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暗物質湮滅的證據!費米銀河系中心暗物質之謎,現在終於破解

2020-09-03 博科園

十年前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探測到銀河系中心存在過量的高能輻射,這讓一些物理學家相信,這是看到了暗物質粒子湮滅的證據,但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排除了這種解釋。在最新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科學家以及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州立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報告稱:

通過對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數據的分析,以及一系列詳盡的建模模擬,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觀測到的伽馬射線,不可能是由所謂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產生的,這種粒子通常被認為是暗物質的物質。這些湮滅的粒子可以產生高達300千兆瓦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暗物質的性質施加了迄今為止最強限制。在大約40年的時間裡,粒子物理學中暗物質的主要候選者是一種熱的、弱相互作用和弱尺度的粒子。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物理和天文學教授、合著者凱沃克·阿巴扎健(Kevork Abazaian)說:這一結果首次排除了這種候選者,直到大質量粒子的可能性。該研究的合著者、物理與天文學教授馬諾伊·卡普林哈特(Manoj Kaplinghat):在許多模型中,這種粒子的質量從質子的10倍到1000倍不等,從理論上講,質量越大的粒子作為暗物質粒子的吸引力就越小,新研究排除了超過有利範圍的候選暗物質。

這是物理學界對這些物質代表暗物質可能性施加限制的一個巨大改進。暗物質信號可能會被銀河系中心的其他天體物理現象排擠出去,比如恆星形成、宇宙射線偏離分子氣體,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中子星和毫秒脈衝星,作為費米太空望遠鏡探測到過剩伽馬射線的來源。研究了銀河中心正在進行的所有不同建模,包括分子氣體、恆星發射和散射低能光子的高能電子。

排除費米觀測可能

研究人員花了三年多時間將所有這些新的、更好的模型組合在一起,並檢查了釋放情況,發現暗物質的可能性所剩無幾。如果沒有費米大面積望遠鏡合作提供的數據和軟體,這一結果是不可能的。該小組測試了銀河系中心區域用於過量排放分析的所有類別模型,其結論保持不變。人們必須製作一個擴散排放模型,在其中留下一個很大的『洞』來放鬆限制,而科學並不是這樣工作的。

物理學家預測,暗物質湮滅產生的輻射,將表現為從銀河系中心發出整齊的球形或橢圓形,但費米太空望遠鏡在2008年6月部署後探測到的伽馬射線過剩顯示為三軸棒狀結構。如果你仔細觀察銀河中心,會發現恆星呈方形分布。有一個星盤,就在正中,天空上有一個大約10度的凸起,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形狀,而且有點不對稱,這個形狀幾乎沒有給額外的暗物質留下什麼空間。這項研究是否排除了銀河系中存在暗物質的可能性?

不是的,研究限制了暗物質可能是哪種粒子,銀河系中暗物質的多種證據都很有可能。遠沒有認為研究小組的發現令人沮喪,而是應該鼓勵物理學家專注於最受歡迎概念以外的概念。還有有很多替代暗物質候選者,搜索將更像是一次捕魚探險,我們還不知道魚在哪裡,更不知道魚長什麼樣。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D》

DOI: 10.1103/PhysRevD.102.04301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心異常伽瑪射線區域,或是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作用的證據
    科學家握有整個銀河系的伽馬射線分布圖,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伽瑪射線能量超標的異常區域。最近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新研究指出,這個明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地區很可能是暗物質作用的結果。銀河盤面的伽瑪射線來源物理學家大部分都了解,但在銀河系中心有個區域稱為銀心 GeV 超量(Galactic Center GeV Excess,GCE),和其他地方相比起來存在過量伽馬射線。物理學家不太清楚如何解釋,目前有2種主要說法:第一,那裡可能有大量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即脈衝星);或者更誘人的、濃厚的暗物質雲互相碰撞湮滅產生大量的伽瑪射線。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是天體物理學中的「異形」嗎?
    例如:知道暗物質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的性質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可以將任何未知的影響歸因於暗物質?有很多事情想知道...暗物質,除了引力之外,它不與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就像關於黑洞的舊難題 ,怎麼找到它?它可以通過引力透鏡以外的其他手段檢測(至少有些)是否有湮滅過程?類似於正電子/電子[湮滅]?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不過幸運的是,這一發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的數量,暗物質是一看不見摸不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會發光,但是會對周圍物質施加引力。暗物質被認為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成分,它的引力將氣體,原子拉在一起形成星系。暗物質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它使各類物質在銀河漩流中的速度比我們所看到的各類物質組成銀河系整體的速度要快。
  • 暗物質粒子到底何時現身?
    不過,茲威基推測的暗物質質量實在太大了。天文學界真正積累了暗物質證據的時代是上世紀60年代。女天文學家魯賓對當時天文學的主流研究不感興趣,去研究不那麼主流的星系轉動曲線。所謂星系轉動曲線就是旋轉的星系在距離星系中心不同距離處的速度曲線。她和同事福特一同發現,多數渦旋星系的轉動速度大於理論計算的數值,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是,這些星系含有很多不可見的質量。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暗物質星系」之謎被破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謎等著我們
    暗物質可列其一。這種神秘的物質理論上是星系的主體,沒有它星系無法存在,但我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它。天文學家會通過種種方法測量星系的總質量,然後與星系中普通恆星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來獲知星系中暗物質的比例。多年的觀測結果顯示,星系中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通常在10比1至300比1之間。幾年前,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極為鬆散的星系,名為「蜻蜓44」,隸屬於后髮座星系團。這個星系的暗物質含量與銀河系的暗物質含量相當,但恆星數量只有銀河系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其暗物質和普通物質的比例達到了令人瞠目的10000比1。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類智慧的驕傲
    >1884年,開爾文勳爵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根據觀測到的繞星系中心旋轉的恆星的速度,需要估算一下銀河系中「暗的星體」,他有此估算了銀河系的質量,並指出,這個質量大於可見恆星的質量之和。1980年,魯賓和福特發表了一篇革命性的論文,他們指出,大多數星系裡的暗物質是可見物質的6倍。(一直到現在,這個數字還是對的)在這之後,暗物質成為天文學中一個重大的未解之謎!
  • 丁肇中團隊稱或已發現暗物質
    2月18日,在美國波士頓結束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美國麻省理工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的阿爾法磁譜儀發現了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存在的證據 ■ 將於未來幾周發表論文 ■ 如被確認則有望解答宇宙組成之謎2月18日,在美國波士頓結束的美國科學促進會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於是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用引力拖曳了這些星系。 那之後,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神秘物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有,而且其質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一般物質的六倍。 儘管整個宇宙中都充滿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有許多不清楚之處。這是有關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什麼是暗物質?
  • 暗物質真的是「黑暗」?憑啥說暗物質真實存在?科學家提供了證據
    在回答暗物質存在性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形式的物質,除引力之外,它不會與已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是難以捉摸的、無形的、無法衡量的,而且它不會與現實世界互動,但它依然存在。
  • 首席科學家詳解暗物質衛星「悟空」
    「悟空」的探測目標也不像「嫦娥」和「玉兔」那樣清晰明了,它要尋找的是一種天文學家幾乎肯定它存在,卻沒有人確切知道它是什麼的東西——暗物質。從上世紀30年代起,天文學家就從觀測中陸續找到了一些證據,暗示宇宙中物質的質量遠遠大於所有可見物質的總和。比如,他們發現銀河系裡千千萬萬顆恆星的運動速度大於預期,如果沒有更多的東西施加額外的引力,銀河系本身就會被甩得分崩離析,根本不能凝聚成形。
  • 多維空間破解暗物質之謎的關鍵
    長久以來,暗物質之謎一直困擾著科學界。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呢?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著答案。現在科學家們就在利用各種設備儀器去驗證現在對暗物質的假設。這些假設我就不去一一去說了,大家可以去搜索這方面的新聞與資料。
  • 天文名詞:暗物質
    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最早提出證據並推斷暗物質存在的是荷蘭科學家揚·奧爾特,在1932年他根據銀河系恆星的運動提出銀河系裡面應該有更多的質量的想法。[8] 1933年,美國加州工學院的瑞士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研究后髮座星系團時,使用維裡定理推斷出其內部有看不見的物質。
  •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並且,在宇宙這個匯聚了所有物質形態的範圍裡,時刻都發生著我們無法通過伽馬射線之外的方式捕獲到的活躍現象。簡而言之,宇宙中的許多物質都會發射出伽馬射線,而它們的來源可能是脈衝星、類星體、磁星,甚至是暗物質。那麼,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 中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取經」記
    中國科學家在暗物質研究上逐漸走到了舞臺中央悟空號「取經」記悟空號衛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線電子能譜(紅色數據點),以及和美國費米衛星測量結果(藍點)、丁肇中先生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的測量結果(綠點)的比較。
  • 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暗物質撞擊秘密(圖)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射電磁輻射,也不與電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種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最早證據來源於對球狀星系旋轉速度的觀測。但是在偶發的情況下,某些具有特定質量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會和原子核發生碰撞,並且現在看起來這種碰撞發生的機率要高於原先的設想。凱薩琳·弗萊瑟(Katherine Frees)是美國密西根大學下屬密西根理論物理研究中心教授,她說:「在這項研究工作進行之前,我曾經認為這種WIMP粒子和人體內原子核發生碰撞的機率大概是人的一生中才會發生一次。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新聞背景:「宇宙幽靈」暗物質快現形了嗎?
    此後,科學家對星系、星系團、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獲得的一系列天文證據,逐漸讓人們認識到暗物質確實是存在的。科學家如何捕捉「宇宙幽靈」?暗物質如此神秘,它們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無法用任何光學或電磁觀測設備直接「看」到。那麼,科學家怎樣探測暗物質?