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2系列紡錘體觀察系統分享

2021-01-19 華粵行IVF事業部


五月下旬,我們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尼康圖像中心進行了紡錘體觀察會,觀察會的進行非常順利,在場的同志們都看到了漂亮的紡錘體圖像,每個人都心滿意足,先上圖。

 


 

紡錘體觀察採用的是偏光的觀察方式,與其他類型的紡錘體觀察系統採用線偏光(視野背景黑暗,紡錘體的變現為白色亮斑)方式不同,Nikon採用圓偏光的方式,相較而言視野更亮,可以看到ICSI針,鏡下觀察到的紡錘體成像紅色或者藍色。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紡錘體在第一極體的旁邊,然而,在實際觀察中,紡錘體和第一極體並不都是一起,甚至還有在對角線情況(見圖)


給大家看一下紡錘體的換裝秀


 

       以上是小鼠卵子的紡錘體觀察情況,最後給大家分享觀察到的人類紡錘體。

  

    關於Nikon紡錘體的更多信息,請聯繫華粵銷售人員,歡迎諮詢。


重要:此文章中的視頻和圖片所有權歸華粵和NIS所有,禁商用。


相關焦點

  • 紡錘體觀察,助力父母夢
    以奧林巴斯IX73-SLICSI(半電動紡錘體觀察ICSI系統)為代表的新一代ICSI作業系統,可以在注射精子前觀察紡錘體,確保ICSI實施更安全、時機選擇更恰當。  既然紡錘體觀察有必要,那什麼是紡錘體? 常規的ICSI操作為何以PB1的位置作為指標?
  • 植物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如何形成紡錘體?
    為了確保遺傳物質即染色體的均勻分配,分裂細胞可以形成紡錘體。紡錘體是由蛋白質組裝成而成的紡錘絲構成。當分裂開始時,這些細絲(稱為微管)直接與染色體連接並將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心。隨後,紡錘絲收縮將染色體分離。細胞準確和快速的進行分裂對於有機體而言非常重要。因此,馬達蛋白(motor-proteins)或驅動蛋白(kinesins)有助於組織形成微管,以形成紡錘體與染色體連接,並最終分離出染色體。
  • ...在哺乳動物胚胎的首次細胞分裂期間,兩個紡錘體讓親本染色體...
    如今,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研究人員證實實際上存在兩個紡錘體:一個紡錘體分離一組父本染色體,另一個紡錘體分離一組母本染色體,這意味著來自親本的遺傳信息在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一直都是分開的。這些研究結果註定要改變生物教科書。
  • 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調控紡錘體形成
    2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學良和美國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教授鄭詣先的合作研究結果: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在紡錘體基質組裝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調控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正確形成。
  • 改寫教科書:第一次卵裂出現2個雙極紡錘體!
    >包括受精卵、胚胎在內的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時,會產生一個紡錘體負責將染色體平均分離到2個子細胞中。Reichmann等人用光學顯微鏡顯示了兩個雙極紡錘體在受精卵中形成。受精卵在第一個分裂開始時,兩個紡錘體分別組織了母系和父系的染色體,然後分別代表母體和父系的基因組。更簡單、更直白表述就是:在受精卵第一次細胞分裂期間,有2個雙極紡錘體出現。其中一個負責分離來自母親的染色體,另一個負責分離來自父親的染色體。
  • 人類紡錘體具有堅硬與柔軟部位
    > 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島本勇太副教授與九州大學理學部的前多裕介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融合了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的新研究方法,明確了負責分配染色體的紡錘體在產生並感受機械力的同時
  • 《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有絲分裂紡錘體基質研究的新進展
    紡錘體是主要由微管形成的紡錘形的動態結構,負責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染色體)的均等分離。因此,紡錘體的異常會引起遺傳不穩定,從而導致細胞死亡或腫瘤、癌症等疾病的發生。早在幾十年前人們就提出可能存在一些獨立於微管的基質成分,對紡錘體組裝起著重要作用,但一直未能被證實。
  • 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卵母細胞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組裝機制
    與體細胞和雄性生殖細胞不同的是,卵子通過一種缺乏中心體的特化微管紡錘體分離染色體。典型的中心體由一對被中心粒周圍材料包圍的中心粒組成,並且是中心體紡錘體(centrosomal spindle)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人們對哺乳動物卵子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acentrosomal spindle)是如何組裝的知之甚少。儘管缺乏中心體,但哺乳動物卵子表達許多中心體蛋白。
  • 研究發現紡錘體形成及定位關鍵蛋白
    研究發現紡錘體形成及定位關鍵蛋白
  • 紡錘體組裝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
  • 發現:27T穩態強磁場影響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
    有絲分裂紡錘體是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形成的形似紡錘結構的特殊細胞器,並伴隨著有絲分裂的進程而高度動態變化,從而調控染色體的正確排列和分離。因此,它的正確組裝和取向決定了有絲分裂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準確性。而微管蛋白是有絲分裂紡錘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其組裝和去組裝決定了整個紡錘體的形態。目前的研究表明,純化的微管能夠在中高強度的磁場下整齊排列,並且排列的效果與磁場強度呈顯著正相關。
  • 穩態強磁場影響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
    近日,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科研人員與哈佛醫學院科研人員合作,利用強磁場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四號水冷磁體,首次發現27萬高斯強穩態磁場能夠顯著改變人類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排布方向及形態。據悉,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例20萬高斯以上強穩態磁場下的細胞生物學效應研究。
  • 首例紡錘體核移植技術「三父母」男嬰出生
    首例紡錘體核移植技術「三父母」男嬰出生 避免破壞早期胚胎 可解決倫理問題 2016-09-29 科技日報 聶翠蓉   報導稱,紡錘體核移植技術完全不用破壞胚胎。來自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中心的華人醫學博士張進和他的團隊將母親和捐獻者卵子中的細胞核先移走,再將母親卵細胞的核注入捐獻者卵細胞中,用獲得的新卵子與精子受精。張進團隊用這種方法培育出5個胚胎,只有一個成功移植並最終誕生健康男嬰。新技術沒有破壞早期胚胎,可解決在美國頗受爭議的倫理問題。
  • 細胞分裂過程紡錘體組裝提出新觀點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比如一個著絲粒同時受到來自相反方向的紡錘絲牽引,這種現象被稱作merotelic連接。如果這些錯誤的連接不被糾正,將會導致著絲粒間的拉力異常,引起染色體的不同步分離。因此,真核生物採用了一種監控機制來延遲染色體分離,給糾正錯誤連接方式留有充足時間,該機制被稱作紡錘體組裝監控。
  • 強磁科技 | 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27T穩態強磁場影響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科學家們以及哈佛醫學院Timothy Mitchison合作,利用強磁場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四號水冷磁體,首次發現27T強穩態磁場能夠顯著改變人類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排布方向及形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例20T以上強穩態磁場下的細胞生物學效應研究。
  • Nature:細胞分裂中獨立於紡錘體的卵裂溝形成機制
    在後生動物細胞分裂的「教科書」模型中(該模型建立在對較大海洋動物細胞和Candida elegans細胞所做的一個世紀的研究基礎之上),有絲分裂紡錘體被假設引導卵裂溝的位置。現在,以檢驗這一模型是否足以解釋一個較小細胞(果蠅成神經細胞)的非對稱分裂過程中的卵裂溝位置為目的的實驗表明,它是不能的。
  • 超評設計|為啥非要用紡錘體 雷克薩斯設計由來(下)
    上期我們講了雷克薩斯紡錘式進氣格柵的產生過程和原因,(上期連結https://www.qctt.cn/news/188211)但是整車外觀設計僅有一個紡錘體就算成功了紡錘的載體—雷克薩斯GS個性化、張揚化、讓雷克薩斯風格巨變的主要原因就是「L—finesse」設計哲學的誕生。
  • 20款雷克薩斯LX570最新紡錘體家族式前臉_易車網
    20款雷克薩斯LX570套用最新「紡錘體」家族式前臉,氣勢上更加兇猛,車身尺寸有所增加。儀錶盤和音響系統控制面板遵循LEXUS 雷克薩斯未來設計風格,呈現簡潔與易操作的特點。四幅多功能方向盤樣式顯得很穩重,排檔杆面板及行駛模式控制面板都呈現厚實的金屬感。
  • 蘋果高紡錘形樹形的培養與整形修剪
    岐山縣多年來在蘋果幼園推廣高紡錘形樹形,特別是在蘋果專業合作社果園和大戶果園開展多種試驗示範,取得了不少經驗,現匯總如下,供廣大果農朋友參考。(1)高紡錘形的樹形培養1)定植當年的樹體管理。①生長季管理。
  • 發現細胞內有摩擦力,有絲分裂紡錘體,分裂過程中將染色體拉開!
    這些新的發現對於理解細胞結構的動力學很重要,比如有絲分裂紡錘體,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將染色體拉開。AMOLF小組組長Ten Wolde和博士生Wierenga現在已經發展出一種理論來解釋這些實驗觀察,他們的理論是基於這樣的觀察,即生物絲由規則的亞基組成,為交聯劑產生了一組離散的結合位點。Wolde和Wierenga預測,只有在連接子集體重組的情況下,細絲才能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