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己亥年春節長假結束,也許您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也許您還在趕赴回城的列車,但網上車市已經回歸工作常態,這裡再次祝各位豬年大吉,身體健康,財源滾滾。
年前車市嚴選推出了一檔關注汽車本質的測試類特色欄目——《車市料理》,當然首期的測試對象也是非常硬核,即是有著最美轎跑之美譽的奧迪A7,而本期我們挑選了合資品牌中最炙手可熱的SUV——一汽-大眾探嶽,那麼它的表現能否滿足大家對它的期望。咱們往下看。
推出《車市料理》的緣由是什麼?其實這是一檔非常接地氣的測試欄目,我們主要是想通過採集的測試數據,來體現各汽車品牌的製造水平,品控標準,以及優選用料等,揭秘天花亂墜的廣告詞背後的那些事。《車市料理》將從消費者內心的訴求出發,以漆面厚度、漆面硬度、車身縫隙、車內靜謐性等多類型的測試項目,真實地反映出各車型的質量水準,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證測試結論的客觀性,讓消費者對產品有個清晰地判斷。
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在確定購車預算後都會先從茫茫車海中挑選出那麼幾款自己看上眼的車型。當然能讓車輛與消費者一見鍾情,外觀設計的作用一定是最大的,畢竟長得好才是真嘛。除了外觀之外,什麼才是能讓車輛在飽經滄桑後仍能保持靚麗如新呢?肯定是車漆了,它就如同車輛的一身漂亮衣裳,不僅為了烘託設計,還決定著車輛能否長期保持新車般的原廠光澤,那麼今天咱們就先來看看大眾探嶽的塗裝工藝。
說到車漆測試,我們就得說說塗裝工藝,現如今絕大多數的汽車品牌都採用了三塗層塗裝工藝,車漆也不單單只有一層,而是分為底漆層、中間塗層,以及面漆層,工序繁瑣且不能偷懶,由前處理、電泳塗裝、PVC、中塗、面漆、修飾等組成,而且車輛出廠最終都要達到國標《QC T484-1999漆面質量標準》,這也是我們對於測試車輛的車漆厚度的評判標準。
國標《QC T484-1999漆面質量標準》中的TQ2項目規定了兩種漆面標準,一種適用於裸車價低於5萬元的車型,另一種則是裸車價高於5萬元的,前者規定漆面最薄不能低於90μm,後者規定漆面則更為細緻,包含底漆層不能低於20μm,中間塗層應處於40-50μm(不包括尼子層),面漆層要在60-80μm,把三項的最小值相加,得出裸車價高於5萬元的汽車漆面最薄不能低於120μm,否則就是不合格產品。拿我們本期測試的一汽-大眾探嶽 380TSI 四驅旗艦型來說,它的官方指導價為31.98萬元,也就是說它的漆面厚度應該不能低於120μm。
真實的數據採集是需要依靠精密測量儀器的支持,我們測試漆面厚度的儀器為宇問傳感(YUWESE)生產的型號為EC-770塗鍍層測厚儀,它是一款能在鐵磁性金屬(鋼和鐵類金屬)和非鐵磁性金屬(鋁合金類金屬)中自動轉換的測試儀器,而漆面硬度則用用了機械式塗膜硬度測試儀。
漆面厚度數據是怎麼採集的呢?方法很簡單,我們會在車身外觀覆蓋件中採取漆面數據,以測試儀屏幕上顯示的數值作為厚度結果。由於四個車門、機蓋、後備箱蓋面積較大,我們用了多點採樣法(前、後、正中、左、右),而前後翼子板和車頂則採取三點採樣法(前、中、後),但甭管是哪種採樣法,我們都會在每個點位取樣三次,以測試儀上顯示的最低數值為準,確保精準度。
註:因測試儀器屬於民用版測試儀器,測試結果會存在小幅偏差。特此說明!
發動機艙蓋和尾門是車身最醒目的覆蓋件,也是消費者在選車過程中最愛察看和撫摸的部件,特別是發動機艙蓋,由於發動機工作會產生高溫,長期烘烤對於塗裝工藝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漆面塗裝是否均勻也影響著光澤度。
經過實際測取,探嶽發動機艙蓋和尾門的漆面厚度平均值分別105μm和101μm。雖然它的漆面厚度平均值低於國家標準,但塗裝工藝還是很均勻的,漆面呈現出的光澤度和平整性也是非常不錯的。
日常發生剮蹭概率最多的前後翼子板的表現如何呢?翼子板區域我們選用的是三點取樣法,左右前翼子板和左右後翼子板的漆面厚度平均值分別為113μm(左前翼子板)、115μm(右前翼子板)、111μm(左後翼子板)、112μm(右後翼子板)。
四個區域的漆面厚度都處於同一區間範疇,也就是說塗裝的非常均勻,而且漆面厚度都是前後相對較薄,中間較厚,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和機器人的噴塗工藝設置有關,說明機器人是從中央向兩側開始噴塗,因此中央區域出現了反覆噴塗的重疊點,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
與全新一代奧迪A7 Sportback一樣,探嶽車頂的大部分區域都被全景大天窗霸佔,因此我們只測量了僅剩的一小部位金屬材質區域,車頂和四個車門漆面厚度平均值分別為103μm(車頂)、111μm(左前門)、111μm(左後門)、111μm(右前門),以及118μm(左後門)。
車頂和四個車門漆面厚度平均值除了相對較薄之外,平整性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左前門、左後門、右前門的平均值都為111μm,我不認為是一種巧合,看來一汽-大眾對於塗裝工藝的把控與品牌口號——嚴謹就是關愛相輔相成,非常嚴謹。
通過實際採集探嶽的漆面厚度數據不難看出,一汽-大眾的塗裝工藝有著較高的水準,雖然測試區域的漆面平均值均低於國家標準,但塗裝均勻度非常高,漆面展現出的光澤度和平整性也很好,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厚度低於國家標準就說它的品質不達標,或許是受困於成本,也可能是設備誤差,但如果漆面這樣的均勻程度能更厚一點就無可挑剔了。
最後我們還對大眾探嶽的車漆硬度進行了簡單測試。其實漆面硬度的測試非常簡單,主要是依靠不同硬度的鉛筆來模擬日常遇到的剮蹭現象,看看車身有無痕跡,以測試漆面硬度。我們先從最軟質地的6B鉛筆開始測試,由於質地較軟,從6B鉛筆到2B筆尖均直接折斷,但從B鉛筆開始,漆面才出現了輕微劃痕。說白了,就是漆面已經承受不住B鉛筆的硬度。
有著純德血統的探嶽並沒有讓我們失望,質量品質還是遵循了德國車對於製造工藝嚴謹的一貫追求。確實,如果一部車是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工藝中誕生,對於消費者來說就可以拉長換車周期,並且後期用車時還可以省下不少的維修和時間成本,雖然這些很難用金錢來體現,也很少有人去關注,但打個比方,如果同樣花30萬買車,其中一部用了10年還很新,另一部用了8年就要再換新的,您願意選前者還是後者呢?當然通過漆面數據我們也看出大眾探嶽漆面厚度較薄的軟肋,希望日後廠家能對此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