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線路板蝕刻工藝的質量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一、前言

蝕刻的目的:將線路電鍍完成後,將從電鍍設備取下的板子,做後加工完成線路板。具體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步驟:

a.剝膜:將抗電鍍用途的幹膜以藥水剝除。硬化後之幹膜在此濃液下部分溶解,部分剝成片狀,為維持藥液的效果及後水洗能徹底,過濾系統的效能非常重要。

b.線路蝕刻:把非導體部分的銅溶蝕掉。

c.剝錫鉛:最後將抗蝕刻的錫鉛鍍層除去。不管純錫或各成分比的錫鉛層,其鍍上的目的僅是抗蝕刻用,因此蝕刻完畢後,要將之剝除,所以此剝錫鉛的步驟僅為加工,未產生附加價值,但以下數點仍須特別注意,否則成本增加是其次,好不容易完成的外層線路卻在此處造成不良。

目前,印刷電路板(PCB)加工的典型工藝採用「圖形電鍍法」。即先在板子外層需保留的銅箔部分上,也就是電路的圖形部分上預鍍一層鉛錫抗蝕層,然後用化學方式將其餘的銅箔腐蝕掉。

要注意的是,這時的板子上面有兩層銅。在外層蝕刻工藝中僅僅有一層銅是必須被全部蝕刻掉的,其餘的將形成最終所需要的電路。這種類型的圖形電鍍,其特點是鍍銅層僅存在於鉛錫抗蝕層的下面。另外一種工藝方法是整個板子上都鍍銅,感光膜以外的部分僅僅是錫或鉛錫抗蝕層。這種工藝稱為「全板鍍銅工藝」。與圖形電鍍相比,全板鍍銅的最大缺點是板面各處都要鍍兩次銅而且蝕刻時還必須都把它們腐蝕掉。因此當導線線寬十分精細時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同時,側腐蝕會嚴重影響線條的均勻性。

在印製板外層電路的加工工藝中,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感光膜代替金屬鍍層做抗蝕層。這種方法非常近似於內層蝕刻工藝,可以參閱內層製作工藝中的蝕刻。

目前,錫或鉛錫是最常用的抗蝕層,用在氨性蝕刻劑的蝕刻工藝中.氨性蝕刻劑是普遍使用的化工藥液,與錫或鉛錫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氨性蝕刻劑主要是指氨水/氯化氨蝕刻液。此外,在市場上還可以買到氨水/硫酸氨蝕刻藥液。

以硫酸鹽為基的蝕刻藥液,使用後,其中的銅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分離出來,因此能夠重複使用。由於它的腐蝕速率較低,一般在實際生產中不多見,但有望用在無氯蝕刻中。有人試驗用硫酸-雙氧水做蝕刻劑來腐蝕外層圖形。由於包括經濟和廢液處理方面等許多原因,這種工藝尚未在商用的意義上被大量採用。更進一步說,硫酸-雙氧水,不能用於鉛錫抗蝕層的蝕刻,而這種工藝不是PCB外層製作中的主要方法,故決大多數人很少問津。

二、蝕刻質量及先期存在的問題

對蝕刻質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夠將除抗蝕層下面以外的所有銅層完全去除乾淨,止此而已。從嚴格意義上講,如果要精確地界定,那麼蝕刻質量必須包括導線線寬的一致性和側蝕程度。由於目前腐蝕液的固有特點,不僅向下而且對左右各方向都產生蝕刻作用,所以側蝕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側蝕問題是蝕刻參數中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一項,它被定義為側蝕寬度與蝕刻深度之比, 稱為蝕刻因子。在印刷電路工業中,它的變化範圍很寬泛,從1:1到1:5。顯然,小的側蝕度或低的蝕刻因子是最令人滿意的。

蝕刻設備的結構及不同成分的蝕刻液都會對蝕刻因子或側蝕度產生影響,或者用樂觀的話來說,可以對其進行控制。採用某些添加劑可以降低側蝕度。這些添加劑的化學成分一般屬於商業秘密,各自的研製者是不向外界透露的。

從許多方面看,蝕刻質量的好壞,早在印製板進入蝕刻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印製電路加工的各個工序或工藝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內部聯繫,沒有一種不受其它工序影響又不影響其它工藝的工序。許多被認定是蝕刻質量的問題,實際上在去膜甚至更以前的工藝中已經存在了。對外層圖形的蝕刻工藝來說,由於它所體現的「倒溪」現像比絕大多數印製板工藝都突出,所以許多問題最後都反映在它上面。同時,這也是由於蝕刻是自貼膜,感光開始的一個長系列工藝中的最後一環,之後,外層圖形即轉移成功了。環節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可以看成是印製電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很特殊的方面。

從理論上講,印製電路進入到蝕刻階段後,在圖形電鍍法加工印製電路的工藝中,理想狀態應該是:電鍍後的銅和錫或銅和鉛錫的厚度總和不應超過耐電鍍感光膜的厚度,使電鍍圖形完全被膜兩側的「牆」擋住並嵌在裡面。然而,現實生產中,全世界的印製電路板在電鍍後,鍍層圖形都要大大厚於感光圖形。在電鍍銅和鉛錫的過程中,由於鍍層高度超過了感光膜,便產生橫向堆積的趨勢,問題便由此產生。在線條上方覆蓋著的錫或鉛錫抗蝕層向兩側延伸,形成了「沿」,把小部分感光膜蓋在了「沿」下面。

錫或鉛錫形成的「沿」使得在去膜時無法將感光膜徹底去除乾淨,留下一小部分「殘膠」在「沿」的下面。「殘膠」或「殘膜」留在了抗蝕劑「沿」的下面,將造成不完全的蝕刻。線條在蝕刻後兩側形成「銅根」,銅根使線間距變窄,造成印製板不符合甲方要求,甚至可能被拒收。由於拒收便會使PCB的生產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在許多時候,由於反應而形成溶解,在印製電路工業中,殘膜和銅還可能在腐蝕液中形成堆積並堵在腐蝕機的噴嘴處和耐酸泵裡,不得不停機處理和清潔,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設備調整及與腐蝕溶液的相互作用關係

在印製電路加工中,氨性蝕刻是一個較為精細和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反過來說它又是一個易於進行的工作。一旦工藝上調通,就可以連續進行生產。關鍵是一旦開機就需保持連續工作狀態,不宜乾乾停停。蝕刻工藝在極大的程度上依賴設備的良好工作狀態。就目前來講,無論使用何種蝕刻液,必須使用高壓噴淋,而且為了獲得較整齊的線條側邊和高質量的蝕刻效果,必須嚴格選擇噴嘴的結構和噴淋方式。

為得到良好的側面效果,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理論,形成不同的設計方式和設備結構。這些理論往往是大相逕庭的。但是所有有關蝕刻的理論都承認這樣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即儘量快地讓金屬表面不斷的接觸新鮮的蝕刻液。對蝕刻過程所進行的化學機理分析也證實了上述觀點。在氨性蝕刻中,假定所有其它參數不變,那麼蝕刻速率主要由蝕刻液中的氨(NH3)來決定。因此用新鮮溶液與蝕刻表面作用,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衝掉剛剛產生的銅離子;二是不斷提供進行反應所需要的氨(NH3)。

在印製電路工業的傳統知識裡,特別是印製電路原料的供應商們,大家公認,氨性蝕刻液中的一價銅離子含量越低,反應速度就越快.這已由經驗所證實。事實上,許多的氨性蝕刻液產品都含有一價銅離子的特殊配位基(一些複雜的溶劑),其作用是降低一價銅離子(這些即是他們的產品具有高反應能力的技術秘訣 ),可見一價銅離子的影響是不小的。將一價銅由5000ppm降至50ppm,蝕刻速率會提高一倍以上。

由於蝕刻反應過程中生成大量的一價銅離子,又由於一價銅離子總是與氨的絡合基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所以保持其含量近於零是十分困難的。通過大氣中氧的作用將一價銅轉換成二價銅可以去除一價銅。用噴淋的方式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這就是要將空氣通入蝕刻箱的一個功能性的原因。但是如果空氣太多,又會加速溶液中的氨損失而使PH值下降,其結果仍使蝕刻速率降低。氨在溶液中也是需要加以控制的變化量。一些用戶採用將純氨通入蝕刻儲液槽的做法。這樣做必須加一套PH計控制系統。當自動測得的PH結果低於給定值時,溶液便會自動進行添加。

在與此相關的化學蝕刻(亦稱之為光化學蝕刻或PCH)領域中,研究工作已經開始,並達到了蝕刻機結構設計的階段。在這種方法中,所使用的溶液為二價銅,不是氨-銅蝕刻。它將有可能被用在印製電路工業中。在PCH工業中,蝕刻銅箔的典型厚度為5到10密耳(mils),有些情況下厚度則相當大。它對蝕刻參量的要求經常比PCB工業中的更為苛刻。

有一項來自PCM工業系統中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正式發表,但其結果將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由於有較雄厚的項目基金支持,因此研究人員有能力從長遠意義上對蝕刻裝置的設計思想進行改變,同時研究這些改變所產生的效果。比如,與錐形噴嘴相比,最佳的噴嘴設計採用扇形,並且噴淋集流腔(即噴嘴擰進去的那段管子)也有一個安裝角度,能對進入蝕刻艙中工件呈30度噴射.如果不進行這樣的改變,那麼集流腔上噴嘴的安裝方式會導致每個相鄰噴嘴的噴射角度都不是完全一致的。第二組噴嘴各自的噴淋面與第一組相對應的略有不同(它表示了噴淋的工作情況)。這樣使噴射出的溶液形狀成為疊加或交叉的狀態。從理論上講,如果溶液形狀相互交叉,那麼該部分的噴射力就會降低,不能有效地將蝕刻表面上的舊溶液衝掉而保持新溶液與其接觸。在噴淋面的邊緣處,這種情況尤其突出。其噴射力比垂直方向的要小得多。

這項研究發現,最新的設計參數是65磅/平方英寸(即4+Bar)。每個蝕刻過程和每種實用的溶液都有一個最佳的噴射壓力的問題,而就目前來講,蝕刻艙內噴射壓力達到30磅/平方英寸(2Bar)以上的情況微乎其微。有一個原則,即一種蝕刻溶液的密度(即比重或玻美度)越高,最佳的噴射壓力也應越高。當然這不是單一的參數。另一個重要的參數是在溶液中控制其反應率的相對淌度(或遷移率)。

四、蝕刻設備的維護

蝕刻設備維護的最關鍵因素就是要保證噴嘴的清潔,無阻塞物而使噴射通暢。阻塞物或結渣會在噴射壓力作用下衝擊版面。假如噴嘴不潔,那麼會造成蝕刻不均勻而使整塊PCB報廢。

明顯地,設備的維護就是更換破損件和磨損件,包括更換噴嘴,噴嘴同樣存在磨損的問題。除此之外,更為關鍵的問題是保持蝕刻機不存在結渣,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出現結渣堆積.結渣堆積過多,甚至會對蝕刻液的化學平衡產生影響。同樣,如果蝕刻液出現過量的化學不平衡,結渣就會愈加嚴重。結渣堆積的問題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一旦蝕刻液突然出現大量結渣的情況,通常是一個信號,即溶液的平衡出現問題。這就應該用較強的鹽酸作適當地清潔或對溶液進行補加。

殘膜也可以產生結渣物,極少量的殘膜溶於蝕刻液中,然後形成銅鹽沉澱。殘膜所形成的結渣說明前道去膜工序不徹底。去膜不良往往是邊緣膜與過電鍍共同造成的結果。

五、關於上下板面,導入邊與後入邊蝕刻狀態不同的問題

大量的涉及蝕刻質量方面的問題都集中在上板面上被蝕刻的部分。了解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問題來自印製電路板的上板面蝕刻劑所產生的膠狀板結物的影響。膠狀板結物堆積在銅表面上,一方面影響了噴射力,另一方面阻擋了新鮮蝕刻液的補充,造成了蝕刻速度的降低。正是由於膠狀板結物的形成和堆積使得板子的上下面圖形的蝕刻程度不同。這也使得在蝕刻機中板子先進入的部分容易蝕刻的徹底或容易造成過腐蝕,因為那時堆積尚未形成,蝕刻速度較快。反之,板子後進入的部分進入時堆積已形成,並減慢其蝕刻速度。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PCB線路板外層電路的蝕刻工藝
    這種方法非常近似於內層蝕刻工藝,可以參閱內層製作工藝中的蝕刻。     目前,錫或鉛錫是最常用的抗蝕層,用在氨性蝕刻劑的蝕刻工藝中.氨性蝕刻劑是普遍使用的化工藥液,與錫或鉛錫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氨性蝕刻劑主要是指氨水/氯化氨蝕刻液。此外,在市場上還可以買到氨水/硫酸氨蝕刻藥液。     以硫酸鹽為基的蝕刻藥液,使用後,其中的銅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分離出來,因此能夠重複使用。
  • PCB製作工藝中銅蝕刻法簡介,帶你深入了解線路板,行業乾貨
    隨後再用有機化學浸蝕的方式,將多餘的一部分蝕刻掉,留有所必須的電源電路圖形。現在給大家介紹以下幾類具有代表性的加工工藝:1.光化學蝕刻工藝在清潔的覆銅板上勻稱的塗覆一層層光感應膠或抗蝕幹膜,根據照相底板曝光、顯影、固膜、蝕刻工藝得到電源電路圖像。
  • 深圳線路板廠家經驗—PCB蝕刻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PCB製造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下面讓專業的深圳線路板廠家、軟性電路板製造商給我們分享一下有關PCB蝕刻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1. 減少側蝕和突沿,提高蝕刻係數側蝕產生突沿。深圳線路板廠家、軟性電路板製造商經驗告訴我們,側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下面就一一列舉:1)蝕刻方式:浸泡和鼓泡式蝕刻會造成較大的側蝕,潑濺和噴淋式蝕刻側蝕較小,尤以噴淋蝕刻效果最好。2)蝕刻液的種類:不同的蝕刻液化學組分不同,其蝕刻速率就不同,蝕刻係數也不同。
  • 蝕刻工藝在標識牌製作中的應用
    金屬蝕刻工藝標識牌主要由掩膜、蝕刻、後處理三個工藝環節。蝕刻工藝基本原理是將材料使用化學反應或物理撞擊作用而移除的技術。金屬蝕刻技術可以分為溼蝕刻(wet etching)和幹蝕刻(dry etching)兩類。金屬蝕刻是由一系列複雜的化學過程組成,不同的腐蝕劑對不同金屬材料具有不同的腐蝕性能和強度。
  • 一種RS-158蝕刻添加劑能有效改善其蝕刻效果
    1 引言  蝕刻是印製線路板加工中進行圖形轉移後實現線路圖形的關健工藝,它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如果在蝕刻階段出現問題將會影響線路板的質量,特別是在生產細線路或高精度印製電路板時,尤為重要。
  • 一文看懂軟性線路板工藝要求及流程
    打開APP 一文看懂軟性線路板工藝要求及流程 發表於 2018-03-11 09:01:29   軟性線路板生產工藝   軟性線路板生產過程較為複雜,涉及的工藝較多,從機械加工到普通的化學反再到光化學。電化學。
  • PCB生產過程中的蝕刻工藝技術解析
    進一步解釋蝕刻的過程,PCB製造商更願意使用水平的蝕刻線進行生產,以實現最大程度上的生產自動化,使生產成本降低,但水平蝕刻也不是十全十美,無法消除的「水池效應」使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產生不同的蝕刻效果,板邊的蝕刻速率比板中心的蝕刻速率快,有時候,這種現象會使板面上的蝕刻結果產生比較大的差異。
  • 深度解析PCB蝕刻工藝過程
    印刷線路板從光板到顯出線路圖形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的過程,本文就對其最後的一步--蝕刻進行解析。目前,印刷電路板(PCB)加工的典型工藝採用"圖形電鍍法"。即先在板子外層需保留的銅箔部分上,也就是電路的圖形部分上預鍍一層鉛錫抗蝕層,然後用化學方式將其餘的銅箔腐蝕掉,稱為蝕刻。
  • 【技術】PCB蝕刻工藝及過程控制
    在外層蝕刻工藝中僅僅有一層銅是必須被全部蝕刻掉的,其餘的將形成最終所需要的電路。這種類型的圖形電鍍,其特點是鍍銅層僅存在於鉛錫抗蝕層的下面。 另外一種工藝方法是整個板子上都鍍銅,感光膜以外的部分僅僅是錫或鉛錫抗蝕層。這種工藝稱為「全板鍍銅工藝「。與圖形電鍍相比,全板鍍銅的最大缺點是板面各處都要鍍兩次銅而且蝕刻時還必須都把它們腐蝕掉。
  • 標識牌製作廠家蝕刻工藝介紹
    蝕刻工藝是標識牌製作廠家在日常生產中常用工藝之一。主要用於製作金屬材質和標識牌面板圖文,相對於其它標識牌面板圖文製作方法,蝕刻工藝對設備要求不高,蝕刻標識牌圖文立體感強,可以蝕刻出凹面也可以蝕刻出凸面。當然蝕刻工藝的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僅限於標識牌面板圖文的製作。
  • PCB線路板外層電路製作的蝕刻工藝解析
    這種方法非常近似於內層蝕刻工藝,可以參閱內層製作工藝中的蝕刻。目前,錫或鉛錫是最常用的抗蝕層,用在氨性蝕刻劑的蝕刻工藝中.氨性蝕刻劑是普遍使用的化工藥液,與錫或鉛錫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氨性蝕刻劑主要是指氨水/氯化氨蝕刻液。此外,在市場上還可以買到氨水/硫酸氨蝕刻藥液。 以硫酸鹽為基的蝕刻藥液,使用後,其中的銅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分離出來,因此能夠重複使用。
  • 淮南鹼性蝕刻液電解提銅設備
    如何將廢液中的銅進行回收,一直是行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目常見的方式就是採用電解方式將溶液中的銅提取出來。目前採用微蝕槽蝕銅裝置中,銅經過腐蝕氧化成為二價的銅離子,而電解過程中,銅離子被還原成銅。但是目前的電解裝置多採用傳統的電解銅工藝中的電解裝置,傳統的電解技術是將陰、陽極放置在緩慢流動,或者停滯的槽體內。
  • 蝕刻類金屬標牌製作工藝
    該工藝適合精度較高,數量較多或者內容統一的標牌生產任務。和即時貼作為掩膜的工藝相比,免去刻貼揭帖環節,網印工藝促使掩膜製作效率大大提高,更適合批量化生產。具體工藝是使用事先製作的網版在金屬板上印刷抗酸油墨作為掩膜,凡是可以網印出來的文字線條都可以採用該工藝。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先網印再蝕刻。
  • 採用溼式蝕刻工藝提高LED光提取效率分析
    所以如何從半導體之主動區萃取光源,以進而增加光萃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乃成為各LED製造商最重要的努力目標。本文將參考相關文獻[1~6],探討如何利用高溫磷酸溼式化學蝕刻技術,來達到增加LED光提取效率之目的。  此外,針對LED生產線之高產能與高良率需求時,在工藝系統設計製作上必須考慮到哪些因數,亦將進行詳細探討,以期達到增加LED光提取效率之目的。
  • 線路板三防膠使用工藝
    主要應用於電子線路和元器件上形成保護膜,增強電子線路和元器件的防潮、防汙、防黴、防水、防鹽霧能力,防止焊點和導體受到侵蝕,也可以起到屏蔽和消除電磁幹擾﹑防止線路短路的作用,提高線路板的絕緣性能。此外,塗層保護膜也有利於線路和元器件的耐磨擦﹑耐溶劑性能,並能釋放溫度周期性變化所造成的壓力。適合噴、塗、刷、浸等工藝。為了使三防漆更好的發揮優秀的性能,操作工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1個步驟巧用線路板酸鹼廢液波美度計快速測定PCB廢液銅含量
    印製電路板生產蝕刻工藝主要有2種,「鹽酸+氧化劑蝕刻」跟「氨水+氯化銨蝕刻」,前一種工藝產生的蝕刻液主要含氯化銅跟鹽酸,呈酸性,稱為酸性氯化銅蝕刻廢液,後一種工藝產生的蝕刻廢液主要含氯化銅氨絡合物和氯化銨,呈鹼性,稱為鹼性氯化銅蝕刻廢液。兩種廢液的銅含量在5-15%之間,回收價值較高。
  • 印刷電路板PCB的蝕刻工藝介紹
    這種方法非常近似於內層蝕刻工藝,可以參閱內層製作工藝中的蝕刻。 目前,錫或鉛錫是最常用的抗蝕層,用在氨性蝕刻劑的蝕刻工藝中.氨性蝕刻劑是普遍使用的化工藥液,與錫或鉛錫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氨性蝕刻劑主要是指氨水/氯化氨蝕刻液。此外,在市場上還可以買到氨水/硫酸氨蝕刻藥液。  以硫酸鹽為基的蝕刻藥液,使用後,其中的銅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分離出來,因此能夠重複使用。
  • 蝕刻工藝——熱壓模板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定製化產品越來越多,這些蝕刻廠家的困擾隨之而來,有了訂單反而不高興???到底是為什麼呢,對於傳統工藝來說,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讓蝕刻廠家老闆的心在滴血。1、工期長、工藝不靈活2、流程複雜3、蝕刻師傅緊缺4、汙染嚴重(環保局不定時來檢查)
  • PCB線路板的電鍍錫工藝
    PCB線路板的電鍍錫工藝2009/4/20/09:32來源:PCB網城作者:劉佰利    【慧聰表面處理網】①目的與作用:圖形電鍍純錫目的主要使用純錫單純作為金屬抗蝕層,保護線路蝕刻;    ②槽液主要由硫酸亞錫,硫酸和添加劑組成;硫酸亞錫含量控制在35克/升左右,硫酸控制在10%左右;鍍錫添加劑的添加一般按照千安小時的方法來補充或者根據實際生產板效果;電鍍錫的電流計算一般按1。
  • PCB蝕刻基礎知識
    為了使榮信公司的工程管理人員,尤其是負責蝕刻工序的工藝工程人員對蝕刻工序有一定的了解,故撰寫此份培訓教材,以期有助於生產管理與監控,從面提高我司的產品品質。(本教材以設備為基礎對蝕刻工藝進行講解)2.基礎知識1)蝕刻的目的蝕刻的目的即是將前工序所做出有圖形的線路板上的未受保護的非導體部分銅蝕刻去,形成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