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BT16292-2010醫藥工業潔淨室(區)懸浮粒子的測試方法》,懸浮粒子的計算分成4步:
第一步:採樣點的平均懸浮粒子濃度A
A——某一採樣點的平均粒子濃度,粒每立方米(粒/m3)
Ci——某一採樣點的粒子濃度(i=1,2,...,n),粒每立方米(粒/m3)
N——某一採樣點上的採樣次數,次。
統計學意義:通過對某個採樣點多次重複採樣,並通過求算術平均值的方式來消除隨機誤差,通常在實際檢測中,連續採樣檢測3次
第二步:平均值的均值M
按公式:
M——平均值的均值,即潔淨室(區)的平均粒子濃度,粒每立方米(粒/m3)
Ai——某一採樣點的粒子濃度(i=1,2,...,n),粒每立方米(粒/m3)
L——某一潔淨室(區)內的總採樣點數,個。
統計學意義:這步是為了計算出經過多個點多次採樣的總平均值
第三步:標準差SE
按公式:
SE——平均值均值的標準誤差,粒每立方米(粒/m3)
統計學意義:這步對於沒有學過統計的同學可能理解上有些困難,我們把這個分成2步來理解。
① 標準差
這個計算其實就是樣本方差與總體方差的不同之處,我們通過選取幾個採樣點,並檢測採樣點的懸浮粒子濃度,以樣本的情況來推斷總體懸浮粒子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用樣本方差的公式來計算,
這步可以理解成,我們不斷從一個總體(某個房間)中抽取樣本量為L的樣本(採樣點)進行估計,那麼這樣總體和抽樣後的結果(統計術語為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有什麼關係呢,偉大的數學家直接給出了結論
即中心極限定理:
設從均值為μ、方差為σ^2;(有限)的任意一個總體中抽取樣本量為n的樣本,當n充分大時,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近似服從均值為μ、方差為σ^2/n 的正態分布。
根據此定理我們得到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的方差為總體方法的n分之一。換算成標準差即得到:
統計學意義:置信上限的計算在統計學中屬於區間估計,因為在這裡我們並不知道總體的方差,我們用樣本方差來近似總體方差,只能認為分布情況適用t分布,而不是正態分布,這個需要大家注意,t分布自由度=L-1,所以我們看到上表中t的值與t分布表中顏色標註部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