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東
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澳大利亞就中國對其出口大麥加徵關稅一事向中國發起了磋商請求,澳大利亞表示,願在世貿組織的機制下與中方就此事進行相關商議。隨後,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已經收到該磋商請求。
針對此事,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中國政府是在收到國內相關業界人士的申請後就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進行了相關調查,並在世貿組織的機制下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大麥採取了相應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等措施,中方的相關舉措均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並無任何不妥,對於澳方的請求,中方表示遺憾,爭端就交由世貿組織根據相應的程序進行處理。
澳大利亞敗訴的可能性更大
澳大利亞提出磋商申請一事表明,澳方有意願解決此事。然而,澳大利亞的做法卻讓外界對其解決爭端的誠意產生了懷疑。澳大利亞提出要就此事進行磋商的言外之意是要在世貿組織的機制下解決爭端。澳大利亞此舉的真實意圖就是想通過世貿組織這個途徑來判定我國對其實施的反傾銷制裁無效,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政府對其磋商請求無視的原因之一,因為澳方實際上並未意識到其錯誤所在,也沒有足夠的誠意與中國協商。
實際上,澳方敗訴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因為幾乎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存在一些扶持本國農業發展的政策,作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澳大利亞的大麥接受的補助肯定不會少,因為只有這樣其大麥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足夠的競爭力。可以說,只要中國出手就澳大利亞大麥進行相關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澳大利亞逃脫不了責任的,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會按捺不住要向世貿組織告狀的原因之一。
貿易摩擦的根源在澳大利亞自身
近段時間以來,中澳雙方的關係一直在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是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對中國發起各種形式的政治攻擊,惡意抹黑和歪曲事實,澳方的種種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雙方外交關係,也對中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一直以來,中澳雙方在進出口貿易方面都保持著緊密的合作。
近段時間以來,中方之所以會對其出口至中國的農產品採取一系列措施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出口方面存在頗多問題,而澳方卻將此歸咎於兩國間的政治因素。
事實上,中國早已發現澳大利亞在向中國出口大麥的時候存在明顯的傾銷跡象,很明顯,澳大利亞的大麥在進入我國市場後會對許多企業造成損害,我國此次對澳大利亞採取的措施實際上主要還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如今澳大利亞已經明顯感覺到了來自中國的制裁所造成的後果。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外貿合作方,澳大利亞的外貿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中國。
實際上,澳大利亞解決當下困境的方法就掌握在其自身上,只要澳大利亞認清自己與中國的關係,不做有損雙方利益的事情,雙方才能建立長期高質量的貿易合作關係。
部分消息參考:人民日報、中國青年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軍情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