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進化與人工智慧

2020-08-28 體系論譚少鋒

信息接收處理中有效存儲的缺失——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的證明

在信息系統中,信息的接收、處理、輸出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人們可以通過眼睛、耳朵接收外界信息,在大腦中進行存儲、加工,產生輸出,從而才能針對環境產生相應的行為,大腦的信息活動才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

在細胞信息系統中,DNA可以通過RNA形成輸出,合成蛋白質等,但是其信息接收和處理過程中,卻沒有在DNA上形成新的信息存儲。DNA產生新信息存儲需要突變才可以,而突變是無法在信息活動中成機制產生的。這說明細胞接收處理信息過程中,沒能在DNA上形成信息存儲,也就無法通過其遺傳給後代。

信息接收處理中未能在DNA上形成有效的信息存儲,也就無法參與其演變。突變比較隨機,沒有經過像大腦那樣的加工處理,導致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DNA主導細胞、動植物的演化也不具有方向性。

相比大腦出色的信息處理能力,DNA的信息接收處理能力簡陋多了。需要注意的是DNA不同點位出現突變的概率是不同的,再加上只是部分基因表達出來,所以表現在宏觀演化上可能會有某些傾向性,但這種傾向性與經過信息系統加工處理,形成針對環境極具方向性的進化,是有本質區別的。

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突變與信息系統的共性

小空間層級、低能耗的變化導致大空間層級、高能耗的變化,如果是不穩定的,就是突發或者偶發事件,如果是穩定可靠的,就成了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

突變與信息系統本質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小因大果的呈現,不穩定的是前者,穩定發生的是後者。它們都是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

突變形成信息變化,再通過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表現出來,因果律一直存在,而且效應放大了,原來都只是跨越空間層級的變化。

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

信息系統進化的動因是突發或者偶發,比如DNA的突變、大腦的靈感。

突變與信息系統本質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小因大果的呈現,不穩定的是前者,穩定發生的是後者。它們都是具有放大效應的因果機制。

進化是在大量的試錯和篩選中前進的。經典計算機就是因為太過聽話,以至於無法實現真正的智能。

量子計算機在運行中有相當比例的錯誤率,這裡的錯誤會是實現計算機普適性的關鍵,但前提我們要找到駕馭它並進行信息篩選的方法。這將是通往人工智慧的必由之路。

意識上傳的悖論

假如自我意識可以上傳到計算機,或者其他載體,那麼其產生的意識活動,是屬於載體的,還是屬於本體的?計算機做出的選擇還屬於我做出的選擇嗎?

意識無法上傳的證明

通過對信息系統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規律:

1、信息可以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

2、信息系統自身的信息活動無法傳輸

3、意識是信息活動,不是信息

所以意識無法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

意識是信息系統的信令控制機制,無法脫離大腦存在,所謂的意識上傳終歸是空想。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麥克林認為,生物的大腦是從魚的大腦進化到爬行動物的大腦,再進化到哺乳動物的大腦,最後進化到人類的大腦。如果解剖人腦,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皮質腦、類哺乳動物腦、類爬行動物腦的結構在人腦中自外而內一層包裹著一層,涇渭分明。每個「腦」通過神經纖維與其他兩者相連,但各自作為相對獨立的系統分別運行,各司其職。他認為這三個腦的運行機制就像「三臺互聯的生物電腦」,各自擁有獨立的智能、主體性、時空感與記憶。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載人飛船飛天與人工智慧進化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長達33天的總飛行時間,使得這次載人飛行任務創下了持續時間最長的新紀錄。 巧合的是,就在神舟十一號成功飛天的前夕,一場以「飛天·進化」為主題的雲棲大會剛剛在杭州落下帷幕。
  • 馮.諾依曼架構在新人工智慧時代的進化
    與此同時,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如物理學家霍金,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人,紛紛對人工智慧的未來表達了擔心,提出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可能對人類本身產生威脅,人工智慧威脅論因此得到廣泛傳播。人工智慧威脅論不僅僅是一個引發巨大爭議的社會熱點問題,其背後更是一個人工智慧系統能否定量評測的課題。
  • 生物、人工智慧、經濟、哲學和系統科學的新流派
    體系論以全新視角解讀生物進化和人類文明,延伸出的或許是生物進化、人工智慧、經濟、哲學和系統科學的新流派。1生物進化體系論將生物的概念從「生物體」拓展到「生物體系」,認識到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之間的級別規律,至此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在進化中的意義就非常明了了。以前人們對生物進化的關注點都在DNA,忽視了大腦的作用,而後者主導人行為的進化與前者主導人身體的進化同樣重要,就像計算機硬體進化和軟體進化那樣。
  • 當進化的人工智慧成為下一個「風口」
    此前,「小度」憑藉在人工智慧和人臉識別領域的深厚積累,以3:2戰勝「世界記憶大師」王峰。而在更早之前,Alpha Go的升級版Master也在網上橫掃中日韓頂尖圍棋高手,取得60局連勝。從Alpha Go到Master,從戰勝李世石到連勝60局,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人工智慧的進化速度竟然會這麼快。
  •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未來進化
    而到那時候,以政府為代表的精英階層也許會在他們身上放棄投資醫療和教育,他們將被整個社會系統徹底拋棄。」二、人工智慧與社會以及商業的未來每一次社會的轉型都會帶來機會與挑戰。網際網路和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世界的主導力量正在由工業時代的資源品和資本,向數據經濟時代的數據和算法演進。商業進化是否也跟人類進化相似,99%的商業組織都會成為附庸或者無用?
  • 人工智慧只會「優化」 而人類可以「進化」
    原標題:人工智慧只會「優化」,而人類可以「進化」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神譯局是36
  • 人工智慧只會「優化」,而人類可以「進化」
    編者按:人工智慧在海量數據的投餵下蓬勃發展,但它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智能呢?本文作者Douglas Rushkoff認為人工智慧不是。儘管人工智慧在運算等方面優於人腦了,但人工智慧仍然無法和人腦的神經元相比,人腦如何產生意識到現在依然是個謎,有待於後來的科學家們解決。
  • 神經進化,可能使得人工智慧的火苗燒的更旺!
    十一萬個問什麼我先天馬行空的提幾個問題,所謂人眼中的宇宙是被受控運行的一個未知系統嗎?地球是一個具有生態系統的實驗基地嗎?地球上的一切環境是否都是被創造出來的?...... 再提這樣的問題下去,大家估計會覺得我腦子進水了呢,那先結合我們的現實,問大家一些與我們很密切的問題吧!
  • 人工生命全景圖:如何創造出超越人工智慧的生命系統
    人工生命是 20世紀80年代後期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旨在研究具有自然生命系統行為特徵的人工系統。自誕生以來,人工生命與人工智慧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人工智慧凜冬將至?無論相信與否,前景如何,我們都希望人工生命能為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Lana Sinapayen 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和東京地球生命科學研究所的一名人工生命研究者,同時也是國際人工生命學會理事會成員。
  • 人工智慧的生物進化視角:讀凱文·凱利《失控》
    由眾多導管、線纜、植物和沼澤微生物構成的系統回收了我的尿液和糞便,並將其還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屋內大約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這個小屋實際上是一個太空生活試驗艙。我周邊大氣的循環再利用完全依賴於植物及其紮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樹葉間穿梭的、嗡嗡作響的管道系統。確切地說,是陽光供養的生物和機油驅動的機械共同確保了我的生存。
  • 《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報告
    在這裡對人工智慧領域簡單地分為六個子學科領域: 機器學習以適應新環境,檢測和推斷模式; 自然語言處理,以實現特定語言的成功溝通; 用於存儲機器知道和接收的信息的知識表示; 自動推理使用存儲的信息回答問題並得出新的結論; 感知物體的計算機視覺; 機器人操縱物體並四處移動。
  • 意識的進化即智慧的進化,就是一個信息熵減的過程
    即使外部的刺激並非是電磁波,如機械刺激或者化學刺激,但都通過生命體內的功能機制轉換成量子比特序列信息。這個理解以後也會用到人工智慧上。假如說第一個具有生命屬性的「東西」,僅僅具有吸收外部物質和能量的功能,但不能感應電磁波,那這個生命屬性的「東西」還不具備驅使外部環境熵減的能力,也就是說還不能稱之為生命。
  • 終極進化,下一場革命:深度起底人工智慧,兩萬字重磅分析
    人工智慧交易軟體能通過吸取大量數據來了解這個世界,然後對股票、債券、商品和其他金融產品進行預測。人工智慧機器可以獲取書籍、Twitter消息、新聞報導、金融數據、企業財報、國際貨幣政策,甚至是綜藝節目概況等一切有助於其軟體理解全球趨勢的信息。人工智慧可以持續不間斷地觀察這些信息,從不知疲倦,一直學習,不斷優化預測。
  • 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但現在,通過作業盒子的雲象校級服務平臺實現系統智能組題、自動批改、實時分析、生成學情分析報告,一天之內完成整個比賽。 在這次比賽中,學生邊玩邊練,在輕鬆的狀態下完成競賽並獲得激勵;老師節省了基礎工作時間,通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工具進行個性化教學;校長通過學情分析報告獲知了各個年級、每個班級的教學狀況。
  • 霍金就機器人造反發警告:人工智慧進化快於人類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28日報導,這位世界知名的教授發出警告說,機器人可能進化得比人類更快,它們的目標將是不可預測的。在《拉裡·金現場秀》視頻訪談節目中,霍金談到了他對人類未來的擔憂。他說:「我不認為人工智慧的進步一定會是良性的。」這位物理學家以前也曾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 人工智慧的幾種類型
    信息處理的方法取決於其所包含的虛擬機。,這主要有五種處理類型,每種處理類型又都包含很多變體。一種是經典邏輯或符號主義,有時稱為有效的老式人工智慧(Geod Old-FashionedAI,以下簡稱GOFAI);另一種是人工神經網絡或聯結主義。
  • 人工智慧是什麼意思?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越來越走近人們的生活了,那麼人工智慧是什麼意思呢?人工智慧發展前景怎麼樣?下面人工智慧網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人工智慧是什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 人工智慧進化後,機器人會反水對抗人類嗎?答案令人擔憂!
    電影《終結者》中,人類創造了一個名為「天網」的系統,它具有高智能化、自主化的特性。這就要從人工智慧這個東西說起。,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阿里、百度、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資金建立自己的AI項目,希望能夠在人工智慧領域搶佔先機。
  • 人工智慧發展史,能彌補「進化論」的漏洞嗎?
    隨著進化論的發展,產生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而現代進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進化論說,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 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這生能以進化方式,演進成生元,即細胞;這細胞便是萬物中一切生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