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小學生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近日,淮安小學五年級學生戴博聞從北京載譽歸來。在2018年12月21日至24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中,他向30多名全國知名科學家及1500餘名參賽選手展示了自己發明的「桌球自動撿球器」,獲得了「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

  淮海晚報記者 姜晴

  發明「桌球自動撿球器」 在全國1500餘名同學中脫穎而出

  據淮安小學張守志老師介紹,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已經舉辦十四屆,由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中國少年科學院共同舉辦,旨在支持鼓勵青少年樹立遠大志向,放飛科學夢想,投身創新實踐。活動現場評選「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中國少年科學院預備小院士」和「中國少年科學院小研究員」。表現優異的10名同學還將被授予「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

  此次活動雲集了全國各地選派的1500餘名同學。淮安經過層層篩選,派出29名同學參加活動。大家在30多名全國知名科學家的見證下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參與角逐。戴博聞的專利發明「桌球自動撿球器」和論文《桌球自動撿球器的設計與製作》在現場成果展示、論文交流和現場答辯等環節中表現突出,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十佳小院士」稱號,他還在頒獎儀式上作了交流發言。

  練桌球時觸發靈感 根據吸塵器製作自動撿球器

  「打完桌球場地上會散落很多球,通常做法是拿著盆一個一個撿。寬敞地方還好,球滾到犄角旮旯的地方撿起來就很費勁。我就想,要是有一個能撿球的工具就好了。」戴博聞告訴記者,他從小練習桌球,這個想法也是在練球時產生的。「有一天,媽媽用吸塵器打掃衛生,我看到灰塵雜物被『呼呼』吸入時,突然想到,能不能利用吸塵器的原理製作一款桌球自動撿球器呢?」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之後,立即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於是,他在父母的幫助下設計方案,找來電機、風扇、PVC 管、卡箍、鞋盒、網兜等材料,動手製作起來。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設計工作,因此製作過程雖然不容易但還算順利,一個全新理念的「桌球自動撿球器」很快誕生,並通過層層選拔,被選派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拿到獎項,戴博聞一家人和學校老師都非常高興。據戴博聞的爸爸戴彥昶介紹,孩子平時特別喜歡看數學和科學相關的書,經常參加各項活動,也喜歡接觸自然。「閱讀和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問題或者事情能吸引他,我們會在他提問時給予解答並引導,培養他對科學、科技的興趣,幫助他形成愛科學的好習慣。」他說,這次能獲獎,還要感謝學校和老師的支持。

  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小發明更加完善,戴博聞還撰寫了《桌球自動撿球器的設計與製作》論文,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小發明的研究、設計、製作等過程。在這次活動中,淮安小學被授予「優秀組織單位」,戴博聞的指導老師張守志被授予「中國少年科學院優秀科技老師」稱號。

相關焦點

  • 第八屆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頒獎儀式在鎮舉行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由團省委、省科協、省少工委主辦,鎮江團市委、市科協、市少工委承辦的「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計」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頒獎儀式在鎮舉行。組委會從前期開展的「我為高質量發展獻一計」科學建議徵集評選活動中,遴選出58個優秀科學建議項目入圍「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評聘展示」活動。經過專家評委現場提問、科學基礎知識測試等環節的比拼,90名少先隊員被聘為「第八屆江蘇省少年科學院院士」,其中綜合表現突出的10名少先隊員,被組委會表彰為「十佳小院士」。
  • 紅領巾科創達人展示小發明 12位小選手獲得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
    10:31:36 來源: 新民晚報 舉報   「雛鷹杯」紅領巾科創達人挑戰賽暨第十八屆上海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評選終評活動昨天下午在上海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
  • 科創大賽一等獎+2個專項獎|昆蟲少年王清石:潛心研究蝴蝶鱗片
    獲中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北京)專項獎-「知力」創新獎,自然與生命探索獎。
  •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歐洲科學院每年舉行一次院士選舉,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嚴格的學術審查、學組與學部多輪投票等,最後由歐洲科學院的理事會批准產生。該院目前有約4000名院士,包括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位圖靈獎獲得者、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
    曹進德教授近日被非洲科學院正式批准並授予「非洲科學院院士」榮譽稱號。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詳情吧!近日,非洲科學院(The African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AAS)致函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鑑於其對世界科學技術的貢獻,通過非洲各界多學科專家的獨立評估和推選以及十個不同領域顧問委員會的評審,正式批准並授予其「非洲科學院院士」榮譽稱號。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吉大六名校友當選2015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吉大校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安立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校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高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北京飛機強度研究所研究員閆楚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非洲科學院(The African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AAS)致函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鑑於其對世界科學技術的貢獻,通過非洲各界多學科專家的獨立評估和推選以及十個不同領域顧問委員會的評審,正式批准並授予其「非洲科學院院士」榮譽稱號。
  • 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獲2019年「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吉林省科協副主席、吉林大學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于吉紅教授獲2019年「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9月8日下午,吉林大學副校長蔡立東一行來到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歡送于吉紅赴京參會。蔡立東代表學校向于吉紅表示熱烈祝賀,並向她表達教師節的問候。
  • 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衛華 [資料圖]12月7日,2015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結果公布,安徽師範大學87屆物理系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至此,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專業均有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汪衛華198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一直致力於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在新型大塊非晶、納米材料及其它亞穩材料在高壓、微重力等極端條件下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創新性成果,為我國物理教育與物理科學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有力推動了我國物理科學的發展進步,贏得了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讚譽。
  • 株洲小學生顯微鏡外接屏幕_愛科學
    株洲小學生顯微鏡外接屏幕,愛科學,顯微鏡產品於多項評比中榮獲「中國教育裝備產品創新獎」、「2018年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推薦產品」、教育裝備「金獎產品」、「金點設計獎」、「紅棉中國設計獎」等榮譽。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此外,中國科學院新增外籍院士16人,出生於溫州的華人科學家沈志勳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此次有兩名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為謝作偉、滕錦光,他們均是溫州鄉賢。出生於溫州市區的華人科學家沈志勳為何是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溫州市科協的工作人員表示,沈志勳是美籍華人,所以是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院士作為科研人員的最高奮鬥目標,是國際通用的榮譽稱號,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有院士這一群體。如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德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工程院以及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等。並在1955年6月成立了學部,準備遴選院士。但考慮到那個時候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與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具有較大差距,因此沒有使用院士稱號而是採用了學部委員稱號。此後又多次增選,豐富了這一隊伍。
  • 包信和院士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1982年9月-1987年10月為復旦大學化學系碩博連讀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10月-1989年8月在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講師);1989年8月-1995年5月年獲德國洪堡基金和馬普基金資助,在德國馬普協會FRITZ-HABER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1995
  • 南昌大學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昌大學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11-23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 中山大學宋爾衛、戴永久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
  • 校友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979年9月-1983年6月蘭州大學物理系攻讀本科,1983年9月-1986年6月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0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後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理事,表面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主持完成了多項科研成果,經鑑定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出版《真空設計手冊》(第3版)、《太空飛行器熱控薄膜技術》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項。
  • 我校8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位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對外公布,我校陸夕雲、葉向東、楊金龍、俞書宏4位教授,以及常進、陳學思、相裡斌、吳宜燦4位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校友鄭泉水、徐建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校友鄭泉水、徐建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