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亞洲杯落下了大幕,卡達成第九支亞洲杯冠軍,卡達為何能成功?除了歸化以及西亞人在亞足聯當中的力量,他們的青訓在這其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03年開始他們就重視青訓,建立了世界頂級的訓練營,並與歐洲豪門梯隊打比賽,當時中國隊還是亞洲的一流強隊,是亞洲杯的亞軍,但卡達已經重視青訓,經過15年的耕耘如今到了收穫的季節了。且他們各級國字號技戰術打法和風格一脈相承,這也是卡達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在12強賽後,裡皮也曾想將中國各級國字號隊伍的打法和風格進行統一,隨著希丁克出任中國國奧主帥,裡皮的想法徹底被推翻了,中國各級國字號的主教練幾乎都是來自不同國家,技戰術風格無法進行統一。
像部分俱樂部,在一線隊、預備隊、各級梯隊的教練員都是一致的,且他們的梯隊會有與歐洲豪門梯隊過招的機會,這種建隊思路與卡達比較相似,俱樂部自上而下形容一種技戰術打法,會使梯隊的一些球員,如果提拔到一線隊,不需要再適應一線隊主帥的技戰術打法,只要能力尚可,他可以很輕鬆的融入到一線隊;如果風格不統一,他就還需適應一線隊的技戰術打法對球員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於國字號隊伍也是一樣的,且相比於俱樂部,國家隊更需要將技戰術打法進行統一,如果技戰術打法不一致,U19、U21的球員入選國家隊,還需重新適應國家隊主帥的技戰術打法,球員大多數都是效力於各俱樂部的,他們在國字號集訓的時間本身就是有限的,他們還沒有適應國家隊主帥的技戰術打法,就要比賽了,對國家隊是不利的;如果技戰術打法和風格各級國字號隊伍能夠保持一致,可以使U19、U21的球員在首次入選國家隊時,就可以很輕鬆的融入到國家隊的理念當中。
雖然如今中國足球也在學習卡達開始歸化,歸化球員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不可以解決長期問題,想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需要形成一條完整的青訓產業鏈,才能提高中國足球的成績。像我們的近鄰日本,早年也曾有歸化球員,但他們的校園聯賽、青訓、職業聯賽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本怎麼可能不成功?無論是日本還是卡達都是長期做對於足球發展有利的事情,這恰恰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或許不要考慮時間只需按照正確的方向去走,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出成績。
尤其是青超聯賽和校園聯賽,縱然近幾年中國足協加強了對青訓的重視,大幅增加了比賽的場次,但這些比賽關注度是較低的,外界對於各俱樂部梯隊球員的能力並不了解,僅僅只是通過一個積分榜來看俱樂部的實力是有些片面的。或許未來青超聯賽應該進行直播,想要直播就需要中國足協發出徵集公告,向中超版權一樣,尋求版權和贊助商的合作夥伴,這對於青超聯賽的發展更有幫助,球迷能夠更了解各俱樂部梯隊的構成,尤其是各支球隊的打法和特點。與此同時,除了電視轉播,在賽前賽後媒體的報導方面也應該加強,不說全國性的媒體,各地方的媒體幾乎都沒有報導當地俱樂部梯隊的情況,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所加強,甚至未來青超聯賽可以如中超一樣,設立賽前和賽後新聞發布會。
最後說一下校園足球,如今的校園足球看似紅火,但有些問題還是需要解決的。首先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不能銜接,這是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可以考慮幾公裡內設立一個校隊,或許這些孩子並非在這所學校上學,但他可以參加這個學校的校隊,如果這樣或許就可以使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進行銜接。與此同時,孩子的作業負擔太重也是一個問題,孩子每天做那麼多作業是否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許說做這些作業只是將孩子培養成了學習機器,對於他們未來是否真正的有幫助?學習任務太過於繁重,也是中國足球水平無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作業,孩子可以盡情的玩耍,就可以提高足球的註冊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