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衡歡 文/圖)12月2日早上6點,南充市西充縣關文鎮紫巖社區「紀信湖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選鍾和往常一樣出現在自家魚塘邊。這是陳選鍾一天中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來到魚塘的「戰場」,「發射」出手中的餌料,頓時魚塘中的「千軍萬馬」便「奔騰」而來。
「退役回鄉養魚,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初心。」今年29歲的陳選鍾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地道的「漁人」。不論是鑠石流金的酷暑,還是寒風凜冽的冬日,每天早上他都會準時出現在魚塘邊餵魚、觀察魚兒長勢、檢查水質。近年來,陳選鍾通過立體套養、循環種養、錯峰銷售等模式,實現年產值200餘萬元,帶動40餘戶村民養魚增收。
退役養魚 年收入200餘萬元
初見陳選鍾,他正穿著水膠褲在魚塘裡忙碌著。個子不高,腰背挺直,皮膚黝黑,寸頭,舉手投足都顯示著軍人特有的氣質。「今年我們已經賣了30多萬斤烏魚、鱸魚和鴨嘴鱘,產值200多萬,現在我正在給魚塘清淤。」陳選鍾黝黑的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
「父母一直是養魚為生,我也從小就對養魚有很大興趣,在部隊時,一閒下來就愛看水產養殖的書。」陳選鍾說,退役後,他一頭扎進魚塘,認真向父親學習養殖技術。但由於鯽魚、草魚等常規魚市場過於飽和,且銷售價普遍較低,他逐漸意識到要想依靠眼前的魚塘致富,必須要創新。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及實地考察,陳選鍾萌生了一條改變品種、立體套養的「魚塘新路」。
然而,按照傳統方法養了一輩子魚的父親卻並不認可,為了改變父親的觀念,陳選鍾「軟磨硬泡」,不僅詳細地給他講解市場需求、養殖方法,還帶他前往廣東佛山等水產養殖基地參觀學習,最終說服了父親。
2015年,陳選鍾流轉本村土地170餘畝,成立「紀信湖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魚塘規模由原來的5畝擴大至40餘畝,引進經濟效益相對較高、市場需求大的鱸魚進行養殖。然而天不遂人意,由於技術不成熟、管護不合理等原因,養殖的鱸魚重量不達標、體質較差,不耐運輸,當年虧損20餘萬元。
「失敗也是寶貴的財富,部隊鑄就了我堅韌的性格和樂觀的心態。」陳選鍾說,虧損後,他並不氣餒,通過多地奔波參觀學習,他認識到自己更新品種後忽視了水體溶氧量的問題,且養殖密度太小。2016年,陳選鍾又買進10萬尾鱸魚,在每塊魚塘加大投放密度,增加增氧機,提高溶氧量,並在魚塘內套養花鰱、白鰱,改善水質。
2017年5月,陳選鍾獲得了養魚的第一筆收益——近100萬元。初次嘗到的創業甜頭更加堅定了陳選鐘的養殖信心。接下來,他引進了經濟效益更高的鴨嘴鱘,並套養團魚,成為西充第一家也是當時唯一一家養殖鴨嘴鱘的基地。同時,流轉本村150餘畝土地種植柑橘,品種包括愛媛38、春見等,在柑橘地裡套種黃豆等農作物,帶動20餘名農戶在合作社務工,實現人均增收近10000元。
「每年清理出來的魚塘淤泥成為柑橘、黃豆重要的有機肥來源,收穫的黃豆打成漿,經處理後又用來育魚苗,以此實現種養循環。」陳選鍾告訴筆者。
如今,陳選鍾養殖20畝烏魚、20畝鱸魚,5畝鴨嘴鱘,並套養花鰱、白鰱、鯉魚、團魚等,通過立體種養、錯峰銷售等模式,每年僅賣魚收入200餘萬元。2018年,陳選鐘被評為「西充縣退伍軍人自主創業致富標兵」。
帶動鄉鄰 40餘戶農民養魚增收
「鍾娃,我家的魚不曉得是咋個了,你快來看看!」「楊叔,你莫急,我馬上就來。」12月1日一早,掛斷電話,陳選鍾馬上拿著相關診療物品匆忙出發。約10分鐘後,他便來到了楊先明家的魚塘邊,他首先觀察了水質和魚兒遊動情況,接著取下病魚部分組織,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楊叔你看,這魚是感染了寄生蟲。」陳選鍾指導楊先明通過顯微鏡觀察,「難怪我用了那麼多方法都不見好轉。」楊先明恍然大悟。「養魚先養水,水質穩定良好,魚才不容易感染疾病。」在陳選鐘的建議下,楊先明進行了殺蟲、水體消毒等措施.
據了解,2017年,65歲的楊先明來到陳選鍾家中購買魚苗,想把自家兩個廢棄的魚塘利用起來,「當時就想著隨便養點魚進去,不讓魚塘繼續撂荒。沒想到鍾娃不僅低價賣給我魚苗,還給我出謀劃策。」在陳選鐘的建議下,楊先明一次性購買5000尾魚苗,開始了水產養殖之路。
「多虧了鍾娃,不然我的魚塘現在還是兩個沒得用的水凼凼,更別說賺錢了。」楊先明告訴筆者,自從開始養魚後,從清理魚塘、改善水質、投餵飼料、預防魚病到最後的銷售,陳選鍾都「全程服務」。養魚第一年,他便獲得收益7萬餘元。今年,他又承包村裡6畝魚塘,預計收益10餘萬元。
一人創業,帶富一方。近年來,在陳選鐘的引領下,依靠養魚實現增收的村民有40多戶,陳選鍾為他們低價提供魚苗和魚飼料,無償提供技術服務、銷售渠道。在幫助村民通過養魚實現增收的同時,陳選鍾還熱心公益,原龍洞山村5社修社道路,他捐款1萬元;原洞賓山村6組修路,他捐款5000元……據統計,近年來,陳選鍾用於公益事業、幫扶困難村民累計花費10萬餘元。
時光順著魚塘的漣漪一圈圈流逝,小小的漁船裡滿載著陳選鍾創業的夢想,從22歲退伍,這片魚塘就成了他的「戰場」,他在這裡汲取過失敗的教訓,也收穫著成功的喜悅。面對即將到來的而立之年,他早有打算:對魚塘進行升級改造,培育發展休閒漁業,實現從粗放到精養、從單一的養魚賣魚到提供垂釣、餐飲、休閒觀光等服務的全產業鏈模式。夕陽西下,眼前的片片魚塘在餘暉中閃耀著粼粼波光,陳選鐘的眼裡也閃爍著堅毅而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