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有段時間沒介紹雙反照相機了,所以今天就介紹一款湖北武漢照相機廠製造的友誼SF-I型雙反照相機吧。按照莊克明《中國照相機》一書的介紹,友誼雙反是由武漢照相機廠(現在好像已經不在了)在1975年研製生產,1982年通過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總局組織的產品鑑定,正式投產的產品。
按照國產相機收藏大家李曉璘老師的介紹,武漢照相機廠 1974 年建廠,正是 120 雙反相機大行其道之時,自然把研製 120 雙反相機放到了第一位。1970 年代,我國國民平均收入水平很低,買得起相機的很少,更談不到普及。但由於 120 膠捲拍成的底片不必經過放大,只用簡單的接觸印相就可以得到 6×6 釐米的正方形照片,十幾個人的全家福合影也能看清每個人的相貌,加之正方形照片穩重、大方,符合國人的審美觀念。
所以雙反相機在中國極為流行,生產數量之大、銷售之火爆、使用人群之廣、風行時間之長都在世界攝影史少見。1967 年上海照相機廠推出的海鷗 4B 型雙反相機,由於操作簡單、質量穩定和價格低廉,得到國內外攝影愛好者的追捧,銷售極為火爆。
武漢的照相機工業起步於 1973 年,過程頗為曲折。這一年,在原武漢儀表齒輪廠和壓力表輪廠的基礎上組建了我國第一家照相機快門專業生產廠——武漢照相機快門廠,開發,設計、生產鏡間快門。1974 年 4 月,從武漢儀表工業公司抽調的部分幹部與從武漢儀表工具機廠、武漢儀表模具廠抽調的 40 名工人一道開始籌建武漢照相機廠,著手研製 120 雙反相機。同年 10月,與武漢船用儀表廠合併,正式成立武漢照相機廠,開始一邊繼續生產船用壓力儀表,一邊試製相機。
對國產雙反相機有所了解的與海鷗4B基本相似(本來就是從海鷗4B仿製而來的),只是光圈刻度與海鷗4B相反,隨後又生產了一款與海鷗4B相同的機型。之後友誼雙反又生產了一款簡化型和一款高檔型,簡化版的快門只有1/8-/300秒和B門,比海鷗4B少了1秒、1/2秒和1/4秒,而高檔型則多了一檔1/400秒。
按照李曉璘老師發表在《攝影世界》雜誌上《有特色的武漢友誼雙反相機》一文中的介紹:後期的友誼SF-1 增加了帶電觸點的附件插座(熱靴),使得友誼雙反成為國內生產的最早帶有熱靴的雙反相機。帶熱靴的相機後來又創出黑色面板的一款,民間俗稱為 「黑臉」、「白臉」 帶熱靴的雙反相機。
按照上述說法,我手中的這臺友誼雙反無疑就屬於後期帶熱靴插座的、"黑臉"版的SF-1了。
同常見的雙反相機一樣,這款友誼雙反也採用了紅窗計數的方式。之所以採用紅圈計數的方式,是因為早期的120相機(包括雙反和摺疊皮腔機)都沒有計數器,所以需要在120膠捲的襯紙上印上數字,以便在過片時通過觀察這些數字來進行計數。當然拍攝時膠捲已經放在相機中了,所以只能通過在相機機背上增加一個窗口來進行觀測。通常這個窗口會用紅色的玻璃或者類似的材質進行遮擋,以避免漏光。
使用120膠捲的相機,一般拍攝12張6x6釐米畫幅的底片。不過也可以通過在片倉內增加一個遮幅擋片的方式,拍攝16張6x4.5釐米畫幅的底片。所以能拍攝兩種畫幅底片的120相機,就會在機背上開設兩個計數窗口,例如我今天介紹的這款友誼雙反,其中上部的窗口用於12張的計數,下部的則是16張計數。
除了相機皮套外,我手裡這臺友誼SF-1雙反來的時候還有合格證、保修單、說明書以及外包裝紙盒。其中保修單上面的號碼和相機頂部編號的後幾位一致的,我覺得應該是原本配套的。
合格證上的日期則是1984年10月31日。
其他的,也沒什麼需要特別介紹的了,所以還是請各位看圖吧。
作者:張一
來源:新華號 相機收藏經眼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