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蟲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蟲和成蟲等階段。終宿主為人或其他多種哺乳動物(主要是耕牛),毛蚴的中間宿主就是釘螺!
其成蟲主要寄生在人或多種哺乳動物的門脈—腸繫膜靜脈系統,雌蟲在腸黏膜下層靜脈末梢內產卵。沉著於組織內的蟲卵,經過約11天其內含毛蚴發育成熟。
成熟的蟲卵(在血液、腸內容物或尿中不能孵化),隨糞便排出體外入水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孵化成毛蚴。
毛蚴的孵出與滲透壓、溫度和光照等條件均有關係。在清水中(滲透壓接近12mOsm)毛蚴的孵化率為100%;孵化的最適pH為7.5—7.8。
不利毛蚴孵化的因素:水的鹽濃度達1.2%時,孵化完全被抑制。在溫度低於10℃或高於37℃時,孵化被抑制。黑暗也可抑制孵化。
日本血吸蟲毛蚴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多分布於水體的表層。其進入釘螺體內,再經過母胞蚴、子胞蚴的無性繁殖階段發育成尾蚴。一個毛蚴鑽入螺體後,通過無性繁殖可產生成千上萬條同性別的尾蚴。
尾蚴從螺體內逸出的首要條件是水!釘螺即使在只有點滴露水的草地或潮溼的泥土地上也可逸出尾蚴。
尾蚴逸出後可自主遊動,在水中遊動時若與宿主皮膚接觸,即利用其吸盤粘附於皮膚表面,藉助尾部的擺動和體部的強烈伸縮活動鑽進宿主皮膚。尾蚴鑽皮過程非常迅速!實驗發現,在20-25℃時,日本血吸蟲尾蚴10秒鐘即可侵入小鼠和家兔皮膚。
釘螺是水陸兩棲淡水螺類,是日本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