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對於人類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雖然它很好地解釋了宇宙的一系列疑問,但由於其不可直接觀察,暗物質的真實性仍然是個謎...現在,科學家提出,暗物質可能是「模糊的」,這一重要理論無疑是突破性的...
充滿未知的太空
此前,最受認可的模型「Cold」描述到,暗物質的顆粒比電子大幾千倍,但與光速相比,移動相當緩慢。採用這種暗物質模型可以印證宇宙的觀察結果,但仍有許多現象不能合理解釋。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說法,在他們的模型中(「模糊」),暗物質顆粒比電子小10萬億倍,具有獨特的量子力學特性(粒子和波浪構成物質),波長長達3000光年(銀河系直接的3%),顆粒間會產生恆定幹擾,就像暴雨時雨滴滴落在池塘表面。
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月刊》
「Cold」暗物質模型中,暗物質大量聚集在星系中心地帶,不斷吸引著正物質,但這些現象人類無法觀測。然而,「模糊的」模型描述道,暗物質與自身相互作用從而更加均勻地傳播,所以當正物質被黑暗物質吸引時,它會在大範圍內擴散,這與已有的科學研究結果相匹配。
科學家測試了新的暗物質模型是否適用於實際的星系,研究人員利用錢德拉射電望遠鏡研究了13個星系中的熱氣體排放(暗物質示蹤劑)。根據錢德拉收集的數據,科學家計算了每個星系中存在暗物質的數量,以及它們是如何從星系中心傳播開來的。
這個新的理論雖然有趣,但這只是潛在取代傳統模型的第一步,一旦成熟起來,或許會完全解決一系列困擾人類的世紀難題,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