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肖春道/圖
5月20日,諧音「我愛你」,當大家忙著說愛的時候,8歲的龍巖男孩小翔,靜靜地躺在福建協和醫院的病床上,過去兩天,他一共捐出360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送到一牆之隔的移植倉,救助25歲的姐姐林小敏。
長姐如母。之前,小敏在工作之餘,常陪小翔學習、玩耍,賺錢供他讀書。如今,小敏得了血液病,小翔用瘦小的身軀,扛起了姐姐生的希望。
兩次採集,他比大人還鎮定
昨日上午,小翔躺在醫院,進行第二次採集。他的雙臂插著多根管子,記者問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小翔大聲地說,「獻血啊!姐姐說,我抽一點血,就可以救她!」記者追問,「你怕嗎?」他突然提高嗓門,「我屬老虎的,怕什麼!」路過的醫生、護士、病友都樂了,誇他「好棒」,小翔吐了吐舌,羞澀地笑了。
醫生和護士誇讚小翔勇敢,小翔躲在被窩裡羞澀的笑了
其實,小翔也怕過。護士長方文添說,20日,第一次採集時,她剛拿起針管,小翔本能地躲了一下。她心疼地問,「疼嗎?」小翔搖搖頭說,「不疼,護士奶奶!」她逗小翔說,「你是不是很愛姐姐?」小傢伙認真地點點頭說,「很愛很愛!」
採集前,大夥很擔心,小翔年紀小,會哭鬧。小敏也有點擔心,她說,小翔膽子大,常追著貓、狗跑,被抓得滿身傷,但他很怕打針。而小敏入倉15天,已做了術前處理,自身造血系統、免疫系統都被摧毀,如果小翔突然退縮,她可能危在旦夕。為此,採集前,醫生準備了鎮靜劑,他們告訴小翔:「抽血」有點疼,如果你怕,就喝點藥,等睡著了再抽。沒想到,小翔說「我不怕」。
小翔做了骨穿,又打了4天「動員針」,每天打2次,他都沒喊疼。採集幹細胞時,針管如筷子般粗,通常成人只要採集一次,大概要三四個小時,小翔年幼,要分兩天採集,這根粗管必須留在他的體內兩天,但小翔比大人還鎮定。
隔著移植倉的玻璃,小翔高興地和姐姐「握手」,期望她早日康復
妙齡村官,突然查出血液病
採集後,小翔很快要回老家上學,但他到隔壁的移植倉時,突然改了主意,他趴在玻璃上,高興地「拉」小敏的手說,「我留下陪你吧,姐姐!」被剃去一頭長髮的小敏很虛弱,但看到小翔,她很開心。
小敏長相娟秀,2017年從江夏學院畢業後,就回到龍巖連城,當了大學生村官。因為她是窮苦家庭出身,就想著回家鄉工作,多給鄉親們一些幫助。而且,父母年過五旬,她想多陪陪他們。每天上班,小敏要挨家挨戶走訪,叮囑村民不要忘了交醫保,有時,她也幫村民申請低保、救助金。
生病前的小敏
上班很忙,但下班後,她都會抽空陪小翔寫作業、玩耍。但幸福太短暫,去年,她咳嗽一個多月,被查出貧血,今年1月被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血液科副主任醫師陳萍說,這是一種血液病,治療有時比白血病還棘手。化療兩次後,醫生建議,儘快移植骨髓,才能延續生命。當時,全家都做了配型,醫生發現,只有小翔和她全相合。家人很擔心,小翔年幼,承受不了。
陳萍醫生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只要在手臂血管上扎一根針,讓血液順著導管,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外周循環,就可完成捐獻。捐獻時,一些捐獻者可能有「感冒」樣症狀,但採集完成後,輕微疼痛和不適很快就會消失。
雖然採集造血幹細胞有些痛,但為了姐姐能早日康復,小翔還是很勇敢的堅持下來
已花30萬元,不願輕易求助
目前,小敏已花了近30萬元醫療費。採訪中,記者多次提出,想幫她募捐,小敏謝絕了。她說,父母務農,收入不高,她每個月賺2500元,要補貼家用,儘管不富裕,但過得去。此次,她通過水滴籌募得29.2萬元,暫時夠用,「我還年輕,可以自己扛!實在不夠了再求助!」
「這是很有愛的一家人!」護士長方文添說,一開始,大家擔心,山區家庭可能重男輕女,捨不得小翔捐骨髓。沒想到,小敏的父母一視同仁,不但讓年幼的兒子捐造血幹細胞,還傾盡所有積蓄救女兒。大夥很敬佩,小敏的父親林東生卻說,「兒子、女兒都是心頭肉,我沒想那麼多!」因此,醫護人員對這家人很關照。
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的劉雅萍看到小翔捐骨髓,在朋友圈動情地寫道,「工作多年,我陪護、見證過200多名捐獻者採集造血幹細胞,但我忍不住,跑出採幹室,抱著同事哭了!他是我見過的最小的捐獻者,也許在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中他還不是最小的,但這瘦小的身軀已有了成人的擔當!」
另一位見證這一切的媽媽說,「520,當大家談愛的時候,愛是什麼?愛是健康平安,愛是手足之間的不分彼此,愛是父母對孩子的一視同仁,傾其所有!」
這世上愛有很多種,
這一家人互助互愛,共戰病魔;
是對「520」最好的詮釋
溫暖!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