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接收處理中有效存儲的缺失——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的證明
在信息系統中,信息的接收、處理、輸出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人們可以通過眼睛、耳朵接收外界信息,在大腦中進行存儲、加工,產生輸出,從而才能針對環境產生相應的行為,大腦的信息活動才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
在細胞信息系統中,DNA可以通過RNA形成輸出,合成蛋白質等,但是其信息接收和處理過程中,卻沒有在DNA上形成新的信息存儲。DNA產生新信息存儲需要突變才可以,而突變是無法在信息活動中成機制產生的。這說明細胞接收處理信息過程中,沒能在DNA上形成信息存儲,也就無法通過其遺傳給後代。
信息接收處理中未能在DNA上形成有效的信息存儲,也就無法參與其演變。突變比較隨機,沒有經過像大腦那樣的加工處理,導致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DNA主導細胞、動植物的演化也不具有方向性。
相比大腦出色的信息處理能力,DNA的信息接收處理能力簡陋多了。需要注意的是DNA不同點位出現突變的概率是不同的,再加上只是部分基因表達出來,所以表現在宏觀演化上可能會有某些傾向性,但這種傾向性與經過信息系統加工處理,形成針對環境極具方向性的進化,是有本質區別的。
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突變與信息系統的共性
小空間層級、低能耗的變化導致大空間層級、高能耗的變化,如果是不穩定的,就是突發或者偶發事件,如果是穩定可靠的,就成了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
突變與信息系統本質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小因大果的呈現,不穩定的是前者,穩定發生的是後者。它們都是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
突變形成信息變化,再通過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表現出來,因果律一直存在,而且效應放大了,原來都只是跨越空間層級的變化。
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
信息系統進化的動因是突發或者偶發,比如DNA的突變、大腦的靈感。
突變與信息系統本質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小因大果的呈現,不穩定的是前者,穩定發生的是後者。它們都是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
進化是在大量的試錯和篩選中前進的。經典計算機就是因為太過聽話,以至於無法實現真正的智能。
量子計算機在運行中有相當比例的錯誤率,這裡的錯誤會是實現計算機普適性的關鍵,但前提我們要找到駕馭它並進行信息篩選的方法。這將是通往人工智慧的必由之路。
意識上傳的悖論
假如自我意識可以上傳到計算機,或者其他載體,那麼其產生的意識活動,是屬於載體的,還是屬於本體的?計算機做出的選擇還屬於我做出的選擇嗎?
意識無法上傳的證明
通過對信息系統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規律:
1、信息可以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
2、信息系統自身的信息活動無法傳輸
3、意識是信息活動,不是信息
所以意識無法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
意識是信息系統的信令控制機制,無法脫離大腦存在,所謂的意識上傳終歸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