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進高速列車幕後:西門子要價過高付出代價

2020-11-23 中國網

中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提速已經50天有餘。與前5次大提速最大的不同是,時速200公裡以上的和諧號動車組(簡稱CRH,意為中國高速列車)首次出現在國人面前,平均每天有近20萬旅客乘坐。

然而,由於外型與歐洲、日本高速列車相近,CRH自從開行以來也受到質疑。有人認為,「CRH並非自主智慧財產權,是照搬的外國產品」,「咱們國家現成的『中華之星』列車為何放著不用?」

CRH到底是不是鐵路部門所稱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後,中國自主生產的中國品牌」?會不會走上中國汽車產業的老路——市場失去了,技術卻沒有換到?中國鐵路可能在短短3年中走完發達國家20年的路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走訪了鐵道部、CRH的生產廠家等相關部門,探尋CRH誕生背後的秘密。

中國鐵路爭議中面臨選擇

從時速160公裡提高到時速200公裡以上,是一次質的飛躍——列車控制系統、牽引制動系統、車體外型、系統集成等都要因為這40公裡時速的提升而做出質的改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已經開始摸索製造高速列車,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間,GDP增長了近3倍,但中國鐵路除了京九線外,沒有大量新線投入運營。人均線路不到一根煙長(57毫米)的中國鐵路,艱難支撐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

2006年,中國鐵路以佔世界鐵路6%的營業裡程完成了世界鐵路1/4的運輸量,實現了旅客周轉量、貨物發送量、換算周轉量、鐵路運輸密度4個「世界第一」。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未來5至10年,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鐵路將無法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足夠「血液」。

面對高速列車所涉及的諸多技術難題,鐵道部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鐵路可以通過自主創新取得突破,「但強調單一的原始創新既無法及時滿足現實的迫切需求,又不能很好發揮後發優勢。在關鍵技術尚為空白的狀況下,仍然要以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

然而,「市場換技術」的路子近年來屢遭質疑。一些行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引進的卻只是國外整套部件,自己只能充當組裝車間,仍然沒有自主研發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鐵路大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如何利用好中國鐵路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來獲取技術,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命題。如果這個市場被分割成數個小市場,不同利益主體分頭出擊,很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鐵道部要做的就是,整合市場,充分發揮「戰略買家」的巨大優勢。

「技術換市場」,外方更迫切

與汽車等其他行業相比,世界上的高速列車製造廠商算是比較少的,目前只有德國的西門子、法國的阿爾斯通、加拿大的龐巴迪和日本的川崎四家。誰也不願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高速列車市場。

在中國引進國外高速列車技術中,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是中方的主要代表,煙抽得很兇、對外方也最「兇」。

「我們最大的籌碼就是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鐵道部在2004年動車組招標文件中提出『三個必須』:一是外方關鍵技術必須轉讓,二是價格必須優惠,三是必須使用中國的品牌。」張曙光說。

其他行業的教訓讓鐵道部清醒地認識到,引進高速列車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必須一致對外。鐵道部首先把中國南車集團和中國北車集團下屬幾十個企業召集在一起,強調「在與外方的談判中,只由南車的四方股份(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北車的長客股份(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兩個主機製造企業與國外廠商談判,其他國內企業一概不與外方接觸。」

主持整個談判的張曙光認為,「這樣就集中了中國鐵路市場的整體優勢,我方在談判桌上以二對四,始終牢牢掌握著博弈主動權。」

張曙光的「兇」首先讓德國人嘗到了苦頭。2004年7月28日,鐵道部在時速200公裡動車組項目第一次招標,德國西門子公司認為「非己莫數」,因此開出了天價:每列原型車的價格3.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

在和鐵道部的談判中,西門子的談判代表直到開標前的深夜都不肯讓步。面對中方「技術轉讓費1.5億歐元以下,每列原型車2.5億元人民幣,否則西門子將會出局」的善意提醒,其談判代表仍傲慢地表示「這可能嗎?!」

第二天開標,讓西門子大吃一驚: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加拿大龐巴迪與其中方合作企業長客股份和青島四方中標!西門子出局!連鎖反應,西門子股票狂跌,總裁引咎辭職,其中國談判團隊所有成員也全部被撤職。

在一年以後的另一次招標中,西門子終於與其中方合作企業唐山機車車輛廠一起獲得60列時速300公裡動車組項目採購合同。西門子不僅將原型車每列價格降到2.5億元人民幣,還以8000萬歐元的技術轉讓費轉讓了關鍵技術。

張曙光說,正是在誘惑與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國外高速列車巨頭紛紛同意轉讓技術。使用「戰略買家」的策略,我方還創造過一夜之間砍掉法國阿爾斯通公司15億人民幣報價的精彩案例。

引進技術的標準是什麼

早在引進技術之前,鐵道部確定了需要引進的9項關鍵技術,概括起來就是五大方面:列車總成、高速轉向架、車體、牽引傳動控制、制動系統以及網絡控制。

張曙光說,這需要從三方面去考慮——從技術角度,不能受制於人;從經濟角度,要把大部分成本控制在自己手上;從發展角度,要為未來進一步自主創新打好基礎。

根據動車組採購協議規定,外國企業不僅要向中方提供設計、製造、檢測試驗調試技術資料和製造工藝設備,還要對中方員工進行全面技術培訓。

以四方股份為例,先後有142人次的專業技術人員,192人次的操作技術工人和55人次的管理人員到國外企業實地學習,累計10737天的學習讓242人取得了414個資格證書。

經過近3年的消化吸收,我國已完全掌握了動車組9大關鍵技術及10項主要配套技術。目前,時速200公裡CRH的國產化程度已達到70%以上,遠期可以達到85%,核心技術已經基本國產化。在這個基礎上,雖然時速200公裡CRH一共採購了160列,但其中整車進口只有6列,散件進口國內總裝12列,其他142列全部由掌握了國外技術的國內企業自主設計製造。

高速列車從引進之初,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外國產品,而是走了與外方聯合設計的路線,使之更加適合我國國情。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四方股份在引進時速200公裡高速列車之後,不僅迅速消化吸收生產出中國品牌相同級別、更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CRH2型高速列車,而且在沒有任何外方參與的情況下,完全具有了設計生產製造時速300公裡級別高速列車的能力。

「中華之星」,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質疑鐵道部引進國外高速列車的聲音中,最突出的就是「引進外國技術使國內企業失去了自主創新的機會,『中華之星』挺好的,為什麼要花大價錢從國外買?」

從2000年開始研製的「中華之星」高速列車,是原國家計委安排的重點產業化項目,投資1.3億元,由12家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學共同完成,2002年底在試驗中曾創造過每小時321.5公裡的「中國鐵路第一速」。但仍然只局限在北京到瀋陽間開行。

「『中華之星』還只是一個實驗性產品,距離工業化、工程化還相去甚遠。」參與「中華之星」研製的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彭奇彪說。

據了解,「中華之星」樣車在試運行中,僅2003年就發生輪對踏面擦傷、列車網絡中斷、主變流器開關擊穿和過流、逆變器故障、齒輪箱滲油、速度傳感器故障、空調故障等運行故障67件。

另據參與研製的專家私下透露,「中華之星」其實並非中國自主創新,而是購買國外零件組裝而成,「造價也比現在的CRH要高很多。」

張曙光表示,「我國客運緊張的形勢十分嚴峻,如果等原始創新技術完全成熟後再去解決,將會付出難以估量的時間和經濟代價。『中華之星』目前我們仍在實驗,並不一定會被放棄。」

本報北京6月3日電

本報記者 周偉

相關焦點

  • 上海"磁懸浮失火"給中國教訓 盲目迷信就要付出代價
    「如果中國自己不研製磁懸浮技術,如果德國磁懸浮列車不在此時失火,中德磁懸浮項目的談判又會怎樣?」就在中德滬杭磁懸浮談判膠著之際,上海磁懸浮突發的一場大火,令原本撲朔迷離的談判結果再添變數。兩周過去了,磁懸浮列車已搶修完畢並駛往維修點,但中德雙方關於磁懸浮列車失火的原因卻仍未蓋棺定論。
  • 西門子首次展示新型高鐵列車,將與中國中車搶市場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西門子開啟了高速列車的新篇章!」 前天(13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研發了5年之久的新型高鐵列車「Velaro Novo」,終於得以與世人見面。他們希望憑藉這款產品抗衡中國中車,以奪下包括美國、巴西、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高鐵列車訂單。
  • 西門子首次展示新型高鐵列車 希望憑藉這款產品抗衡中國中車
    西門子首次展示新型高鐵列車 希望憑藉這款產品抗衡中國中車時間:2018-06-15 17:08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門子首次展示新型高鐵列車 希望憑藉這款產品抗衡中國中車 前天(13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研發了5年之久的新型高鐵列車Velaro Novo,終於得以與世人見面
  • 人類工程的奇蹟第三篇,全球最快的10大高速列車,中國霸榜
    的確,在積澱良久之後,近十年中國在各領域實現了驚人的追趕和超越,這是有目共睹的。閱讀這些榜單,在讀到中國的時候,讀者應該也會有一份屬於中國人的喜悅與驕傲吧。好了,下面開始正題!  1814年,史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火車頭,從那之後,人類進入了火車時代。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那麼,當今世界高速列車的最高時速是多少呢?
  • 中國高鐵往事:離600公裡時速還有多遠?
    1905年,由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出任總工程師的中國第一條自主興建鐵路——京張鐵路開始修建。一百多年後,整個世界都在驚訝於這個國家在鐵軌之上創造的奇蹟。新中國以京張鐵路為精神起點,從沒有一寸高速鐵路到世界高鐵裡程最長,從技術引進到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裡。
  • 中國展出未來出行高科技,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2019第二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未來交通大會在中國杭州開幕,本次博覽會以「交通新時代產業大格局」為主題,向人們展現了智慧交通和未來出行最新技術成果。圖為中國中車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列車。本次展會上,中國展示了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實車。
  • 上海高速磁浮列車現場親歷:車廂如飛機客艙(圖)
    中國總理朱鎔基和德國總理施洛德。將親自乘坐磁懸浮列車,體會7分鐘31公裡的全程運行。他們將是上海磁懸浮的第一批乘客,為此,31日的上海磁懸浮線首發被冠名為"VIP運行"。上海磁懸浮工程是中德兩國友好合作的結晶,並且它將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磁懸浮列車線。
  • 中國速度!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杭州到上海20分鐘,深圳到廣州15分鐘,這不是做夢,設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舉行的第二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未來交通大會上,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具備了啟動高速試驗線建設和後續產業落地的基礎。設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實車亮相。從外觀上看,其車頭比現有運行的高鐵列車更修長,車廂內部整潔明亮,座位數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 槓精儘管噴,中國高鐵不懼質疑
    圖片來源:中新網)這就意味著,"復興號"告別一票難求的局面,小夥伴們可以一起感受高速列車的魅力了!楊國偉:中國的高鐵研發實際上從1990年就開始了。2002年左右,我們生產出了'先鋒號''中華之星號'等一批高速列車,最高測試時速可達315公裡。但當時我國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比較弱,這些高鐵經常'趴被窩'。2004年我們本來打算引進德國西門子列車,可對方說中國的高速鐵路那麼弱,才不要賣給我們。
  • 【生活物理】中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
    高速磁浮列車是20世紀的一項技術發明,其原理並不深奧。它是運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  上海磁浮列車示範線採用的是德國技術,列車運行時,與軌道完全不接觸。它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列車的懸浮、導從驅動和制動都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懸浮電磁鐵將車輛往上吸住線路;導向電磁鐵保證列車沿線路兩側的定位。
  • 國產大飛機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12月11日,為期3天的2020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在武漢開幕。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工業設計展,本屆博覽會吸引了全球300多家工業設計企業參展。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作為全國工業設計領域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行業博覽會,自然少不了眾多硬核產品。
  • 俄媒:土耳其搭上中國高速列車,使其快速強大
    經過為期兩周的旅程,12月4日從伊斯坦堡出發、全長754米、滿載家用電器的列車終抵西安。本趟列車途經兩洲、兩海和五國,跨越8693公裡,在進入中國前為了配合中國防疫要求還被攔截檢查。》一文,稱從土耳其出發、沿「絲綢鐵路(中間走廊)」開行的首趟貨運列車日前抵達中國。
  • 上海磁懸浮列車是雞肋?別再「巴結」日本的超導技術,中國再創新
    這麼看,磁懸浮似乎變成了趕飛機的交通工具或者旅遊觀光的列車了,一想到3億每公裡的造價成本,運營到何時才能收回成本呢?真的是這樣嗎?國內正常商業運營的磁懸浮線其實一個手掌就能數得過來:上海磁懸浮列車、長沙磁浮快線、北京地鐵S1線,分別於2003年,2016年,2018年開始運營。他們都都屬於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技術方面都是引進德國的常導型磁懸浮技術。
  • 中國北車永濟電機公司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中國北車永濟電機公司從2004年10月起,先後引進了日立、西門子等5家國際知名公司的電機、變流器設計工藝製造技術,經過5年的技術引進國產化消化吸收再創新,構建起了四大技術平臺,形成了先進的電機、變流器等設計製造技術,並逐步應用到公司其他領域產品。
  • 重慶理工參與研發高速氣動懸浮列車
    華龍網4月23日11時訊 不需要傳統的煤、氣、電提供動力,列車時速可達400—500公裡,你相信嗎?近日,記者在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就看到了這樣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模型。你認識名叫鵜鶘的鳥嗎?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的靈感就來自於它。有關專家稱,這款列車有望改變世界交通系統。
  • 中國女記者在美國染疫寫下心路歷程!稱為自由付出代價?
    然而,根據香港《東網》的報導 ,一名來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現居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女記者,日前在佛羅裡達州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隨後便寫下了心路歷程,比較中美兩地的抗疫措施,又形容自己為了美式自由而付出代價。
  • 2018年全球最快的5輛列車,前兩名都在中國,上海磁懸浮位居榜首
    下面就是2018年世界上最快的5輛列車。5,西班牙Talgo 350列車,時速350公裡西班牙的Talgo 350列車是由國營公司運營的,運行在馬德裡和巴塞隆納之間,最高時速可達350公裡。車廂分為4個等級,都配備有舒適的座椅,每個座位上還配備有視頻和音頻設備。
  • 老外來中國旅遊,坐過磁懸浮列車後,直呼過癮
    但說到陸地交通工具最讓人腺上激素飆升的交通工具那非高鐵與磁懸浮列車不可,但高鐵對於我們日常交通出行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對於陸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高鐵,其實比高鐵更快的交通工具就是磁懸浮。磁懸浮列車在我們國家只是少部分城市才有,但每款磁懸浮列車所設計的時速並不一樣,但在我國經濟發達的上海就有一條磁懸浮路線。
  • 中國第一條磁懸浮票價50元8分鐘 坐地鐵慢30分鐘票價6元 你怎麼看
    德國一家媒體報導了磁懸浮列車在中國的發展進程,充分肯定了中國磁懸浮的研發進展。從上海浦東機場前往市內,最快速的交通工具應該是磁懸浮列車。從機場到龍陽路約30公裡的路程,乘車時間只有7、8分鐘。這條磁懸浮專線是德國蒂森-克虜伯以及西門子開發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