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恩怨,
有恩怨才是江湖。
英雄在江湖,
江湖中並非人人都是英雄。
電視劇《英雄志》劇照目前該劇因種種原因停拍。
臺灣講武堂出版的《英雄志》中文繁體版
京華出版社出版的《英雄志》中文簡體版
《英雄志》新書洩露
3月6日中午,記者接到網友河馬的電話:來百度貼吧的「英雄志吧」看看!不停刷新頁面,就能「看」到難得一見的奇觀!
「英雄志吧」是一個BBS,任何人都可以發言,無須註冊。在不停地刷新的過程中,記者偶然可以看到題為「《英雄志》第21卷下載」的帖子,發言者沒有署名,只有一個隱去末段的IP地址。
類似這種公布《英雄志》第21卷下載地址的帖子,很快就會被網友義務擔任的「吧主」(相當於版主)刪除,而發帖者則不停發表內容完全相同的新帖子。
為什麼要刪掉這種被稱為「洩露帖」的帖子?面對記者的提問,河馬異常生氣地說:「因為它是盜版,發帖者把這本臺灣的武俠小說未經授權就洩露在網絡上,是對作家的侵權,也是給我們這些大陸讀者臉上抹黑。」百度貼吧裡,知情網友們吵成一片,支持洩露者和反對洩露者的網友,紛紛發帖、跟帖,「英雄志吧」的首頁,每分鐘都湧現大量發言。所以,記者不得不經常刷新頁面,多碰幾次運氣,才能看見尚未被刪除的帖子,並親眼見證這場固執的洩露者與同樣固執的「吧主」之間奇特的拉鋸戰。
「戰鬥」一直持續著。河馬說,吧主及網友一直堅守,他們輪班守候,堅持戰鬥,保證每分鐘都能夠有人刪帖,由於只有吧主的ID才能刪帖,於是吧主信任的多名網友輪班使用吧主的ID刪帖。其他網友則採取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鬥爭,有的網友發帖譴責;有的網友到無法刪除洩露帖的地方頂起其他帖,讓洩露帖沉下去;有的網友聯絡其他有洩露帖的BBS的版主,向他們說明情況,要求刪除洩露帖。這些網友來自國內幾乎所有地區,還有國外很多地方,如美國、英國、中東等地。看來,洩露者早作好了戰鬥準備,吧主及堅守者們也紅著眼睛,雙方鏖戰,從深夜到黎明,再從黎明到深夜。
拉鋸戰始於3月5日凌晨。那一天,正是元宵節。「凌晨零點4分,網友『江充』發現『英雄志吧』內有個公布《英雄志》第21卷下載地址的帖子,當即予以刪除。零點10分,『江充』又發現,某論壇的玄幻小說版,有《英雄志》21卷電子書的下載,經確認,那確實是《英雄志》21卷的PDF版,沒有密碼保護。」河馬告訴記者,洩露者到底在哪些地方發布了下載地址,他的洩露又引發了哪些進一步的洩露,沒有人知道——網絡的虛擬世界實在太大。當天晚上,在網友「慕容春秋」的努力下,那個論壇刪除了洩露帖。
凌晨1時左右,有網友發帖「詛咒」洩露者,洩露者則回覆說:「我也承認是我不對,我對不起孫曉。《英雄志》也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但是我還是不得不發,就像任何人作為吧主都不得不刪除一樣。」
孫曉,就是《英雄志》的作者,1970年生於臺灣臺北市,曾就讀臺大政治系。早年幹過送報生、倉庫小工,1996年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分析碩士。1998年回臺灣後發現現實生活實在與自己的志向不和,遂投身武俠小說創作至今。
《英雄志》是孫曉的武俠系列叢書,7年來共在臺灣出版21卷,第21卷的發行時間是今年2月8日。至今,這部超過200萬字的巨構仍未完結。由於描寫了亡命天涯的捕快、落魄潦倒的書生、豪邁不羈的將軍與心機深沉的貴公子四個人在黑暗時代中交錯複雜的感人故事,被認為是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
「3月5日上午,洩漏者開始在『英雄志吧』的幾家友好貼吧內發帖公布下載地址。」河馬為記者找到了其中的一個帖子,到記者截稿時止,這個帖子還在。
「3月5日下午13時開始,『英雄志吧』內開始發帖與刪帖的拉鋸戰。洩漏者甚至開闢了新的戰線,自己建立沒有網友可以管理的新吧去發布下載地址。」河馬也為記者找到了那幾個只有寥寥數帖的新建吧,其中一個洩漏帖的點擊就接近2000。
「百度貼吧裡頭,盜版材料到處都是。」河馬說,「百度根本不理會我們的舉報。由網友擔任的吧主,權限很小,除了輪班守候、及時刪帖,沒有什麼好辦法,對別的貼吧、別的論壇更是毫無辦法。」
河馬並不是吧主,也沒有參與刪除洩漏帖的「輪班」。他只是一名關心此事的讀者,恰巧認識記者。
記者好奇地問:「你們的拉鋸戰,打算堅持到什麼時候?」「3月17日。」河馬憂心忡忡地回答。
讀者與《英雄志》的網絡情緣
元宵節凌晨開始洩漏的《英雄志》第21卷電子版,其紙質書的發行時間是今年2月8日,臺北的講武堂出版社出版,繁體。這家出版社,是孫曉自己開辦的,總共只出過《英雄志》這一套書。
早期,孫曉的《英雄志》無人問津,處處碰壁。但他又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費,於是自組出版社「講武堂」,自己給自己出書。未曾想,《英雄志》一上市便受到讀者追捧,從臺灣風行到大陸。也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他的讀者分布超出想像,從北美到巴西,甚至遠在中東、非洲,都有人訂閱他的新書。
大陸的京華出版社拿到了該書的中文簡體版權。河馬說,出版社由於人事方面的原因,未能跟上臺灣的出版步伐,出到第12卷就停止了。而根據孫曉與京華出版社的獨家協議,孫曉又不能再與其他出版社商議簡體版出書事宜。但孫曉頗有英雄風範,每次臺灣的《英雄志》系列的新書出版後不久,他便將該書發表在網際網路上,讓大陸的讀者也能看到。大陸讀者的熱情比之臺灣更甚,一些大陸武俠網站以及網上論壇更是開闢了討論版專門分享討論《英雄志》,百度「英雄志吧」便是其中非常活躍的一分子。
《英雄志》是系列叢書,大陸的讀者們買不到12卷之後的簡體版,只能依靠孫曉的自行貼文發表在網絡上,讓大家共享。而孫曉也有不能同時推出電子版的苦衷——那樣會影響臺灣印刷版書籍的銷量,畢竟他95%的收益都來自臺灣。大陸的讀者等不及,每年在臺灣新書出版之後,網上都會出現手打盜帖。動靜最大的是2006年初的「手打事件」。
2006年1月10日,等待了1年之久的讀者迎來了《英雄志》系列的第20卷。在臺灣的讀者欣然享受新書時,大陸讀者也眼巴巴等著新書在大陸上市,由於該書仍然沒有兩岸同步發行,一些網友開始自找出路。
一位臺灣網友將新書450頁掃描成圖片放在網際網路上,大陸的網友則轉來放在自己所在的論壇,由於豎版繁體讀本讓大陸網友讀來著實費勁,某網友於是呼籲將整本「圖片」書全部手打出來,剎那間一呼百應,幾十個人各領章節開打,一天不到已然打完半本書。孫曉得知後在網上呼籲「大陸讀者手下留情」,聽到孫曉呼籲的大陸讀者們,在論壇上經過一番爭論,最終同意響應作者呼籲,在當年春節後再完成「手打」任務。這件事,當年在兩岸乃至香港都有報導。
英雄之盟:「3月17日」
今年2月8日,《英雄志》第21卷《兵臨城下》繁體版在臺灣發行了。河馬說,孫曉接受了去年的教訓,為滿足大陸讀者的閱讀興趣,2月13日,孫曉在網站發帖,表示願意接受第21卷《兵臨城下》電子版的訂閱,時間為2月14日至2月17日,價錢從1角錢到25元隨意。但要求網友籤署承諾書,承諾「訂閱網友不在3月17日之前將電子版的內容公開」。
網絡電子版公開,其實遠比紙面盜版更為可怕,分秒之間便能毀掉一個人整年的勞動心血,有免費的可下載,誰還願意花錢買正版?這是人之常情,因此,熟知內情的人都明白,孫曉的賭注不可謂不大,他自己也說:「這是史蒂芬·金(美國知名驚悚小說家)在網絡公開嘗試創作後最大膽的嘗試,只要有一個人、哪怕一個人公開了我的作品,我的臺灣實體書銷售量即將付之一炬!」
考慮到這種「一顆老鼠屎」的效應,孫曉當然明白自己在玩火,他的成敗,完全賭注在讀者的道德良心上。只是,若孫曉遲疑不前,大陸等候新書的忠實讀者該怎麼辦呢?過去幾年來,他們通過網絡郵購,一本書將近兩百元人民幣,照樣買得下手,但沒錢的人卻始終沒書可看,「過年也沒滋味」。討論是否發行電子版的時候,也有大陸讀者留言給孫曉:「你會毀了你自己,千萬別試。」就在正反兩邊意見僵持不下時,臺灣讀者們出面了。這批臺灣讀者是長期掏腰包買書,支持孫曉寫作的閱讀群體,7年來不離不棄,可稱是最堅貞的一批支持者。他們對去年的「手打事件」記憶猶新,於是也加入了激辯,有人認為「大陸讀者臥虎藏龍,善於破解加密軟體,一發之下,必死無疑,這本新書定會在一個月內傳遍各大網站」,由於這本書是作者自費出版,他「肯定破產」。可有人持反對態度,他們「祝福孫曉」,並「堅決相信大陸讀者的道德水平」、「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終於,在一片嘈雜聲中,孫曉還是做了拍板決定:「不過就是一本武俠小說,有什麼了不起?我相信我的讀者,熱愛《英雄志》之人,必不負《英雄志》。」
在這種吵鬧的氛圍下,作者開始發行他的電子書了。為了避免讀者因一時「衝動」而公開全文,熱心的讀者還是為他做了簡單的加密,整個過程,對作者、熱心幫忙者和讀者,都是相當艱苦的。從宣傳期到截止,前後只有三天,其後作者便宣布停止收款了。在這短短三天裡,想要訂閱電子書的人,為了匯款到作者帳戶,不得不在銀行排隊排上半小時,而孫曉的銀行帳號又不屬於知名的大銀行,讀者們是否能在春節前如期收到書籍,沒人能預測。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仍有數百名讀者不畏辛苦,搶在年節前銀行業務最繁忙時匯款。其後,孫曉與熱心的幾位朋友也開始了連番的回傳檔案,並儘可能地一封一封地寫上致謝信。
580份誓約
犧牲了小年夜、除夕,甚至是大年初一,孫曉終於順利傳完了所有檔案,總數並不多,不過區區580人,但他們匯出的款項卻讓孫大吃一驚,除了多數讀者選擇的25元之外,甚至有千元的、百元的,猛一下子帳戶裡多了上萬元,而且每一位匯款人都交上了一份附帶真實姓名的承諾書,這不得不讓孫曉為之感動,他向記者承認:「這是我頭一次領略大陸讀者的熱情,盛情難卻,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這是一次空前未有的網絡電子書發行,整件事依賴的是讀者與作者的約定,只要有一個人心存不軌,背叛承諾,立刻就能毀掉整個活動。不過事情遠比想像順利,截至3月4日為止,沒有任何人違約外傳文件,儘管網絡上有人四處徵求《英雄志》21卷《兵臨城下》,但讀者們不為所動,每個人都信守了承諾。這改變了史蒂芬·金之後的「網絡電子發行必然失敗」的說法,也許作家們真可以從中開闢一條收益渠道。更重要的是,位於海峽彼岸的同一本書的臺灣讀者們,向大陸讀者表達了敬意。
一位臺灣讀者在網站上說道:「過去聽說大陸讀者只愛盜版,一毛不拔,愛佔小便宜,看來我們錯了。大陸讀者有令人尊敬的君子風範。」
這是一次「多贏」的局面。在兩岸的閱讀群體裡,臺灣讀者改變了對大陸讀者「專用盜版」、「愛佔小便宜」、「一毛不拔」的成見,而大陸讀者也傲然地展現了正派君子風範與信守承諾的氣度。當然,作者也拿到了合理的收入,不再成為「手打事件」的「挨打方」。
然而,就在活動即將宣告完滿成功,人人為之額手稱慶時,3月5日凌晨,洩漏帖還是出現了。
保衛我們的名譽
3月5日零點,網絡上傳來消息,網友「江充」和「菜刀斷水」發現有人違反了對作者的承諾,將其得到的《英雄志》第21卷發表出來。
對熱愛《英雄志》的讀者來說,這是不可饒恕的背信行為,這不只是對作者的戲弄,也是對讀者的挑釁。因為,大家都是「1/580」!人人都要一齊承擔這份罪過!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下臺灣讀者要感嘆了:「看!我早就知道!羊入虎口、必死無疑!」為此,579名大陸讀者憤怒了,就在百度「英雄志吧」裡,洩露者開始了與吧主及其同仁瘋狂地發帖與刪帖的「戰鬥」。據吧主「螃蟹是螃蟹」向記者提供的消息稱:「當『江充』和『菜刀斷水』發現了洩露情況後,一邊刪帖一邊給我和『一鳥』發通知,雖然在大家的努力下初步掐斷了源頭文件,但是發帖和刪除之間的時間已經足夠很多人下載第21卷了。」
洩露者顯然早已經作好了「戰鬥」準備。隨著「戰鬥」的持續,雙方的陣營開始擴大,不停有人發帖,或者支持洩漏者一方,或者支持刪帖者一方,雙方均聲稱是《英雄志》的熱心讀者,「英雄志吧」內吵成一片。
其間,洩露者不只是在百度「英雄志吧」發帖,還到其他吧裡去發,甚至發在別的網站上,河馬說:「大家拼命找,拼命刪。吧友『同喜』還聯絡其他網站版主刪除小說附件。這件事持續到當天凌晨4點左右,由吧友繼續堅守,『江充』是第一個發現洩露的,而『菜刀』是刪帖最多、堅守最久的。5日上午,『新水木』、『兩全其美』(均為國內高校知名網站)出現轉貼,經聯絡,『新水木』已經刪除,但是『兩全其美』聯絡不上。」
5日下午13:00左右,洩漏者換用新的IP地址,重新在「英雄志吧」反覆發帖,並特意新建了「《英雄志》21卷」、「《英雄志》之兵臨城下」等貼吧進行更新,「新水木」等地方也出現了更新的下載文件,吧友們向百度投訴,無果。吧主「螃蟹是螃蟹」說,所有吧主、小吧主和諸多熟悉的新老朋友,包括友好貼吧的吧主都向百度呼籲過,沒有結果。洩露者瘋狂地發了一天,晚上方歇,6日繼續。河馬說,兩天來,各吧主都奮力刪帖,有人兩夜不睡,鏖戰到紅眼。
於是,在燈火鑼鼓的元宵夜裡,網絡江湖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恩怨正式上演。
可惜的是,捍衛方最終還是失守了。
579人的力量,抵不過一人的頑抗。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最終文章被四處擴散,免費下載。如去年的「手打事件」一般,作者孫曉再次鼻青臉腫,損失慘重。不提大陸市場的損失,他辛苦自寫自賣的臺灣市場也因此而重創。更可悲的是,大陸讀者也再次背負了莫名的昭彰惡名——「盜版的愛用者」、「貪小便宜」與「一毛不拔」,這些負面描繪如影隨形,讓人有苦說不出。
記者結語:光明磊落的新一代
這次事件,反映了兩岸的出版生態、網絡行之有年的盜版風氣等等。但它不只有負面影響,它同時也展現了網際網路一代的高道德水平。平心而論,這一代人的道德自省絕不比過去任何一個世代遜色,在過去幾十年裡,由於戰亂與貧窮,缺乏公德心、貪小便宜與不在乎旁人的譴責眼光等等心態在國人心中頗有市場,若有免費的東西可搶,大家忙著看盜版都來不及了,遑論耗費幾天幾夜刪除非法文章?但這579人做了。誰會這樣前僕後繼地捍衛著自己的名譽?而這一切的一切——就為了信守一份「最初的承諾」。
579人的力量,雖然抵不過一人的頑見,但他們盡力了。他們竭力保衛自己的名譽,從這些網友的發言可以發現,他們其實不怎麼在乎「盜版的愛用者」或「一毛不拔」的負面指責,他們真正在乎的是:「既然答應了你,那我就要信守對你的承諾。」
事後,作為事件的受害人,作者孫曉終於來到了上海,他發帖說:「不要譴責了,作者是很高興的,暖暖讀者的心意,我買機票的錢是靠臺灣讀者買實體書的贊助,來此住宿吃飯的錢,靠的是大陸朋友的熱情。」
「沒有任何的宣傳與商業團體的支持,孫曉能得如此溫暖,人生不亦快哉。願諸位也能體會我心裡的喜悅。」
在孫曉出面後,洩漏文章的網友也隨即現身。他大方地承認事情是他幹的,「在這裡先向孫曉道歉,我違背了與你之諾言,是我的過錯。」「由於版主的數量大大超乎我之前預計,我的帖子一般只能存活不到半分鐘的時間,我一個人又不是機器不能一整天都在發,只能偶爾有空了過來發一下,能夠下載到我洩漏電子書的朋友絕對不是出於偶然,而是出於對這部作品的熱愛。」
而他固執地反覆發帖的理由,是這樣的:「我是享受著前人的『共享』過來的,我實在做不到在別人焦急等待的時候把書收著,任著他天天煎熬,一個月後再給他,然後隨之而來『謝謝』。」
在這次發言之後,截至發稿時止,洩漏者沒有再到「英雄志吧」發帖。
令人感動的是,另一位網友「曾經滄海今溪水」在洩漏帖出現之後專門開帖,邀請得到洩漏版的人都來留言一次,月薪不足千元的他,將按每人0.10元的標準,給作者匯款。他專門聲明,此舉不是為他人付款,只是為自己心安。
小小的電子書洩漏風波,卻映射著網際網路一代的操守,讓我們對中國新一代的道德水平,有了光明的期待。
▲《英雄志》洩露事件中的法律問題
洩露者侵權並違約
記者:洩露者的行為違反了他與孫曉的協議,是不道德的,那麼他的行為是否也觸犯了法律呢?
北京億嘉律師事務所孫斌:洩露者的行為侵犯了作者的網絡傳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是「著作權人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權利享有人在法律或合同約定的範圍內以計算機網絡傳播方式向公眾傳播或許可授權他人向公眾傳播信息作品,禁止他人未經許可而傳播其作品。從該事件看,根據洩露者與孫曉的協議,他在3月17日之前將《英雄志》21卷的內容洩露出去,就屬於侵犯孫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
孫曉私下賣書是否合法
記者:孫曉通過網絡將未通過大陸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英雄志》第21卷賣給大陸讀者,他與大陸讀者私下達成的協議是否違反我國的書刊出版管理法規呢?
北京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博士徐言:按照作品載體形式的不同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我國出版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圖書出版、期刊出版、報紙出版、電子出版、網絡出版、音像出版等6種。每一種出版資質的獲得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除了網絡出版這種特殊的出版方式之外,其他5種出版方式都是通過出售或者贈與作品的載體的方式來行使發行權並使讀者獲得作品的,而網絡出版則不存在這種「發行」模式,是直接通過信息網絡傳播的方式來使讀者獲得作品。孫曉繞過大陸的正式出版機構,逕行將其作品直接通過電子郵箱等方式傳輸給大陸讀者,或者在境外網站提供下載通道將作品提供給大陸讀者,這與出版無關,而是他的作品許可使用的問題。只要不是禁止傳播的作品,他與大陸網絡讀者私下達成的協議是合法有效的。
BBS內容違法,網站有義務加強監管
記者:讓很多《英雄志》迷憤怒的是,在有網友向百度網站反映情況後,百度仍舊默許洩露者不停地發帖洩露。那麼,在BBS上發帖,明明帖子內容違法,網站卻不予理睬,其行為是合法的嗎?
中國電子商務網法律專家孫浩:作為網站,由於BBS的入門門檻低,誰都可以在其中「灌水」,不需要實名審核,因此要適時監管幾乎是不可能,尤其是像百度這樣的信息量極大的發布平臺,它不可能對每一條信息都認真審核,但負有核實義務,否則仍可能承擔過失責任。根據2005年4月18日起開始實施的《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範》規定,如果有人向網站舉報了侵權行為,它就有義務對侵權事件進行核實,否則就不應該免責。但這種責任由於不具有共同侵害的故意,因而不構成共同侵權,洩露者與網站各自承擔相應責任。
北京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博士徐言: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信息存儲空間,供服務對象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並具備下列條件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明確標示該信息存儲空間是為服務對象所提供,並公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名稱、聯繫人、網絡地址;(二)未改變服務對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三)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權;(四)未從服務對象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五)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根據本條例規定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該條說明,如果網站不知道上傳信息侵權,那麼它可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有帖子涉及侵權,按照《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應該由權利人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出正式的書面通知書,要求刪除涉嫌侵權作品、表演或者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涉嫌侵權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相關連結。
網友評論:
菜刀斷水:
我們在百度投訴吧發了不止一個帖子,請求百度管理員刪除洩露帖,而由於此貼吧內的規定,必須要把相關帖子的連結複製,以供百度管理員查找。我們都照著去做了,但百度管理員對於此帖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置之不理,一個回復也沒有。
萬世開太平:
大家為何要阻止發布者﹖不過是為了信義二字,不要讓人家看扁了大陸讀者。
疾風徐林(友情貼吧「紫川吧」吧主):
有限的21集,在浩瀚的網絡小說裡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看書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盜帖人做「炫耀」的資本。但是看此次事件中願意支持正版的吧主版主們那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於絕大多數吧友支持正版,重信守諾,對無信之人唾棄鄙夷的事實,則更足為人心向善、正道猶存的明證了。
仁劍鄭十七:
《英雄志》,英雄夢,英雄道,都是一種閃閃發亮的理想,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犧牲,那樣地震撼我,感染我。所以我總覺得,只要是愛《英雄志》的讀者,就不會破壞孫曉的這次「實驗」,因為他們有理想,愛做夢。可惜,世界太複雜,善意的美滿設計,總是會存在致命缺陷。
洩露的朋友,應該並非居心叵測。可能是他太聰明,能夠為「早洩」尋找充足的理由,充足到自己都覺得辦了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他太仗義,覺得獨樂不如眾樂;還可能是他太叛逆,覺得面對作者的文字壟斷,需要揭竿而起……但是,他應該是個不太有夢想的人,所以才會從大家小心呵護的「理想」上頭,毫無負罪感地踩踏而過。
江太師:
電子書的洩露,網上意見兩邊倒。一邊是堅決地抵制、譴責,一邊是為之喝彩、鳴不平。我站在前一立場,聽到後一派的人對自己的不解和攻擊,恍然明白:正義的昭顯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
樸素的民間道德觀念中,善也許就是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但是很多傷害別人的事情,人們看不見,比如盜版。或許人們還沉浸在「劫富濟貧」的思想中。不,現在這個社會,任何「劫」都是不可取的,何況別人是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