合。
基本音素是基礎:
字母音→字母名
A是字母發音是e,Apple的A發音。
B字母音是bi:,ball的B發音是b。
輔音比元音好掌握
字母作為輔音出現在單詞裡,發音發生變化程度比元音容易掌握。
單元音比雙元音好聽懂。
a e i o u作為單元音出現,比組合更容易掌握。
ai發音e
ea發音i:
oo發音u:
單元音看著就會拼 ——cvc結構單詞
先從三拼音節熟悉起,
bad[bed]
bag[bg]
ban[ben]
分清字母音多種變化
字母e在單詞不同位置發音不同,e在單詞首位單個出現時候發音e:egg,end,else。
在和a搭配時候ea常常發音i::eat,easy,ear。
以上這些規則,即使是在國外的學習中都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慢慢的領會。
請先接受一個現實,自然拼讀不是速成的的口訣,想學也只能慢慢磨耳朵,如果喜歡的話再慢慢鼓勵多開口讀。
用拼讀記單詞也不輕鬆
聽和說總是是放在首要。沒有聽力的配合,單詞會變成無意義的語音語調。
真正教過孩子拼音就知道,不是會拼音才學說話,反倒是先學會說話才知道拼音發音的含義。
想著用自然拼讀啟蒙孩子讀英文,不如說靠音節自帶的韻律感,引領孩子慢慢找到發音變化。
英語學習總歸逃不過去的,家長沒有足夠的聽說能力,想教好孩子只能慢慢走摸石頭過河。
普娃沒得拼爹,只有媽媽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