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紡錘體核移植技術「三父母」男嬰出生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首例紡錘體核移植技術「三父母」男嬰出生

避免破壞早期胚胎 可解決倫理問題

2016-09-29 科技日報 聶翠蓉

【字體:

語音播報

  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8日報導,一個美國醫生團隊利用紡錘體核移植技術,將捐獻者的線粒體取代攜帶雷氏症候群變異基因的母親卵細胞線粒體,在墨西哥成功幫助一對約旦夫婦生出健康的男嬰。這是首例利用紡錘體核移植技術誕下的擁有三個父母遺傳信息的嬰兒,或推動美國早日批准這一富有爭議的生殖技術用於治療,加速該技術在全世界的發展。

  雷氏症候群是一種可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致命病症,變異基因存在於線粒體DNA內,通過母親傳給後代。這位母親有1/4的線粒體攜帶這種基因,讓這對夫婦飽受了20年痛苦:他們曾有4個孩子因此流產,還有兩個孩子因此夭折。

  這次的技術與在英國獲得批准的原核移植「三父母」技術不同。後者讓母親和捐獻者的卵細胞同時與來自父親的精子結合受精,在早期胚胎階段,用母親受精卵的核取代捐獻方受精卵的核。在美國,原核移植因涉及破壞早期胚胎而不被允許,這對約旦夫婦也因宗教信仰不能接受。

  報導稱,紡錘體核移植技術完全不用破壞胚胎。來自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中心的華人醫學博士張進和他的團隊將母親和捐獻者卵子中的細胞核先移走,再將母親卵細胞的核注入捐獻者卵細胞中,用獲得的新卵子與精子受精。張進團隊用這種方法培育出5個胚胎,只有一個成功移植並最終誕生健康男嬰。新技術沒有破壞早期胚胎,可解決在美國頗受爭議的倫理問題。

  張進團隊還對男嬰的線粒體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含有變異基因的線粒體不到1%,這個比例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他們還會繼續對現已5個月大的男嬰跟蹤檢測,確保這個比例一直保持,因為有可能變異基因會不斷複製,導致數量增加。倫敦皇家學院科學家達斯科·伊裡奇評價說:「該技術在倫理和安全性方面都超越了英國的技術,它的成功具有革命性意義。」

  總編輯圈點

  線粒體疾病貽害不淺。據現有技術條件,「清潔」線粒體可藉助兩種方式:「原核移植」在兩枚已受精卵子間實現基因替換,剔除線粒體中有缺陷的基因信息,該技術在英國獲批,但在美國被禁止;另一種名為「主軸移植」,即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母親的缺陷線粒體後再實施人工授精,這正是本次約旦夫婦選擇的方式。雖然避免了技術倫理爭議,但醫生是不是可以脫離所在國家監管,還值得深入討論。

  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8日報導,一個美國醫生團隊利用紡錘體核移植技術,將捐獻者的線粒體取代攜帶雷氏症候群變異基因的母親卵細胞線粒體,在墨西哥成功幫助一對約旦夫婦生出健康的男嬰。這是首例利用紡錘體核移植技術誕下的擁有三個父母遺傳信息的嬰兒,或推動美國早日批准這一富有爭議的生殖技術用於治療,加速該技術在全世界的發展。  雷氏症候群是一種可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致命病症,變異基因存在於線粒體DNA內,通過母親傳給後代。這位母親有1/4的線粒體攜帶這種基因,讓這對夫婦飽受了20年痛苦:他們曾有4個孩子因此流產,還有兩個孩子因此夭折。  這次的技術與在英國獲得批准的原核移植「三父母」技術不同。後者讓母親和捐獻者的卵細胞同時與來自父親的精子結合受精,在早期胚胎階段,用母親受精卵的核取代捐獻方受精卵的核。在美國,原核移植因涉及破壞早期胚胎而不被允許,這對約旦夫婦也因宗教信仰不能接受。  報導稱,紡錘體核移植技術完全不用破壞胚胎。來自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中心的華人醫學博士張進和他的團隊將母親和捐獻者卵子中的細胞核先移走,再將母親卵細胞的核注入捐獻者卵細胞中,用獲得的新卵子與精子受精。張進團隊用這種方法培育出5個胚胎,只有一個成功移植並最終誕生健康男嬰。新技術沒有破壞早期胚胎,可解決在美國頗受爭議的倫理問題。  張進團隊還對男嬰的線粒體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含有變異基因的線粒體不到1%,這個比例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他們還會繼續對現已5個月大的男嬰跟蹤檢測,確保這個比例一直保持,因為有可能變異基因會不斷複製,導致數量增加。倫敦皇家學院科學家達斯科·伊裡奇評價說:「該技術在倫理和安全性方面都超越了英國的技術,它的成功具有革命性意義。」  總編輯圈點  線粒體疾病貽害不淺。據現有技術條件,「清潔」線粒體可藉助兩種方式:「原核移植」在兩枚已受精卵子間實現基因替換,剔除線粒體中有缺陷的基因信息,該技術在英國獲批,但在美國被禁止;另一種名為「主軸移植」,即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母親的缺陷線粒體後再實施人工授精,這正是本次約旦夫婦選擇的方式。雖然避免了技術倫理爭議,但醫生是不是可以脫離所在國家監管,還值得深入討論。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上海誕生首例克隆豬 為異體器官移植打好基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02:30 來源:   記者昨天從市農委有關部門獲悉,上海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建立及其優化》日前結出了碩果,本市首例克隆豬已於7月16日在南匯誕生。
  • 紡錘體觀察,助力父母夢
    40多年來,近千萬家庭通過該技術實現父母夢,Robert G. Edwards教授也因此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進入21世紀,國內外相關文獻陸續證實:處於減數分裂MII期的紡錘體位置會有一定比例(約20%)遠離PB1(第一極體)。目前常規的ICSI操作是以PB1的位置作為指標(默認紡錘體接近PB1)。如果將PB1固定在12點或6點鐘方向,從3點鐘方向進行穿刺注射,此時實施常規的ICSI操作可能會損傷紡錘體。
  • 包頭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出生
    11月26日上午11點46分,包頭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在包鋼醫院出生。 7.54斤,男孩! 高女士今年32歲,一直沒成功受孕。2018年12月,高女士接受試管嬰兒助孕治療,2019年1月29日進行取卵,培育出5枚優質胚胎,移植1枚胚胎,但沒成功。於是,她考慮通過凍融胚胎技術受孕。
  •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非人靈長類動物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因可短期內批量生產遺傳背景一致且無嵌合現象的動物模型,體細胞克隆技術被認為是構建非人靈長類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 專訪全球首例「三親」嬰兒締造者:打破自然規律並非大逆不道
    線粒體疾病有輕有重,像這位患者母親所得的萊氏症候群較為嚴重,相當於「大面積停電」。張進認為他們團隊的「三親嬰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家庭的不幸。他們通過線粒體移植療法,取出患病母親卵子的細胞核,和健康女性捐贈者卵子的細胞質融合,移植完的卵細胞再和父親的精子細胞結合,生成帶有三個人遺傳物質的受精卵。
  • 剛出生男嬰腹部長出一根手指,還多出倆「乳房」…父母嚇壞!
    >男嬰剛出生腹部竟有這東西,父母崩潰今年8月18日,湖南益陽的李女士(化名)順產生下一名六斤重的男嬰小樂。鄒嬋娟介紹,該寶寶的寄生胎是同卵寄生,是完整胎體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個不完整的胎體,是不對稱的連體嬰兒畸形。術後小樂在新生兒外科病房嚴密監護觀察中,切下的「寄生胎」部分已經送病理檢查。
  • 改寫教科書:第一次卵裂出現2個雙極紡錘體!
    >包括受精卵、胚胎在內的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時,會產生一個紡錘體負責將染色體平均分離到2個子細胞中。「在早期哺乳動物胚胎中,受精卵中雙紡錘體的形成使親代基因組保持分離」在線發文截圖從原始英文文獻中不難發現,卵子和精子的融合結合了雙親在一個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在哺乳動物中,包括人類在內,每一個親代基因組最初都局限在一個單獨的原核中。為了得到更多細胞和生物生長發育所需,兩個基因組必須在空間上進行協調,以便第一個胚胎分裂能夠產生兩個細胞,將兩個基因組結合在一個細胞核中。
  • 首例冷凍胚胎移植的亞種間克隆水牛在廣西誕生
    新華社南寧2月27日電(記者王立芳)26日,一頭冷凍胚胎移植的亞種間體細胞克隆雌性水牛犢在廣西水牛研究所順利誕生,這是繼上個月1日廣西科研人員成功克隆出亞種間水牛「元圓」之後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廣西水牛研究所專家27日稱,用冷凍胚胎克隆亞種間水牛,這在世界上尚屬首例,目前這頭牛犢狀況良好。
  • 羊年最後一天出生 中國首例異種克隆羊誕生記
    東方網2月1日消息:農曆羊年的最後一天,我國首例異種克隆北山羊在新疆順利誕生。   1月21日零時8分,在科研人員的焦急等待下,這隻灰白色的克隆北山羊,在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動物醫院出生,生產前後共用了10分鐘。產後5分鐘,這只可愛的小傢伙便站立起來並搖動尾巴,隨後發出「咩咩」叫聲。半小時後,它開始吃奶。   「它精神很好,有著野生動物的本能。」
  • 20年前,一個寶寶的出生改變無數家庭的命運……
    通過將精子、卵子經過冷凍、解凍後,受精形成胚胎,胚胎再經過冷凍復甦後移植入子宮內,著床、妊娠,讓一對男方患有「無精子症」的夫婦成功誕育一健康男嬰。 一系列高端技術,大連市首例顯微受精試管嬰兒、睪丸精子顯微受精試管嬰兒、胚胎冷凍解凍體外受精試管嬰兒……20年來,大婦兒生殖與遺傳醫學中心改變並正在改變著無數個不孕不育夫婦的命運。
  • 全球首例夫婦雙方染色體平衡易位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
    ■特約記者馬婷婷通訊員陳娟昨日,從十堰市人民醫院傳來喜訊,全球首例夫婦雙方染色體平衡易位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出生後體格檢查和遺傳學驗證結果證實為健康男嬰。這項科技成果經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檢索中心認定,屬全球首例。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這是日本國內首次使用胚胎幹細胞治療人體疾病,也是世界首例使用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的移植手術。這名患兒在出生第二天就查出天生缺少肝酵素,導致無法分解體內有毒物質——氨,患上了一種叫做 「尿氨酸血症1型」的尿素循環異常症。這種病非常危險,如果患兒血液中的氨濃度上升,會給腦部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會威脅生命。
  • 史上第一個擁「三父母」寶寶誕生
    史上第一個擁「三父母」寶寶誕生神州日知 喁喁美國科學家讓小男嬰哈山(Abrahim Hassan)保有父親和母親的正常DNA,再加上一名捐贈者的一點遺傳密碼,確保母親的疾病不會遺傳給他。據報導,這個世界上第一個「三親寶寶」,出生已五個月了。
  • 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克隆羊在新疆出生了
    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克隆北山羊1月21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縣六十戶鄉降生。  據《都市消費晨報》報導,在異體克隆研究領域,目前國際上僅有印度野牛和歐洲盤羊取得成功。克隆北山羊於1月21日零時8分出世,它的母親是一隻白色的年輕母山羊。生產過程非常順利,前後僅十分鐘。它是一隻母羔羊,出生重為2.32公斤,體長42釐米,體高35釐米。
  • 綜述:「三父母」技術是否放行在美國再引討論
    新華社華盛頓4月18日電綜述:「三父母」技術是否放行在美國再引討論新華社記者周舟本月初在希臘的一家醫院中,又一名「三父母」嬰兒藉助線粒體替代療法誕生,這種可以克服遺傳疾病的新技術再次引發關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艾·科恩17日組織了一場論壇,邀請業內專家展望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旨在推動美國為這種存在爭議的技術放行。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繼承三份遺傳物質,分別是父親精子的細胞核DNA(脫氧核糖核酸)、母親卵子的細胞核DNA以及母親卵子中獨立於細胞核的線粒體DNA。線粒體DNA有缺陷就會導致線粒體遺傳病。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四年前,他的母親伍婷(化名)曾足月產下一名男嬰,出生不久便表現出一系列免疫力缺乏的症狀,各種感染連續不斷。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免疫科王曉川團隊診斷,該男嬰被診斷患有重症聯合免疫缺陷(SCID),並找到了致病基因,系IL2RG基因缺陷,不過最終孩子因嚴重感染2月後不幸夭折。
  • 男嬰患罕見病第一次移植幹細胞失敗,正眾籌第二次移植費用
    經過第一次幹細胞移植,不滿一歲的小石頭的病情暫時得到緩解。 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圖5月23日,小石頭(化名)即將迎來自己一歲的生日。出生以來,他幾乎都在醫院的病房度過。在湖北宜昌出生僅僅17天,小石頭便開始腹瀉不止,輾轉多家醫院,最終來到上海,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確診為炎症性腸病,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基因缺陷疾病。找到病因讓他的家人長舒一口氣,但高昂的醫療費逐步將這個家庭壓垮。在經歷了前期各種檢查及治療,以及到上海後第一次幹細胞移植,目前治療小石頭的花費已經超過100萬元。
  • 紡錘體組裝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
  • 四川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寶寶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順利出生
    2020年1月10日14:19分,隨著一聲嬰兒響亮的啼哭,四川省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寶寶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順利誕生了。這是四川省完成的第一例運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進行胚胎遺傳學診斷出正常胚胎,移植後成功妊娠並順利分娩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