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3日電(通訊員 李寧 坤福賢)10月29日下午,由黨委學生部指導,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TMS協會)主辦的本科生黨支部和黨課小組「理論學習1+1」集中學習活動在第六教學樓舉辦。本次活動以「後疫情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來自全校11個院系的12個黨支部和41個黨課小組共500餘名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和教師參加了學習研討。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面臨著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此次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針對如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同學們充分結合專業特色,通過嘉賓授課、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形式進行了深入學習和交流。
日新書院日新0黨支部與黨課小組以「後疫情時代中國國際形象的轉型與塑造」為題進行了研討交流。日新書院院長王中忱、副院長顧濤、新聞學院教授李希光、人文學院教授王東傑、書院聯合學生組長吳承晉受邀參加活動。王中忱肯定了同學們敢於挑戰重大和尖銳問題的朝氣與勇氣,並以中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陳翰笙前輩為例,勉勵同學們心繫家國,學習傑出榜樣,拓展國際視野,不斷深入思考。
日新書院活動現場及師生合影留念
社科學院社科0黨支部與黨課小組以「後疫情時代的脫貧實踐」為主題,通過前期閱讀學習《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的調查報告》和《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及建議》,集中討論了我國當前面臨的脫貧形勢。同學們分小組介紹了家鄉的脫貧故事和有益經驗,深入探討思考了扶貧的因地制宜、教育在脫貧中的作用、後疫情時代的具體實踐等問題。班主任劉豐出席活動並指出,社會科學應立足於社會實踐,具有明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導向;希望同學們關心祖國大地的發展變化,在學習理論的同時,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真正走到人民身邊,了解社會生活,用知識服務於國家建設。
計算機系圍繞疫情以來我國的公共衛生治理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並邀請博士生講師團成員彭睿以「我國醫療應急響應機制」為主題進行宣講。自動化系、交叉信息研究院圍繞「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開展學習交流,討論了大國外交和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制度優勢。電子繫結合專業特點,深入交流研討了新冠疫情下我國的電子產業與經濟復甦問題。土木系依託《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分組學習討論了「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相關問題。致理書院聚焦中國創新發展過程中基礎科學的作用,分組研討展示了數學科學在經濟發展、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應用。
各院系活動現場
車輛學院2020級本科生周哲表示,通過本次學習,同學們更深入地認識了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一致,勇敢地面對一切可能的風險挑戰。自動化系2017級本科生楊淇漳表示,在對國際國內事務的探討之中,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將個人發展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將個人未來投入國家建設之中,是每一名黨員應盡的責任。社科學院2020級本科生甘梓瑩表示,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扶貧事業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也將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心系鄉土民生,更加堅定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理想信念。
本學期「理論學習1+1」活動由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兩部分組成。在集中學習的同時,各院系也將通過讀書、講座、時政研討等形式陸續開展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活動。「理論學習1+1」是清華大學黨支部和黨課學習小組的傳統活動,旨在以黨支部帶動黨課學習小組,以黨員帶動積極分子,通過對基礎理論及熱點問題的學習交流,提高同學們的理論水平和認識水平,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牢固樹立「四個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供稿:學生部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