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李志金身殘志堅三度創業 帶動鄉鄰就業熱心公益事業

2020-12-05 人民網江西頻道

53歲李志金身殘志堅三度創業 帶動鄉鄰就業熱心公益事業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5年10月16日06:51


李志金在車間指導工人做衣服。

「中國夢—夢想進行時」系列報導二:53歲李志金身殘志堅三度創業 帶動鄉鄰就業熱心公益事業

人民網樟樹10月16日電(時雨)車間裡,生產線上的工人各司其職、忙而不亂;車間外,一輛輛小貨車依次排隊,準備將服裝成品裝載起運……10月15日,走進江西樟樹市百華服飾發展有限公司,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身體殘疾不可怕,只要有一顆頑強的上進心,我們一樣可以創業成功。」說這番話的時候,公司董事長李志金眼裡充滿自信,讓人很難想到他是一名先天性肢殘者。

李志金出生於樟樹市臨江鎮一家貧困家庭,6個月大時因患小兒麻痺導致右腿萎縮癱瘓。7歲那年,姐姐背著他進了學校,12歲在無數次摔倒後,他學會走路,19歲歷經千辛萬苦完成高中學業。因家庭遭遇變故,他只好放棄大學夢,拜師學習縫紉技術,幹上了鄉村裁縫,還陸續帶出了10多名徒弟。

1993年,李志金開始了創業之路,在濟南開了家服裝店,從事服裝加工。正當生意日漸紅火之時,一次失竊事件讓他損失慘重,服裝店最終關了門。

初次創業受挫並未讓李志金消沉。他應聘進入溫州一家大型服裝公司。從車工、組長、車間主任一步步做到技術部經理,拿到了令人羨慕的30萬年薪。然而,穩定的工作並未磨滅李志金心中的創業夢想,2007年他辭去高薪職位,在溫州創辦了一家服裝廠。2008年,一個合作商資金鍊斷裂,欠下李志金180多萬元貨款後躲債逃跑。為給工人結清工資,他只能低價賣掉工廠,幾乎是兩手空空回到了家鄉。

就在李志金處在人生低谷時期,2010年,家鄉的一名服裝企業老闆向他伸出了援手,聘請他擔任廠長。李志金把對老闆的感恩之情化作滿腔工作熱情,在為企業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出了一批優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2012年合同期滿,儘管年滿50歲,但不服輸的李志金還是開啟了第三次創業徵程,這次他選擇在家鄉辦廠,在自己的精心打理和誠信經營下,公司效益連年翻番,去年銷售收入突破3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60多個。

創業成功的李志金對社會心存感恩之情,他不僅為公司員工提供免費用餐,而且實行彈性上班制和計件管理制,目的就是照顧一些家中有田地的員工不誤農時。此外,對於家庭困難、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就業也很關心,只要來應聘,李志金一定優先錄用,目前公司有貧困家庭員工50多名、殘疾員工3名。3年來,他不僅主動放棄本可享受的殘疾人創業稅費減免政策,而且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捐物近10萬元。

 

(責編:羅娜、毛思遠)

相關焦點

  • 我省將成立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 -政府信息公開-廣元市人民政府
    > 008450030/2020-08117 關 鍵 詞 我省將成立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
  • 「輪椅天使」丁玉坤: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
    37歲的丁玉坤,先天性脊柱裂,雙足變形、髖關節脫位。18歲之前,她幾乎沒有走出過家門。但堅強的她自學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在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2002年,丁玉坤成功進行了多次手術。2003年,一位好心人捐助了一臺價值3000元的電腦。從那時起,一根網線點亮了她的生命。她開始學習計算機知識,還報名參加了自學考試。
  • 西充縣:退伍不褪色 90後小夥養魚帶富鄉鄰
    今年29歲的陳選鍾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地道的「漁人」。不論是鑠石流金的酷暑,還是寒風凜冽的冬日,每天早上他都會準時出現在魚塘邊餵魚、觀察魚兒長勢、檢查水質。近年來,陳選鍾通過立體套養、循環種養、錯峰銷售等模式,實現年產值200餘萬元,帶動40餘戶村民養魚增收。退役養魚 年收入200餘萬元初見陳選鍾,他正穿著水膠褲在魚塘裡忙碌著。
  • 青年公益創業調查折射發展中問題
    《中國科學報》記者留意到,此次的調查問卷包括「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對青年進行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四部分內容。這些調查為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情況,有針對性地找出現存的問題並加以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
  • 焦作「個十百千萬工程」助推青年就業創業
    團焦作市委依託青少年公益大講堂和創業論壇,充分發揮青企協的組織優勢,定期邀請知名學者、青年企業家到高校、企業、農村開展專題講座,讓成功青年企業家與高校畢業生和廣大青年進行面對面交流,引導廣大青年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尤其在高校中,團焦作市委積極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和西部志願者活動,將人才優勢向西部和農村傾斜、延伸。
  • 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原標題: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我們依託科技特派員的力量,加強對高素質農民、返鄉農民工、本土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的培訓,發揮其科技『二傳手』的作用,讓他們逐步成長為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取得良好的成效。」
  • 吳海風:規範化養殖桑蠶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家住義龍新區德臥鎮團山堡村的吳海風是一名農村黨員,通過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帶動鄉鄰共同致富。今年上一批蠶繭每斤18元左右,這裡有16張能賣三四萬元。去年我們去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去看來,包括怎麼種、怎麼養、怎麼抽絲、怎麼制被,我們一直在學習。」合作社經營範圍集桑蠶養殖、蠶繭收購、蠶絲及蠶絲製品、銷售為一體。在德臥鎮團山堡村,談起坡桑桑蠶無人不知。走進德臥鎮團山堡村坡桑古寨,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綠油油的桑樹,幾個村民正在地裡採摘桑葉。
  • 揚州:歸雁做起玩具+,「毛絨玩具三代」返鄉創業
    讓創新創業的觸角深入到基層的各個角落,讓創業指導、小額貸款、政策扶持等服務觸手可及,這是揚州為基層創業者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所做的努力。近年來,揚州市人社局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創業培訓、政策扶持、創業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大力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復退軍人、大學生以及各類城鄉勞動者積極投身創業熱潮,從而湧現出了一批創業明星、創業致富帶頭人,並由此帶動了更多勞動者實現就業。
  • 聽聽年輕人就業創業的故事
    創意農業、電商產業、公益事業……這些都是大有作為的新領域、新業態  聽聽年輕人就業創業的故事(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16))  又到畢業季,又是求職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此季不同往季。如何順利就業、施展所學,成為畢業生格外關注的話題。
  • 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廣州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二、功能定位  穗港澳青創中心的指導單位為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支持港澳臺青年來穗創新創業專項小組,由市委統戰部、團市委牽頭管理,由團市委具體負責,組建穗港澳青創中心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團市委下屬事業單位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由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具體負責運營管理。
  • 霍思緯:爺爺是霍英東,才能不輸霍啟剛,熱心公益,為霍家爭了光
    2011年,霍思緯創辦了珠寶品牌No.ThirtyThree,這一年她26歲。  經過9年的發展No.ThirtyThree已經成為香港知名的珠寶品牌。何超瓊、劉嘉玲、雷林靜怡、李嘉欣等人都對該品牌十分喜愛。霍思緯希望佩戴她的珠寶作品的女性「在事業和生活中充滿熱忱和自信,面對困難時勇敢剛強,面對愛人時溫柔體貼。」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時年39歲的易洪元正值壯年,生活也還優越,可他偏偏不甘於平庸,盯上了沒人要的荒山,帶著變賣家當籌集的上百萬元資金,從萍鄉市區回到老家新店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承包了2000多畝荒山,開啟了他的開荒創業「圓夢之旅」。「新店村是我長大的地方,很有感情,所以我就想把荒山承包下來,植樹造林、造福鄉親,讓荒山變成綠水青山,為家鄉做點貢獻,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 圖解《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6》
    本次青年公益創業調查(下稱調查)自2015年7月開始,調研區域覆蓋24個省(區、市),主要由青年公益創業組織推薦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及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參與者組成。2016年調查問卷包括「公益創業青年個人與企業基本情況」「公益創業歷程」「公益創業現狀」和「對青年公益創業的看法與建議」4個部分內容,公益創業青年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報調查問卷。
  • 身殘志堅「樂天派」 笑對人生創業歡
    >  1986年出生的劉小林因為4歲那年的一次意外導致肢體三級殘疾,雖說命運處處設卡,生活軌跡一路心酸,但他仍然是個「樂天派」,不僅積極面對人生,也給予身邊的殘疾人朋友正能量。他整合資源政策,利用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為殘疾人進行就業培訓指導,鼓勵殘疾人和志願服務助殘,得到了群眾和政府的高度認可。  回應命運不公——笑對人生  劉小林因為4歲那年的摔傷導致小腦萎縮壓迫下肢神經,致使行動功能障礙,眼睛輕度斜視近視。父母把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帶他求醫問藥上,吃藥、理療、手術治療都不見療效,他只能靠父母扶著、拄著鍬把走路。
  • 新時代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的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 就業創業政策指南來啦!來濰坊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看過來
    對企業、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新引進的博士研究生,以及來濰自主創業的博士研究生(年齡不超過45歲,須與用人單位籤訂5年及以上全職勞動合同,且在濰繳納社會保險),給予每人每月3000元生活補助,期限5年。對新進站(含創新實踐基地,下同)博士後研究人員,按其在站實際工作月數,給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補助,期限最長2年。
  • 創業群體廣,科技含量高……想了解我省創業就業好項目,快到這裡...
    ,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產品和帶動就業新模式讓人一飽眼福,充分呈現出我省創業就業成果的豐富性、多樣性。為推動「三創四建」活動深入開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10月15日-21日,全國雙創周雲上河北分會場河北省創業就業成果展在石家莊市舉辦。省政府常務副省長袁桐利巡視展示項目,省人社廳副廳長趙愛平、省發改委副主任趙文鋒,石家莊市副市長高玉柱等有關領導陪同參加活動。
  • 事關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我選湖北」計劃、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建設計劃等,落實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建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等。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創業創新教育專職教師,完善兼職創業導師制度。(三)促進校企合作。
  • 「理論」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情境分析與策略抉擇
    2018年,農業農村部總結推出了特色產業拉動、返鄉能人或龍頭企業帶動、雙創基地集群和產業融合驅動型等五大農村創業典型模式。近年來隨著這些模式的順利運營和深入推廣,催生了一大批適用於農業農村的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開拓了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思路,也讓農民工看到了家門口就業、村鎮裡創收的可能性和多樣性,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