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應」聯想到的:別認慫,因為所有人都在盼著你輸

2021-01-08 翊昕聊成長

1

職場上,如果領導布置一個「燙手」的工作,工作難度係數極高,沒有人有把握完成,這個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嗎?

接下:如果完不成,領導會不會認為你能力很低,從此不再重視你,你在公司也可能走到盡頭了?

不接:這麼慫,領導以後還敢把重要的事情交代給你麼?

接與不接,在這種情況下看來,都讓人十分糾結。

實際上我認為,你不該直接否定自己選擇拒絕,理由如下:

首先,別人不敢接,也並不一定一味著任務就是很難,人們的心理就如同過馬路一樣,一群人一起闖紅燈就不怕,可是如果是一個人自己創,大多數人是慫的;其次,你都還沒評估,就認為不行,拒絕,那你和那群闖紅燈的人也是一樣的;再者,領導也不會布置難以上青天的任務,難就難在心理上的障礙,而你跨出去的第一步 ,就已經是勇氣可嘉;最後,如果人人都覺得確實很難,而你接下了,就算完不成,也不會過於苛責,要知道,這是大家都不敢接的任務,而如果你能夠做好,那就讓領導刮目相看了呀。

問題總比困難多,這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道理,千萬別讓自己成為前進路上最大的敵人。

另外,別認慫,因為職場上,所有人都在盼著你輸呢。

2

今日學到一個詞「拆屋效應」。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換成在職場上,你是否願意接一個看起來似乎難以完成的工作,用拆屋效應來闡述就是:

你接下領導和同事都認為難度係數很大的工作,其實在領導的心裡,對於那個任務的要求其實是沒有特別高的,相對於做一件相對簡單但是領導要求盡善盡美的任務,難度係數大的任務不僅可以磨練你,對於你,其實也是一個機遇。

人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常常會失去了理智,其實嚇倒我們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自己,讓我們潰敗的也是我們自己。

人們都說工作上沒有真正的朋友,雖然此話有些偏激,但是確實職場上明爭暗鬥很多,大家都在努力「上位」,堪比宮鬥劇。

生活上又何嘗不是這樣,人內心深處的自私就是,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也因此,千萬別認慫,越是別人希望你成為「扶不起的阿鬥」,越要給自己爭氣。

職場上、生活上,勇於挑戰那些高不可攀的任務,想要殺出重圍,一味地循規蹈矩安守本分去做那些對自己沒有任何提高的工作,是無法成長的。

3

有一個發小,家裡從小就經濟不好,又是農村,在農村很多地人的心態就是,看不得別人好,可是你生活不好,又變成了處處是惡意,根本沒有人把你放在眼裡,你過的好了,要麼就是被巴結,要麼就遭受嫉妒。

發小從小遭受來自周圍的很多惡意,於是她從小就發誓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

那時候這個目標對於一個來自偏遠農村的人來說是高不可攀的,但是人必須要有目標,並且她告訴自己不能半路認慫,卯足了勁,後來真的考上了大學。

再後來,村裡人看他們家的眼神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職場上也是如此,你一直沒有成績,那麼你又怎麼能指望領導能夠重視你呢?

同理,即使高不可攀的工作,不要認慫,至少別一口否定,多少人在看著你低頭呢,你要做的是昂首挺胸自信滿滿的去迎接挑戰。

霸氣又自信的你,看起來應該很酷。

加油!共勉~

相關焦點

  • 拆屋效應的實際應用及負面影響
    向別人借錢,別人不願意借,費盡口舌,最後只同意借給你很少,達不到你理想數字,怎麼辦?這一切疑問均可在心理學範疇的「拆屋效應」中找到答案。「拆屋效應」來源於魯迅先生在1927年進行的一篇《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 襲人的拆屋效應是什麼
    心理學上有一個拆屋效應,指的是先提出較大的要求,再提出較小的要求,那麼,較小的要求就容易被接受。《紅樓夢》中也常見拆屋效應,而在襲人身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紅樓夢》第百十九回《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自黛玉死後,寶玉心已死,塵緣早已了結,便拋卻了人間煙火富貴繁華夢,出家了,一切過往的種種終是一場空。
  • 一天一個心理學小知識——拆屋效應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心理學小知識是拆屋效應,簡單地來說,拆屋效應就是指先提出很大的要求,在這個要求被拒絕後,提出較小的要求。魯迅先生曾於《無聲的中國》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那麼拆屋效應在平時的生活中如何發揮作用呢?
  • 學會「拆屋效應」,讓別人無法拒絕你
    在多次被拒絕,被壓縮請假天數後,領導的期望值降低,三天假就能到手,畢竟比起七天的勞動力空缺,三天更能讓人接受。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它的主要用途就是讓別人無法拒絕。首先拋出最高要求,然後多次降低要求,來增加人們的心裡可接受值。
  • 蝴蝶效應 之一 拆屋效應
    聰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所謂拆屋效應,是指在談判過程中,先提出一個很大的、對方難以接受的要求,然後再降低條件,提出較小的、對方能夠接受的要求,如此一來,對方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達成目的。魯迅先生寫於1927的《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有著極為貼切的描述:「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 400斤野豬大戰東北虎,誰先認慫誰就輸了,鏡頭記錄下最後的王者
    400斤野豬大戰東北虎,誰先認慫誰就輸了,鏡頭記錄下最後的王者說起來自然界當中比較兇猛而且比較囂張的動物,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會是老虎獅子一類的動物,在眾多的老虎當中,尤其是東北虎以其健壯的體型以及十分強悍的捕獵能力,而讓很多的人都心生敬畏!
  • 初中生欲跳樓威脅父母要玩遊戲,警惕孩子用「拆屋效應」對付家長
    見到這副場景,大家都知道是孩子要挾父母玩玩具或者提條件了,大部分家長為了面子以及不影響其他人便會答應孩子的要求。與之相反的還有一種情形,無論家長怎麼說孩子,孩子都不為所動。《超級育兒師》裡就有一個場景,5歲的小女孩不肯好好吃飯,每次一到吃飯時間就去做其它事情,要麼玩玩具要麼自己單獨玩。
  • 「蠟燭玫瑰陣」表白屢屢失敗,竟是因為直男們缺少心理學常識
    直男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心理建設需要一個過渡期,過分單刀直入只會引起反感。今天我們安利一個提升,叫做「登門檻效應」。01「登門檻效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目的是說服兩個居民區勸人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
  • 拆屋效應和登門檻效應
    拆屋效應: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
  • 洞悉人性,解析自我,世界上著名的十大定律,你知道幾條?
    下面分享十個實用又好玩的心理學效應,揭示生活中那些無處不在的心理學玄機,每一個都別有趣味,發人深省。01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又稱「倒黴定律」,就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它的主要內容有四點: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 心理學堂:拆屋效應
    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有一句很容易引起共鳴的話: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這是一句大實話,但是「別那麼累」很難做到,特別是在人多的場合。當我們在眾人面前經過,或不小心做了不得體的事情,會覺得尷尬至極,心裡想:唉,不知道這些人該怎麼看我了!實際上我們想多了。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存在和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
  •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別再用這句話毀了孩子的一生
    一時間我和老公都默契的停下來,慌張的看著孩子,生怕因為我們父母的爭吵影響到孩子。沒想到兒子僅僅是看了我們一眼,就低下頭乖乖的回到自己的房間去看書了。我心有所忌,立刻跟進去察看孩子的狀態。孩子看見我進來,放下書,用委屈的眼神看著我說:「媽媽,是不是我乖一點,你和爸爸就不會吵架了。」意識到孩子這種不自信的想法萌生,我內心非常愧疚。
  • 文案‖我希望,從藍天到名利,所有你想要的,都別隨風去
    1.我們都可以是溫柔的人,都可以是某個人翹首以盼的期待。 2.踏實一些,不要著急,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3.每個人都祝你快樂,而我只願你,經歷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 蘋果警告微信要下架,微信:認慫了,與蘋果達成合作
    近日,蘋果公司對 App Store 商店中的應用審核條例進行更新,並向開發者發送「最後通牒」的警告信,要求 App Store 中的所有應用在 4 月 30 日前必須完全適配 iOS 13 作業系統,其中包括支持暗黑模式和 Sign in with Apple 等特性。
  • 蝴蝶效應的啟示:別忽略身邊的小事,它可能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這種恐慌不僅導致美國國內餐飲業的蕭條,甚至蔓延到世界各地。至少有11個國家宣布了對美國牛肉進口的緊急禁令。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目前的禽流感。在個別國家首次發現的禽流感,很快就波及全球。即使在未發現禽流感的國家或地區,人們也會談「雞」色變。說起雞,我想起了一個故事。知道現在仍然能回憶起當年看到這個故事時,那種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
  • 地平協會認慫?
    埃隆馬斯克11月28日,馬斯克發推文,質疑「地平論」:馬斯克:「為什麼沒有火星平面協會」科技大佬怒懟地平論引來國外推友們各種神回覆:「拜託別提示這幫蠢蛋啊(他們還沒想到呢!)」「他們不敢提是因為——早晚得坐你的SpaceX去火星啊!」「他們可不敢這麼說,萬一到火星了,他們拿個大望遠鏡一看地球,嚓,怎麼不是平的,那不徹底蒙圈了?」就在大家以為「地平者」肯定會奮戰到底,堅持自己的信仰時——「地平協會」居然~認慫了???!!!地平協會:艾隆兄你好,謝謝發推關心我們。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暗示效應:人們將這種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或某種特殊符號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觀點、意見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動的現象稱為「暗示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效應應用非常普遍,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暗示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例如:一道新菜上來,你拿起筷子嘗了一嘗,發現沒有什麼特殊的滋味,但等主人詳細介紹之後,你再一次品嘗時卻漸漸體會到了菜的新奇和特殊。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出門吃飯時,不小心滴油在白色衣服上,搭車回家途中,你覺得全世界都盯著你的衣服,逼得你一路都在擦衣服,擋油漬,不敢抬看車上的人。剪了頭髮,換了髮型,好好打扮出門後遇到很多熟人,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你的變化,開口詢問,也沒人能準確找出你的髮型變化。
  • 這部荒誕科幻劇,讓人聯想到宗教家庭
    劇情發生在四百年會後的未來,一艘具備星際航行能力的太空飛船搭乘著各種文明種族的人,在茫茫宇宙中穿梭,而所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艘叫做「奧威爾號」的飛船上面。在太空飛船上,有一個二副叫做柏圖斯,他來自莫克蘭星。與宇宙中其他文明不同,莫克蘭星人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是一個純粹的男性社會。在其星球上,所有的人類都必須是男性,男性與男性結合為伴侶,然後再生下來的後代也是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