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動漫裡,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角色,它憨厚老實,矮胖可愛,頭頂一片樹葉就能變身,在日本被稱為狸貓。
實際上,狸貓並不是貓,而是一種犬科動物,名叫貉。
貉:撓了個寂寞,圖源:Twitter,onraisan
貉最早是東亞特有的動物,是犬科-狐亞科-貉屬動物,一共分為5個亞種,韓國亞種 、西南亞種、日本亞種 、東北亞種、指名亞種。
貉曾廣泛分布在日本、俄羅斯、朝鮮半島以及我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雲南大部分地區,在20世紀初被引入歐洲。目前,日本現存的貉數量相對比較多,簡稱日本貉。
由於地域分布的原因,貉在東亞文化中佔有著重要地位,雖然貉在中國的名聲不太好(成語:一丘之貉),但在日本卻和狐仙的地位差不多,貉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象徵著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的吉祥物,能夠給人帶來金錢和好運。
日本信樂地區的狸貓瓷偶,圖源:VGtime
日漫中的「狸貓」
在日本動漫中,經常出現的狸貓形象就是「貉」,貉在得到仙氣後就變成了妖怪,靠一片葉子就能化身為任何形態,還有附身在人身上的能力。
①《百變狸貓》
《百變狸貓》劇照
這一部以狸貓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群生活在東京的狸貓,因人類不斷擴建住宅區而遭遇生存危機。當狸貓們陷入絕望時,突然發現住宅區竟變得綠意盎然,原來是人類發現了狸貓的存在,為其建造了一片人工綠地。
②《犬夜叉》中的阿八
《犬夜叉》劇照
在長篇漫畫《犬夜叉》中,主角之一的彌勒法師的跟班阿八,就是一隻狸貓妖怪。阿八性格膽小卻很忠誠,擅長變身術,經常變身為飛行器幫助主角一行度過難關,有時也會變身成彌勒法師的模樣蹭吃蹭喝。
啥都愛吃不挑食
貉一般生活在食物資源豐富的地方,如闊葉林或高山草甸、蘆葦地等近水源的地方。貉的飲食比較雜,鳥、魚、蝦、漿果、蔬菜、堅果都是它愛吃的食物,其食譜囊括了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肉類、水果,可以說是動物界的養生大師了。
貉在野外捕魚
作為古老的犬科動物,貉的飲食習慣和家養的狗狗非常相似。雖然我們家養的狗狗不用靠捕獵獲取食物,但在日常飲食中,依然能享受到野外獵食般的美味——荒野盛宴。
誰才是「乾脆麵」本尊
圖源:博物
貉長得體胖腿短,全身毛茸茸、圓滾滾的,在毛色上和浣熊(乾脆麵)有幾分相似,加上貉的英文名叫浣熊狗,所以很多人會把貉誤認為浣熊,而小熊貓在樣貌上又與貉、浣熊長得很像,因此很多人經常分不清它們。
其實,要區分這三個小可愛,只要看這幾方面就行:
①看形態。貉的體型比浣熊大,尾巴沒有環紋;耳朵比浣熊更圓更小;毛量比浣熊多。
②看爪子。浣熊的前爪像人手,可以靈活地抓取食物;而貉的爪子則不能抓握。
③看毛色。小熊貓一般為紅色或橘紅色,臉頰有白色斑紋。遇到危險時會站起來,用前足防禦。
睡覺是貉生一大享受
我們知道,像青蛙、蛇、松鼠等動物都會冬眠,而狗、狼、狐狸等犬科動物則不用冬眠,但貉是例外,它是在犬科中唯一需要冬眠的動物。
圖源:Twitter,obihirozoo
冬眠的習性對它的體重有很大影響。初春之際,貉的體重最輕,因為在冬眠消耗了不少脂肪,會變得消瘦一些;到了初秋,貉會十分繁忙,忙著到處尋找食物增肥過冬,也就是我們說的貼秋膘;等到秋末初冬,貉已經儲存了足夠多的脂肪,這時是最胖的。
一隻胖到走不動路的貉,圖源:Twitter,chengren21
目前,貉在野外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為了生存,它們被迫遷往人類聚集地,在上海、南京等地不時會出現貉的身影,它們藏匿在廢棄的下水道、牆縫、假山等狹小的地方,以人類的生活垃圾為食物來源。
由於人們對貉的不了解,濫用殺蟲劑、老鼠藥對貉進行肆意捕殺,這使得貉在城市的生存舉步維艱。希望有一天,這些野生動物也能在城市有它們的一席之地,能夠像《百變狸貓》的結局一樣,和人類和諧共處。
《百變狸貓》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