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獅子居然是犬科?長文,多圖

2021-01-15 彩色爪子大花貓

首先說清楚,獅子是實打實的貓科動物。IUCN貓科專家組制定的分類中,獅子屬於食肉目-貓科-豹屬,並沒有被歸到犬科;而且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權威機構把獅子從貓科裡面踢出去。所以「獅子被從貓科除名」、「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純屬謠傳。這方面已經有了闢謠的文章,珠玉在前,我就不贅述了。

網友合成的圖片

不過讓我感興趣的是「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謠言究竟從何而來。網上查了大半天,查到了一些所謂的論據,其中的集大成者(也有可能是源頭)就是下面這段論述,煞有介事地列舉了十條依據。

網絡帖子截圖

圖片可能看不清楚,我把圖中的觀點整理出來列在下面,逐一來辯駁,大家就當看個樂子吧。

著名貓科動物專家海東青先生論證了獅子最終會進化為類似犬科動物,據最新報導,國際著名貓科與犬科動物專家cjnethome先生證實獅子為犬科動物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首先這裡所謂的兩個動物專家,海東青和cjnethome,都查不到相關資料。這倆名字可能是筆名或者網名,反正沒法證實所謂的「著名動物專家」身份。

其次,既然說「據最新報導」,那報導見於何處?

1、外貌比對:獅子像狗不像貓,其毛色單一,符合犬科動物特徵;而貓科動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斑紋。雄獅鬃毛與藏獒鬃毛有一致性,而貓科無此特徵。卡通片都把小獅子畫得似狗而不似貓,非常明顯是學術界得到共識,是要使人類從小養成獅子是犬科的觀點。

獅子其實是有斑紋的。幼年獅子的斑紋較明顯,但隨著長大逐漸淡化。成年獅子大體為純色,但也有些成年獅子的額頭、四肢、腹部等處仍然保留著淡淡的斑點。

幼獅

貓科動物並不是都有斑紋。如下圖,美洲獅(左上)、獰貓(左下)、婆羅洲金貓(右上)、細腰貓(右下),都像獅子一樣,大體上為純色。

純色貓們

貓科並不是都沒鬃毛。例如虎、猞猁等都有臉鬃(頰毛),幼年獵豹會有背鬃,只是不像獅子那樣發達。

其次,鬃毛並不足以作為分類的依據。很多動物都具有鬃毛,不能因為兩種動物有相似的鬃毛就把它們歸為一類。如下圖,總不能把人歸類到馬科吧。

至於卡通片中小獅子的形象,我在這必須吐槽一下,卡通片都能拿來當論據了?照這樣說,卡通片中那些穿著衣服、直立行走、說著人話的動物,難道是學術界在暗示那些動物都屬於人科?

2、生活習性:貓科喜獨居,而獅子和熟知的犬科豺、狼、狗等一樣都喜群居,這些群居動物都是以雌性居多,且都有一首領,可見獅子與這些犬科地社會形式極其相似。

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表象不知本質。獅子雖然是群居,但獅群的社會結構和豺、狼、狗等犬科動物截然不同。

犬科動物以狼為例,狼群是家庭群體,以父母及其後代為基礎。狼群有著明顯的等級分化,處於狼群社會頂層的是頭狼(alpha wolf),通常有著較為固定的配偶,而且頭狼會阻止其他狼進行交配。狼群的首領不一定是雄狼,足夠強勢的雌狼也可以擔任首領。頭狼之下是乙狼(beta wolf),或叫二狼,是狼群中僅次於頭狼的強勢者,當頭狼死亡時接替頭狼的位置,或者在頭狼年老體衰的時候取而代之。狼群的其他成員也有著自己相應的地位。如果一個狼群中有多隻雌狼,這些雌狼常會為了地位而爭鬥,打鬥的頻率甚至遠高於雄狼。

而獅群的結構沒有狼群那麼複雜,獅群是母系群體,以雌獅為基礎,一個獅群的雌獅們大多是姐妹、母女的關係。在獅群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協同捕獵一起吃飯,享有平等的交配權,共同撫養後代,更像是一個共產主義的「生產隊」。而雄獅則是「上門女婿」,隔幾年就換一個。獅群中的後代是「雌留雄不留」,雌獅會留在自己出生的獅群,而雄獅成年後則會遠走他鄉。

獅子的這種社會形式其實在貓科動物中很常見,例如老虎。動物學家宋奎斯特(Sunquist)研究發現老虎也具有母系社會的性質。有親緣關係(如母女、姐妹)的雌虎,往往會成為鄰居,鄰居雌虎的親緣關係指數與同一個獅群中雌獅們的親緣關係指數相近。而雄虎則會遷徙到更遠的地方;一隻雄虎的領地會覆蓋著數隻雌虎。這與獅群結構非常相似,所以宋奎斯特指出,老虎就是散居的獅群,二者的社會結構沒有本質的不同。

在大型獵物豐富、強敵環伺的非洲草原,群居會更具有競爭力,所以說是獨特的草原環境促進獅子走上了群居道路。而在一些獵物相對匱乏的地區,例如肯亞桑布魯國家保護區,獅子獨居則成為常態——可見,貓科的獨居與群居並不是絕對的。

另外,「是否群居」也不足以作為分類的依據。犬科中也有獨居者,比如狐,難道還能以此為由把狐開除出犬科嗎?

3、打鬥技巧:貓科動物的打鬥技巧是腦袋未動爪子先行,而犬科因是鈍爪,故採用地是撕咬地方式,獅子後肢乏力,以至前爪沒有辦法運用自如,也採用撕咬方式,因此獅子和犬科均採用相似的搏鬥技巧。

獅子是生活在開闊草原的物種,與那些在叢林或山地飛天遁地的貓科動物相比,獅子在靈活度、攀爬和跳躍等方面確實顯得略遜一籌,但更擅長奔跑——這是在開闊草原環境中演化的結果。

但是說獅子後肢乏力、用不好前爪實在是太瞧不起人家了。獅子也照樣會像其他貓科動物那樣在打鬥中頻繁使用爪子,例如雄獅在打鬥時常立起半身用前爪去撲擊。況且爪擊和撕咬並不是涇渭分明,尤其是對於大型貓科動物而言,這兩種攻擊方式經常是結合在一起的。

雄獅打架

4、捕獵方式:貓科動物習慣攻擊獵物的上三路,特別是頸部之上;而獅子和犬科都喜歡攻擊獵物地下三路,特別是臀部和大腿。獅子捕獵也和犬科相似喜歡一擁而上,靠力量將獵物撲倒,而貓科更多是憑藉自身技巧獵殺獵物。

實際上,獅子更習慣於攻擊「上三路」。基於對埃託沙國家公園的獅子的觀察,獅子捕殺大型有蹄類動物的主要方式是咬喉嚨,比例達到72%;另外還有咬頸和咬口鼻的捕殺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咬住獵物的口鼻使其窒息是獅子獨有的捕獵方式,而且只有一部分獅群會使用這項技能。

獅子的「死亡之吻」

對於一些危險的獵物,例如長著尖角的牛科動物,安全起見,獅子常會從獵物的後半身發起攻擊,這就給人一種獅子喜歡攻擊下三路的錯覺。雖然獅子有時確實會對下三路下嘴,但這是效率低下的方式,更多的時候獅子是衝著獵物的喉嚨和脊椎去的。

跳到獵物背上也是獅子常用的招數,這具有明顯的貓科動物特點。

犬科動物普遍要比獅子小得多,它們沒有對大型獵物一擊致命的能力,所以大多數時候是採用消耗戰術,通過長時間死纏爛打和不斷的撕咬讓獵物力竭倒地。這與獅子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非洲野狗捕獵

另外,捕獵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獵物的體型和特點。以「捕獵時咬哪些部位」、「如何放倒獵物」來作為分類的依據,實在是沒什麼道理。

5、飲食習慣:貓科動物的菜單上都是鮮肉,外加一點花花草草,而獅子和犬科的菜單上除了鮮肉,還有一些腐肉。而貓科動物非常挑食是不吃腐肉的。

為什麼獅子會給人留下了食腐的印象呢?一是因為流浪獅,其中很大比例是老弱病殘或者被趕出獅群的青澀小雄獅,它們捕獵能力較差,所以食腐的情況相對多見。二是獅子經常和其他動物糾纏不清,尤其是斑鬣狗,斑鬣狗在人們印象中是食腐者,獅子與之搶食當然讓人覺得獅子也食腐。以上兩種情形常在紀錄片裡被著重表現,所以會令人印象深刻。

事實上,貓科動物對腐肉並沒有那種「精神潔癖」式的排斥。大型貓科動物如獅、虎、豹、美洲豹、美洲獅,都有不同程度的食腐行為,鮮肉吃不飽,搶來或者撿來的肉也照樣可以充飢。所以貓科有時食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並非獅子獨有。例如有人拍攝到豹了「鱷口偷肉」的行徑。

另外,動物吃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環境,所以把食物構成作為分類的依據實在太過牽強。例如熊科,既有幾乎純肉食性的北極熊,也有幾乎純素食性的大熊貓,難道還要把大熊貓踢出熊科甚至踢出食肉目嗎?

6、個人衛生:「狗吃屎」是3歲小孩都明白的道理,犬科動物通過咬獵物肛門致使獵物腸穿肚爛是犬科的陰招之一,狗之所以吃屎其實就是把它當成了肛門,而獅子也有咬獵物股溝地習慣,非常明顯上面有屎。獅子也喜歡在糞便上打滾來招來蒼蠅,用蒼蠅來為其找到腐食指引方向,而貓科地潔癖是眾所周知地,斷不會引來蒼蠅。

看到這條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依據」,我差不多可以猜到這是鍵盤鬥獸家們為了抹黑獅子而捏造的了。

首先,蒼蠅可不僅僅是熱衷於糞便,還常通過動物的眼、口、鼻等處的分泌物來攝入水分和蛋白質,這也就是它們會在大型動物頭面部聚集的原因。另外,除了我們常見的蒼蠅,非洲的螫蠅(吸血蠅)是衝著吸血去的,更是讓很多動物頭疼不已。

其次,「獅子喜歡在糞便上打滾來招蒼蠅」是無中生有。雖然經常可以看到獅子腦袋周圍蠅蟲飛舞,但這並非獅子所願,獅子對此也很厭煩,甚至會爬到樹上躲避這些小東西。

「貓科動物不會引來蒼蠅」更是想當然的說法,蒼蠅才不會管你是貓是狗,比如下面這隻獵豹也遭到了蒼蠅的騷擾。

7、友鄰關係:獅子與周邊的全部貓型動物均水火不容,如花豹、獵豹、鬣狗(貓型亞目鬣狗科),而它和犬型亞目犬科的野狗的關係遠沒有如此緊張。可見就連獅子也知道自己屬於那一邊。

典型的「把人腦子塞到動物腦袋裡」。動物之間的衝突程度主要取決於彼此之間實實在在的利害關係,而不是分類關係的遠近。

說「獅子和野狗的關係遠沒有那麼緊張」也是毫無根據的。人們在主觀印象裡感覺獅子和非洲野狗關係不那麼緊張,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非洲野狗數量稀少,二是非洲野狗對獅子有較明顯的迴避傾向,這兩個原因使得非洲野狗不會與獅子有頻繁的正面衝突。

但衝突少並不代表關係好。事實恰恰相反,在自然環境中,影響非洲野狗分布和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獅子。據Woodroffe和Ginsberg等學者描述:「大量野狗被獅子捕殺,造成了約12%的成體和31%的幼體死亡,在有些地區,這個比例可以達到50%。這嚴重影響野狗的分布,使得它們總是避開獅子數量多的地區。獅子的密度高直接造成野狗密度下降。例如在克魯格公園,有一次3隻獅子在10秒內殺死了14隻年輕野狗中的7隻,儘管有13隻成年野狗就在旁邊,但它們無能為力。將野狗重新引進納米比亞埃託沙公園的努力也因為獅子的捕殺而告失敗。為了避開獅子,野狗寧可選擇保護區外的地區生活,但這又使它們直接和人發生衝突」。由此可見,獅子對非洲野狗一點也不寬容。

8、吼叫方式:獅子和犬科如狼地吼叫方式均是縮緊嘴唇,伸直頸部,從鼻腔和嘴同時出氣來發出遠距離地聲音,貓科叫地方式是大張嘴部,儘量露出尖牙,聲音從嘴出氣發出。

實在懶得碼字了,丟一個短視頻。貓科的發聲方式多種多樣,像獅子這樣的叫法並不獨特。

9、命名名稱:獅子的學名是獅,這個字所蘊涵的意義長期被人們所忽視,目前它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所有貓科名字中均含有虎、豹、貓等字眼,如虎貓、豹貓、家貓、獵豹、雪豹等,而獅子和貓科名字毫不相干(美洲獅屬於誤會,它科學的名稱是美洲金貓,很明顯和獅沒有關係),而獅子名稱卻和犬科有不解之緣,如獅子狗、獅獒等。

第一, 名字只是人為規定的概念,名字的字面關係不足以作為分類的依據。比如說看到「鯪鯉」這個名字,似乎是魚,和哺乳動物毫無關聯,對吧?但這傢伙是實打實的哺乳動物——穿山甲。難道還能因為「鯪鯉」二字把穿山甲開除出哺乳綱嗎?

第二,貓科動物名字都帶虎、豹、貓等字眼,其實只是個命名習慣而已。雖然漢語博大精深,但也不得不承認,在近代動物的命名上漢語顯得有點「詞窮」,就以貓科為例,我國學者在命名的時候常把體型小的叫xx貓,體型中等的叫xx豹,體型大的常叫xx虎。有些時候這種命名習慣就顯得不夠嚴謹,舉個例子,我國北京周口店出土了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化石,學者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楊氏虎,但這種其實是一種獅。

楊氏虎復原圖

順便提一下,「美洲獅科學的名稱是美洲金貓」是錯誤的說法。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說這個問題美洲獅是「美洲金貓」?大錯特錯

10、基因驗證:目前已經證實了獅子99%的可能性是犬科,只差最後一步即基因驗證了。由於DNA解析極其複雜……

算了打住吧,這些胡編亂造的東西我也懶得碼字了。

既然談到了DNA,那就有必要說一下圖中這個傢伙。

獅虎獸

獅子和虎雜交產生的獅虎獸。這存在足以證明獅子是貓科了。

如果獅子是犬科,為什麼兩種不同科的動物可以雜交產生後代?

如果獅子是犬科,為什麼沒搞出個獅狼獸或者獅犬獸?

手動分割線,休息一下

除了上面那十條「依據」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如下圖,說獅子像犬科動物一樣臉長、不擅長爬樹。

網友的發言

獅子臉長

與圓頭圓腦的小貓相比,獅子看起來確實顯得臉長。但是看臉算什麼本事,咱們看頭骨。

下圖中的頭骨模型分別是獅(左上)、虎(右上)、豹(左下)、美洲豹(右下)。

下圖是一組貓科動物的頭骨合照。最大的兩個:上面的是獅,下面的是虎。左邊的一列從上到下依次是:獵豹,美洲獅,雪豹,美洲豹,豹。

下圖中的頭骨模型分別是灰狼(左)和豺(右)。

都不用講數據,圖片就可以看得很直觀了。獅子雖然看起來顯得臉長,但頭骨的長寬比在貓科中屬於正常範疇,遠遠比不上犬科的長臉。而且貓科和犬科的頭骨構造也有明顯的不同。

獅子不擅長爬樹

前面說過,獅子在靈活度、攀爬和跳躍等方面確實顯得略遜一籌,但更擅長奔跑,這是在開闊地形環境中演化的結果。

同樣的還有獵豹,獵豹的小腿長,脛骨與腓骨連接緊密,活動度比其他貓科動物小得多,這樣可以增加奔跑時的穩固性,但降低了攀爬的能力,同樣不擅長爬樹。

貓科大多擅長攀爬,但也並不是說貓科就必須都是爬樹高手,不同環境下演化的方向自然會有所差異。

再來個分割線

也有網友提出,在1979版《辭海》中,把獅子歸到犬科。

條件所限,這個說法我是難以考證了。希望有興趣、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一下~

相關焦點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鬣狗到底是貓科動物還是犬科動物
    其實早就想對這說法糾錯/闢謠了,但後來把這事忘了(撓頭),現在我又想起來了。鬣狗到底是什麼科的動物?鬣狗名字裡有個「狗」字,外形看起來也像是狗,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它是犬科動物。網友的評論截圖我說這些大哥們,發言之前為什麼不先查一下呢……百度結果如下圖網上的答案很明確,鬣狗既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而是屬於鬣狗科。鬣狗科和貓科、犬科是什麼關係呢?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世界上食肉動物大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貓科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因此,貓科和犬科不過是食肉目下15個科中的其中兩種,它們無法代表整個食肉動物。貓科動物都比犬科動物大得多?這個說法跟上面的說法一樣,都是不靠譜的。比如貓科動物中貓亞科動物大都以中小型的動物為主,比如猞猁、獰貓等等,這些貓科動物的體長僅有1米左右,體重平均也僅有30公斤左右。
  • 假如犬科動物有了大型貓科的體型,能夠打贏獅子老虎嗎?
    在自然界,幾乎都是貓科動物稱王啊,犬科雖然有北美灰狼這種猛獸,但是一跟獅子、老虎這些大型貓科來比的話,就要遜色很多了,論單挑的話,灰狼甚至都不是獵豹的對手。歸根結底就是犬科動物的體型太小了,那麼我們作一種假設,假如犬科有大型貓科的那種體型,能夠與獅子、老虎一戰嗎?
  • 貓科動物一定勝過犬科動物嗎?貓科和犬科兩大高手的終極大比拼!
    貓科完勝犬科。其實未必哦,一個物種的優劣不是單純的以戰鬥力來判斷的,其實一個物種是否成功,就要看其家族是否興旺發達,用大白話來講就是當今世界它的家族成員數量還存在多少。當然貓科的繁殖能力是不能同犬科相比的,所以也不能簡單的用數量來判斷,所以才有了如下的更多方面的對比。
  • beastars:為什麼雷格西能打贏獅子 最大犬科動物兼世界二強血脈
    對於近期放送的beastars中的劇情,估計不少觀眾很好奇雷格西自身的戰鬥力,為什麼一隻狼可以做到打贏獅子,這是否不符合生物學中食物鏈和弱肉強食的生態法則,這裡不妨將原本的作品設定和現實中動物設定一起結合來看,這樣就能一目了然了。
  • 熊科VS貓科VS犬科,誰厲害?
    犬科動物的嗅覺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交,領地以及尋找食物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犬科動物的嗅覺比貓科動物的嗅覺強。但是和熊科動物進行對比,熊科動物則是比犬科動物的嗅覺還要靈敏,因為熊科動物的鼻子通常比較大,所以熊科動物在嗅覺方面是比貓科和犬科動物強的。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貓科體型比犬科大得多?
    現存犬科也扮演了兩種生態角色,幾種大型犬類主要追捕大型有蹄動物,而多數中小型犬類偏雜食性(吃昆蟲和水果),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如郊狼、金背胡狼。追捕狩獵強調速度、耐力以及群體協作,所以犬科多群居,個體力量反而沒那麼重要,沒必要長太大塊頭。狼、豺和非洲野犬狩獵頗具耐心,經常連續幾個小時長途跋涉追趕獵物。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從爪子的形態一見端倪。貓科動物具有尖利的爪子,能夠「鉤住」試圖逃脫的獵物,並用力量將其摔倒。比起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的爪子就顯得圓鈍一些,殺傷力不是那麼大,無法像貓科動物一樣撕開並鉤住獵物。
  • 犬科動物史上,出現過頂尖的猛獸,能挑贏現代貓科嗎?
    人們對犬科動物的進化過程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國際上並沒有蓋棺定論。關於犬科的進化過程,有多個版本,其中支持人數較多的一個版本,則是認為所有犬科的祖先,是一種被稱為細齒獸的動物。它出現在距今五千多萬年前,是一種尾巴很長,擅長奔跑,體型不大,類似於黃鼠狼的小動物,從科學家們根據化石復原的形象圖來看,這種動物應該還擅長爬樹,能獵食一些體型較小的動物。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在同樣的生態系統中,貓科和犬科動物共存的環境裡,總有一個比犬科動物大得多的貓科動物。 除了寵物貓,我們熟悉的老虎、獅子和獵豹都屬於貓科動物,而狗、狼等動物屬於犬科動物(其實鬣狗並不屬於犬科)。 從體型上來看,野生情況下的貓科動物顯然比犬科更大些。
  • 獅子真的不吃非洲野犬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與「獅子不吃鬣狗」如出一轍,因為,非洲野犬、斑鬣狗、獅子都是統一生態位中的競爭者,而且它們之間互有衝突。許多小夥伴說,獅子之所以不吃鬣狗,是因為鬣狗經常吃腐肉,身上有大量的細菌,而且味也難聞。但是,非洲野犬很少吃腐肉,為什麼獅子不吃它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有沒有過想過,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卻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有沒有過想過,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卻沒有大型犬科動物?貓科動物有很多種,除了人們家庭中經常餵養的寵物貓,老虎、獅子、豹子等都屬於貓科動物,這時候便有人發現雖然都屬於貓科動物,但是我們家養的寵物貓跟這些「大貓」體型上卻天差地別。而家養的犬科動物跟野生的犬科動物卻沒有很大的區別,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卻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藏獒真的是犬科之王?讓大數據告訴你,藏獒的戰鬥力有多強
    說去犬類動物最強的存在,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藏獒,這種體型龐大的犬科動物,確實會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震撼,但實際上,其並非很強,就好像獅子一樣,雖然外形上很魁梧,但打起來的話,還不如老虎。但近年來,一直流傳著「一隻藏獒能打敗一隻狼,兩隻藏獒就能打敗一頭獅子」這樣的話。那麼可信度有多大呢?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首先其實狗熊這個叫法,只是指「黑瞎子」黑熊,而且熊科和犬科的共同祖先,大概出現在4000萬年前,因此如今的熊和狗,他們聯繫其實是非常小。即使是看起來更相近的熊與浣熊,他們共同的祖先也是出現在3200萬年前,他們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而事實上非洲的大哥二哥:獅子和鬣狗的關係,都要比熊與狗親近得多。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犬科和熊科都屬於犬型亞目,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它並不屬於犬科。
  •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
    整體而言,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比犬科動物強。其實貓科動物除了咬人外,也比犬科動物多了爪子來輔助。一般而言,大型貓科動物的體形,基本上要高於犬科動物。獅虎,美洲豹,都是200千克以上的個體。第二,貓科動物是職業殺手,獵殺鎖喉一擊必死,而狼群獵殺一般要咬上很多口,靠體力耗盡獵物。一個是胡亂咬,一個是鎖喉必死。另外,貓類動物有爪和牙兩種武器,犬類基本是只用牙。
  • 闢謠:貓狗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罪魁禍首?不,其實是人們貪嘴吃野味
    謠言內容如下:「據最新研究發現,此次新型肺炎病毒傳播途徑是華南海鮮市場進口的豺-一種犬科動物攜帶的病毒,然後傳給了附近的狗,再由狗傳播給狗,狗在傳播給人。帶這種病毒的狗狗周圍30米以內都屬高風險傳染區」。當花姐看到這個謠言,真的不得不佩服造謠者,說的真的很全面,從源頭到傳播途逕到如何預防,思維邏輯真的強。自編自導,完全詮釋了睜眼睛說瞎話這個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