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故事的底層邏輯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2020-11-25 前瞻網

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高級筆記達人 | 孫小紅

責任編輯| 智勇

內容來源:2020年3月21日,博石教育集團主辦的【2020全球標杆學習線上高端峰會】博石•標杆微課第36場直播。

講者簡介:陳志強,商界傳媒集團營運長,前商界傳媒副總編輯,前商界評論雜誌主編。

商業思維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我們為什麼會被故事吸引?

如何才能講好一個故事?

今天和大家主要聊的是企業如何做出能夠傳播的爆款內容,即企業如何講好自己的商業故事。

一、新流量時代的傳播邏輯

為什麼一個企業要講好自己的商業故事?其本質目的是要做傳播,是要獲得流量。企業如何去做能夠傳播的爆款內容,如何去獲得流量?

‍‍1.像講故事一樣去做傳播

我個人經歷其實非常多,但我最喜歡的標籤叫做「內容人」。在我理解,內容人就是一個生產故事的人。

什麼是「故事」?故事是:通過講述一個事件,把一個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

那什麼是企業傳播?通過講述一個事件,把一個帶有商業目的的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這個商業目的可能是希望用戶關注我們,轉發我們,購買我們的產品。

所以企業傳播分為兩步:第一步,講述一個事件;第二步,把一個帶有商業目的的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

如果用這個邏輯反過來推導,很多企業的傳播做得不夠好,因為它往往只做了第一步,即只是講述一個事件,卻沒有考慮過如何把一個帶有商業目的的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

企業做傳播的本質,是把內部價值外部化,把這個企業的模式價值(產品、組織)轉換為市場價值,這個市場價值包括銷售數據、合作夥伴以及資本價值。

2.企業做好傳播的三個要素

企業做好內容傳播的三個要素:專業性、準確性、可體驗性。

專業性,指一個企業對自己商業價值(商業模式、運營模式、邏輯體系、未來趨勢)的專業理解與分析。

準確性,對企業與產業背景的準確解讀,即要把企業的產品服務、行業地圖、技術方案等精準地轉述給用戶。

可體驗性,使傳播內容與形式更具體驗感。

絕大多數企業的傳播內容只做到專業性和準確性這兩個要素,但是用戶不一定能夠看懂。你的內容本身是否具備可體驗感、是否能夠被用戶接受吸收理解,其實更加重要。

一個精心講述的故事,往往比專家用專業知識理性分析,更具有說服力。「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傳播的過程當中,信息的質量決定了內容的質量。你的內容效果(如傳播度、有刺激度),其實是可以通過「可體驗性」解決的。

3.如何提升企業傳播的可體驗性?

案例:酒業經銷商

來看這段描述:「我們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打造了一個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層級最少、服務最快捷、成本最低、推廣最精準的企業訂單處理採購供應倉儲物流,數據營銷四維一體的專業數位化服務平臺。」

這段描述非常專業、準確,但誰能知道這家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其實非常難。

這個企業其實是做酒的流通平臺,我們在上述的描述中加了以下描述:

‍‍「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經不會再在汽車後備箱放上一箱酒了,為什麼呢?只要打個電話,19分鐘就能送到,為什麼還要放在自己的汽車後備箱裡呢?」

這句話其實隱含了三個假設條件:

第一保真,我保證放在自己汽車後備箱裡邊的都是真酒;

第二價格低,我都是低價時候購買的;

第三方便,到餐廳後可直接從汽車後備箱裡拿出來。

但現在這家企業做的是什麼事情呢?除了保真和便宜,你還可以直接打電話,19分鐘就能送到餐廳。但,這就夠了嗎?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改變了一個城市的用戶習慣。

什麼叫改變一個城市的用戶習慣?

美團點評能夠改變我們用餐的習慣;滴滴打車能夠改變我們出行的習慣;攜程能夠改變我們訂機票、訂酒店的習慣。

這家公司門店在成都的密集度非常高,所以它能夠改變一個城市的用戶習慣。但是可能在北京、上海、廣州的門店密集度還不夠,需要融資,去提高全國各個城市的門店密度,以期能夠改變全國人民永久的用戶習慣。

如果你是他的意向投資人,是不是一下讓你覺得這家公司非常有想像空間了?

我們在介紹公司時,沒有去改變它專業和準確的部分,我們只是提升了可體驗性。讓它的用戶、合作夥伴和投資人能夠理解這家公司到底在做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專業、準確、可體驗。

4.你給用戶創造可傳播的內容了麼?

絕大多數企業的內容現狀:

① 企業商業價值優秀,但缺乏內容表達;

② 視覺單一,從企業內部出發推己及人;

③ 語境專業,忽略了內外部語言的隔閡;

④ 重產品與服務交付,輕案例追蹤總結;

⑤ 企業品牌突出,但企業形象模糊。

舉個例子,你看過多少次「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你可能從你的朋友、商學院的案例、雜誌的案例上看到過。所謂的洗腦廣告,其實不完全是通過看電視了解的,更多是來自別人的傳播。

你需要去給用戶創造一個可以傳播的內容,而不是讓用戶自己去想。

二、什麼樣的內容能引爆傳播?

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20個字講出你一生的故事?

你是會講一個關鍵詞還是一個完整的人生經歷?你是會講某幾個階段還是會在某一個細節中去展開?

電影《末代皇帝》,四個字講清楚一生的故事;電影《風語者》用三個字講清楚美軍密碼員的故事;電影《教父》用兩個字講清楚一生的故事;電影《亂世佳人》改編自書《飄》,一個字就講清楚那本書的故事……‍‍

不管是一個兩小時的電影,還是一本幾十萬字的巨著,寥寥幾字就能講清楚人物一生的故事,為什麼我們講自己的故事就講不出來或者講得平淡如水呢?

因為你的故事有趣但不驚人,真實但不震撼,重要但不關乎生死。很多企業做內容做得很有趣、真實、重要,但依然不夠驚人、不夠震撼、不夠關乎生死。

如果一個故事只做到了前半部分,它只能叫做一個好故事或好內容;要做到後半部分的「驚人震撼」、「關乎生死」,才是一個能夠傳播出來的爆款內容。

1.好故事的三個層次

我把一個故事分為三個層次:故事的本體、故事背後的問題、故事本質的意義。

故事的本體,即故事內容本身。我們在本體上面會花很多的功夫,讓這個本體變得好看、變得有趣、變得重要,但是我們從來沒去思考過這個本體背後是什麼東西。

本體背後是什麼呢?是基於某種問題產生的故事。個稅的調整、新冠疫情的問題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們看到湖北武漢的各種故事,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故事。

為什麼我們會去關注這個問題呢?因為故事背後還有一層意義叫做:本質意義。

自由、平等、公正、奉獻,這些平時我們不會去思考的大詞兒,會讓我們去關注一些問題,以及由這些問題衍生出來的一個故事。

案例1:看無聲世界盃的農民工

2006年,冰點周刊的一篇報導講了一個故事:

天下著大雨,6名農民工卷著褲管打著傘,深夜站在廣州街頭一個露天大屏幕下,仰著脖子凝神觀看正在轉播的世界盃。因為大屏幕只有畫面而沒有聲音,他們中的一人專門花65元錢買了一部收音機,‍‍6個人仰著脖子邊聽廣播電臺的直播邊看無聲的大屏幕。

為什麼這個故事在當年引起極大關注?我們用故事的三個層次來拆解:

故事的本體:6名農民工在下著雨的露天街頭看無聲的世界盃;

故事背後的問題:農民工朋友在打工忙碌的過程中,是否有公共娛樂空間滿足他們休閒娛樂的需求;

故事的本質意義:作為一個都市白領,我們能在家裡吹著空調,喝著冰啤酒看世界盃的時候,為什麼你要去關注6個農民工,在下著雨的露天街頭看無聲的世界盃這一個故事?

本質上來說,我們在追求平等,我們希望自己能看上世界盃的同時,農民工兄弟也能看上世界盃。

如果在平時講平等這個詞,大而空虛。但在這個故事裡,正是因為「平等」這兩個詞,讓你去關注到這個故事和農民工群體。

案例2:抖音爆款視頻

這個視頻是這個抖音號(津門怪手楊凱)剛註冊時發的,但現在已經有幾百萬的粉絲。為什麼這個視頻能夠成為一個爆款內容?

我們用故事的「本體—問題—本質」這個工具拆解一下。

故事的本體:用傳統的中華手法去拆穿街頭騙局;

故事的問題:我們的中華傳統技藝,5000年的傳統技藝應該如何去應用和傳承?

故事的本質意義:你為什麼會關注到這樣一個故事?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兩個字叫做:正義。

本質上,我們都希望去匡扶正義,去主持大道,所以會被這個故事吸引。

現在看一個喜劇類的視頻,拆解它為什麼能夠傳播出來呢?

故事本體:主人公因為好心去幫助騙子帶來了一系列的誤會;

故事背後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街頭行騙?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街頭求助的人,一方面會擔心這個人是不是騙子,如果幫了他,就會讓他覺得這個事情可以一直做下去,去騙別人;另一方面,擔心他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不幫的話是否錯過了幫助別人的機會?

故事本質意義:「要不要去幫助他」這個問題讓我們糾結,本質上就是因為「互助」這個詞。我們希望幫助別人,也希望別人幫助我們。

‍‍「互助」這個詞在平時看來很空洞,但視頻裡這兩個詞感染到你,讓你去點讚,轉發。

‍‍2019年12月有個當天播放量第一名的抖音視頻,沒有花錢去做推廣,點擊量達到8000多萬。抖音日活用戶約4億,這就意味著當天有約20%的用戶,看到了這條視頻。

故事本體:「讓孕婦插隊,但所有人都為此重新排隊的故事。」為什麼我們會去點讚和關注這個視頻?

故事背後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插隊這件事?我們其實都很討厭別人插隊,當為孕婦插隊做出犧牲。那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他人(英雄或奉獻者)的犧牲?

故事的本質意義:「道德」。它既包括了:插隊是否道德,也包括了別人(一個英雄)為此做出犧牲的時候,我要不要去幫助這個英雄的問題。因為道德,我們願意去關注這件事情。

「平等、正義、互助、道德‍‍」這四個詞放在平時像是「大詞」,但是融入到故事時,我們發現其實它是「小事」。

如果不是這些「大詞」在這個故事背後,這個故事不會成為爆款。所以我們一定要想清楚:你的故事或內容的本質上能夠喚醒多少人對這些「大詞」價值觀的認同?

美國有一個學者總結了人類從古至今,有13個來自心底層的價值觀,它包括成就感、美的追求、挑戰健康、收入財富等等。

你能喚醒多少人的共同價值觀,你的故事就有多少的關注和傳播度。

2.「故事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所有的故事要有故事的本體,故事的問題,故事的本質。為什麼說「故事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之前在給一個企業做直播時寫了一段轉發語,大意是:這家企業在疫情期間,它的組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他們的品牌工作人員告訴我不能這樣寫,因為在疫情之前,公司就做了很多事情。我們的組織能力得到的很多提升,不僅是在疫情期間做的事帶來的,而且還包括疫情來之前做的事情。

他講的非常嚴謹、有邏輯性,因果關係也非常清晰。但如果你是個用戶,你會願意聽這個嗎?你一定更想聽的是,在疫情期間,我能做什麼事情讓組織能夠得到提升。

如果我一開始就告訴用戶,想在疫情期間得到組織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疫情之前做10件事情,這可能就失去了這個故事本身的傳播度,至於你想傳遞的一些專業性、準確性的內容也失去了。

我們一定要去消除那些瑣碎的細節,那些看似正確、關聯度非常高的細節,它會影響我們故事的傳播度。‍‍ ‍‍

你還記得自己昨天或前天晚上做的夢嗎?你可能已經忘了這個夢是怎麼開始或結束的,但你一定記得其中一兩個非常精彩刺激的細節,甚至把你嚇醒。

你會發現:你從來不會去在乎夢的邏輯性和嚴謹性,以及夢的前因後果,但夢裡的精彩細節能夠被你記住,這就是這個夢最大的亮點。

同樣,用故事做傳播一定是把細節做得足夠精彩、有戲劇性才能夠被用戶記住。把瑣碎的細節不停拋給用戶,看似很正確,但實際上不能幫助到用戶去記住故事本身。

有一個詞叫「戲劇衝突」,就是消除了厭煩時刻的生活。‍‍「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其實就是要消除生活裡的一些厭煩時刻。

企業傳播需要來自於真實的故事,但在傳播過程中,一定要消除一些為了講通邏輯但讓用戶厭煩的細節。

我們要在故事裡面抓住「衝突」,而不是抓住「細節」。

3.如何抓住故事的衝突?

① 衝突=人物的欲望+障礙

抓住衝突意味著要去抓住人物的欲望、設置人物的障礙。當你有一個欲望要去滿足卻不能被滿足的時候,你一定想去克服這個障礙。這其實就形成了欲望和這個障礙之間的衝突,而我們都喜歡看這樣的故事。

在寫故事的時候,我會對人物進行拆分:這個人物的欲望不變,但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他內心、個人、外部的障礙。所以同時會有內心衝突、個人衝突、外部衝突,三種不同的衝突。

內心衝突:最內層是內心衝突,即:你和你的頭腦、身體、情緒之間的衝突。人都有害怕的情緒和膽怯的地方,但當我們克服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成為了一個「英雄」,邁出了一步。

個人衝突:比如說你和你家人、戀人、朋友之間的衝突。

外部衝突:外部衝突,指的是你和這個社會的個體或整個社會結構,甚至和外部的物質環境之間的衝突。

如果故事只有內心衝突,它就只是一個意識流的故事;如果故事只有個人衝突,比如婆媳之間的衝突,就會變成家庭肥皂劇;如果這個故事只有外部衝突,會變成一個動作、探險劇或一個鬧劇……

而好的故事一定是三種衝突或者多種衝突的結合。當我們能找到「衝突」或「欲望」的時候,故事其實就很好寫。

如果一個企業家的欲望是希望改變世界,那他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衝突。他的個人衝突,可能來自於個人身體健康的問題;外部衝突可能與公司現狀的問題,如產品創新,產品取捨。

賈伯斯想改變世界,但他遇到「癌症」的問題,他剛回蘋果時整個公司瀕臨破產,並且面對產品創新的問題。於是他砍掉一系列的產品,只保留一個。

你在故事中的人物「欲望」一旦確認,就是衝突引領著故事的發展。

比如寫一個企業的故事,這個企業的「欲望」是想提升行業的流通效率,他會遇到什麼障礙呢?他可能會遇到行業潛規則、家庭的不理解、友商的惡意競爭等。

你要寫的就是他如何去突破行業潛規則,如何去和家人達成諒解,如何去走出這一步惡意競爭的故事。你一旦找到這個欲望的時候,這層層障礙接踵而至,故事自然而然。

②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怎麼樣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用前面講到的「衝突」和故事的「本體—問題—本質」來分析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個動畫片講了三種衝突:

一是內心衝突:哪吒的內心存在自我認知的衝突,即自己到底是魔童還是靈童?是個好孩子還是個壞孩子?

二是個人衝突:他和他的父母、師傅、朋友之間關於身世問題和教育問題的衝突。

三是外部衝突:來自於陳塘關百姓,來自於龍族,甚至來自「天雷」。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本體—問題—本質」:

故事本體:哪吒從一個壞小孩成熟成長的故事。

背後的問題:正邪衝突以及兒童成長。

本質意義:命運。我們既想去問天命,又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天命。

所以這部動畫片表現的內心衝突,個人衝突,外部衝突,並和命運結合到一起。「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其實就是我們關於這個故事最本質的東西。

③ 好故事的標準

好故事有這四個標準:專業-準確-可體驗;本體-問題-本質;欲望-衝突-阻礙;簡單-熟悉-意外。

第一:故事的專業性、準確性和體驗性是否夠好?

第二:故事「本體—問題—本質意義」是什麼?能夠喚醒多少人的關注和轉發?

第三:在這個故事裡面,是否有「欲望—衝突—阻礙」?你能看到這個人物和這個企業的欲望、阻礙在哪裡嗎?有什麼衝突嗎?

第四:簡單-熟悉-意外,這個故事能夠方便用戶理解,能給用戶創造期待之外的驚喜麼?

三、商業故事的內容模型

‍‍1.「英雄之旅」模型

2018年的「淘寶造物節」有一個針對淘寶新賣家的採訪視頻,講述創業者的故事。但它真的只是簡單的講創業者的故事嗎?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價值觀,馬雲每天都在講。以前我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句套話。

但是當你真正地看到有一大批淘寶賣家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似乎是一個活生生的故事。

這些故事其實就是幫助阿里去提升自己的「‍‍可體驗性」。這些故事用到了:「英雄之旅」的模型。

英雄模型分為幾個步驟:平凡世界;冒險的召喚;猶豫;啟蒙;第一道門檻;考驗、朋友和敵人;決戰接近;決戰;收穫;重回平靜。

平凡世界:故事的開始,英雄生活在一個平凡的世界,寧靜但隱藏危機。

冒險的召喚:他遇到了生活變故,或聽到內心的聲音準備要冒險。

猶豫:但他也許會拒絕冒險,想到為止的挑戰,英雄也會猶豫。

啟蒙:這時,一位智者會出現,給英雄建議和幫助,鼓勵他接受挑戰。

第一道門檻:英雄出發了,他離開舒適區,正式踏上未知的徵途。

考驗朋友和敵人:一路上,考驗、朋友和敵人都接踵而至,英雄在新世界獲得成長。

決戰接近:最危險的敵人正在接近,他要和新夥伴一起面對。

決戰:決戰到來,英雄要直面強大的敵人和自己內心的恐懼,展開殊死搏鬥。

收穫:英雄戰勝了對手,挽救了局面,或是成功逃離困境,獲得相應的獎勵。

重回平靜:英雄滿載而歸,回歸寧靜或者準備迎接新的篇章。

案例1:褚時健的「英雄之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平凡的世界:褚時健把紅塔集團幹成了全國第一,成為「煙王」。

猶豫:刑滿出獄,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啟蒙:在朋友和太太的幫助下,選擇了上山種橙。

第一道門檻:75歲,褚時健上了哀勞山,承包了2400畝的荒地,打算種橙子。

考驗、朋友和敵人:因為沒有經驗,反覆犯錯,交了不少學費,橙子銷量也不好。

決戰:重新種橙,從施肥溝的高寬深度、到果樹施肥打藥的濃度計量,花了無數時間與精力。

收穫:2012年,褚橙開始銷售,每年都被搶購一空,掀起褚橙熱,「煙王」成為「橙王」。

重回平靜:2019年3月5日去世,在去世之前褚老接受採訪談到生死:我平淡了。其實就是重回平靜。

案例2:華為手機鈴聲背後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小女孩自小和爺爺學習彈鋼琴。

冒險的召喚:小女孩收到了心儀的音樂學院錄取通知書。

跨過第一道門檻:出發前往學校。

考驗,朋友和敵人:女孩的求學之路特別坎坷。

決戰接近:為了爭取公開演出的機會,她更加拼命地練習,卻得知爺爺病重。

決戰:獲得了演出的機會,且將演出透過華為視頻和爺爺分享。

收穫:最後,演出十分成功,一切艱辛終帶來了豐富回報。

在企業的傳播過程當中:你的產品一定是去幫助用戶的手段,而不是用戶直接去追求的那個目標。結合的「欲望-阻礙-衝突」這種模型來看,你的產品一定不是用戶的欲望。

比如這個小女孩的欲望不是華為手機,而是音樂演出的成功,同時又希望能夠照顧爺爺。帶來的障礙可能來自於不能夠既要公演,又要照顧了爺爺這個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產品是幫助用戶克服障礙,去解決衝突的,而不是成為用戶的欲望本身。

2.兩個傳播的小模型

① 平衡-失衡-再次平衡

人類非常喜歡平衡,害怕失衡。當我們的平衡狀態被某種東西打破處於一種失衡狀態的時候,我們一定希望我們的生活狀態、我們的行業狀態,再次恢復到平衡。

你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的哪個位置?它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的企業和產品應該去幫助用戶從失衡到達再次平衡這個角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扮演一個工具、一個手段或一個目的。

小時候非常流行的廣告叫做:大大泡泡糖,講的是一輛過山車衝出軌道了,大大超人幫助這輛過山車重回軌道,這就是典型的一個從失衡到達再次平衡這種狀態的廣告。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扮演的不是用戶的欲望本身,而是用戶希望達成的一個願望:安全平衡。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產品在傳播過程中應該做什麼事情,把自己的產品當成用戶欲望本身去做傳播,這個傳播效果自然不會好。

② 三角模型

越來越多的產品處於用戶不直接接觸產品的狀態,而是會通過朋友、身邊的人來接觸你的產品。

朋友很信任一款產品,天天在用,而用戶信任自己的朋友,但是不信任初次接觸的新產品。其實這是一種失衡的狀態。

要把這個失衡狀態再次回到平衡,要麼用戶繼續信任他的朋友,也信任這個產品;要麼就是他既不信任這個朋友,也不信任這個產品。

電商網紅直播帶貨時,經常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和用戶之間的信任傳遞到產品上來,希望用戶通過信任我,從而繼續信任這個產品本身。

李佳琪帶貨就是這個邏輯。懂了這個底層邏輯,你也能帶貨。

3.傳播模型核心:「人慾即天理」

所有的傳播模型核心有一點:「‍‍人慾即天理」‍。當用戶的欲望碰到阻礙的時候,你的產品應該是去幫助他解決阻礙的關鍵。

傳統傳播往往只注意到了兩個層面的東西,即企業到媒體,媒體到用戶這2個環節。但真正的信息傳播非常複雜,有7個環節:

經營信息:日常信息是否有整理、積累,是否有足夠儲存;

信息:是否準確抓住了外部信息,確保素材可用;

加工:選擇內容策略、內容主題、讓信息有效有趣;

媒體:根據目標用戶、傳播目的倒推媒介選擇;

接收:如何激發用戶興趣,更有效地無感傳遞;

吸收:什麼形式更利於用戶理解、吸收、記憶;

行動:怎麼促進行動,是否有足夠的目標,激勵?

這是一個比較詳細的用戶信息傳遞過程。整個鏈條非常長,任何一環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傳播效果。

有個非常經典的傳播模型叫做5W傳播模式:誰—說什麼—渠道—對誰—效果。

首先關注到誰來說(比如關注到我們的企業主來做傳播),說什麼(指的是內容本身),然後再選擇一個媒體渠道針對用戶去發布,期望它得到效果。最後根據這個效果的反饋繼續改說法,換渠道,換用戶對象。

但是我們在做傳播的時候,放在第一位的是用戶,而不是製作。我們需要考慮:

我這次傳播是面對哪些用戶去做傳播的?

希望取得什麼樣的效果?

要取得這樣的效果,需要通過什麼渠道去找到這些用戶?

在這個渠道上面,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傳播、能夠被用戶接受並理解、能夠刺激他們的行為?

最後再考慮適合製作這個內容的製作方。它有可能是企業本身,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傳播的中心不再是製作者本人,而是用戶本身。

不管是傳播的內容還是傳播本身是否有模型,我們需要記住: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傳播,你對這件事情就永遠會有一個新理解。

用戶、技術、渠道都在不斷變化,只有抓住用戶,對傳播這件事情才會有新的理解。我們要尊重用戶的自我意識,給予用戶一個最大的選擇權。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最大的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平臺,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十,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本文來源筆記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經濟學人蘋果版下載
    前瞻經濟學人蘋果版下載軟體簡介:專注科技、產業、智庫資訊服務的全球產業分析聚合平臺。深度專業與新鮮有趣的完美結合,行業精英都在用的高質量全球商業、前沿科技、產業分析與資訊應用。
  • 前瞻經濟學人APP短視頻全矩陣來啦,火速關注!
    前瞻經濟學人APP短視頻全矩陣來啦,火速關注!關注「前瞻經濟學人APP視頻號」只需1分鐘全面了解產業核心知識點!敲黑板!怎樣關注前瞻經濟學人視頻號?>打開微信,點擊【發現】打開【視頻號】搜索【前瞻經濟學人APP】即可找到官方視頻號哦!
  • 企業不能只活在夏天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也許在梧桐樹的生命邏輯當中,放棄就意味著重生,減法讓生命變得更具彈性。2、冬眠——動物們的「第三選擇」冬眠是動物們在面對嚴寒時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進入冬眠狀態後,黑熊的心跳從每分鐘55次降低到9次,代謝速率可以減少一半以上。
  • 前瞻經濟學人新年賀詞:2019 ,願陽光照耀
    前瞻經濟學人新年賀詞:2019 ,願陽光照耀  前瞻經濟學人 • 2018-12-29 18:01:47
  • 人多力量小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2協作當中藏匿著人性的弱點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但是每個人的「性價比」卻隨著人數的增加而持續降低!這其中也許有力的合成因素,也許是受到人們心理因素的影響,總之,「拉繩實驗」的結果違背了加法的基本規律,到底是個體的力量在集合的過程中流失,還是每個人的潛力未能得到有效地激發?
  • 前瞻經濟學人VIP卡鉅惠來襲,Let's 購!
    前瞻經濟學人VIP卡鉅惠來襲,Let's 購!面對迫不及待的你前瞻經濟學人APP拿出12萬分的誠意將618年中鉅惠縱情狂歡進行到底寵粉即日起至6月21日通過前瞻經濟學人APP購月度VIP卡即享8.8折 購季度VIP卡即享7.8折購年度SVIP卡即享6.8折
  • 潛意識的底層邏輯
    其實不然,任何選擇,都受到潛意識中貪和嗔這兩種底層邏輯的支配。5. 所以啊,不要過於執著於自己選擇,而要認清它的底層邏輯。
  • 複利的謊言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例如,我在澳門賭場裡觀察了一陣子,發現在押大小的賭桌前,假如連續出現了十次大,那麼:新賭徒們就會繼續跟著押大,認為大的火氣正旺;老賭徒們則會押小,他們認為根據大數定律出現小的概率更大了。可惜,二者都錯了。新賭徒們迷信,老賭徒們犯了「小數」的謬誤。一個公正的大小遊戲,每一次或大或小是沒有記憶的。
  • 「底層的耗子」背後的邏輯
    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許可馨辱華言論上了熱搜,有的網友曬出了她的微信聊天記錄,其中有幾句耐人尋味,比如:「我被一些底層的耗子沾住了,我懶得鳥他們……」我真驚訝這位美國留學生的語言藝術,出了國之後還不到一年時間,竟然把自己的母語忘了,不會說人話了,把輿論她的網民成為「底層的耗子」,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因此,我們可稱之為「底層邏輯」。那麼,還有什麼能被稱為「底層邏輯」呢?比如,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恆定律」也是一個底層邏輯,它是隱藏在萬事萬物能量轉化背後的那個根本性的道理,不論是熱能、動能還是勢能,都得遵從這一定律。
  • 史小諾做客中國網直播 暢聊《遇見大咖》背後的故事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遇見大咖》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中國網訊 (記者張楊)2017年12月20日15:00,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財經人物紀錄片《遇見大咖》製作人史小諾來到「中國網直播」的移動直播間,和網友一起暢聊她的新書《40而立,也不晚》以及她製作的廣受歡迎的紀錄片節目《遇見大咖》背後的故事。
  • 一線崔問| 歐拉「貓化」的底層邏輯
    作為歐拉品牌營銷的負責人,餘飛總結:「從品牌建立的角度來談,因為我們覺得營銷的底層邏輯,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兩層,第一是製造聲量,第二是把聲量轉成銷量。」顯然,這是一個教科書式的答案,要真正落實到市場和成果上,還需要精準的打法和不一樣的玩法,才能出奇制勝。
  • 前瞻經濟學人盤點:2019年十大「炒炒炒」 這些你炒過嗎?
    時至年末,前瞻經濟學人APP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19年十大炒炒炒:
  • 前瞻經濟學人盤點:2019十大網紅創業者 帶貨一哥、田園女神……
    前瞻經濟學人盤點:2019十大網紅創業者 帶貨一哥、田園女神……  黃琨 • 2019-12-23 14:20:27
  • 2020就業前景好的8大專業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能通過各種網絡渠道了解就業形勢,但市場上也充斥著很多泛流量化資訊平臺,無法重點聚焦學術和行業領域的專業乾貨,展示內容更缺乏數據和邏輯支撐。而前瞻經濟學人APP,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同時能將學術和行業兩大領域很好地融合,因此很多有擇業需求的人們都在上面找資料、提問題。
  • 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會出現「大企業病」,當出現「大企業病」時該怎麼辦?需要架構重組,流程再造。企業到底採取什麼樣的組織架構?直線式、職能式、事業部制、矩陣式、扁平化、還是平臺化?組織架構確定後,相應的流程就要做調整,所以架構重組和流程再造是一對孿生兄弟。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本文作者從需求文檔的目的出發,對其底層邏輯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現有答案中去挖掘答案深層次的底層邏輯,在了解事物底層邏輯之後,就會發現事物的變化都遵循著底層邏輯,例如:能量守恆,萬有引力。面對底層邏輯,我們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底層邏輯就好比一個公司的願景,它將是這個公司前進方向和價值體現,只有我們需要不停的逼迫自己去思考,不停的槓自己,最終提煉出它的底層邏輯,那時咱們將會通向羅馬。
  • 盤點運營人必須知道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
    工具箱裡應該有底層邏輯、思維模型,也應該有運營技巧和操作工具,它們可能分別處於了道術器的三個層面。我今天整理了部分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以及它們的使用場景和使用原則,希望對大家以後的運營工作有所幫助。【一】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用戶需求、開發用戶需求是運營的核心本質,也是最最底層的邏輯。需求是什麼呢?
  • 【好消息】繪本故事大咖要來婦兒中心了!
    【好消息】繪本故事大咖要來婦兒中心了! 好消息,好消息就在本周六,繪本大師要來到婦兒中心啦這位繪本大咖是誰呢
  • 從0到1建立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底層邏輯
    SWOT好像也很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拋開所有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理論,從底層邏輯出發,梳理建立數據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案的底層邏輯。01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指標是什麼?百度百科解釋指標為:預期中打算達到的指數、規格、標準,一般用數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