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年
提到年,人人都會想到家,忙碌一年需要回家了,或者家人團聚在某個城市共享親情。
何為年?
先秦古典《山海經》記錄了上古佔據山海河流的各種神獸,但並無年獸記錄,那它出自哪裡?
和年相關的用語有:除夕、守歲。中國的文字傳承是象形文字演化,了解年,必須先看年字的演化史。
五穀,黍、稷、麥、菽、麻或稻,將這些植物葉片和果實的形狀與人兩條腿形狀的拼合,形成了早期「年」,因為是象形文字,其實是沒有標準的讀音,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發音,古代兩大主要的流行方言應該是陝西方言和河南方言,今天是普通話,漢語拼音對普通話的普及起到關鍵的作用,音標源自16世紀中葉,定型於建國後。
年的形成,還不足以解釋年獸的起源,中國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年的形成還與另一個現象有關。
農曆和月亮
農業社會勞動人民的勤勞程度是不可想像的,創造發明在早期觀察者眼裡開始有了規矩:農曆。中國勞動人民從詩歌到文章對於月亮的崇拜和愛是滿滿的,對於月亮的抽象和季節的變化產生了個「夕」字。
有些人稱年獸為「年」或「夕」,除夕便是除掉這個神獸,這種理解對於傳說也還是可以接受的,實際上不是這樣。
要理解年獸的作息出沒規律需要了解月亮的運轉變化和觀察家的農曆定義。
中國的農曆是陰曆和陽曆的結合,陰曆主要是以地月運轉體系為觀察對象,當你看到月圓時基本是每月15號左右,稱為望月,此時地球恰好位於月球和太陽之間;朔月,月球恰好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貌似看不見或者只是個灰色輪廓,這個日子通常在每月1號左右。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逆時針旋轉,月球繞地球旋轉的方向和地球自轉方向一樣,只是時間差異,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月球一周朔望是一月,這就是陰曆只記日期,和農耕沒有太大關係。
農耕節氣和太陽有關,因此中國陽曆產生,用天幹地支記錄年、月、日、時,每個月融入兩個節氣,即二十四節氣。農曆是結合陰曆和中國陽曆形成的,年字最早是人慶祝五穀豐收的代表,因為北方(主要是黃河流域)的五穀通常一年一次收成,因此年後來就被用來記時一次收成,除夕的度過融合了中國陽曆季節更替,當過了十二個朔望月便有新的開始更替。
有了農耕,就有了糧食,有了吃的,那善於騷擾的怪獸自然少不了。
爆竹鞭炮
在說怪獸前,先說一說鞭炮,現在很少放鞭炮了,為了環境不放也可以。
最早鞭炮叫爆竹,火藥的發明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要感謝煉丹師,都是一個個血的教訓才有了火藥的發明,有了火藥之後,將小量的火藥填進竹子,因為要找個樹枝挖洞太難,竹子天生中空,當裝填火藥和引燃物,引燃形成爆炸聲響,因為直接爆竹還是很危險,宋代開始出現紙質或麻質的串炮,這減小了危險係數,便於民間廣泛推廣。
年獸的出現
年獸的出現,主要是來源於人們對年的來歷的演繹性解釋。
「人焉」說,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中這樣描述:「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長)尺餘(餘),袒身,捕蝦(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嘗)以竹著火中,爆烞(破)而出,臊皆驚憚(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雖)人形而変化,然亦鬼魅之類(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狌狌」說,出自《山海經.南山經》,這樣描述:「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泛林方三百裡,在東。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山精」說,《抱樸子.內篇.等涉》中這樣描述「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兒而獨足,走向後,喜來犯人。人入山,若夜聞人音聲大語,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熱內,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暉。又或如人,長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或如龍而五色赤角,名曰飛飛,見之皆以名呼之,即不敢為害也。」。
「贛巨人」說,《山海經.海內經》這樣描述:「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山魈」說,出自《廣異記.第十卷.斑子》,這樣描述:「山魈者,嶺南所在有之。獨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好傅脂粉。於大樹空中作窠,有木屏風帳幔,食物甚備。南人山行者,多持黃脂鈆(鉛)粉及錢等以自隨。雄者謂之「山公」,必求金錢,遇雌者謂之「山姑」,必求脂粉。與者能相護。」。
這些精靈都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靈長類(或某種猴類、猩猩)動物,你或許被騷擾過。
「水怪」說,主要是鱷魚或特大號魚,因為這些動物通常離水不會太遠,遠離水源騷擾人不太常見。
上述的獸類都和年無關,只是和吃有關,怪物的出現拋開傳說,只有一個理由「餓」,要吃的怎麼辦,沒有就搶,這就有了各種方式的騷擾。
傳說增加了神秘性和趣味性,大宋朝鞭炮的出現弄出的響動確實驚擾到了來騷擾的動物,經過口口相傳的加工就造出了「年獸」。
故事情節
《年獸》是90後導演劉鴻志執導,李楠編劇,演員有陳創(飾演村長胡長禮)、杜星奇、姜鵬(飾演舞獅少年羅川)、呂妍(飾演鼠仙阿細)等。
遠古時節,胡家莊年味漸淡,寒暑異常,舞獅少年羅川異想天開,夢想和師兄弟們把舞獅技藝發揚光大,卻常常弄巧成拙,被村民視為「掃把星」。年獸小五意外闖入村莊大鬧集市,搶走了舞獅隊傳家寶獅頭。為找回獅頭,羅川和下凡捉年獸的鼠仙阿細相識,兩人逐漸發現年獸並不可怕,可以和人類做朋友。村長胡長禮護村心切,被噬靈妖迷惑入瘋魔,製造了一場針對年獸的陰謀,羅川和阿細聯合村民用燃放鞭炮的響動打敗了噬靈妖,噬靈妖原來害怕鞭炮聲響,村長被喚醒後,胡家莊重歸熱鬧,眾人歡歡喜喜迎接春節到來。
該劇中的年獸獨角,頭像獅,有獠牙,身像麒麟,三維設計還算可以。
年獸
上古時節,大型獸類紛紛離場,猛獸、靈長類各佔據山林,獨霸一方。歲月變遷,山河移位,人類村莊增多,活動面積增大,為了支撐人口增長,人類開始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當冬去春來轉換的日子,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鼓勵來年農耕,將美食和糧食擺放在外,祈禱蒼天風調雨順來年五穀豐登。
這一年,大雪封太行,瑞雪兆豐年,村民們拿出美食和糧倉中的糧食祭拜祈禱,各種林中客紛紛群集到來,若是正面對抗也還行,但是這些林中客各有各的絕活,它們身法靈活,忽高忽低,落地如人行走,越房身法輕盈,搶東搶西無規無矩,村民屢受其苦。
這幾日,它們各群居角落霸佔村地,村民不知道怎麼應對,只能放少量糧食,以滿其意。
這日,天降神獸,環眼獨角紅瞳,龍面獅身獠牙,麒麟長尾,尾有毛,中身長毛帶甲,毛隨風擺如雲如霧,龜足毫毛,聲如「年……」,長尾划過電光火石,響如炸雷,如爆竹投火巨聲。
林中客聞之色變,紛紛隱遁山林,探頭探腦不敢進村。
村民一開始懼怕神獸,但久而久之發現這神獸不搶不奪,有它在,林中客隱遁山林再無害。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神獸也消失蹤跡。
冬去春來,又到了祈禱的日子,大人小孩都會說:「年來了」,同時燃放炮竹或鞭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和規矩。
年獸究竟是什麼?它來自哪裡?山海經中的描述和他有什麼關係?這裡只是開始,在後續的故事中會給出全本,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