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參與研發高速氣動懸浮列車

2020-11-24 華龍網

    華龍網4月23日11時訊 不需要傳統的煤、氣、電提供動力,列車時速可達400—500公裡,你相信嗎?近日,記者在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就看到了這樣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模型。你認識名叫鵜鶘的鳥嗎?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的靈感就來自於它。有關專家稱,這款列車有望改變世界交通系統。

    子彈頭車頭似高鐵 車身有環形翼像飛機

    記者看到,這款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模型長一米多,子彈頭車頭似高鐵列車,車身則有環形翼和氣流推進器,又跟飛機有些相似。

    「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第一代、第二代樣式試製及實車試驗已經在日本完成。」重慶理工大學領銜參與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研發的教授賴晨光介紹,這樣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完全採用自然能源驅動,使用成本低,速度還非常快。「如果以時速500公裡為前提,氣動懸浮列車的能耗是高鐵的1/3、磁懸浮列車的1/6。」

    賴晨光說,他是在2004年接觸到這一項目的。「那時候,我以吉林大學教師的身份參與這個項目。」

    2007年,賴晨光來到日本,更加深入地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主要負責空氣動力學這一塊。」

    曾兩個月沒出實驗室 提出環形翼設計方案

    2007年到2011年,賴晨光在日本進行了四年的研究。這四年,他每天待在風洞實驗室裡,用煙霧法觀察空氣的流動,甚至一度引起中毒而住院。「有兩個月,我足不出實驗室,飯都是送進來吃。」在一次試驗中,賴晨光中毒倒下,住了好幾天院。

    2011年,賴晨光來到重慶理工大學,他帶領著4位老師、二十多位研究生,繼續攻關高速氣動懸浮列車。

    經過深入研究分析,重慶理工大學汽車空氣動力學團隊提出了高速氣動懸浮列車行駛穩定性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為其深入研究和開發提供了關鍵的理論指導和依據。同時,該團隊還提出了環型翼的設計構想並進行了驗證,使得該列車的空氣動力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簡單來說,就是主要研究列車行駛的穩定性,提出了環形翼的設計。」賴晨光說。

    新設計提高運輸能力 該車的商用步伐加快

    賴晨光告訴記者,在此前的設計中,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的車翼(翅膀)跟飛機類似,是一對尾端加裝了豎直小翼的水平翼,但這樣的「翅膀」,在列車行駛時,車翼後面會產生不穩定氣流,使列車在行駛中的平穩性受到影響。

    「而我們設計的環形翼,是在一個三維面上形成一個框,而且框的上面跟下面不在一條豎直線上,而是往後斜。這樣的設計使氣流比原來穩定很多,會大大提高列車行駛的穩定性。」賴晨光解釋說。

    此外,環形翼的設計還能夠提高運輸能力。「通過環形翼設計,使升阻比(升力除以阻力)提高30%-40%,並提高運輸效率。」賴晨光介紹,要使高速氣動懸浮列車運行效率高、運載能力強,其車翼就要設計得長,「但這帶來的後果就是軌道佔地面積大,建造成本增加很多。我們提出這個環形翼,在軌道的寬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提高30%-40%的運輸能力。」

    穩定性加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的商用步伐加快了。

    首條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線路 預計2025年在日本開行

    根據空氣動力學研究結果,結合工業設計及美學、文化等因素,重慶理工大學汽車空氣動力學團隊設計出第三代列車造型「LOOP」,使這個「飛行的列車」離人們的生活又更近一步了。接下來,中日團隊將基於新設計的「LOOP」造型,為其配備阻燃性的鎂合金車身並開展更加深入的試驗研究與驗證。

    根據規劃,日本將於2025年開通第一條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線路,「計劃從日本成田機場到羽田機楊,全部走地下隧道,設計時速400公裡,10多分鐘就可以實現兩個機場的互通,而現在從地面上走要一個多小時。第二條從東京到大阪,時速500公裡,一小時之內可實現兩地的互通,而目前需要兩個小時。」

    「東京到大阪這條線,全採用自然能源,我們沿軌道對氣候、風力等進行了測試。根據這個區域的太陽照射時間安裝太陽能板,依據風的自然條件安裝風車。」賴晨光說,「現有技術沿途所收集和轉化的太陽能和風能,能夠驅動這個系統每12分鐘一次往返。按三節車廂、每節車廂120人計算,一次能運送360人。」

    賴晨光說,這個只用自然能源驅動、零汙染的項目,看似不太可能完成,而實際上卻離老百姓的生活很接近。

    研發車身材料 意外發現鎂空氣電池

    在對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材料的研究中,研發團隊還「意外」發現了高效的鎂空氣電池。

    在材料研發時,日本東北大學的小濱泰昭教授提出用鎂合金來做車身材料,因為鎂合金輕而且強度高。在研究加工鎂合金的過程中,小濱泰昭發現,「鎂合金和空氣反應會放電,於是小濱泰昭又開始對鎂空氣電池進行研究,並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

    「而高效、可控鎂空氣電池的出現,將對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有極大的促進。現在已有幾家企業投資幾十億元,大力推進該鎂空氣電池的產業化。」賴晨光介紹,高效、可控鎂空氣電池的出現,對中國有極大的好處,「中國的鎂礦儲量很大,而且質量也非常好。按照小濱泰昭的估算,鎂足夠人類使用數億年,產生的氧化鎂還能夠利用太陽進行還原,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鎂來發電,鎂氧化過程中產生能量,能效比驚人的高。比現在的電池能量密度高很多。」

    目前,小濱泰昭已委託賴晨光作為中方代理人,尋找合作夥伴。

    研發靈感源自 一種叫做鵜鶘的鳥

    讓人意外的是,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的研究竟然和一隻鳥相關。日本東北大學小濱泰昭教授發現,一種叫做鵜鶘(信天翁)的鳥在遷徙時,每進食一次,能夠持續飛行超過900公裡,具有驚人的「燃效比」。為什麼它的「燃效比」可以這麼高,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它們是利用了WIG的自然現象」。

    賴晨光解釋說,所謂WIG現象,就是翼形(鳥的翅膀)在接近地面的時候會產生升力急劇增加,阻力減小的現象。「如果鳥在高空中飛,經常扇動翅膀來產生升力,但接近地面,只要把翅膀張開,產生的升力比高空中大很多。這個升力跟翅膀距離地面高度有關係,當鳥的飛行控制在一定高度的時候,不必扇動翅膀,就能夠支撐身體的重量飛行,我們研究發現,離地面越近,升力就越大。」

    其實,早在研製高速氣動懸浮列車前,前蘇聯科學家就利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裏海怪獸」——一種在海上懸浮飛行的飛機,其機身與波音747飛機大小相近,海上巡航速度約為每小時500公裡。

    華龍網整合

相關焦點

  • 中日研發高速氣動懸浮列車 時速可達400-500公裡
    A model of the aerotrain.據《重慶晨報》報導,中日兩國正在合力研發一種時速可達400-500公裡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對外公布的這款高速氣動懸浮列車(high-speed aerotrain)模型長一米多,子彈頭車頭似高鐵列車,車身則有環形翼(annular wing)和氣流推進器(airflow propeller),又跟飛機有些相似。
  • 中日研發氣動懸浮列車 時速400-500公裡
    月24日報導,該報記者在在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看到了這樣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模型。這款高速氣動懸浮列車模型長一米多,子彈頭車頭似高鐵列車,車身則有環形翼和氣流推進器,又跟飛機有些相似。 重慶理工大學領銜參與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研發的教授賴晨光介紹,「高速氣動懸浮列車第一代、第二代樣式試製及實車試驗已經在日本完成。」 這樣的高速氣動懸浮列車,完全採用自然能源驅動,使用成本低,速度還非常快。
  • 「高速飛行列車」亮相外形尺寸已定
    「高速飛行列車」亮相雙創周)接近真空的軌道環境、最高時速可達1000公裡、200秒的發車頻率與地鐵相當!10日,在雙創周「新動能持續壯大」展區內,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的展位上正在播放高速飛行列車的宣傳片,參觀者紛紛被這稱作「第五代交通工具」的高速飛行列車所吸引 。
  • 超級高鐵理論時速可達1000公裡 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隨著列車運行速度的提高,許多在低速時被忽視的問題逐漸凸顯了出來,並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列車速度的提高。當列車提速的時候,列車車身的空氣脈動壓力波動顯著增加,氣動噪聲變得越來越明顯。當列車的運行速度達到300公裡/小時的時候,列車產生的氣動噪聲將超過輪軌噪聲,成為高速列車的主要噪聲源。
  • 時速600公裡 國產高速磁浮列車即將「起飛」
    科技日報青島5月23日電 (王瑩瑩 陳龍 記者楊侖 王建高)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介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對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進行了部署,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使我國具備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2016年7月該項目啟動。
  • 【有益思】高鐵大國為什麼還要發展更高速的磁懸浮列車?
    編輯:角落 近日,有幾則新聞:6月21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
  • 世界首輛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長這樣→
    快來看稀奇↓↓↓川觀新聞記者徒手推火車在啟用儀式現場,參與研發的鄧自剛教授打趣地對川觀新聞記者說,你推推列車看看?一輛重達十幾噸的列車,推它?!帶著好奇,川觀新聞記者真的用力一推。然後……車跑了!以一人之力推動一輛火車,這是怎麼做到的?
  • 揭秘高速磁浮車,迅速連接城市群
    解決了超高速工況下車體輕量化、強度、剛度、噪聲等系列難題,開發出輕質高強度的新一代車體;突破高速條件下流固耦合複雜作用的制約,解決氣動阻力、升力等問題,氣動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製出高精度的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裝置和控制系統,性能指標國際領先;攻克長大薄壁鋁合金車體雷射複合焊、電磁鐵箔繞、懸浮架精鑄等系列關鍵工藝,研製的車體、電磁鐵及其控制裝置等關鍵部件性能優異,實現了工程化技術的重大突破。
  • 如何看待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樣車下線?翟婉明院士:高速磁浮對高鐵應...
    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高溫超導磁浮原理工程化樣車、懸浮系統、牽引制動系統、運控系統、線下土建及附屬工程建設,以及整個系統工程的聯調聯試和綜合性能檢測系統。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有哪些難點?從普通列車到高鐵再到磁浮列車,高溫超導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化樣車有哪些創新技術和難點呢?
  • 中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細節:最高時速120公裡
    資料圖:中國自主研發的中低速磁浮列車。中新社發 劉雙雙 攝原標題:中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細節披露 應用多種黑科技中新網長春7月2日電 (記者 李彥國 崔顏鋒)中車長客股份公司2日向媒體披露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的研發細節。據悉,該列車將採用輕量化鋁合金及複合材料結構,並應用多種節能環保黑科技。
  • 【生活物理】中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
    高速磁浮列車是20世紀的一項技術發明,其原理並不深奧。它是運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科學家將「磁性懸浮」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系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成為「無輪」列車,時速可達幾百公裡以上。——這就是所謂的「磁浮列車」。
  • 中國造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開跑,時速600+!
    西南交通大學九裡校區高溫超導高速磁浮驗證段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設,由西南交通大學和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原理樣機下線,並懸浮成功。驗證段長165m,完全按照工程化1:1進行建造,可驗證懸浮系統、牽引系統、制動系統等一系列工程化問題,為完成600公裡級高速磁浮作出充分技術儲備。
  • 磁懸浮列車是什麼原理?
    近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速磁懸浮實驗樣車正式下線,時速可達到600公裡,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懸浮技術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時速600公裡磁懸浮列車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之一(日本磁懸浮列車時速達到603公裡)。
  • 磁懸浮列車是什麼原理?
    近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速磁懸浮實驗樣車正式下線,時速可達到600公裡,這標誌著我國在高速磁懸浮技術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時速600公裡磁懸浮列車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之一(日本磁懸浮列車時速達到603公裡)。
  • 有了高鐵,為什麼還要研製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列車?
    從時速200公裡到今天的350公裡,到正在研發中的時速400公裡高速列車項目,我國在高鐵領域已經形成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運用經驗。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最新消息,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高鐵運營裡程已達3.6萬公裡。6月21日我國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同濟大學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
  • 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
    昨天(1月13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在成都下線,理論設計時速可以達到620公裡。 高溫超導高速磁浮交通樣車驗證段建設項目位於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驗證段全長165米。該項目的建成是推動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技術走向工程化的重要實施步驟,可實現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樣車的懸浮、導向、牽引、制動等基本功能試驗,以及整個系統工程的聯調聯試,滿足後期研究試驗,對於技術轉化、工程示範、學科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高速磁懸浮列車」來了,時速600公裡!成地面最快交通工具
    對此,我國新研發的這個高速磁浮列車讓你體驗貼地飛行!近日,我國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目前試驗樣車已實現靜態懸浮。據了解,該項目於2016年7月啟動,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具體實施,聯合國內30餘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聯合艦隊」歷時三年聯合打造。
  • 沒有輪子、會飛的火車——磁懸浮列車
    20 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和民生的需要,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美國、前蘇聯和中國相繼開展了磁懸浮運輸系統的研發工作。 從上個世紀20年代至今的一百年裡,世界範圍內研究、開發了多種磁懸浮列車,根據懸浮原理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