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那些真實存在的生物,一直到現在都有,麒麟原來是它
可能很多人在讀《山海經》的時候都會以為這本書類似於神魔志怪小說,但其實並不是的。這本書是屬於古代的地理、水文以及生物的詳細記載的一本書。儘管以我們現在的世界觀來看,這本書的內容不盡詳實,但是在書中還是有很多的真實生物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那些書中真實存在的生物都有哪些吧!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有的人把這段的生物解讀為猩猩,但是這其實並不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這其中有一個特徵為「白耳」。根據這個我們就找到了金絲猴,至於吃了能不能跑得快,這個動物現在是瀕危保護動物,無法得知。
《南山經》:「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其實這種魚有原型的,叫「牛角箱魨」。長著牛一樣的角,像牛,外形符合了。「陵居」就是生活在礁石裡面。「冬死而夏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傳說中的冬眠啦!仔細觀察下圖,發現牛角箱魨是有翅膀的,這就是南山經說的「翼」,而且還有個小尾巴。據說吃了它可以消腫,大概等於中醫說的利溼去腫吧。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裡。日行千裡,尾長於身的妖怪。老虎大小的身子。因為它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屍體的肉,因此是有名的仁獸。這....很呆萌吧,而且仁獸的稱呼應該是因為雪豹會儲藏食物,挖出來吃,並且從來沒有襲擊過人類,所以才會有這個稱呼的吧!
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長得像兔子,鷹的眼睛鳥的嘴巴,蛇的尾巴見人撞死,那妥妥的就是這貨了啊。
其實山海經中還有很多被證實存在的生物,雖然我們到現在還不能明確這部書的每一座山以及每一條河流在今天的具體方位,但這不影響這部書的迷人之處。如果想繼續看在這部書中真實存在的生物的話,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