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突然拿大麥關稅說事,煞有其事地宣布,澳大利亞將就"中國針對大麥的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WTO起訴。
大麥關稅一事的起因,還要追溯到半年前的一樁舊案。早在今年5月,中方經過調查後,裁定澳大利亞對出口的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導致中國國內相關產業受到了衝擊和損害。為此,中方決定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徵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這次的反傾銷率高達73.6%,反補貼稅率為6.9%。
隨著反傾銷、反補貼政策的出臺,澳大利亞對華大麥出口額瞬間大幅下降。而不甘心被反制的莫裡森,曾於今年8月對中國提出申訴,要求覆審對澳大麥"雙反"關稅的申訴。不過中方有關部門明確表態,拒絕澳方的申請。
自2011到2018年間,澳大利亞生產的大麥中有超過70%都出口到了中國,佔中國大麥進口量的半數以上。中方出臺的"雙反"政策,或將讓澳大利亞血本無歸。不過更讓澳大利亞雪上加霜的是,法國、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國家都在虎視眈眈,等著從澳大利亞手中搶走這塊大麥市場"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1月份中,澳大利亞迎來了大麥成熟期,據悉是近30年來的第二大豐收季,產量可能高達1120萬噸。然而雖為豐收之年,但澳大利亞農民卻高興不起來了。
一位名叫Alan Jones的澳大利亞農民不惜上電視節目,公開抨擊澳政府的"愚蠢行為"。他在節目中毫不客氣地指責莫裡森"把政治弄得一團糟",並稱之所以澳大利亞會有今日的困局,完全是莫裡森政府咎由自取。
正如這位農民所說,中澳關係本不應該發展到今天的這個局面。此前幾任澳大利亞總理都可以和中國進行有效的溝通,為何到莫裡森政府時,卻出現了巨大的轉折?恐怕這與莫裡森的"吃裡扒外"脫不了干係。源於澳當局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不斷採取錯誤言行,甚至莫裡森本人也有些問題,仗著美國"撐腰",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
比如,澳大利亞參加美國牽頭舉辦的"馬拉巴爾-2020"海上演習,與美國、印度和日本站在同一陣線,"馬拉巴爾"系列軍演也越來越帶有針對中國的意味,莫裡森的立場可見一斑。
事實上,此前莫裡森政府還積極籤訂並加入了由中國牽頭的RCEP協議。雖然此舉看似是在對中國示好,但實際上卻是"兩面派",是典型的既想跟中國做生意,撈取經濟上的收益;同時還想傍上美國的"大腿",通過積極圍堵中國來獲取來自美國的政治與軍事紅利。只能說,莫裡森想得太美了,這種小聰明式的如意算盤,我們怎麼可能任其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