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父親大力栽培的設計神童;他跳脫傳統思維,為產品注入時尚元素;他以精簡為王道,將設計化於無形;他是賈伯斯的軍師,至今風光不可一世;他以美感為考量標準,永遠追求更好的設計;他就是令世人驚豔的設計圈權威,積極維護蘋果價值觀的靈魂設計師——喬納森·埃維。
你怎麼看世界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喬納森·埃維
無愧於父親的大力栽培
1967年2月27日,喬納森在倫敦東北部的一個富裕郊區降生,溫斯頓·邱吉爾曾經是這個靜謐小鎮的議員。父親麥可是個匠人,頗有手工藝天分。兒時的喬納森與父親麥可的聊天內容經常圍繞設計話題展開。父親會指著街上的路燈與喬納森共同探討「這樣的設計可能考慮到了哪種天氣」。在父親的大力栽培下,喬納森的設計才華藏也藏不住。
1985年,喬納森成為了諾桑比亞大學的大一新生。英國的設計教育深受德國包浩斯設計風格的影響,而包浩斯的教學傳統主張「極簡主義美學」,也就是「設計只重必要元素」。在這樣的理念薰陶之下,喬納森逐漸形成了成熟的設計觀。一個看起來像個「白色問號」的「未來電話(Orator)」是喬納森大學期間的重要作業,設計的簡約優雅,令人拍案叫絕。
1989年夏,剛畢業的喬納森前往美國實習期間拜訪了月設計。當時,月設計的創始人兼設計師布蘭諾正在幫蘋果電腦設計新造型。看到喬納森的畢業作品「電話」後,布蘭諾很是佩服。隨即向才華橫溢的喬納森詢問「有沒有可能來月設計工作」。回到英國後,喬納森寫下了實習心得:「我一下子就愛上了舊金山,很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度重遊。」
鑑於大學學雜費是由RWG的老闆葛雷贊助的,喬納森信守承諾,決定效命RWG。這是一家設計顧問公司,意味著「最後的決定權在客戶,付錢的人最大」!就在1989年,英國的金融危機重創了RWG的業務,以銀行與製造商為代表的客戶紛紛取消了設計合同。RWG決定關閉倫敦的設計業務,至此,喬納森不必再因贊助學費一事為RWG工作。
離開RWG後,喬納森入夥了老朋友葛林爾創辦的橘子設計。在為裡標公司設計衛浴設備時,喬納森師法自然,花了大量的時間觀察水的流動。他認為,稀缺的水資源應該受到人類敬重。為此,他選擇將馬桶設計成橢圓形。裡標否決了喬納森的設計,認為這樣造價太高。喬納森逐漸意識到「改進產品、向客戶妥協」,違背了自己的設計初衷。
1991年,離開月設計在蘋果擔任工業設計部門主管的布蘭諾找到了橘子設計。布蘭諾此行是為了邀請橘子設計參與蘋果的「大專案」,即「平行設計調查行動」,布蘭諾希望他們「能夠設計出一系列有遠見的移動產品」。半年後,橘子設計選定了四款主要設計用於結案。布蘭諾再次向喬納森提出,「如果想做更大膽的設計(不妨加入蘋果公司)」。
1992年9月,也就是喬治·索羅斯狙擊英鎊,狂賺20億美元的時候,25歲的喬納森加入蘋果公司,成為了一名全職設計師。在此期間,喬納森完成了加入蘋果的第一個重要作品「第二代牛頓機」和蘋果第一款平面屏幕電腦「20周年紀念機」以及蘋果第一款半透明產品「eMate」。1996年12月,時任蘋果設計部主管的布蘭諾選擇離職,喬納森繼任。
為蘋果注入時尚元素
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他說:「我女兒要讀大學了,我看過市面上所有的產品,都很爛。這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要想辦法設計出一款網絡電腦。」設計團隊想出了蘊含童趣的雞蛋外形。喬納森認為這「感覺好像剛剛有人把雞蛋放在桌上,也好像有小雞要跳出來一樣。」,此外,看起來有點淘氣的半透明外殼也得到了採用。
為了鼓勵消費者伸手觸碰,更好的建立人機互動關係,喬納森還專門為電腦設計了把手。經過「微調再微調」後,1998年5月6日,賈伯斯正式推出了淚滴形半透明外殼的iMac。1998年,定價1299美元的iMac正式開售,當年總共賣出80萬臺,成為了蘋果歷史上人氣最高的電腦。同時,iMac也成為了第一個讓全世界看到的喬納森的蘋果作品。
1999年1月,代號「水果糖」的五色iMac正式上市。草莓紅、藍莓藍、橘子黃、萊姆綠、葡萄紫為蘋果產品注入了時尚元素。第二代iMac有更多的顏色可選,包括石墨灰、寶石紅、原野綠、冰雪白、牛仔藍等等。多彩系列的iMac一直銷售至2003年3月。5年間,蘋果累計推出了超過32款iMac。色彩戰術奠定了蘋果日後立於不敗之地的產品策略。
把全世界都放進口袋
2001年2月底,東芝的主管向蘋果硬體部門主管魯賓斯坦介紹了一塊能存儲1000張CD歌曲的晶片。魯賓斯坦旋即向賈伯斯告知找到了音樂播放器的實現方法,賈伯斯批給了魯賓斯坦一張1000萬美元的支票,並要求在年底聖誕節前上市。魯賓斯坦找來了擅長手持硬體與數位音訊的設計師兼工程師法達爾。設計案得到賈伯斯首肯,代號「P-68」。
一個月後,當法達爾再次向蘋果報告設計進度時,喬納森方知接下來的任務是協助落實播放器的設計,也就是要「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產品」。設計團隊以法達爾的模型為參考,設計過程遵循化繁為簡的原則。最後得出轉盤加四個按鍵的設計,按鈕放置在轉盤的上下左右。日後,喬納森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這個產品的重點是精簡。」
iPod沒有開關鍵,放置一段時間不動就會進入休眠狀態;iPod也沒有搭配可拆卸電池,意味著只需要兩片外殼就可以完成組裝。喬納森把iPod外殼確定為「中性白」。在他看來,「蘋果的全白時期是對多彩時期的顛覆,而多彩其實又是對米白時期的顛覆。」2001年10月23日,賈伯斯從牛仔褲口袋掏出了iPod,市場不久後便掀起了「iPod現象」。
被蘋果重新發明的電話
2003年底,設計師科爾展示了多點觸控技術。設計師薩茲格回憶說:「手指一滑,就能翻頁,就像翻報紙一樣簡單。」有了多點觸控技術,就可以設計出完全以觸碰為導向的產品了。喬納森看後對設計團隊說:「多點觸控會改變未來。」在向賈伯斯說明多點觸控技術後,喬納森得到了賈伯斯的首肯,設計案由安德烈和科斯特共同領軍,開始設計平板電腦。
然而,蘋果管理層出於對iPod未來的擔憂,最終決定擱置平板計劃,先著手設計iPhone。這個秘密專案代號「P」,其中一支由法達爾主持,以iPod nano技術為基礎,代號「P1」;另一支由喬納森領軍,以多點觸控技術為主,代號「P2」。半年後,類iPod手機的研發被賈伯斯砍掉了,並最終決定,專攻P2,由喬納森負責工業設計,法達爾負責產品工程。
回到設計部,喬納森還是一如既往,從設計故事出發。他認為,手機的設計應該以屏幕為重點,他把屏幕比喻成「無邊際泳池」。喬納森說,「希望設計出一款以屏幕為主角的產品,希望屏幕兼具神奇感和驚豔感。」2004年深秋,設計方向分成了兩大主線。一個為Extrudo路線,由史清爾帶頭,這款設計類似iPod mini,由鋁管擠壓成型,再經過陽極氧化成不同的顏色。另一個設計方向為「三明治路線」,由霍沃斯領軍,採用塑膠外殼、塑膠屏幕,機身為四個圓角的長方形。
喬納森偏愛Extrudo路線,精力也主要集中在這裡。但Extrudo原型機的金屬外框搶了屏幕的風頭。屏幕不是主角便違背了喬納森的設計初衷。於是,Extrudo路線被砍掉。然而,三明治路線做出來的原型機「極其笨重」,也不能採用。到了2006年2月,仍然沒有新的進展。於是設計團隊再次調整方向,重拾了此前被忽視的一個「正面除了首頁鍵之外,屏幕採用邊對邊設計」的原型機。
2006年秋,賈伯斯把iPhone的全部負責人都叫上,討論iPhone的研發進度。那時,所有人都知道原型機尚有一大堆問題,根本不能用。比如,「電話講到一半就會斷線,電池還沒充滿就會自動停止。」喬納森說:「有些根本問題就是解決不了,我們差點就要放棄了。」但就在iPhone發布的前幾周,設計團隊將一個性能還算不錯的原型機交到了賈伯斯手中。2007年1月,賈伯斯正式發布了iPhone,並於2007年6月底開售。截止到年底,賣出370萬支。
憑藉平板電腦獨霸世界
2008年,小型筆記本電腦開始走俏。為了與之抗衡,喬納森建議推出平板電腦產品。為了尋找到平板電腦最適合的屏幕尺寸,喬納森請人製作了20個不同尺寸的模型。喬納森希望平板電腦的設計直觀,讓人「一看到就會使用」。喬納森深知,「屏幕是平板電腦的重頭戲,風頭不能被任何細節搶去」。於是,「無邊際泳池」的概念再次被採用。
隨著設計的逐步推進,原型機越做越輕薄。此時,喬納森認為,平板電腦「還要讓人一手就能拿起」,他希望使用者能主動「把玩產品」。在外殼選擇上,設計團隊最終選擇了有圓弧設計的鋁殼。2010年1月,賈伯斯在舊金山正式發布了iPad。2011年6月,距離iPad正式發售不到15個月的時間,iPad的銷量已達2500萬臺,成為了史上最暢銷的電子產品。
一體成型推動製程變革
在2008年,喬納森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一體成型」製程。在此之前的幾個月,喬納森曾經將MacBook Pro的零部件悉數拆下擺在設計部工作室的展示桌上,而隔桌擺放的正是採用一體成型製程的新機型。顯而易見的是,採用一體成型製程的機器使用了更少的零部件。而追求零部件精簡化一直都是喬納森的設計目標。
在蘋果採用一體成型製程之前,這種技術一直被應用於航天、國防、高端手錶以及超級跑車領域。喬納森之所以看重這項技術,是因為他對精準度的超高要求。在他看來「零部件少,接合處就少」。採用這樣的製程,意味著「機械加工能達到消費性電子產業前所未有的精準度」。通過一體成型製程,喬納森成功將「工藝水準」帶進了「工業製程」。
IDEO創始人鮑爾認為:「從設計與工程的角度看,蘋果正處在最高峰,產品已經逼近無懈可擊的境界。」為了一體成型製程,蘋果買光了市場上的全部生產設備。截至到2012年,蘋果在與工具機及製程有關的設備上的支出就達到了95億美元。在喬納森看來,一體成型製程無疑是製程技術的分水嶺。通過一體成型製程生產的MacBook Air完美地詮釋了簡單利落的設計美學。
維護賈伯斯價值觀的人
喬納森大四的時候,接觸到了第一個蘋果產品,一臺Mac電腦。那時候,他就被設計者的用心深深地打動了。喬納森甚至還專門查找資料研究蘋果公司的「成立過程、價值觀以及公司結構」。1998年iMac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喬納森與賈伯斯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好。隨後,在iPod、iPhone以及iPad的推出上,喬納森都無疑是賈伯斯最大的軍師。
在蘋果公司,喬納森不必考慮預算問題,因為蘋果公司擁有超千億美元的現金流;也不必考慮遷就硬體部門,因為,在賈伯斯的支持下,蘋果已經從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轉變為以設計為導向。賈伯斯對喬納森的依賴程度與喬納森對賈伯斯的忠誠程度一樣。賈伯斯曾說:「除了我以外,沒有人能夠命令喬納森,這是我建立起來的制度。」
2011年10月5日,賈伯斯病逝。蘋果公司任命庫克擔任CEO。在庫克時代,蘋果公司業績翻紅。在庫克接受《彭博商業周刊》採訪時強調:「我覺得全世界沒有任何人的品位能比得上喬納森……我和喬納森都很愛蘋果。希望他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跡。」此時,喬納森已經接到了庫克的正式任命,全面主導蘋果產品的人性化界面設計。
文/Phoenix Ma ,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