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小波變換和圖像融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研究

2021-01-11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0198.htm

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建築進入了一個智能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新的智能大廈、現代化居民居住小區按照傳統的照明控制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其更高標準的要求。傳統的照明方式簡單、有效、直觀,但它過多依賴控制者的個人能力,控制相對分散以及無法有效管理,並且其適時性和自動化程度太低。其後的自動照明控制模式雖然解決了傳統方式控制相對分散和無法有效管理等問題,實現了照明控制的自動化,但卻無法實現調光控制功能。

目前,國外產品如尼科公司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能預設各種場景進行照明控制,廣泛應用於辦公大樓、賓館酒店、體育場館等場合,但是存在價格高、操作相對複雜,對管理人員要求較高等缺點。國內相關應用於居住小區及普遍公共場所的照明智能控制系統尚不多見。

為解決傳統紅外+ 光感傳感器方式的燈光照度控制系統存在要求較多的傳感器,而且布置位置要求較高和工程施工、布線量大等缺點,本文提出採用動靜監測( 紅外、聲控) + 數字圖像信息融合的照度控制方式。通過將採集來的圖像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對融合之後的圖像進行灰度劃分,將每一區域的灰度平均值與預設灰度值對比,從而調節場景照度。

2 動靜監測傳感數據與CCD 數字圖像信息融合技術

樓宇智能照明系統中動靜監測與CCD 數字圖像信息融合技術的控制系統框圖如圖1 所示。

其基本原理是: 通過動靜檢測技術觀察是否有人走動,如果沒有人走動,關閉照明; 如果有人存在,對採集的多幅數字圖像進行分析,將圖像灰度平均值與各種預置的標準值進行對比,計算其環境照場的照度模型,如果在照明系統預設模式允許的誤差範圍內,就不需要對照度進行調整,反之,就對照度進行調整。

圖像融合是指將不同傳感器獲得的同一景物的圖像或同一傳感器在不同時刻獲得的同一景物的圖像,經過去噪、時間配準、空間配準和重採樣後,再運用某種融合技術得到一幅合成圖像的過程通過對多幅傳感器圖像的融合,可克服單一傳感器圖像在幾何、光譜和空間解析度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差異性,提高圖像的質量,從而有利於對物理現象和事件進行定位、識別和解釋。其具體過程見圖2。

3 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融合技術

3. 1 預處理

智能照明系統中,當動靜監測發現有人走動時,CCD 攝像機會對相應區域進行圖像信息採集。但在圖像採集過程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 如傳感器的位置速度、光照強度、隨機噪聲等) 的影響,實際獲得的圖像往往包含上述影響因素的特徵。因此在實現圖像融合之前,需要對傳感器獲得的不同圖像進行預處理,包括圖像校正、增強、平滑、濾波、配準等。

如圖3 所示,為CCD 攝影機採集的室內圖像經過圖像校正、濾波以及配準預處理之後的效果顯示。

從圖3 中可以發現,由於光照強度,以及噪聲和幹擾等因素,圖3 ( a) 中右邊花盆有些模糊,圖3 ( b) 中的門有些模糊,這樣的圖像所提供的信息不利於智能照明系統識別,由此可利用下面的小波融合技術將源圖像信息進行融合。

3. 2 小波變換融合

Mallat 在Burt 和Adelson 的塔形圖像分解和重構算法的啟發下,提出了小波變換的Mallat 快速算法,按照二維Mallat 算法,將每一副經過預處理的CCD圖像進行二維分解。

本文CCD 攝影機採集的圖像大小為351 × 260,設分解層數為3,在尺度k-1 上按如下的Mallat 分解公式進行分解:

式中,

分別表示預處理後的CCD圖像在351 × 260 解析度下的低頻分量,水平高頻分量,垂直高頻分量和對角高頻分量。其中低頻分量反映了CCD 圖像的近似和平均特徵,集中了圖像的大部分能量信息。如圖4 所示,為CCD 圖像的小波分解示意圖。

在兩幅CCD 圖像的小波變換域內,分別對水平,垂直與對角分量進行融合。在各尺度j ( j = 1,2,3)上將兩幅CCD 圖像的高頻係數進行比較,把對應位置上絕對值較大的係數作為重要小波係數保留下來,即其中

分別表示兩幅CCD 圖像在各尺度分量上的小波係數。

對兩幅CCD 圖像經小波變換之後的逼近係數C1J和C2J進行處理,由於在智能照明系統採集圖像時,受各方面因素,使得CCD 攝影機採集的圖像在局部出現模糊的現象,圖像模糊表示其細節信息( 或高頻信息) 丟失較多,相比之下,其整體信息( 或低頻信息) 保持較好,因此兩幅CCD 圖像經小波分解後其逼近係數之間的差異要遠小於小波係數之間的差異,故融合之後的逼近係數可由確定。

利用以上得到的全部小波係數以及可以得到由智能照明系統採集的多幅CCD 中的逼近係數進行二維小波反變換,有重構式維小波反變換,有重構式圖像融合圖像。其融合過程如圖5所示。




技術專區

相關焦點

  • 基於提升小波變換的模糊圖像融合算法研究
    常用的圖像融合的分類方法是基於圖像表徵層的劃分,將圖像融合分為像素級、特徵級和決策級3級。圖像的小波分解是一種像素級圖像融合普遍採用的方法,利用小波非冗餘性使圖像經小波分解後數據量不會增大;同時小波分解具有方向性的特性,可針對人眼對不同方向的高頻分量具有不同解析度這一視覺特性,在圖像融合時獲得效果更佳的融合圖像。
  • 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算法改進研究
    ,離散小波變換為:(4)2 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2.1 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基本流程  小波圖像壓縮基本流程包括編碼和解碼兩個階段。編碼階段分為三步:首先,對圖像進行小波變換,然後,對小波係數進行量化,最後,進行圖像編碼,生成壓縮圖像。解碼階段則包括相應的圖像解碼、小波係數反量化和小波逆變換,最後生成重構圖像。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流程如圖1所示。
  • 基於小波變換的視頻圖像壓縮算法研究
    l 引 言 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3G技術的逐漸普及,多媒體信息特別是視頻圖像信息將越來越豐富。對數據量龐大的視頻圖像信息進行壓縮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視頻圖像的壓縮也一直吸引著廣大研究者進行不斷深入的探索。
  • 基於小波變換的JPEG2000圖像壓縮編碼系統的仿真與
    但由於有損壓縮的原因,傳統JPEG在許多對圖像質量要求較高的應用場合無法勝任。與傳統JPEG基於離散餘弦變換不同,JPEG2000基於離散小波變換,它不僅在壓縮性能方面明顯優於JPEG,還具有很多JPEG無法提供或無法有效提供的新功能,比如,同時支持有損和無損壓縮、大幅圖像的壓縮、漸進傳輸、感興趣區編碼、良好的魯棒性、碼流隨機訪問等。一個典型的JPEG2000的壓縮過程如圖1所示。
  • 一種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方法與實現
    隨著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與圖像緊密相連,如數位電視圖像、3G通信、彩信、導航系統圖像、視頻圖像防盜系統等。然而圖像信息包含的信息量巨大,這給儲存、處理和傳輸帶來了很多困難,這也是相關技術發展的瓶頸。
  • 基於小波變換與DSP的實時音頻視頻處理系統
    小波變換充分利用人眼的視覺特性,克服了重構圖像會出現的塊效應、蚊子效應、模糊等現象。由於小波變換技術能充分地利用人眼的視覺特性,因此因而用小波變換視頻編碼將會獲得比現在標準得多的壓縮效果。本文介紹一種基於adv611,ct8021晶片同時結合ti公司的tms320c6201晶片實現音/視頻實時處理系統。
  • 圖像的二維提升小波變換的FPGA實現
    小波分析理論以其良好的時頻區域性和多解析度分析能力,開闢了圖像處理的嶄新領域。小波變換是一種很好的圖像分解方法,非常適合於分析突變信號而用於靜止圖像邊緣的提取和壓縮。
  • 基於小波變換的視頻應變測量系統設計與實現
    -應變關係如圖1,研究和預測材料的力學行為[1],所以應變的獲取關係到是否能正確和有效地構建材料的本構方程。在材料拉伸試驗的背景下,設計並採用視頻應變測量系統間接測量材料拉伸試驗中實時變化的應變。該應變測量系統既要滿足試驗的測量精度,又要保證測量的實時性。文中在材料拉伸試驗應變測量的精密邊緣檢測算[2,3]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成熟的小波變換理論下,創新地將小波變換期望亞像素算法應用於視頻應變測量系統設計中。
  • 基於小波包變換和壓縮感知的人臉識別算法
    壓縮感知理論的出現和發展,給人臉識別帶來了新的啟發,使得基於稀疏表示的人臉識別技術得到了廣泛研究。傳統的基於稀疏表示的人臉識別是利用壓縮感知超完備庫下的稀疏表示,將訓練圖片直接構造為冗餘字典,再求解重構算法下的最優稀疏線性組合係數,然後根據這些係數來對人臉圖像進行分類。
  • 一種基於小波變換的新型壓縮編碼模型
    小波變換壓縮編碼的現狀及當前的研究存在的問題小波分析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數學分析理論,其應用範圍包括數學領域本身的許多學科,利用小波變換的理論實現圖像的壓縮編碼已經從九十年代初起得到了廣泛與深入地研究,並逐漸成為圖像壓縮編碼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
  • 基於離散小波變換的分布式光伏孤島檢測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於離散小波變換信號分析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孤島檢測方法。該方法基於採樣的電壓、電流信號,通過分析小波功率與PCC(公共連接點)頻率的變化來判斷孤島現象。在系統不同狀況下,用自適應模糊邏輯控制設置基於PCC電壓和逆變器電流的閾值,克服了閾值選擇困難的問題。
  • 基於FPGA實現多種小波變換
    引 言 基於提升框架的小波變換方法,利用FPGA 可編程特性可實現多種小波變換。這些參數包括用於表示數據的位數和每個內部數學模塊的通道深度。在邏輯綜合時按不同小波的要求,改變參數可得到不同的結果。以圖像處理中常用的(5 ,3)濾波器為例說明依靠FPGA 的重組特性實現濾波器的小波變換核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利用FPGA 設計的提升小波變換核能滿足不同場合和不同運行的要求。
  • 基於FPGA的快速9/7整形離散小波變換系統
    美國空間數據系統諮詢委員會(簡稱CCSDS)於2005年推出一套適用於空間領域的圖像壓縮標準,標準使用了離散小波變換為核心算法,推薦使用9/7整數離散小波變換實現無損圖像壓縮,由於該算法結構簡單,易於硬體設計實現,因此可以用FPGA來實現提升小波算法。
  • 基於SI濾波器的一種小波變換的實現
    仿真結果顯示,該研究成果為實時小波信號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拓寬了集成電路的應用範圍。關鍵字:對數域積分器;小波變換;濾波器;低電壓;低功耗 目前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低電壓、低功耗電路的實現。對數域電路的設計採用了瞬時縮展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在低電源電壓下保持動態範圍和高頻率工作點的問題。
  • 小波變換在Internet網多媒體業務中的應用
    摘要:介紹了小波變換在靜態圖像壓縮、實時連續媒體流等多媒體業務中的應用,並結合ADV611晶片提出一套音視頻數據採集和壓縮的方案。為進一步提高媒體服務質量,在本方案中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幀間壓縮和碼率控制兩種解決方案。
  • 小波變換原理與應用_小波變換的基本原理_小波變換的應用
    小波變換(wavelet transform,WT)是一種新的變換分析方法,它繼承和發展了短時傅立葉變換局部化的思想,同時又克服了窗口大小不隨頻率變化等缺點,能夠提供一個隨頻率改變的「時間-頻率」窗口,是進行信號時頻分析和處理的理想工具。
  • 基於FPGA的多級小波逆變換實時系統設計
    由JPEG工作組制定的新一代靜止圖像壓縮標準JPEG2000,引入了小波變換和EBCOT編碼的全新設計結構,使得JPEG2000擁有壓縮比高、支持有損和無損壓縮、碼流隨機存取及處理、逐漸傳輸顯示解碼等優點。
  • 基於FPGA 的二維提升小波變換IP核設計
    提出了一種高效並行的二維離散提升小波(DWT)變換結構,該結構只需要7 行數據緩存,即可實現行和列方向同時進行濾波變換。採用一種基於CSD 編碼和優化的移位加操作實現常係數乘法器,整個小波變換插入多級流水線寄存器,加快了處理速度。
  • 基於FPGA 的多用途提升小波變換核
    引 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9802.htm基於提升框架的小波變換方法,利用FPGA 可編程特性可實現多種小波變換。
  • 基於KNX總線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伴隨著電腦以及網絡科技的高速發展,使用的總線技術的也是愈發的成熟,促使了智能建築的行業,也得到了非常明顯的發展。在這些前提下,出現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這個概念。        1、設計方案   文中主要研究並且設計出了一套基於KNX總線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其中詳細的介紹了這套控制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硬體設備選擇、KNX總線網絡的組建設計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